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齿铜牙傅斯年(铁齿铜牙傅斯年)

巴顿将军有一句名言:“一个士兵最好的归宿,是在最后一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真正的勇士,从来都是在斗争中站着倒下的。古往今来,能做到这些的人没有几个,而傅斯年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是业界出了名的铁齿铜牙。

曾扳倒蒋介石的连襟和大舅哥,却在舌战郭国基时被气死。其中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过往?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铁齿铜牙傅斯年(铁齿铜牙傅斯年)(1)

图|傅斯年一家

1950年12月20日傍晚,傅斯年的司机老杨惊慌失措地回到家中呼喊:“夫人,傅先生出大事了,您快去看看吧!”傅斯年的夫人俞大彩显然有些不相信:“你瞎说什么呢?好端端的怎么会出事?今天晚上不是还要叫大家来家里开会吗?你看那廉君都已经来了。”说着,指向站在一旁等候傅斯年回家的那廉君。

那廉君也是一头雾水,可看司机着急忙慌的样子也不像是撒谎,赶忙问道:“傅先生出什么事了?你倒是快讲清楚!”情势紧迫,老杨长话短说:“傅先生今日在省议会厅讲话时,被郭国基气得发病,现在情况很不好。”

听了这话,二人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心急如焚的俞大彩连忙和司机一同赶往省议会厅。 郭国基可不是什么善茬,他学生时期远赴日本留学,有些文化,但为人很不正派。早在日本留学期间,郭国基就与一帮乌合之众寻衅滋事,有他在的地方就有祸端。后来不知怎地,头上还有了一官半职,变得愈发无法无天。平日里,经常在各种公开场合发表不正当言论,歪理邪说张口就来。

1949年,蒋介石大势已去,在大陆再无立足之地,带着儿子及亲信逃往台湾,此地也由国民党政府派人接管。这就是郭国基不满所在,他对台湾省行政公署长官公然叫板,对军政官员的态度也极不友好。郭国基乱轰乱炸的做派引起了大家的普遍不满,从而获得了一个外号——“郭大炮”。

铁齿铜牙傅斯年(铁齿铜牙傅斯年)(2)

图|傅斯年

有意思的是,傅斯年也有一个称号,叫做“傅大炮”。别看他身材圆滚,甚至有些臃肿,但在口齿伶俐方面,他敢称第二,绝没人敢称第一,他那圆滚滚的肚子里装的可都是学问!关于称号的由来,还有一个小故事。一日,有人打趣傅斯年的身形:“傅先生啊,就你这个体型,打起架来怕是要吃亏哦!”

听了这话傅斯年也不气恼,自信满满地说:“话可不是这样讲的,就凭我的质量加速度,想要打败对手可是简单得很嘞!”听听这话,傅斯年这是把物质运动定律用在了打架里头,谁也别想从他嘴里讨到便宜,真可谓是铁齿铜牙啊!“傅大炮”称号他当之无愧。

至于,郭国基为何会和傅斯年吵起来,还要从1949年12月8日说起。当时,蒋介石战败逃往台湾,在老师的极力劝说下,傅斯年带着一家老小跟随蒋介石来到台湾。

傅斯年满腹才学,为人古道热肠,从来都是有什么说什么,从不拐弯抹角,深得蒋介石赏识。他认为有学问的人就让他到学校去,也算不枉费了才华,由傅斯年担任台湾大学校长。

学校里诸事繁忙,教育上的问题不容忽视。1950年12月20日下午,傅斯年赶往省议会厅出席台湾省参议会第五次会议,就有关教育行政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在会议上,时任台湾省教育厅厅长陈雪屏面对大家的质询一一作答。本来一切都很顺利,但参议员郭国基的出现,打破了平和的局面。

铁齿铜牙傅斯年(铁齿铜牙傅斯年)(3)

郭国基不知怎的,突然从自己的座位上蹦滚起来,开始大声咆哮。长篇大论过后,话锋一转,将矛头直接指向台湾大学,并对时任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出言不逊。

他大声叫嚣道:“台湾大学一向由台湾省政府拨款管理,听说你们国民党方面从大陆搬来不少教育器材,现在就放在台湾大学里头,想必花了一大笔钱,你们打算如何处理?除此之外,你们花钱如流水,请问钱都用到哪里去了?”

不等傅斯年回答,下一个问题又抛出来了:“既然用了政府的钱款,就得多多聘用本地教师,录取本地学生,扩大对台招生尺度……”

听到这里,气氛一下子变得很紧张,傅斯年实在不能忍了。面对郭国基无理的质询,傅斯年据理力争、毫不退缩。针对这两个问题,他一字一句反击道:“你这都是一派胡言!学校里每一分钱的去向都有存档,绝不会出现乱花的情况,教育器材的事情不必你来操心。

况且台湾大学有设置奖学金,让那些家境贫寒、勤奋刻苦的学生也能得到学习的机会。这是一笔不小的花销,但我认为值得,我们不能将肯用功的学生拒之门外!”几句话说得铿锵有力,一下子就把郭国基给镇住了。

但这还没完,傅斯年继续反击道:“教育是公平的,台湾大学聘用教师的依据是教育水平而不是籍贯。至于招生,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我们之所以会大量录取大陆学生,那是因为台籍学生的国语水平远不如大陆学生,他们都是凭借优秀的成绩进到学校的。

铁齿铜牙傅斯年(铁齿铜牙傅斯年)(4)

图|傅斯年

再说了,在考试方面学校对台籍学生算是十分照顾了,录取时我们专门规定台籍学生国文科分数可以比大陆学生降低10分,如若再放松,这是对大陆学生不公平!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现实情况如此,请你们这帮糊涂政客不要信口胡言!”

傅斯年这番回复可谓是有理有据,但郭国基不肯善罢甘休。眼见自己讲不赢,就拉着几个失意政客一同上阵。他们是不讲道理的,哗众取宠罢了,揪着拨款一事不放,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向学校施加压力。

而郭国基更是越讲越来劲,问题跟连珠炮似的,根本不给傅斯年喘息的机会。任凭傅斯年再怎么有耐心,也忍受不了这样的无理纠缠。郭国基总归是处于下风,讲起话来颠三倒四,模糊不清,傅斯年此刻虽然是一肚子怨气,但还是决定不再与他多说。

就在傅斯年准备离开时,突然脸色苍白,额头上也汗珠密布,连走路也变得极不平稳,他知道自己这是不行了。陈雪屏发现傅斯年的情况,连忙上前搀扶,此刻的傅斯年已经昏迷不醒。在与郭国基舌战的过程中,被气倒在台上。

原来,傅斯年就因为肥胖患有高血压,加上郭大炮一顿乱轰,激动得血压飙升,还没等送医就脑溢血去世了。一代民国大师竟被地痞流氓活活气死,实在是可悲!可叹!

随后,大家为傅斯年举行了一个简单的追悼会,正中悬挂着“国失师表”的挽章。据知情人士回忆:“在我二十五年的采访生涯中,从未见过如此感人的景象。”

铁齿铜牙傅斯年(铁齿铜牙傅斯年)(5)

图|钱穆

追悼会现场乌压压地站满了人,大多数都是傅斯年的学生,对于恩师突然逝世,他们十分悲痛,现场充斥着学生们的抽泣声。后来,连一向与傅斯年不对头的钱穆也赶来了,见这个老朋友最后一面。

诚然,傅斯年的逝世是国家和人民的损失。民国时期,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局势当中,涌现出大批爱国青年,其中有不少是学生,而傅斯年就是这群知识分子当中的一个。时人多论:是非分明,至情至性。

1896年3月26日,傅斯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家族里人才辈出,其中最厉害的当属傅斯年的七世祖傅以渐,他是清代开国第一位状元。

傅斯年从小聪明伶俐,天生就是一块读书的好材料。父亲对他很看重,小时候将他带在身边悉心培养,再长大一点便将他送入学校,系统学习文化知识。

但天公不作美,家里的生意逐渐变得不景气,原本富裕的家庭慢慢变得捉襟见肘。可傅斯年的父亲是明智的,他认为读书是头等大事,千万不可耽误。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傅斯年继续留在学校念书。

一方面是父亲的支持和付出;另一方面是学校的奖学金(这也是后来傅斯年坚持要设立奖学金的原因),使得傅斯年的学业得以维持。在他20岁那年,不负众望顺利考入北京大学学习。

学生时代的傅斯年意气风发,平易近人,待人接物十分得体,办起事情来妥当周全。在学校里人缘极好,大家有什么事都喜欢来找傅斯年商量,很快他就成了学生会的负责人,过得风生水起。

铁齿铜牙傅斯年(铁齿铜牙傅斯年)(6)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风起云涌。这场爱国运动以青年群体为主,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倡导“解放思想、理性精神、文化革新”,新旧文化思潮的文化张力波及到社会各个方面。

傅斯年极具民族气节,作为学生领袖的他满怀爱国主义热情,指挥大家开展学生运动、罢课游行,借此向北洋政府施压。北洋政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对此很不满,决定采取行动镇压学生斗争,作为学生领袖的傅斯年首当其冲。

胡适与傅斯年亦师亦友,两人的关系甚为亲密,听闻这个消息,胡适很担忧。当时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勤工俭学”的理念应运而生,在北大校长蔡元培的大力支持下,留学成了无数学子心中的梦想。为阻止傅斯年继续组织学生游行,胡适决定让他出国留学。

他找到傅斯年:“斯年,你现在的处境很危险。作为学生,你的本分就是专心学习,政治上的事情不要过多参与。如今去欧洲留学是你最好的选择,只要你愿意,北洋政府那边我去谈。”

因为种种现实原因,傅斯年最终还是听从了胡适的建议,坐上前往欧洲的轮船。在长达七年的留学时间里,傅斯年先后在英国伦敦大学和德国柏林大学刻苦攻读,寻求救国之法,希望学有所成那天再回来报效祖国。

铁齿铜牙傅斯年(铁齿铜牙傅斯年)(7)

图|胡适

1926年,傅斯年动身回国。在戴季陶的邀请下,来到中山大学担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傅斯年认为这也是自我学习的一个过程。

傅斯年本就是这样一个人,终身学习是他的人生目标,报效国家是他的志向所在,至于荣华富贵他从不在意。对于危害人民利益,不干实事的政府人员他向来是严加批判,敢怒又敢言。曾经凭借一己之力,扳倒蒋介石的连襟和大舅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还得从1938年说起,当年傅斯年在重庆被选为国民参政员,深得蒋介石赏识,但傅斯年没有加入国民党,也没有担任任何职务。好在蒋介石一向爱才,并没有多加勉强,任由傅斯年去了。蒋介石不知道,在傅斯年心里最崇拜的是毛泽东,一度产生过加入共产党的想法。

担任国民参政员期间,傅斯年曾经两次上书弹劾行政院长孔祥熙。要知道,当年孔祥熙可是国民党中的一名高官,地位十分稳固。

可能大家对孔祥熙有些陌生,其实他是蒋介石的连襟。别看孔祥熙此人在政界上表现平平,但却是商界的一把好手,多年来摸爬滚打攒下来不少财富,是民国时期有名的大富翁。

当时“宋家三姐妹”的名头极为响亮,是20世纪中国最耀眼的姐妹组合,其中包括大姐宋霭龄、二妹宋庆龄、三妹宋美龄,都是上流名媛。正因为孔祥熙具备如此雄厚的资金,宋家便将宋霭龄嫁与他为妻,一个得到了名声,一个得到了金钱,可谓是各取所需。

铁齿铜牙傅斯年(铁齿铜牙傅斯年)(8)

图|孔祥熙和宋霭龄

二姐宋庆龄、三妹宋美龄两人的丈夫也不平凡,宋庆龄嫁给了革命领军人物孙中山,宋美龄则嫁给国民党领袖蒋介石,相传蒋介石与宋美龄非常恩爱。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到秋天南京就美成了金陵。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起南京的梧桐树,只要一到秋天,叶子就会变成金黄色。特别是在南京老城区中,你甚至可以看到拥有百年历史的梧桐树。而关于南京为何会有这么多梧桐树,一直以来都没有统一的说法。

有人说,南京第一棵梧桐树是由一名法国传教士亲手种下(注意,梧桐并不是源于法国,它实际上是起源于中国)。后来,南京市长觉得这梧桐高大茂密很是不错,便主持修建了一条从下关码头到中山陵的迎榇(chèn)大道。

但还有一个更浪漫的说法,说是因为宋美龄对梧桐甚为喜爱,为博妻子一笑,蒋介石命人在南京城内种满梧桐。若真是如此,那蒋介石对宋美龄的感情还真不一般。

不管这梧桐到底如何,我们没法确认。唯一可以确定的便是,宋美龄和宋美龄两人是亲姐妹无疑,而孔祥熙和蒋介石成为了连襟。

当时,孔祥熙凭借这层关系没少在国民党内部捞钱,即使他行事小心谨慎,但纸终究包不住火。那时候知道这事的人不在少数,竟无一人告发他。说到底,还是因为国民党上下都知道蒋介石和孔祥熙的关系。

铁齿铜牙傅斯年(铁齿铜牙傅斯年)(9)

图|孔祥熙

孔祥熙一向在金钱上对蒋介石大力支持,蒋介石对孔祥熙贪污一事向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两人关系甚为密切。看在蒋介石的面子上,平时也是对孔祥熙礼让三分,得罪了他就等于得罪了蒋介石,谁也不敢坏孔祥熙的事,更别提把他扳倒。

偏偏傅斯年就不怕这些,孔祥熙这些小把戏逃不过傅斯年的火眼金睛,两次上书弹劾不留半分情面。由于没有直接证据,且连襟的这层关系,蒋介石对孔祥熙很偏袒,这也就导致傅斯年两次弹劾都没有成功。这让他十分恼怒,思索一番后,决定去寻找孔祥熙贪污的证据,到时候任凭他如何狡辩都得下台。

是狐狸就会露出尾巴。经过多方探查,傅斯年终于将孔祥熙贪污的证据全部掌握,这一次傅斯年同样没有手软,再次上书蒋介石。

证据都摆在面前了,本以为这次蒋介石必然对孔祥熙有所惩罚,但没想到老蒋竟拉着宋美龄一起去为孔祥熙说情。蒋介石以为只要自己出马,说几句好话,傅斯年就会放过孔祥熙。

那是在蒋介石家中,蒋介石和妻子以及傅斯年在饭桌上吃饭。在气氛还不错的时候,蒋介石缓缓开口:“斯年,你看孔祥熙一事要不就算了,再怎么说他也是我的连襟,我回头说他几句,相信他会改的。”宋美龄也在一旁附和,为大姐夫说好话。

铁齿铜牙傅斯年(铁齿铜牙傅斯年)(10)

傅斯年一听这话气得不行,他就知道这顿饭没那么简单,敢情这夫妻俩是来为孔祥熙当说客的。傅斯年有些生气:“委员长,话不是这样说的,他理应为自己的错误负责。我信任委员长,却不信任孔祥熙,您这次不处置他,难保他下次不犯同样的错误!”几句话把蒋介石噎得不行,他没想到傅斯年如此坚决,连自己的话都不听。

眼下证据确凿,蒋介石也只能让孔祥熙下台。

傅斯年不怕得罪蒋介石,因为没想过在蒋介石身上得到什么好处。早在1946年初,蒋介石想要让傅斯年出任国府委员,这个官职可不低。傅斯年却一口回绝:“我就愿意研究学问,至于什么财富权位的我不喜欢。”试问一个敢在你面前,翘着二郎腿,指手画脚讲话的人,怎么可能会顾及你的面子呢?蒋介石低估了傅斯年铲除贪官的决心。

让傅斯年没有想到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孔祥熙下台后,另一个贪官又上任了。自打孔祥熙的位置空出来,蒋介石就急于找人顶替这个职位。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他将这个职位给了宋子文(宋子文是宋美龄的哥哥,也就是蒋介石的大舅哥)。

宋子文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大发国难财。这样的人搞起贪污腐败也是有一套,比起孔祥熙有过之而无不及。

傅斯年不会让这样的人留在行政院,他“傅大炮”的绰号绝非浪得虚名。随后,他以一篇《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直接将宋子文轰下台。这篇文章指名道姓,直击痛点,越过蒋介石直接在报纸上发表,利用舆论施压,在最短的时间里达到最好的效果。

铁齿铜牙傅斯年(铁齿铜牙傅斯年)(11)

面对贪官污吏,傅斯年总是有非同一般的勇气和手段。胡适曾说:“傅斯年的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也最强。他能做最细密的绣花针功夫,他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本领。他的情感是最有热力,往往带有爆炸性的;同时,他又是最温柔、最富于理智、最有条理的一个可爱可亲的人。”

这话说得不错,别看傅斯年对付起贪官来那样刚硬果决,从来没有好脸色,称得上是人间清醒,可他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物是非常温柔可亲的。

就比如说,当年在李庄,傅斯年在下班路上看见一个小朋友正在烧螳螂,他看到后十分生气。本想好好管教一番,可孩子年纪还小,便只是轻轻踢了小孩的屁股。事后,傅斯年还语重心长地说不许再这样做,既心疼小动物又爱护小朋友。

对待国家财产,傅斯年同样尽心尽力。抗战结束后,保存下来的清宫资料被毁坏得惨不忍睹。傅斯年深感可惜,于是上书国民政府请求他们保护这些清宫资料。在傅斯年的极力建议下,这些清宫资料才得以完善修复并保存完好。

傅斯年满腹才华却不入官场,一腔热血回报国家。在那个尔虞我诈的时代里,他最为清醒,说得浪漫些,傅先生是绝对自由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