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中美建交引起世界各国反应(中美建交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1971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交往的大门悄然打开。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两国关系从此迈入了一个新里程,三十年之久的冰封期也正式宣告结束。

八年的漫长建交历程,其中除了两国政坛的变化之快外,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坎坷过程,两国领导人之间是怎样博弈的?世界政坛的变化又是怎样影响着中美外交策略的?这篇文章将大致为你梳理下其中的原委因由。

1972年中美建交引起世界各国反应(中美建交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1)

毛泽东(左)与尼克松(右)

中苏交恶与中美缓和

中美关系之间的缓和其实还要从前苏联说起,1953年,斯大林因脑溢血病逝于莫斯科,同年,赫鲁晓夫被选为苏联最高领导人,随即对斯大林的领导作了批判,尤其是对马列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作了一定程度的修正,此举让中共十分不快。

如果前面的事情只是两国关系恶化的前奏的话,那么,1958年的“长波电台”争议,则可以算是导火索了。当时,苏联方提出要在中国领土上建设用于军事的“长波电台”,然而其真正的目的是打算在军事上控制中国,毛泽东看穿了苏联方的目的,便没有应允他们的要求,此时两国的交往已达至冰点。

1972年中美建交引起世界各国反应(中美建交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2)

斯大林(左)与赫鲁晓夫(右)

1968年,就在中苏关系由热转冷的期间,美国总统大选悄然落幕,尼克松于大选中胜出,成为了新一任美国最高领导人。兴许,那时候的国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新任美国总统,将会改变中美两国的关系,并会在未来成为中国人的老朋友。

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美国总统尼克松与其助理基辛格同时察觉到了中苏关系恶化中所带来的绝佳契机,首先由基辛格于1971年秘密访华,迈出了两国建交的第一步,为第二年尼克松的访华铺平了道路,中美关系逐渐解冻。

然而,好景不长,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而没有连任总统之位,于是,中国方面便把希望放在了接任的福特上面,美国总统福特表示,只要他能够获得连任,便会正式与中国建交,不知是上天决意与中美双方过不去,亦或是中美之间确实缘分未到,福特在第二次大选中也落败了。

1972年中美建交引起世界各国反应(中美建交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3)

尼克松访华

中美正式建交

在这样的磕磕碰碰中,两国的交际进展始终处于一种蜗牛式的缓慢爬行状态,既不像之前那样冷战封锁,但亦不如邻里般亲密,用一个比较感性化的词句来形容,那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978年的12月,中美双方克服了内外的一切障碍,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台湾属于中国的一部分。1979年1月1日,这份《中美建交公报》正式生效,也意味着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

1972年中美建交引起世界各国反应(中美建交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4)

基辛格(左)与邓小平(右)

历时八年的坎坷建交过程,以至于基辛格后来回忆起这段历史的时候,感叹道:“中美关系正常化成了迈向共同全球政策的第一步!”邓小平也在访美期间对全世界人民说道:“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两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必将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无比深远的影响。”

然而,两国的建交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世界大势所趋,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一个完满的解决,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阴谋依旧存在,如今双方的博弈仍在继续,最后到底会发展成什么样我们也无从推断,但小编相信,互利共赢永远是最好的选择与结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