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起源有什么历史(为什么古时黄河经常泛滥)

黄河的起源有什么历史(为什么古时黄河经常泛滥)(1)

黄河一直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是因为最早的中华民族是在黄河流域诞生、繁衍的。中华民族也被称为黄河文明。

黄河的流量极大,灌溉了沿途大量的土地,使得黄河流域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

但它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黄河特别容易泛滥。

这是因为黄河的上游是黄土高原,下游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土质松软,植被稀少,水土极易流失。湍急的黄河流经黄土高原,要带走大量的泥沙。因为携带的泥沙太多,导致黄河水浑黄不堪,黄河名字中的“黄”便是因此而来。

黄河沿岸的植被减少,是随着人类过度开采逐渐严重的。在汉朝时,黄土高原还有一定的植被,黄河的泥沙虽然已经不少,但还远远没有今天严重。因此当时的中国人普遍称黄河为“河”,“黄河”的称呼还不普及。到了隋唐时,黄河沿岸的植被破坏已经很严重了,黄河携带了大量的泥沙,那时候人们才开始普遍称呼“黄河”。

当黄河流到华北平原以后,地势逐渐平缓,河道逐渐变宽。这两个变化都导致黄河的水流变缓。水流变缓,使得河水能够携带的泥沙变少,大量的泥沙沉淀在河底。日积月累,河底越来越高,导致黄河的水位也越来越高。当水位高过两岸时,就会发生决口。华北平原地势十分平坦,缺少阻断河流的山脉。黄河一旦决口,河水四溢,汹涌的河水流向何方根本无法预测。每一次决口都要殃及广大的土地,造成极为惨重的损失。

这似乎是中华民族的宿命——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却又是中国百姓苦难的来源。

黄河泛滥不仅给沿岸百姓带来灭顶之灾,对于帝国经济的打击也十分严重。因此中国几乎所有王朝都曾下大力气治理黄河。比如汉武帝面对黄河泛滥曾经想将就着过,但后来发现黄河泛滥的损失太大,实在不能将就,最终还是决定治理了。

治理河道在古代是个需要举国动员的大工程,黄河又是北方最大的大河,因此在中国古代,只有在非常强盛的政权才有能力治理黄河。最好的办法是人工改道,其次是分流,把多余的洪水从分洪道分走,最后是加厚增高堤坝,这种方法最为常见,但也比较被动。

汉朝时,汉武帝和汉明帝期间,分别进行了对黄河的两次大规模治理。尤其是汉明帝命水利专家王景负责,经过他的治理后,黄河在以后的八百多年中都没有大的改道,黄河下游几十个县之前不时被淹的土地也变成利于耕种的良田。从这两次治理黄河,也侧面说明了汉朝国力的强大。

此后的元明清几代,都有着对黄河的大型维护治理工程。其中元代时水患严重,今天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大片土地被洪水淹没,迫于无奈之下元政府派贾鲁治理黄河水患,他用疏塞并举的方式,迫使黄河改道,最终成功消灭水患,为了纪念他,至今还有两条河以他的名字命名。

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两千多年时间里,黄河受到将近两千次的泛滥威胁,而因黄河泛滥导致河道大改,共有26次。黄河治理的难度可以用一句古话看出来: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

比如之前的元朝水患,正是因为全部精力投入到黄河治理上,最后才导致被农民起义推翻。

而在古代,往往水患发生的时候,也是不少官员大肆贪腐的机会。正如前面所说,在古代治理黄河是个巨大的工程,需要耗费的银钱人力无数,而缺乏监督机制的古代,很少有官员能在如此巨大的利益面前不为所动。很多文艺作品,如影视剧,在涉及到王朝剧变和贪腐大案的情节时,你会发现大部分背景都是出于“黄河泛滥”这四个字之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