慢性病的养生小窍门(慢性病养生指导)

慢性病的养生小窍门(慢性病养生指导)(1)

一、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情况及危害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多数冬天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可不分季节常年存在,严重者可并发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心病等。本病急性期的治疗包括抗感染、止咳祛痰、平喘等。症状缓解后则需要进入缓解期的康复治疗。

二、如何诊断慢性支气管炎

依据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慢性气道疾病,则可诊断为慢支。

三、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情况知多少

(一)发病率高

本病为常见多发病,以中老年多见。我国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为2.5%~9.0%,平均4%。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50岁以上者可高达13%。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慢支的发病率并未随之下降。

(二)哪些人容易患慢性支气管炎

1.吸烟者

现今公认吸烟为慢性支气管炎最主要的发病因素,吸烟比不吸烟的人更容易患慢支。

2.经常发生呼吸道感染者

呼吸道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和病情加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经常发生呼吸道感染者容易患慢支。

3.大气污染地区

化学气体如氯、氧化氮、二氧化硫等烟雾,对支气管黏膜有刺激和细胞毒性作用,空气污染地区的慢支发病率高。

4.体质与过敏因素

特殊体质尤其是容易过敏者,容易发生慢支。

5.寒冷地区

寒冷空气能引起黏液分泌物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减弱,北方寒冷地区的慢支发病率高。

6.老年人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喉头反射减弱,呼吸道防御功能退化,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增加。

7.营养不良者

维生素C、维生素A缺乏,易患慢性支气管炎。

四、慢性支气管炎有何危害

慢性支气管炎进展又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劳动力和健康。最后可出现全心衰竭或呼吸衰竭,导致死亡。

第二节 慢性支气管炎的养生保健原则和方法

在缓解期,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一般无发热,部分患者仍有咳嗽,早晨有少量痰。缓解期应着重扶正固本,以润肺、健脾、补肾为主。其养生保健要点如下。

一、坚持锻炼,劳逸结合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胸廓的活动度增加,肋软骨钙化推迟,不但有延缓呼吸器官衰老的作用,还可使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下降。户外空气新鲜,刺激性的飘浮物少,负离子含量高,户外活动可使肺内气体与新鲜的外界空气进行充分的交换,从而减少对肺的不良刺激,可以减轻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

二、食养气管,气通痰减

可以在日常的烹饪中使用一些理气化痰的药物如陈皮、橘络、枳壳、苡米等,气虚者可以用五指毛桃、黄芪、党参、白术作为煲汤之料。下面介绍一些常见食疗方。

1.白萝卜胡椒汤

取白萝卜1个,白胡椒5粒,生姜4片,陈皮10克。加清水300毫升,煎煮30分钟后,去渣留液,再加入水250毫升煎煮15分钟,摇匀后分别装在两个碗中,备用。每天饮用2次,每次1碗,早晚各1次。可顺气解郁,适用于情志不畅、痰多以及痰黏难以咳出者。

2.杏仁粒大米茶

取杏仁120克,大米30克,白糖30克。把杏仁用开水浸泡15分钟,去掉外衣,洗净,切成小粒状,再用冷水浸泡;大米洗净,用冷水浸泡30分钟;然后将杏仁粒和大米搅匀磨烂后,加入清水600毫升,过滤去渣,倒入砂锅中,将砂锅置于火上,加水500毫升,加入白糖,边煮边搅,直至煮成浓汁,盖上锅盖,熄火焖5分钟即可。可随意饮用。本方可化痰止咳,适用于咳嗽有痰,痰白,胃口不佳之久咳者。

3.金荞麦瘦肉汤

取猪瘦肉250克,金荞麦100克,冬瓜子30克,桔梗15克,生姜3片,红枣5枚。将猪肉洗净切块,沸水过水;金荞麦、冬瓜子、桔梗、生姜、红枣(去核)洗净,放入炖盅内,加入温开水盖好,小火隔水炖3小时即可。可佐餐食用,每天1~3次,每次150~250毫升。本方可清热解毒化痰,适用于内有热毒,并发热、咳嗽、痰多者。

4.枇杷叶粳米粥

取枇杷叶5~10克,粳米100克,冰糖50克。将枇杷叶洗净,用干净纱布包好,加清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左右,去渣后加入粳米,再加清水600毫升,猛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熬成稀粥,加入冰糖。早晚各1次,趁温服用,连用3~5天。本方可清热化痰,适用于痰热内蕴出现咳嗽、痰黄或兼有发热者。

5.冬虫草猪肺汤

取猪肺250克,冬虫夏草5克,生姜3片,大葱2根,植物油、食盐和味精少许。把猪肺冲洗干净,挤去泡沫,切块用沸水过水,与冬虫夏草、生姜和大葱一起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为小火炖2小时,加入植物油、食盐和味精即可食用。每天1~3次,每次150~250毫升。本方可补肺益肾,适用于肺肾阴虚有咳嗽,痰不多,腰酸腿软,或有面部潮热,夜间盗汗者;还可用于支气管哮喘者。

三、腹式呼吸锻炼,增强肺功能

呼吸锻炼可提高肺功能,通畅气道。腹式呼吸即通常所说的“吸鼓呼瘪”,即吸气时将腹部鼓起,呼气时有意收腹,做深缓呼吸。具体做法为:初练时可以用手按在上腹部,呼气时稍用力压腹壁,吸气时则对抗手的压力而鼓起腹壁,要深吸、细呼。用鼻吸气,让气流通过鼻腔进入肺内;用嘴呼气,让气流缓慢从收拢的口唇(如吹口哨样)呼出。呼气的时间要比吸气的时间长1倍或2倍,即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例是1∶2或1∶3,每次练习5分钟,逐渐增加到练10~15分钟,每天进行2~3次。腹式呼吸锻炼可增强膈肌运动,增加肺泡通气量,使通气/血流比率失衡得到纠正,缓解缺氧,改善肺功能。

四、排痰训练,有利痰的排出

慢支的重症患者平素痰很多,需要进行排痰训练,以利于痰的排出。患者经常变换体位,由家属帮助拍背,利用重力作用排痰。取坐位,平静呼吸数次,再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5~10秒,然后用力咳嗽,胸内压骤增,产生瞬间爆破力,声门打开,咳出深部痰液。

五、适度氧疗,改善慢性缺氧

病情较重或病程长、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在家中氧疗,夜间或白天间断吸氧,可以改善肌体缺氧。家庭氧疗一般予低流量(1~2 L/min)吸氧。氧疗时需做好四防:防火、防油、防热、防震。做到卫生用氧:鼻导管和面罩每天清洗1次,通常先使用家庭用的清洁剂洗涤,再用清水洗干净后晾干。湿化瓶每日用清水清洗,湿化瓶内纯净水每天更换1次。鼻导管每周更换1~2次。

六、自我按摩,络通则气畅

用手摩擦头面部及上下肢的暴露部分,每日数次,每次数分钟,到皮肤微红为止。做穴位按摩对预防感冒有一定帮助,常用的穴位和按摩手法有以下几种。

1.擦鼻梁

用两手食指擦摩鼻梁两侧,至有热感为止。

2.按摩风池

风池穴位于颈部肌两旁的凹窝中。用两手掌心或手指前端按摩两侧风池穴,每次按摩30~60次,每日2~3次。

3.按摩迎香

迎香穴位于鼻唇沟上段正对着鼻翼最突出的地方,用食指尖侧面轻轻揉按该穴位1~3分钟,每天2~3次。

4.按摩列缺穴

列缺是肺经的络穴,功效就是止咳。定位:将两手虎口交叉,手腕要伸直,将食指点在手腕的侧面,可以感觉到食指下面的骨头上有一个明显的纵向裂隙,这里就是列缺穴。用拇指指腹按压该穴,每次3~5分钟,每日5~10次。

5.按摩照海穴

照海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在五脏的功能中,肺主吸气,而肾主纳气,以引气归元,肾气不足时多有咳、喘等气逆之症。功效:补肾纳气,止咳平喘。定位:沿内踝尖向下循按到内踝的末端,可以感觉到这里有一个明显的骨缝,即为照海穴。用拇指指腹按压,每次3~5分钟,每日5~10次。

七、适度药养,提高疗效

可以使用一些中成药,如猴枣散、二陈丸、橘红片、鲜竹沥口服液、蛇胆川贝液等,有痰时使用,无痰则停用。补肺气的中成药如补肺丸、玉屏风颗粒等。肺阴不足者可使用百合固金丸等。

注意事项:患者急性期的病情已经减轻,但炎症仍未完全好转,出院后的口服抗感染药物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或停用。防寒和避免过度劳累是防止病情再次加重的关键,一些偏寒凉的食物和药物也需慎重。

慢性病的养生小窍门(慢性病养生指导)(2)

丁邦晗教授简介

广东省中医院急诊大科副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兼任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急诊与灾难应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急诊危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委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分会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科普专家,广东省胸痛中心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常委,广州市社会保险医(药)专家组成员,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华急性感染杂志》编委,《中华灾害救援医学》编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