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韩非列传评论(道德真经注疏外篇)

韩非子,两千多年前的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师从儒家荀子,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但为什么司马迁把他跟道家祖师老子放在了一起作传,是司马迁搞错了吗?我们先不妄下断言,顺着司马迁的做法来研究一下,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老子韩非列传评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老子韩非列传评论(道德真经注疏外篇)

老子韩非列传评论

韩非子,两千多年前的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师从儒家荀子,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但为什么司马迁把他跟道家祖师老子放在了一起作传,是司马迁搞错了吗?我们先不妄下断言,顺着司马迁的做法来研究一下。

司马迁认为韩非子学说来源于老子,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说“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因而把他和老子放在一起作传,同时放在一起的还有庄子和申不害。

司马迁在传中引用了韩非子的《说难》篇,哀叹韩非子知“说难”,懂得伴君如伴虎却不知道如何摆脱被杀的命运。很明显司马迁读过韩非子的著作,应该是从他的著作中得出韩非子刑名之术源于老子的结论。如果我们看过韩非子的著作就知道司马迁这个结论是有道理的。

首先,韩非子给道德经做过注解并举了非常生动的例子来证明老子的说法,著有《解老》和《喻老》,无疑是对老子思想的拥趸。

再者,韩非子在其他著作中也处处体现了老子的思想,就拿《说难》来说,体现了“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主道》体现“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故曰: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同样的思想见于《二柄》,体现了“不尚贤,使民不争”——人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故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要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群臣之情不效,则人主无以异其臣矣。故曰:去好去恶,群臣见素。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主道》还体现了“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故虚静以待令,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

司马迁评价韩非子“少恩”,认为这他的学说源自道德经的结论,那道德经的“少恩”又体现在哪里呢?重点应在于“无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司马迁认为老子尊崇的“道”是虚无的,因此要以“无为”来应对变化,让万物“自化”即可。因而,“无为”被认为是“少恩”也不无道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