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脱贫情况(云南怒江脱贫主打)
来源:人民日报全国最贫困的地方在哪里?数字最有说服力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至今仍高达38.14%的贫困发生率,是全国最高的如何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怒江素有“动植物王国明珠”“世界物种基因库”之称,林业生态资源是最具优势的资源依靠美丽告别贫困,实现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协同发展,成为该自治州的现实选择,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怒江州脱贫情况?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怒江州脱贫情况
来源:人民日报
全国最贫困的地方在哪里?数字最有说服力。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至今仍高达38.14%的贫困发生率,是全国最高的。如何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怒江素有“动植物王国明珠”“世界物种基因库”之称,林业生态资源是最具优势的资源。依靠美丽告别贫困,实现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协同发展,成为该自治州的现实选择。
好政策滋养了好生态,好生态给贫困户带来新希望
高补登村民小组,位于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中排乡小龙村。走进这个傈僳族群众聚居的小山村,一幢幢新民居在绿树丛中影影绰绰;一条条通户路延伸到家家户户门前。
眼前此景,很难让人想到多年前的高补登,完全是另外一副模样。上世纪80年代,山林被分到各家各户,部分村民乱砍滥伐,雨季山洪泥石流让人夜不能寐......
高补登村民痛定思痛。90年代初,在党员余国华等人倡议下,高补登村召开群众大会,制定村规民约,决定将原已分到户的近5000亩山林集中起来统一管护,村里聘请2名专职护林员全天候巡护,将山林划分为封山育林区和柴山两部分,封山育林区禁伐、禁牧,村民烧柴或建房伐木只能到柴山砍伐。
为确保护林取得实效,村里对护林员进行严格的定期考核:对工作不认真、不严格履职、考核不合格的坚决“炒鱿鱼”,这就倒逼护林员丝毫不敢懈怠。
村民对山林的索取大为减少。同时,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方面的生态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高补登村的山林得到了休养生息,林子变密了,水变清了,山洪泥石流不见了,昔日难得一见的野鸡、野兔又回来了。高补登村党支部书记余建龙说,村子这些年的变化让大家都明白了一个道理:保护好生态才能脱贫致富,绿水青山是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高补登村的变迁是怒江州的一个缩影。保护给力,生态向好。目前全州森林覆盖率高达75.31%,每年提供的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达1204.82亿元。
云南省林业厅厅长任治忠说,国家日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多予少取放活的林业好政策滋养了怒江的山林,也大力扶助了这里普遍贫困的各族群众。
如今,高补登村生态护林员的实践,在怒江推广开来。怒江州林业局副局长刘富泰介绍,目前全州共选聘了8559名生态护林员,年均工资性收入9300元。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有效降低了怒江的贫困发生率。
除了护林员公益性岗位,生态惠民政策助推脱贫,效应也非常明显。怒江州于2009年启动了国家级、省级公益林补偿试点,2011年天保工程二期启动,282.27万亩公益林纳入生态效益补偿,累计获得补偿资金接近3亿元,31万人直接受益,基本涵盖了全州所有贫困人口。
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效益明显,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
长期以来,高补登村民靠种玉米、水稻等传统作物勉强维持温饱。上个世纪末,不甘贫困的村民余堂元率先在村内种起了核桃、花椒,并自己育苗无偿提供给村民种植。
一开始并没有多少村民跟着种。随着核桃、花椒市场价格不断走高,看到先种的村民腰包渐鼓,观望的村民主动跟了上来。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一片片核桃林、一丛丛花椒树成林挂果,以往的穷山坡成了“聚宝盆”。去年高补登全村人均纯收入达6000多元,其中一半左右来自于经济林。
特色经济林成了“绿色银行”,林下经济潜力更大。“按最低每斤500元算,种重楼第三年每亩收花能收入1.5万元,第四年可翻番到3万元。再加上根茎割收的收入,从第四年起亩产值可超10万元。”泸水市片马镇片四河村农户胡三妹下定决心,今年不再种玉米,改种重楼。
给她带来信心和决心的,是泸水银坡春灵种养开发基地的总经理肖志军。肖志军的公司免费给农户提供重楼种苗和种植技术,还给每户每年补助300元,连补3年。公司2016年与云南白药集团中药资源有限公司签订了中药材种植收购战略合作协议,同时聘请专家为技术指导顾问,这些保障措施让胡三妹们没了后顾之忧。
目前,肖志军已带动老家老窝镇白族乡银坡村近百户农户种植重楼,户均增收5800元。在结对帮扶的珠海市香洲区200万元资金支持下,肖志军将在片马镇带动200户以上贫困户发展重楼产业,到2020年末户均可增收5万元以上。
记者在怒江多个深度贫困村采访发现,林特产业几乎是每个村里的脱贫主导产业。目前发展势头最好、最受群众欢迎的要数草果产业。记者来到泸水市洛本卓白族乡金满村采访时,村民中于纪冒雨在林下种草果苗。“等草果进入盛果期,按照现在的价格,亩产值能到5万元,脱贫致富就靠它了。”中于纪信心满满地说。刘富泰介绍,草果既能做日常食品香料,又能做药材、饲料添加剂和化工原料,成了怒江各族群众眼中的“致富果”,目前全州种植面积达到了103万亩。
在林特产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绿水青山成了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2017年,怒江州林业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林业收入增幅同比都超过20%。
依托林业生态建设,完善生态保护和补偿机制
尽管林业脱贫潜力很大,但现实仍很“骨感”。州委书记纳云德介绍,怒江产业基础薄弱,普遍小、散、弱,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弱,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普遍质量不高,带动能力有限。下一步在攻坚深度贫困过程中,要花大力气增强产业脱贫能力。
强有力的龙头带动对于产业脱贫意义重大,但少有龙头企业落户怒江。“最大的瓶颈在于交通,怒江至今仍然没有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对于企业来说,物流瓶颈非常明显。”纳云德坦言。
除了缺少龙头企业,合作社在怒江发育也很缓慢。泸水市鲁掌镇浪坝寨村在怒江产业发展较好,村委会主任李开忠介绍,全村共有6个合作社,带动村民发展食用菌、无公害蔬菜、稻田养鱼等产业,去年村子成功脱贫摘帽。大学生村官和倩如告诉记者,村里的合作社发展产业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对于解决“种什么”“怎么卖”等问题办法不多,带动贫困户的能力比较弱。夏宗阳是宗扬种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合作社只有7户社员。
缺少强有力的带动,怒江的很多林特产品只能打“原”字牌,附加值较低。刘富泰告诉记者,虽然全州核桃种植面积达208万亩,但目前年产核桃只有1万吨左右,不足以撑起一个上规模的核桃深加工企业,怒江的核桃基本上都只能作为原料外销。
离2020年脱贫摘帽只剩3年不到时间,怒江如何更好实现林业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的互促双赢,刻不容缓。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政协主席罗正富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支持怒江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精准脱贫的建议》,指出怒江具备打造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条件,加大生态保护、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对推动怒江全州发展、实现全面脱贫作用巨大。他建议,将怒江列为国家生态脱贫试验示范区,允许怒江采取国家公园模式,进行保护性开发,大力发展全域生态旅游;对怒江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给予特殊政策,支持怒江以生态护林员、退耕还林、特色林产业等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产业培植为突破口,加快推动一批重大生态保护项目建设。同时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支持怒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移民搬迁等工作,完善生态保护和补偿机制等。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计财司司长闫振告诉记者,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深度贫困地区生态脱贫工作的意见》,国家林业局将联合有关部门和地方,共同打造云南怒江州林业生态脱贫攻坚区,深入推进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记者 顾仲阳 王 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