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原文与注释(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卷九.)

《唐诗三百首鉴赏》该书图文鉴赏本中所选诗歌都是唐诗中脍炙人口、妇孺能详之作,诗是好诗,赏析亦高雅成趣,同时书中还为每一首诗都配上了壮美幽深的水墨画,造成一种视觉和诗境上的通感,使唐诗之枝繁叶茂、波澜壮阔尽呈眼底,一览无余,相信会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上的无限美感。唐朝是一个诗的时代,唐诗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唐诗三百首原文与注释(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卷九.)(1)

目录:

第56章 钱起

第57章 皇甫冉

第58章 贾至

第59章 郎士元

第60章 韩翃

唐诗三百首原文与注释(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卷九.)(2)

第56章 钱起

诗人名片

钱起(约710—约782)

字号:字仲文

籍贯:湖州(今属浙江)人。

作品风格:清空闲雅,流丽纤秀

个人简介:数次应试落第,天宝九年(750)及进士第,后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等,故后人又称其为钱考功。与卢纶、韩翃、司空曙等人并称“大历十才子”。又和郎士元并称“钱郎”。有《钱考功集》十卷传世。《全唐诗》收其诗四卷。

归雁

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①?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②,不胜清怨却飞来③。

【注】

①潇湘:泛指湖南一带。等闲:轻易。

②二十五弦:指瑟这种乐器。

③清怨:这里指凄婉哀怨的曲调。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大雁在春季里北归本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诗人却一反常态,表示了对大雁北归的不解,诗人写到潇湘处环境优美,水草丰盛,大雁还要回来干什么呢?这便引导读者和诗人一起探寻。

第三、四句代雁作了回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湘江女神在月夜中鼓瑟,那瑟音凄怨哀婉,大雁不忍再听下去,所以又飞回北方。诗人发挥丰富的想象和借助美丽的神话,为我们展现了湘神鼓瑟的凄哀意境和明晓音乐而又容易感伤的大雁形象。诗人为什么将湘神鼓瑟写得这样凄哀?大雁为什么“不胜清怨”呢?原来,诗人笔下的大雁客居他乡,听到湘灵满是思念亲人的悲哀音乐,便勾起了大雁的羁旅愁思,思乡之情深切,所以,离开了富饶美丽的湘江,飞回北方。而诗人借助充满羁旅愁苦的大雁,委婉地表达了客居他乡的羁旅愁思。

这首七言绝句,构思巧妙新颖,想象丰富,抒情委婉,意境优美。

后人点评

高仲武作《中兴间气集》选钱起为第一人,并称其诗“体格新奇,理致清赡”,“文宗右丞,许以高格;右丞没后,员外为雄。”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①,辛夷花尽杏花飞②。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

①黄鸟:即黄莺。

②辛夷:即木笔,一种木兰科植物。

暮春归故山草堂35

这首诗主要写了诗人在暮春时节回故山草堂后的所见所感。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描绘了暮春景色。“谷口”二字点出了“故山草堂”地点;“春残”紧扣题目中的“暮春”。眼前是黄鹂鸟已经很稀少,木笔花已经凋尽,杏花到处飘飞。“稀”、“尽”、“飞”这三个字一气呵成,烘托了春色消逝,凋零空寂的氛围。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正在诗人惆怅于春色已逝时,诗人突然发现窗前的幽竹,苍翠葱郁好像在迎接着久别归来的主人。“怜”字,是爱怜之意,透露了诗人惊喜怜爱之情。“不改清阴”,既是赞美幽竹翠绿的外在美,又是在赞美幽竹高尚的品质。前两句中“黄鸟”、“辛夷”、“杏花”的改变反衬了幽竹的“不改”。此时,幽竹不畏严寒、不惧春残,傲然挺立,高洁不屈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

这首七言绝句,构思巧妙,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意蕴深沉,余味无穷。

后人点评

纪昀评曰:“大历以还,诗格初变,开宝浑厚之气渐远渐漓,风调相高,稍趋浮响。升降之关,十子实为之职志。起与郎士元,其称首也。然温秀蕴藉,不失风人之旨,前辈典型,犹有存焉。”(《四库全书总目》)

省试湘灵鼓瑟①

钱起

善鼓云和瑟②,常闻帝子灵③。

冯夷空自舞④,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⑤。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⑥。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

①省试:即科举中的礼部试。唐时各州县的贡士到京城由尚书省的礼部主持考试,每三年一次。

②云和:古山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

③帝子:帝尧的女儿,即舜妻。屈原《九歌》中有:“帝子降兮北渚。”

④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

⑤杳冥:高远的地方。

⑥白芷:一种草本植物,夏开小白花。

这是一首试帖诗,是钱起在参加进士考试时所作。该诗生动形象地表现无优美的曲声,是公认的试帖诗范本。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开头两句点题,诗人赞美了湘灵善于鼓瑟,曲声优美动听,袅袅余音萦绕耳边。诗人被深深陶醉其中,陷入了无限的遐想中。

从第二句到“悲风过洞庭”,诗人集中笔墨通过自己奇妙的遐想,将音乐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诗人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中,陷入了无限的遐想中,诗人想到这美妙的瑟曲,吸引了河神冯夷,使他不由自主地在水中跳起舞来。但是,冯夷没有听出曲声中暗藏的哀怨情感,欢舞也是徒然。而“楚客”懂得曲中之意,伤心得不忍再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凄婉哀怨的曲调,能让金石悲凄;而它的清亮乐音,能传到飘渺无际的苍穹中。这里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音乐的凄婉和美妙。“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这样优美的凄哀的音乐传到苍梧边野地方,一定会让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震惊,他或许会来到湘水听乐吧!芬芳的白芷,被音乐感动,吐出了更多的芳香。诗人想象奇妙,巧用拟人,将音乐之美写到了极致。“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乐声飘扬在水面上,优美的旋律笼罩了湘江两岸。湘水上空,回荡着哀婉的乐声,这乐声形成一股悲风,飞过了广阔的洞庭湖。从以上诗人运用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和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将无形的音乐,写得具体可触,形象生动,充分表现了湘灵瑟曲神奇力量。意境瑰丽,充满浪漫色彩。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最后这两句,紧扣题目。音乐是如此的美妙,那么鼓瑟的湘江女神该是怎样的美丽呢,但是,音乐停下来时,已经不见其人了,这一句把诗文笼罩上了一层奇幻的色彩,更增诗的神韵。美妙音乐创造的梦幻般的绚烂的世界消失了,诗人回到了现实,看到了眼前“江上数峰青”,那几座青色的山峰,安静地挺立在江上,山清水秀,恬淡宁静,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怀恋之情,情意悠悠,回味无穷。

诗人在这首五言排律诗中,想象丰富奇妙,语言灵力,意境瑰丽。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中也描绘了优美的音乐,可以参读。

后人点评

《旧唐书·钱徵传》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十个字得自“鬼谣”。

唐诗三百首原文与注释(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卷九.)(3)

第57章 皇甫冉

诗人名片

皇甫冉(约717—约770)

字号:字茂政

籍贯: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

作品风格:清颖秀拔

个人简介:曾居住在安定(今甘肃泾州)多年。天宝十五年(755)及进士第。曾任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后历任左拾遗、右补阙。现有《皇甫冉诗集》三卷,《全唐诗》存其诗二卷。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①?

家住层城临汉苑②,心随明月到胡天③。

机中锦字论长恨④,楼上花枝笑独眠⑤。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⑥?

【注】

①马邑:边城名,在今山西朔县西北。龙堆:指白龙堆,在今新疆。

②层城:指京城长安。因为长安城分为内外两层,故有此称。汉苑:指皇宫。

③胡天:这里指马邑、龙堆。

④“机中”句:前秦窦滔任秦州刺史,后被贬龙沙,其妻苏蕙思念他,于是,织锦为回文璇玑诗图寄给他。诗文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均成文意,表达了妻子对他的深深思念之情。

⑤笑:唐朝人以花开为笑。

⑥“为问”二句:东汉窦宪任车骑大将军时,曾大败匈奴,到燕然山,命班固刻石纪功而返。元戎,元帅。返旆(pèi):班师回朝。旆,旌旗通称。勒:雕刻。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杭爱山。

春思皇甫冉

这是一首写思妇思念戍边征夫的诗。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新年到了,黄莺和燕子都在欢快地鸣叫,一片热闹繁荣的景象。但是,思妇独处闺中,思念着还远在几千里之外的丈夫。春季繁荣的景象和思妇孤独寂寞的形象构成了对比。热闹的春景反衬了思妇的孤寂和绵绵思念的愁绪。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思妇心系边疆,虽然身在京都,然而心却随着明月奔向了边地。这里点出了思妇居住的地址,使上一句的“路几千”的距离更加具体。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这里用了苏蕙织锦为文的典故,表明思妇的的绵延不断的思念之情。楼上枝头上的花朵开放了,好像在笑思妇独自难眠。“笑”字用得非常传神,当思妇在织锦的过程中,百无聊赖之际,偶然见到繁盛的花儿绽放,不由会想到芳华易逝,而自己独守空闺,心中顿然酸楚难耐。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这里用了东汉窦宪战匈奴的典故,直接抒发思妇的心声。表达了希望战争早日结束家人团聚的渴望,同时,这里也暗含了思妇对战争的不满之情。这一问,余味无穷,让人深思。

这首七言律诗,

后人点评

清人沈德潜:“卢家少妇”之亚,惟“笑独眠”句工而近纤,或难与沈诗争席耳。(《唐诗别裁集》卷十四)

唐诗三百首原文与注释(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卷九.)(4)

第58章 贾至

诗人名片

贾至((718—772)

字号:字幼邻,一作幼几

籍贯:洛阳(今属河南)人。

作品风格:清丽古雅

个人简介:贾至生于官宦人家,早年曾跟从在蜀地唐玄宗避安史之乱,被任为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后因王去荣案被贬为岳州司马,后升为尚书左丞、礼部侍郎,代宗大历初年任兵部侍郎。大历七年,卒于右散骑常侍任上。终年五十五岁。有诗文集三十多卷传于世。

春思二首(其一)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①。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

①历乱:杂乱。

贾至曾被贬为岳州司马,这首诗大概就是他在被贬时所写。诗中当时的身份和处境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

这首诗题作《春思》,诗中也句句就春立意。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诗人是以前两句衬后两句,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春季里,草丛一片鲜艳的嫩绿,嫩柳鹅黄如丝随风轻拂,桃花怒放,李花芬芳。草青、柳黄,桃花红艳,李花洁白,并且芬芳四溢。诗人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幅绚烂而颇显热闹的春景图,如诗如画,形象鲜明,仿佛那花的芬芳扑鼻而来,让人心情舒畅。诗人在这两句里用浓墨重彩描绘了春景,为下文诗人的抒情做了铺垫。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诗人由写景转而写自己的心情。春光虽然美好,但是,作为充满羁旅愁思的诗人来说,无心体会其中的美丽,反倒因春更增添了诗人怨恨愁苦之情。但是,诗人没有直写这个事实,而是另辟蹊径,巧妙构思,不说自己愁苦,而怨东风冷漠,不替诗人解愁,不说自己愁苦而感觉度日如年,而谴责春天惹诗人恨情更长,这曲折的表达,增添了诗文的韵味,委婉的词句使诗人的愁思更深了一层。使诗意的表现更有深度,更为曲折。诗人怎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首先,诗人的愁闷无形无迹,是东风吹不走的,但是,既然东风能吹走寒冷,那么诗人就希望它也能驱走自己的愁苦,但,东风吹不走,诗人心中就生了抱怨。而春天里,白昼一天比一天长,这就使诗人感觉时间过得太慢,度日如年的感觉更加深刻了。可见,这些感受都是诗人真切的情感抒发,且又构思又非常巧妙,写得自然又新颖。

这首七绝诗,想象丰富,构思巧妙自然,表达含蓄,语言简洁而又韵味十足。读者可参读他的另一首诗《西亭春望》(“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岳阳楼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表达情感相似。

后人点评

韩愈弟子唐皇甫□说:“贾常侍之文,如高冠华簪,曳裾鸣玉,立于廊庙,非法不言,可以望为羽仪,资以道义。”(《谕业》)

唐诗三百首原文与注释(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卷九.)(5)

第59章 郎士元

诗人名片

郎士元

字号:字君胄

籍贯:中山(今河北定县)人。

作品风格:凝炼浑厚,闲雅真切

个人简介:天宝十五年(756)及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为渭南尉,后历任拾遗、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郎士元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和钱起齐名,并称“钱郎”。现有《郎士元集》二卷,《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①,泊舟微径度深松②。

青山霁后云犹在③,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

①精舍:佛寺,这里指柏林寺。

②泊:停泊。度:度过,越过。

③霁:雨停。

诗中提到雨停停船,可以猜测诗人大概是在水上正遇下雨。待到雨过天晴,诗人便饶有兴趣地停泊船只,登山欣赏雨后美景。

首句“溪上遥闻精舍钟”,写诗人远远地听到了柏林寺的浑厚的钟声。那山顶佛寺的钟声竟然能清晰地传到于溪上来,这不正是因为雨浥尘埃、空气变得澄澈清亮的原因吗?首句未写登山,先写溪上闻钟声,点出“柏林寺”,同时又引出舟中人登山的想法。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寺庙钟声,勾起了诗人登山的想法,诗人便停船靠岸,缓步而行。曲曲折折的山间小路缓缓地导引他在浓密的松柏林间穿行,一步步地靠近山顶。雨水洗涤了松柏,它们的叶子显出了碧翠般美丽颜色,山间到处都弥漫着松叶柏子的清香,令人倍感清爽。而深林中,自然有阳光照不到的晦暗的地方。那么“度”过“深松”后放眼望到景色就更加让人愉快。

诗人穿过重重松柏林,终于来到了柏林寺。此时,诗人眼前豁然开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霁后如洗的“青山”。此时的青色,使人眼前一明。接着,诗人又看到了天空中漂浮的朵朵白云。“霁后”的云朵已经不是阴沉的乌云,而是轻柔明快的白云,这样登山者心情自然怡然舒适。此句由山带出云,又是为下句由云衬托山峰作了铺垫。

最后一句集中描写了几个山峰,着墨于山形,给人以异峰突起的感觉。峰数“四五”,则有错落有致之感。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秀拔的山峰仿若“画出”,别有情趣。诗人用“画”字,则好像本来没有山峰,而是造物主以云为毫、霖为墨、天为纸即兴“画出”,刚刚画就的山峰,则自然颜色鲜亮润泽,格外美妙。同时它也传达出来“望”者见景的惊奇和愉悦心情。这最后一句才点出了标题中的“望”这一主题,是点睛之笔。而前三句则是为这一望酝酿感情,做铺衬。

后人点评

《中兴间气集》称其诗风“闲雅”,“近于康乐(谢灵运)”。

听邻家吹笙①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②,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③。

【注】

①笙:中国古乐器,是世界上最早的簧片乐器。

②凤吹声:指吹笙的声音。

③千树花:千树的桃花。

这是一首听笙诗。诗人将笙乐用通感的表现手法,完美地展现了笙乐中的意境,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凤吹声如隔彩霞”,诗人在这里说笙乐就像是从彩霞间传出来的,意境神妙。诗人用“隔彩霞”三字,将听觉上的感受转变为视觉上的景象,使读者对乐曲的感觉更加生动具体。

“不知墙外是谁家”,诗人听到从自己院子外传进来的笙乐仿若天曲,诗人不禁问道:“那是谁吹出来的呢?”这句话带有揣度语气,充满悬念,这也进一步渲染了笙乐的神奇美妙,撩拨人心。此时,诗人寻声暗问的神态,跃然纸上,可见,音曲非常有感染力。

诗人被这曲子深深地感染了,所以,不禁寻声而去,但是,“重门深锁无寻处”,一道门将诗人和音乐远隔了。音乐就近在咫尺,诗人却无法见吹曲者,不能知道曲子源自哪里,心中定然怅惘,而且,越是无法见到,越是使诗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疑有碧桃千树花”,照应首句,又写到了音乐,那音乐就像是千万棵碧桃花开放那样绚烂多彩。诗中奇妙的、非人间的音乐,就像是奇妙的、非人世间的天上仙境。同时,桃花怒放的情景,也表现出了音乐之热闹和绚烂。“疑”将音乐如真如幻的感觉,表现得非常真切,也是,诗文意境飘渺唯美而不过于平实。

在这首七绝中,诗人不直接描绘音乐本身,而是把五官感受错综地运用,从侧面反映音乐意境之美,使人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魅力,这就是诗人成功运用了“通感”的结果。

唐诗三百首原文与注释(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卷九.)(6)

第60章 韩翃

诗人名片

韩翃

字号:字君平

籍贯:南阳(今属河南)人。

作品风格:轻巧别致

个人简介:天宝十三年(754)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和汴宋节度使中为幕僚。后贤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被唐德宗赏识,官至书舍人。其诗多送别唱和之作,是“大历十才子”之一。有《韩君平集》八卷,《全唐诗》存其诗三卷。

寒食①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②。

【注】

①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在清明节的前一天禁火、吃冷食,以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人们称这一天为寒食节。

②五侯:这里泛指富豪权贵人家。

“春城无处不飞花”,诗人在首句就为我们展现了寒食节里长安城中繁花似锦,落花飘飞,热闹非凡的迷人暮春之景。诗人把春季里的长安称作“春城”,造词新颖别致,充满勃勃生机。诗人用“无处不”,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加强了语气,增强了表现效果。

“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紧扣题目,点出了写诗的时节。寒食节有折柳插门的习俗,所以,诗人着重描写柳树。在暮春时节,轻柔的东风轻拂着玉柳,柳絮在天空到处飘舞。

诗人从概写日间长安城中的一般春色转到写“汉宫”、“五侯家”暮色中的特殊景色。“日暮汉宫传蜡烛”,寒食节这天要禁火,只有皇帝特许,皇宫才能有例外,除了皇宫,贵戚宠臣也可以受到这样的恩惠。所以,诗中写到汉宫传烛,轻烟入五侯家这一特殊景象。诗人用“传”字,既写了传递这一动态,同时也有依次赏赐的意思,体现了封建等级地位管理得森严。“轻烟散入”四字,生动表现出了官员传烛的过程,那袅袅的轻烟,使人仿佛嗅到了烟气味,听到了得得的马蹄走的声音。此时,不禁使人联想封建社会里,等级地位的森严、皇帝的特权。中唐以来,宦官专权,政治日益腐败,就像汉末之世。

这首七绝诗,格调明快,韵味丰富。

后人点评

明人桂天祥:禁体不事雕琢语,富贵闲雅自见。(《批点唐诗正声》卷二十一)

唐诗三百首原文与注释(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卷九.)(7)

唐诗三百首原文与注释(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卷九.)(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