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精读古代汉语典籍(传统典籍中的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主张通过协调“不同”,从而达到协调统一“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而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和而不同”的思想,为理解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提供了诸多启示,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如何精读古代汉语典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如何精读古代汉语典籍(传统典籍中的和而不同)

如何精读古代汉语典籍

“和而不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主张通过协调“不同”,从而达到协调统一。“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而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和而不同”的思想,为理解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提供了诸多启示。

“和而不同”崇尚“和谐精神”。“和谐”指的是和睦协调,最早指的是一些乐器之间的有序配合可以产生和谐的音律。《国语·郑语》中谈道:“夫合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意思是说和谐是创造事物的原则,性质不同的东西搭配在一起才能产生新的事物,而相同的事物则不能产生新的事物。《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年》晏婴以厨师合羹、乐师操琴为例,也提到了类似的道理:“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专一,谁能听之?”强调不同的事物搭配在一起才是构成和谐的根本条件。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说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已经被上升到了为人处世的高度,和睦,但不是随便地附和,这是君子所为。

“和而不同”提倡“兼收并蓄”。兼收并蓄主张每一种文明成果都有其独特性,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春秋战国时期,尽管形成诸子百家相互争鸣的繁荣局面,但都注重通过多元开放的理念推动彼此相互借鉴学习,创造一个“大同的世界”。《礼记·中庸》中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意思便是万物之间互不相同,通过兼收并蓄的方式可以促进彼此的生长,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庄子·秋水篇》中提到“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海纳百川”借此用于形容一个人宽广的胸怀和无限的肚量。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更是广为流传。

“和而不同”主张“求同存异”。人类文明具有差异性、多样性以及独立性的特征,但是不同文化、思想的交流碰撞又可以为自身的成长带来新的生命力。《论语·述而篇》中提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指的是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礼记·乐记》中提到“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是说要接纳别人不同的地方,这是一种道德宽容以及相互尊重的表现。《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的“智者察同,愚者察异”,说的是智慧的人看到更多是事物的共同点,就可以减少相互间的矛盾与摩擦,即所谓的求同存异。求同存异要求我们要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世界的差异性,寻求利益“最大公约数”。

“和而不同”要求“明辨慎思”。“和而不同”强调和睦地相处,但对不同的观点要客观地求证,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不人云亦云。《论语》中说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礼记·中庸》中提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都是提醒我们要学会周全地思考和形成清晰的判断力。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我们进行平等交流与沟通,要认真去思考每种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身特有的文化自信。

读中华传统典籍,对“和而不同”的思想,会有更深的感悟和理解。领会“和而不同”的深度内涵,在当下仍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我们强调人我和谐,在社会交往中应理解尊重他人,真诚待人,主动帮助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自己所不承受的不能强加于人。做到“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论语·雍也》),绝不以己之立而阻碍别人、别国之立;绝不以己之达而扼制别人、别国的发展。做到“与之偕而不自失”(《孟子·公孙丑上》),在保持自我的同时不排斥他人。做到《孟子·滕文公上》所提倡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我们强调天人和谐,这里的“天”指的是自然,要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做到“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不能以征服、毁坏的方式对待他物,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要有长远的眼光。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自然界的一切本来是现成的,是内在和谐的,人类不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去破坏自然界的内在运作规律,否则将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在当下,要提倡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走低碳生态、可持续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牢固树立生态防线,坚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我们强调世界和谐,世界上有着多个国家,存在文化、制度、经济、习俗等方面的广泛差异,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一贯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虚心倾听世界的声音,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充分展现各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特色,互相交流借鉴,推动多元价值观的对话与融通。积极吸收多元文化价值中的精华合理部分,博采众长,让中华优秀文化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载体,用“和而不同”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和而不同”是中华传统文化贡献给世界的大智慧,在追求“和而不同”的世界文化交往中,要坚持“各美其美”,看到自身文化的长处,不自卑,不妄自菲薄,形成文化自信。要坚持“美人其美”,看到别人文化的长处。相互间彼此互赏,最后才能达成“美美与共”的文明共同体。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本文系福建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