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小孩经常玩什么(没有网络和手机)

文|知更晓

前两天,一则“父亲强制孩子每天户外玩2小时,否则不准写作业”的新闻登上热搜,引无数人感叹——别人家的父亲。

其实,这种话小时候也听长辈说过不少“要想学得好,必先玩得好”。不过这个“玩”,也是有讲究。玩得好那是开发智力寓教于乐,玩得不好可就成“玩物丧志”得不偿失了。

比如在现代小朋友只知道人手一部手机打王者、玩吃鸡的年纪里,古代小孩子早已经玩起了我们成人都不会的益智游戏。

鲁班锁

鲁班锁大家应该不陌生,它又叫八卦锁、孔明锁,是古代起就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智力玩具。

这是一种用木块制作而成的玩具,可拼可拆,不用钉子和绳子,完全靠自身结构用咬合的方式将木条交叉相交组合,十分牢固。

最常见(经典)的鲁班锁是如下图,由六根条棍组成的,每一对条棍都和另外两对垂直交叉。

古代的小孩经常玩什么(没有网络和手机)(1)

鲁班锁看上去简单,其实内部构造机关重重,若不得要领,很难完成拼合。它对放松身心,开发大脑,灵活手指均有好处,是一款很好的益智玩具。

古代的小孩经常玩什么(没有网络和手机)(2)

关于鲁班锁的来源,相传是鲁班为了考验自己儿子特意做给他的玩具,也有说是三国时期诸葛孔明根据八卦玄学的原理发明。

其实,鲁班锁真正起源于古代中国建筑的榫卯结构

古代的小孩经常玩什么(没有网络和手机)(3)

所谓榫卯指的是在两个木条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

凸出部分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和卯相互拼接咬合,若用蛮力很难将其分开。

古代的小孩经常玩什么(没有网络和手机)(4)

古代的小孩经常玩什么(没有网络和手机)(5)

所以说,不要小看古时候孩子们的玩具,它的原理可是广泛运用于古代建筑和家具当中。

虽然不用像现代建筑一样用水泥砌在一起,且单个零构件都比较单薄。但结合于整体,它却比现代结构还牢固,能承受巨大的压力,这也是为什么古人会说:

“榫卯万年牢”

更可贵的是,因为不是完全固定的,所以这种结构能够接受轻微变形,这异味着榫卯运用于建筑中对抗震能产生奇效。

古代的小孩经常玩什么(没有网络和手机)(6)

2018年,国外靠“积木砖”盖房的发明震惊海内外,殊不知,这其实早就是我们老祖宗儿时就玩剩的了。

古代的小孩经常玩什么(没有网络和手机)(7)

九连环

提到九连环,大约不少人会想到《甄嬛传》中的精彩场面,胧月手举九连环摔个粉碎,作为观众看得那叫一个畅快。

古代的小孩经常玩什么(没有网络和手机)(8)

不过,古代孩子们真正玩的九连环,可不是这个。

跟鲁班锁一样,九连环也是中国传统民间智力玩具,是以金属丝制成9个圆环,圆环接连套在横板或各式框架上,留出一个手柄。

玩时,只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反复操作,就将9个圆环分别解开为胜。

古代的小孩经常玩什么(没有网络和手机)(9)

据明代杨慎《丹铅总录》记载,最早的九连环确实是以玉石为材料,而且仅有两环,后来才以铜或铁来代替,又增至九环,成为妇女儿童的玩具。

有传言“九连环由诸葛亮发明”,但在诸葛亮几百年之前的西汉才女卓文君,因思念郎君曾在心中提及九连环:

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虽这种益智玩具出处至今无从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这种古老的玩具距今已经差不多有两千年历史。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也有讲述林黛玉与贾宝玉巧解九连环的桥段,要知道当时林黛玉也仅仅是十来岁的小朋友哦。

古代的小孩经常玩什么(没有网络和手机)(10)

因为九连环的每个环是互相牵制的,所以解法也十分繁琐,虽然小编竭尽所能想为大家讲解清楚,但奈何在研究良久之后,也看不懂网上所描述的递归解法

不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买一个自己回家慢慢研究。

古代的小孩经常玩什么(没有网络和手机)(11)

七巧板

七巧板应该是目前最常见到的中国传统智力玩具,在小学课堂上也经常能够见到。

古代的小孩经常玩什么(没有网络和手机)(12)

七巧板顾名思义就是用七块板组合而成。

不过可千万别小瞧了这七块小木板,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它们能够拼出1600种以上的图形,包含人物、形状、动物、建筑、字母等。

古代的小孩经常玩什么(没有网络和手机)(13)

虽然七巧板是目前非常常见的儿童玩具,但关它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最早是宋代一个叫黄伯思的文人,他发明了七件长方形小桌,日常根据客人的数量变换摆放形式,古人称其为宴几

古代的小孩经常玩什么(没有网络和手机)(14)

后来演变为文人的一种室内游戏,又流传至民间,成为拼图玩具,被李约瑟说它是“东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一。

19世纪初,七巧板流传到西方,被人们称为“东方魔板”

后来人们又将其运用于家居设计当中,目前,七巧板的原理无处不在,但其在不断变换中自由发挥联想,产生新“生命”的乐趣,却早已荡然无存了。

华容道

熟悉三国故事的朋友对华容道这个地名肯定不陌生,而这个游戏正是取自《三国》中华容道的故事。

古代的小孩经常玩什么(没有网络和手机)(15)

当年,赤壁大战中,曹操被刘备和孙权连手打败,被迫退逃到华容道,结果又遇上诸葛亮的伏兵。此时关羽作为阻难曹操的关键人物,却为了报答曹操曾经对他的恩情,帮助曹操逃出了华容道。

这个故事正是华容道游戏的起源。

棋盘中,马超、黄忠、张飞、赵云四大将将曹操团团围住,前又有诸葛亮派出的四个小兵挡路。

玩家需要通过挪动棋盘当中的棋子,将曹操从最下方送离‘华容道’。那么,如何带领曹操从“困境”中突破兵卒逃离,关羽当然就成为解开这个游戏的关键。

华容道的“解密”步骤,丝毫不亚于上面的九连环。20世纪中期,不少大师都通过研究华容道来解析其中步骤。苏州师大的许莼舫先生在《趣味数学》中详细分析了华容道游戏,给出了100步的解法。

直至目前,全世界公认华容道最少步数也达81步。

古代的小孩经常玩什么(没有网络和手机)(16)

由此可见这个游戏的困难程度。它与上面说到的鲁班锁、九连环、七巧板等中国传统益智玩具并称为“中国不可思议的难题”。

总结

当科技越来越发达,人类生活越来越便利,但生活的乐趣似乎减少了许多,当人们 在网络上寻找虚无的快感,离线之后却又被巨大的落寞填充。

反观先辈们智慧结晶下诞生的产物,简约却都不简单,能流传几千年,带给一代又一代人数不清的欢乐与震撼。

遥想几千年之后,我们这一代人又会给后人留下些什么呢?

迷茫却又满怀期待。

-完-

上文所有图片除水印说明,全部来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谢谢你看完!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巴巴历史】,支持下作者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