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惠能诗(六祖惠能与神秀的两首诗)

六祖惠能诗(六祖惠能与神秀的两首诗)(1)

六祖惠能与神秀的两首诗

惠能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今北京大兴),他的父亲贬官到了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惠能便出生在这里。后来,父亲早逝,家境贫寒,惠能无钱读书,靠上山砍柴卖钱照顾母亲。传说一日惠能在山上听到一所寺庙中的僧侣念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若有所悟,便问这是什么经文,僧人告诉他这是《金刚经》。

六祖惠能诗(六祖惠能与神秀的两首诗)(2)

六祖惠能

惠能大师舂米

这一天,五祖弘忍感觉自己老了,需要选一位接班人了,于是他便召来众人,要求大家作一篇揭子来展现自己对佛法的理解。当时神秀担任教授师,就是专门教授弟子威仪,作法的轨范师,他同时还担任上座,上座在寺院里是仅次于住持的位置。神秀才华杰出,大家都很服他,想着这个继承人是非他莫属了。于是他便在夜晚的时候作了一首揭子写在墙上,也就是开头说的那首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六祖惠能诗(六祖惠能与神秀的两首诗)(3)

神秀大师

在这首诗中,神秀把我们的身心比喻成是菩提树和明镜台,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烦心事就是”尘埃“,要想不被”尘埃“所烦扰,就要经常去”拂拭“,也就是要多多的进行修行。然而惠能看到后,却不以为然,他觉得神秀的佛性还不够深,他认为身心都不是真实的,身心如幻影,既然身心是幻影,那么干扰我们身心的烦恼根本就是不存在的。所以他写下: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偈子把修行看做是一念顿悟,认为人的本心本性,原本清净无染,只要觉悟到这一点,就根本不会被任何事物所困扰,也就可以立地成佛。

弘忍大师见了这首偈子,就在慧能的头上轻轻地拍了三下。惠能当即便知道师父的意思,在半夜三更的时候来到方丈室。五祖弘忍把袈裟脱下来遮住蜡烛的光,秘密地向惠能传授了禅法,并把衣钵传给了他。但是考虑到其他弟子恐怕对这个修行十分短暂的后来者不服气,怕引起争执,于是就告诉惠能,让他连夜往南方走。

六祖惠能诗(六祖惠能与神秀的两首诗)(4)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惠能遵从师父的教导,回到广东。十余年后,来到法性寺,看见寺院前挂着旗幡,两个僧人在辩论,一个说是风在动,另一个说是幡在动。两人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惠能便上前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两人觉得这个人的水平实在了得,连忙报告给印宗法师。印宗法师把惠能请到寺内,问:“我早听说弘忍大师的禅法传到南方来了,莫非您就是他的传人?”惠能说:“正是。”然后就把袈裟和钵拿了出来,大家见了,纷纷礼拜,请求惠能说禅。就这样,惠能正式出山说禅,并开创了南禅宗。

在北方,五祖弘忍其实对神秀也比较看重,当初他做揭时,五祖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后世如果能依照这首偈子修行,也能得到殊胜的果实。后来,五祖圆寂时说:“东山之法,尽在秀矣!”神秀后来住持荆州度门寺,也继承了五祖的教法,化行于北方,道誉遍天下,世称北宗禅。

六祖惠能诗(六祖惠能与神秀的两首诗)(5)

神秀大师在蕲州黄梅双峰山拜弘忍法师为师

今天,我们再看这两首诗,你觉得哪一首更适合你的修行呢?其实神秀大师的更为实际一些,就像我们今天遇到困难,面对挫折时,需要停下来思考思考,或者出去旅旅游,放松放松,这其实就是在遇到“尘埃”时的“拂拭”。真实的生活动,又有几人能做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