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里渣男和直男(当婚姻走上另一种秩序)
嫁的男人是个GAY,也许你觉得那是离你很远的事,遥远到不足以给婚姻生活的秩序带来让你觉察的涟漪然而就是在我们甚至以为那只是轶闻的时候,他却带着让我们瞠目的数字进入视野,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婚姻里渣男和直男?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婚姻里渣男和直男
嫁的男人是个GAY,也许你觉得那是离你很远的事,遥远到不足以给婚姻生活的秩序带来让你觉察的涟漪。然而就是在我们甚至以为那只是轶闻的时候,他却带着让我们瞠目的数字进入视野。
首先来廓清一个认识,当我们说到“同性恋”的时候,意味着我们排除了“双性恋”,以及那些程度不同地对同性有着亲昵感的人们。中国有多少绝对同性恋?从1%到4%、5%不等,最高的一次,也只到了7%。有一家著名的同志酒吧名叫“十分之一”,他们的数字,也仅仅是个参考。但是,哪怕这个数字只是1%,当它乘以中国的十几亿人口的时候,立刻显示出了它的无比庞大。而当我们把范围扩展到“有过同性性行为”的人群中时,这个数字几乎能让人觉得喧嚣。
这些数字庞大的只喜欢同性的男人女人们组成的群体,最后去了哪里?他们大部分都结婚了。他们都和一个不知道自己的过去、现在、另一部分生活的人结婚了。他们或许背负着歉疚感、被自己的良心折磨着,或许痛苦不堪,但是当他们选择婚姻的时候,就已经意味着,婚姻的传统秩序被改变。
秩序变异一:离婚需要理由
婚姻角色:丈夫——坚守秘密。
妻子——陷入得知结果的痛苦中。
婚姻结局:离异。
个案故事:
同志酒吧的孤单女客
主人公:萧/教师/29岁
萧是个聪明伶俐的女孩子,不美丽,但坚定镇静。念中学的那会儿,那中学升学率奇低,她也顺顺当当考了出来,大学里也十分活跃,老师面前的优等生,社团里的红人,并不是闭门读死书的那种人。后来毕业当老师,把一班顽劣学生全部制服,有学生闹事,她把头目揪了出来拖到马路中的车流里去:“你不是要死么?我们一起来!来啊!”惊出全校人一身冷汗。
女大当嫁,同事介绍了个男人给她,那男人快三十,说是忙着工作一直没结婚,生得倒不难看,工作也稳定,话少了点,但是,男人话那么多做什么?婚后不过几个月,她觉得自己这丈夫有些什么地方不合适,就好像一张干净的白纸后面有个黑不见底的洞,藏着些天大的秘密,但却没什么证实。但是,只要心里有了疑问,就像在心里放了一块饵料,答案就会像野兽一般循着味道追踪而来。有一天,她看到自己的丈夫,正和一个染了头发的妖媚男孩走在街道上,而当时她丈夫声称自己在北京出差。她再笨,也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在几番追问,而他终于坦白真相之后,她做了一件聪明的事,离婚。但她还要守着一点点情义,替他守着这个秘密。当有人问他们为什么离婚的时候,她为了想些得体的理由绞尽脑汁。
不是不痛苦的,但她依然苦苦探究真相,她的心里有个死结:这样一个男人,为什么要欺骗她并且和她结婚?他把她当作什么?这个结,沉闷、沉重,挥发不掉,也无从发泄。她打探到本市几个著名的GAY吧,就一一前去暗访,看看这些人是什么样的人,怎么生活。在那里,有人看她是个孤单单的女客,就和她搭上了话,而她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结婚了吗?”当对方答“是”的时候,长久压制的愤怒喷薄而出,她怒不可遏,厉声质问,并演变成丧失理智的破口大骂。酒吧里的人,都以为她是个疯女人,最终把她赶了出去。
旁白:男同志(指男同性恋者)为什么要结婚?他们经常挂在嘴上的,是“来自家庭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其实那都只是一方面,一个男人,一旦经济独立,这些所谓压力都并不是根本理由。男同志之所以选择婚姻,其实最终缘于对“衰老”和“孤独”的恐惧。只是,不管男同志们是因为多么高尚(为了父母)或者不高尚的原因(传宗接代,组建经济共同体,掩饰自己倾向,老年有伴)而结婚,你都没资格把一个无辜的女人拖入她所不了解的痛苦深渊。但是,人本性里的自私和软弱,人趋利避害的天性,使得男同志面临这样的选择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为自己找一个陪绑者。这也是为什么,在同志圈子里,结婚的男同志的地位低下到和“MB”(男妓)相仿的原因。他们的额头上,凿着“自私”和“软弱”,哪怕是不得已的。
秩序变异二:假家也是家
婚姻角色:丈夫——很快暴露秘密,在他的国度中冒险。
妻子——把家作为一生的事业,哪怕他破碎也要坚守。
婚姻结局:在荆棘中挣扎。
个案故事:
他们也是万盏灯火中的一盏
主人公:雨田/职员/30岁
他俩是东北人,年少的时候,在一个民办大学认识,应该算是知根知底的。那学校太烂,两人退了学,一起到一个外资公司工作。东北人,天生能说会道,个个都是做“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料,但他们是刚开始,没什么根基,犯难的时候居多。她长他好几岁,就自觉地充当他的母亲、姐姐的角色,处处照顾着他,最难的时候,两人三天只吃了一包方便面。为了省下一点钱买水果给他吃,她连公共汽车也不舍得坐。相处四年,终于在事业有了点起色,而她也在已经不年轻的时候结了婚。
事情出在结婚后的第二个月,从家里拉上宽带开始。网络上的讯息,使他知道了自己一直以来是个什么人。他不可能离婚,也不敢离婚,她已经深入他的生活太深,她的家人也绝对不会放过他。他选择了最下作的方式,开始在他的国度里冒险。
他频频地换性伙伴,聊天室、照片交友、视频做爱、渔场、浴场,没有一个地方、一种方式少得了他。而且,和这个圈子里的人都不一样的是,他不敢和别人发生感情,一旦发觉对方对他有了留恋,他立刻就露出狠毒的一面,在最短的时间里蒸发。他的欲望压抑太久,已经强烈得过了头,即便是妻子怀孕以后,他也根本不担心会不会把什么脏病带回家,照旧是什么防护措施也没有,一张床换到另一张床。
事情败露在一个深夜,他的性伙伴知道了他和别人的关系,在凌晨一点打来电话指责他。从这个怪异的电话里,她终于悟出了他长久以来怪异的言行和神秘去向的根由。毕竟没受多少教育,她连夜把他的爹妈一起喊起床,要他们看看“你们的儿子”。他的母亲寻死、喝药,她抱着没满月的孩子出走,他也上演离家出走秀,沸沸扬扬闹了几场,喊了几次离婚之后,经不起他的“誓言秀”、“下跪秀”,她还是回来了,并且理直气壮地告诉别人,“他爱她”。她从来没想清过一个简单的道理,他甚至不爱女人,怎么会惟独爱她呢?
这个实质上已经支离破碎的家庭还在维持。其实,他们在一起,也是经济的因素居多,两人都在同一家高薪的公司工作。这男人身居中层位置,对她是有帮助的,如果他们分开,她恐怕不能在内勤的位子上继续安宁地做下去,即便还在那里,也恐怕会被同事轻慢。而如果是她离开,一个没学历,30岁的女人,能做什么?而经过这事件,她掌控了家庭财权和发言权。他的工资全部上交,信用卡一律没收,行踪被严格控制。这个家,成了千百万个已经千疮百孔却为了别的因由依然要体面维持下的家庭中的一个。这个家,窗口温暖的灯光背后,暗潮涌动。
旁白:这里面的女人,是个无知的女人,尤其在自己的生活遇到自己所不了解的危机的时候,她欠缺能力,天真而自足地以为这是一件单纯的外遇。她尽她本能地打响了家庭捍卫战,却从没想到捍卫回来的是个什么样的家庭。她从不知道,根本不能指望着他能改过来,那是比戒毒更没有可能的事情。他或许暂时能压抑自己,但能压抑多久,却是个问题。更不要寄希望于把他送去进行心理治疗,寄希望于那些电击、呕吐剂。愿意接受性倾向“矫正”的同性恋者,是极少数的,最终“矫正”成功的,是这个极少数中的极少数。但是,这些女人,也情愿把这样一个家庭维系下去,只要钱能抓在她手里,晚上他能睡在她身边。她们想要的和能得到的,也不过就这么些东西。她们一生的事业,也就是一个家,管它是真是假。
秩序变异三:把丈夫逼成GAY
婚姻角色:丈夫——在无处可去的情况下被诱惑。
妻子——自食苦果。
婚姻结局:无奈的坚持。
个案故事:
别把男人赶出家
主人公:肖晓/家庭主妇/36岁
如果她知道后来的一切都是从那天她把醉酒的丈夫赶出去开始的话,一定后悔得捶胸顿足。
他没有别的嗜好,就是喜欢写毛笔字,喝一点酒。那天,才晚上九点钟,他已经满身酒气,被几个朋友送了回来。她开门看到他之后,异常生气,先是指责他的朋友并把他们赶走,在一番争吵后,把他也赶了出去。
他家在这个城市最大的河边公园旁边,喝醉酒的他出门就进了公园,抱着头坐在公园的椅子上。一个英俊的男子过来跟他搭话,耐心地听他倾诉,知道他是被赶出来的,立刻邀请他继续去喝酒。深夜一点钟,这个男人带着他去了宾馆。当这个男人在浴室的喷头下拥抱他的时候,换做以前的他,也许会拒绝,但是那天晚上,他没有。
第二天,当她声色俱厉地责问他晚上的去向时,他却冷静地提出了分床而睡的要求。三个月后,他提出分房而居。一年后,他索性声称住到了他母亲家里,很少回来。就连他以前一直按时去接送的儿子,都忽然被他忘到了九霄云外。但他始终没有提出离婚,就是这么耗着。受过良好教育的她,在这件突如其来的怪异事情面前,所作所为和别的女人没什么两样。她哭过,闹过,到他的朋友面前去哭诉过。不过,他却像换了个人似的,异常冷静和忍耐。当她问他的朋友们,他是否有了别的女人时,他的朋友们连连诧异地摇头,告诉她:“大哥不是那样的人!”
他的确不是那样的人。
旁白:不要以为只有少年容易被引诱,容易涉足被寻常的道德观禁闭着的领域中去。人性没有年轻与成熟之分,即便是最难以琢磨神色冷漠的硬汉,也有一刹那脆弱的缝隙,也许就在那个缝隙出现的当口,就正好有暧昧的关怀和抚慰前来填充。而那一刻,他也许并不想知道这种关怀的性质和来由。在婚后才发现自己、或者接受了同性诱惑的男性不在少数,而他们一旦步入这个领地,就会像被关得太久的水,在开闸后冲得比别人更远。对他们来说,那是他们的晚春,要尽可能地抓住。别把你的男人赶出家门,一个英俊、富有的男人,怎么会没有去处?不要挑战和考验人性,即便这个人是你的丈夫。
秩序变异四:作为一种交换
婚姻角色:丈夫——向妻子公开自己的世界,以帮助妻子为条件要求保持婚姻。
妻子——以婚姻的幸福换取生存资本。
婚姻结局:作为一种协议存在和结束。
个案故事:
她有了一张被摧毁的容颜
主人公:丽丽/舞蹈演员/32岁
她和他是在一个大规模的文艺调演中认识的。她是舞蹈演员,而他是一个大合唱的领唱,他们在演艺圈子里都多少有点名气,彼此知道很久了,见面却是第一次。演出持续了整整一个月,他们因此有了很多机会见面,偶然有那么几次,他们的节目排在了一起,在侧幕等待上台的那点时间里,她终于和他搭上了话。
结婚没多久,他就向她坦白,他是同志,跟她结婚只是因为他们歌舞团早就对他的性倾向议论纷纷,现在他想和她离婚。如果她不愿意离婚,他建议他们互不干涉对方的生活,她可以去找她要的人,男人女人都可以,甚至,他也可以帮她找。
她以为她自己是个前卫开放的人,他也以为她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才敢于坦白,但是没想到当她遇到这样离奇的事情的时候,却还是无法接受。但是,他刚好在那时候调到电视台担任领导,而且她的事业也刚刚起步,需要他的帮助,几经权衡,她接受了他的建议。
他带她去他们的酒吧,在他们的酒吧里一起演出,把她介绍给他的那些伙伴们,她也只有装作开放宽容的样子,大方地跟那些男人握手言欢。他也的确如他所说,把他通过工作认识的那些英俊健壮的男人介绍给她,有时候是一个,有时候一次就是两个。并给他们提供一切方便。
有了这样的经历垫底子,她成了一个“看得开”的人,她在他们团里的名声越来越坏,逐渐成了人所共知的一个荡妇,而他却赢得了足够多的同情,先前的那些议论也慢慢都消失了。他的位置一直在往上走,而她也在她的圈子里有了名声和地位,所以,这个秘密还必须保持下去。终于有一天,他有了足够的资本和力量和她离婚,并且离开这个城市。他从此可以不必再结婚,因为人们都知道他在上一次婚姻中伤透了心。
她却还留在这个城市,成了一个名女人,也没有再结婚,连放荡的力气都没有了,只是,每天化妆的时候,都要用很多粉来掩饰过早出现的黑眼圈,她有了一张被摧毁的容颜。
旁白:他和她有着资源和地位上的不平等,所以,她必须接受这样一个已经明白昭彰的婚姻。他和许多这个圈子里的男人一样,结婚也只是奔着离婚而去的,因此,无论是婚前的财产,还是离婚后有可能遇到的麻烦,包括她的性格、能量,他都有过细致的算计。她是他的陪绑者,只是在命运宣判之后、枪响之后,她成了那个死者,而他却脱身而去。
相关链接:
中国同性恋蓝皮书
★2001年4月20日出版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同性恋不再被统划为病态。这对中国人重新审视同性恋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世界著名的性学家金西曾对美国5300名男性公民作过调查发现有过同性恋史的竟达37%,绝对同性恋者占4%,同性恋兼异性恋者为18%,有过同性恋冲动的占13%。德国德施奈贝尔博士作了估算,认为全世界的同性恋者约占总人口的2%-4%。
★目前中国没有公开的同性活动地。一些酒吧和歌舞厅有同性恋者非定期聚会。更多同性恋的社会交往活动还只能在公共场所如街头、公厕、公园、街心花园、街头广告宣传橱窗及公共浴池等。
同性恋活动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甚至小城市,有些县城也有。据说在上海、广州、青岛、大连、石家庄、保定、西安、哈尔滨以及新疆等地,均有活跃的男同性恋社群和多处同性恋活动场所。据调查,农村人也有同性恋者,他们的处境比城市人艰难,其中既因人口密度小不容易找到同类的因素,又有强大的结婚和传宗接代的压力这一因素。
★在对同性恋者的调查中发现,许多相爱的同性伴侣也都希望能像异性恋伴侣一样,长相厮守,身心结合。可是就整个现实的制度来看,目前全球除了丹麦、瑞典、挪威、荷兰、冰岛五国以及美国佛州承认同性婚姻合法之外,其余各国均未开放同性结婚的大门。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法律上承认的同性恋婚姻。
★放宽我们的视野,就会发现,其实不论是中国历史上还是西方的现在,人们对同性恋都是相当宽容的。
刘达临教授认为,中国大众对于同性爱的认识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同性爱有罪论;第二阶段为同性爱无罪但反常、病态;第三阶段为同性爱与异性爱一样,是一种正常的性取向。而中国目前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的过程中。但愿通过大家的努力,能够给同性恋者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生存环境,让他们不再生活在黑暗中,让阳光照耀在他们的身上,让他们自由活着,因为活着其实并不容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