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可以做什么样的元宵(客家元宵要怎样的龙和灯)
客名君按:正月十五上元节,元宵节,是客家人的大节。客家人衣冠南渡到赣闽粤定居,坚持保留了古代汉族的一些习俗,所以客家民俗的存古性比较强。如果结合古代的描述看看今天客家的民俗,就知道客家人重视其中仪式感的原因,而代代相传的仪式里有我们珍视的文化基因。客家各地的元宵玩法不尽相同,龙有彪悍尚武的(埔寨),也有温润祥和的(姑田),代表的都是祈福;灯有繁复精美的(芷溪、连平、兴宁),也有简约朴素的(梅县),庆祝的都是“上丁” ;还有走古事,有风驰电掣的速度感(罗坊),也有嘉年华似的悠游范(永定)。那些欢腾的龙、华美的灯、排场的古事,无不洋溢着客家人骨子里的信仰和浪漫。所以客家是个勇敢坚毅的民系,更是浪漫会玩的民系。疫情之下很多活动玩不了,但是客名君翻出新老照片并描绘出来,让我们同赏客家式的、异彩纷呈的浪漫元宵吧。感谢陈文想(丰顺)、钟彬廉(兴宁)、叶舞风(梅县)、何志林(梅县)、王建春(龙南)、黄水林(连城)、黄昌晟(芷溪)、杨天鑫(芷溪)等乡贤提供照片素材。祝大家牛年吉祥!
龙舞元宵(陈文想 摄影)
元宵在古代是怎样的?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诗歌里的元宵,花火千树,鱼龙飞转,欢腾祥和,佳人在看灯的人海中,笑语盈盈。那时候的火,是真火,是明火,所以才会有“星如雨,才会有“鱼龙舞”。客家人玩的,也是如此真切而有力量。
星如雨,鱼龙舞(陈文想 摄影)
丰顺埔寨的烧火龙,正是辛大才子笔下,流光溢彩、火树银花的华美世界。举世闻名的丰顺埔寨火龙,历史悠久。据《丰顺县志》载,从乾隆六年(1741年)开始,埔寨年年元宵烧火龙,世代相传。
丰顺山水形胜,很多地名中包含“龙”,埔寨,就在一脉被称为“龙身岽”的山下。相传在远古之时,东海龙王的第21孙,名为浊龙,被父派到南粤莲花山脉,管辖赤岭(埔寨一带)。浊龙上任后胡作非为,龙王获悉,命小女清凤,佩上龙剑赶到埔寨,清凤将其斩成四段,然后带龙头向父王禀报。其馀三段,变成现今埔寨的“龙身”岽、揭阳的“龙尾”、揭西(与埔寨交界处)的“龙颈”。埔寨先人,把这个故事通过“烧火龙”的形式,作为闹元宵活动,代代相传。
巨龙吐秀(陈文想 摄影)
埔寨人把火龙擎在手中,随意翻折、嬉戏,体现埔寨人的勇力和智慧,也是吉祥和祈福的象征。擎龙的后生,赤着上身,只穿一条运动短裤,倍显勇力和智慧,雄壮的龙,在舞弄中火花四绽,夜空中辉煌壮观。一条火龙由三四十个赤膊青年手擎,加上鼓乐手、龙虾、金鱼等人,整个队伍200多人。火龙由铁丝、竹料、纸等扎成,绘上鳞、角、爪,龙首至龙尾长达数十米,龙身安装烟花、炮竹、火箭多达数千枚,龙头、龙尾装的火药更数不胜数。
威仪堂堂(陈文想 摄影)
威仪堂堂的“火龙”,用竹篾做成龙的身体,再裱上白纸,涂上颜色,用硫磺、白硝、木炭制成火药,龙身装上吐珠、转花、大犁等各式烟花。火龙经过数代改进,从丈把长发展到现在30多米长,烟架发展到13架,高达15米。失传六十多年的“禹门”被重新挖掘出来。
火龙向指定的地点出场,先是导引的锣鼓队、鳌、鲤、虾、绣球,最后才是火龙登场。
见龙在田(陈文想 摄影)
见龙在田,巨龙进入广场,两边有”火缆队“佐之,一边绕场,一边向观礼台点头致敬,绕场三次后点燃,嘴中吐出火珠。
龙行在野(陈文想 摄影)
龙行在野,全身放出奇丽光彩,千万道各色花火交织,万箭穿云,漫天辉煌,火龙壮观腾跃,惊心动魄。龙行的时候,花雨施布天下,万物得其德泽。
飞龙在天(图片来自网络)
飞龙在天,高大的龙头,眼珠光芒四射,气壮山河,神龙如从天降。祥龙之光,照耀着山河,佑护天下,国泰民安。
亢龙有悔(图片来自网络)
亢龙有悔,巨龙在勇士手中翻腾,或偃卧,或仰头,有一种毛润之写的,“缚住苍龙”的气势。
龙腾布雨(陈文想 摄影)
龙腾布雨,花火如星雨飘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一条龙从点火到烧尽,其间需绕场行走3圈,持续10分钟左右。龙头飞扬,目光巡视间火光四射,气壮山河,待一条龙烧尽后回笼,再引另一条龙出洞。
双龙聚首(陈文想 摄影)
擎龙头,最了不起,出钱最多的才能擎龙头,擎了龙头,新年定会“大发龙运”。火星掉下来,就要烫几个“票”(客语中“泡”和“票”音一样),方显英雄本色。
游完火龙,开始“烧烟架”,象征一年生意红红火火。彩门燃烧到精彩之时,还会有龙、凤、大红灯、横额、对联等出现。燃放的时候,先来一个“老鼠绕梁”,由主席台点燃,飞速射中彩门上的导火索。霎时间,彩门大放异彩,红灯、横额、对联,伴随五彩珠灯,龙凤呈祥,徐徐降临,金色大字耀眼夺目。
鱼跃龙门(陈文想 摄影)
这是一场集祈福、勇力、狂野、智慧、壮观、震撼一体的视觉盛宴。每到元宵,远近的观众万人空巷,云集到埔寨观看火龙,可谓“万民同乐城不夜,银花溢彩景长春”。
1998年,埔寨镇被广东省授予,“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称号。2000年埔寨镇获得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殊荣。2008年遐迩闻名的“埔寨火龙”,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享誉全世界。元宵,到丰顺看美丽的火龙,不负元夕,不负花火。
土楼龙舞元宵(图虫)
客家人崇龙,元宵的客家龙,主要是火和龙结合,或者灯与龙结合。舞龙的地方也不太一样,客家人擎着龙,或在山下旷野中欢腾(埔寨),或者山间田野中蜿蜒(姑田),或者在土楼周围逡巡(永定),或者在祠堂门口跃舞(龙南&梅州)……这是一场力量和美感的年度展示,敢把火玩成游龙戏凤的,就数客家人了。
龙南栗园围香火龙(行摄南埜 王建春 摄影)
赣州龙南的香火龙,也是别样的香火,这是栗园围的一项传统节目。香火龙舞动的时候,必须有足够的速度,香火才会在舞动中变成龙鳞的点点金光。拍摄香火龙的时候,很考验技术。客名君写《寻味客家》的时候,找了很久才找到一张满意的香火龙。
姑田大龙(黄水林 摄影)
姑田长龙(黄水林 摄影)
元宵除了看龙玩龙,还要看灯。客家先民们因战乱远离中原,深谙传承要义。客家方言里“灯”和“丁”同音,寄托人们对兴丁旺族的企盼。香火不断、人丁兴旺、子孙昌隆,是历代先人所魂牵梦绕的头等大事。客家人用元宵节象征光明和希望的“灯”,和影响宗族未来的“丁”,两个概念相融合,就有了隆重的“上灯”仪式。这一天,客家人会把灯做得特别美,仪式特别热闹。
客家花灯(图虫)
一个孩子一生只有一次上灯仪式。这一天,祠堂贴上新对联,孩子名字被写到华美的灯上,灯上的彩带写满吉祥话语,表示对祖先功德的感念,以及对孩子一生康宁、德行和成就的祝福,祠堂楹联用繁体字写,例如“認祖宗一脉真傳克勤克俭,教子孫两行正路惟读惟耕”。
兴宁宁新黄岭新张屋正月初九上灯仪式(何志林 摄影)
上灯仪式结束后,人们就在祠堂开宴。宴席间,孩子会被宗亲们亲切包围,被赠予吉祥祝福。上灯之后,宗祠和族谱将添上这些新名字。
各地的上丁仪式不太一样。芷溪的上丁最为隆重,先夜游花灯,花灯出游回家后,将琉璃杯自灯内取出,转移到各个房间继续点,表示“添丁”。游花灯因此一度成为男丁的专利。游花灯要敬奉芷溪花灯四方路沿途的公王、安民庵的洪福公王和水尾庵的天后圣母,表示祈福。
芷溪花灯(杨天鑫 摄影,黄昌晟供图)
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庙前镇的芷溪村(也就是客名君之前写过的江一真、江上舟的家乡),是一个客家万人古村落。这里共有芷溪、芷红、芷星、芷民、芷联和坪头等6个自然村,聚居着黄、杨、邱、华四姓客家人,以黄、杨两姓居多。杨成武上将就是从芷溪迁出的杨氏后裔。
▲南宋李嵩《观灯图》
明清以来,芷溪村先民先后兴建了68座古祠,138幢古民居。其中一小部分专门用作祭祖联宗,其余都是祠居合一的复合型建筑,普遍采用客家地区“九厅十八井”结构布局建造。这里的房子十分华美贵气,庭院宽畅,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美轮美奂,是著名的客家“大宅门”。
芷溪花灯(杨天鑫 摄影,黄昌晟供图)
中国花灯艺术,相传源于西汉,盛于唐宋。客家先人衣冠南渡,也将中原传统文化传入芷溪。南宋末,文天祥率勤王将士踞莲城助帝昺抗元,南宋精英齐聚莲城,芷溪花灯得获传承。勤王部队转战闽粤赣时,又将花灯播衍四方。
芷溪花灯节(杨天鑫 摄影,黄昌晟供图)
芷溪杨姓十六世燕山公,号窦仙,于康熙四十三年任职苏州,娶苏州女子吴二姑为妻。他们对芷溪花灯进行了改进,融入苏州花灯元素,创新锣鼓板点及宴客酒席菜谱等。
兴宁黄陂镇颍川堂钟氏的花灯(老苏彬廉 供图)
兴宁的上灯仪式最为彪悍,当地人发音“上灯”接近“响丁”,真是够“响”的。灯上到祠堂 ,整个鞭炮齐鸣、锣鼓喧天,震天动地。兴宁人在庆祝上丁的时候,估计围龙屋池塘里的鱼都被闹到潜入水底,可能只有龙和兴宁人才不怕这种震耳欲聋的声响。
兴宁宁新黄岭新张屋正月初九上灯仪式(何志林 摄影)
堂号为清河堂
同喝梅江上游江水的五华人,上灯仪式没听说那么热闹,但是五华历史上在“上丁”方面是很有规模的,可以和潮汕地区媲美了。但是客名君高中的时候在五华见过走古事,现在想起来,作为梅县人,第一次见走古事,看见小孩子扮演的天官,宛若在梦中。
梅县的灯(老榄 摄影)
梅县的上灯,相对而言就是十分简约朴素了,梅县的传统是一个寿桃形制的小灯笼,形状很有辨识性,写上新丁的名字,挂在祠堂的梁上,连罗芳伯家也是如此朴素;不过,梅县颇具人文底蕴,灯虽朴素,所以写新丁名字的书法往往要求俊雅得很。
2021年元宵梅县丙村客都人家的灯彩(何志林 摄影)
梅江河上运灯笼的船(民国早期传教士 摄影)
同是上灯,和宁江的兴宁、琴江的五华比起来,“君住梅江头,我住梅江尾”,上灯的风格还真不太一样,有彪悍也有温和,从中或可看出梅州内部人文的多元性,这是很有意思的。
(图片来自网络,几年前存的图,作者不详)
(河源的灯一直没有找到乡贤提供,此处借图传播文化,下同)
河源连平的上灯仪式,不是在夜间,是在白天。又大又美的连平灯,灯飘着隆重的中国红纸灯带。此时连平的桃花含苞待放,一家几口挑着红色花灯到祠堂,徜徉在青山绿水之间,仿佛游动的花朵,一路上敢情是要和桃花争春夺艳呢,别有一番意致。
连平花灯(图片来自网络)
河源连平忠信的上灯习俗其实也很壮观,如果从放灯绳开始,加上选灯、迎灯、上灯、暖灯、化灯六个环节,跨时十多天。其间,当地还有八音锣鼓演奏、灯酒宴、舞龙舞狮等壮观场面。
连平花灯(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地方名字叫“忠信”,带着深厚的儒家色彩。早在北宋初年,从中原迁入连平忠信地区的客家先民就已有元宵吊灯的习俗。这边用于上灯仪式的花灯高长而华美,红纸做的灯带上,用毛笔写满了对新生儿成才的祝福和期盼。
今天重点写灯。走古事,参见客名君之前写的印象客家年——闹元宵(含2019最新图片和视频!)
祝牛年大吉、平安喜乐、诸事顺遂、万事亨通、吉祥如意!
推荐阅读:
《寻味客家》| “全球客家名人堂”首部文化著作正式出版
拜财神的财富启迪 | 中国财神爷和外国财富学家在理念上的相通之处
小孩问:为什么要过年?客家人怎样过年?为什么要讲究这些?(一)
近代以来韩江流域的“财富巨子现象”| 超级大佬们的故乡传奇(下)
高考完把书撕了的人,可能没听说过这个习俗
客家商帮和客家商道(修订版)
《寻味客家》| “全球客家名人堂”首部文化著作正式出版
印象客家年——闹元宵(含2019最新图片和视频!)
印象客家年——第一波
客家印象年——第二波
印象客家年——第三波
印象客家年——出年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