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解释大全(一字褒贬一个字的典故)

《春秋》相传为孔子所作的春秋时鲁国的编年体史书,解读《春秋》经最著名的“春秋三传”是指《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到了隋代,《左传》日益盛行,其余二传渐衰,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典故解释大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典故解释大全(一字褒贬一个字的典故)

典故解释大全

《春秋》相传为孔子所作的春秋时鲁国的编年体史书,解读《春秋》经最著名的“春秋三传”是指《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到了隋代,《左传》日益盛行,其余二传渐衰。

《左传》又名《春秋左传》,是我国现存的史类文学作品,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读孔子的《春秋》而作。《春秋》和《左传》本是两本不同的编年体史书,西晋杜预把它们合在一起,称为《春秋经传集解》,是现存最早的关于《春秋左氏传》的注释。“一字褒贬”就出自《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字以成言。”

杜预后代有个超级大咖:诗圣杜甫(杜预为杜甫第十三世祖),杜甫作诗自谓“语不惊人死不休”,看来一半出于自我修养,一半来自家族遗教。但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和爱国主义诗人,杜甫很多时候是直抒胸臆,不玩什么什么“春秋笔法”的,看看《三吏》、《三别》、看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知道了,这也正是杜甫作为“诗史”的伟大之处。

东晋范宁所撰《春秋谷梁传集解》,是今存最早的《春秋谷梁传》注解,他在《春秋·谷梁传序》也说:“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其实在此之前,孟子就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南朝梁刘勰也在《文心雕龙·徵圣》里说:“故《春秋》以一字为褒贬。”

冯友兰先生在其所著的《中国哲学简史》中说: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里把《春秋》所涵盖的历史时期分为三个段落,他称之为“三世”,凡孔子仅从文献记载得知的时期称为“所传闻世”,孔子听说的历史时期称为“所闻世”,孔子在世亲见的历史时期称为“所见世”。董仲舒认为,孔子在叙述这三段历史时,所用的语言和文字是不同的,体会孔子所用的语言不同之处,即所谓“春秋笔法”,人们可以从中找到《春秋》的“微言大义”。

大家的意思其实差不多,都是说孔子作《春秋》笔法严谨,字斟句酌,常以一字示褒贬之意,即暗含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春秋笔法”——通俗来说就是拐弯抹角的说出那些心里想说,却又不好直说的话。后来也泛指论人议事用词严谨而有分寸。

在这一点上,孔子的后人也许解释得最为清楚和贴切。《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据说也是由孔子删定,并教习弟子,后大行天下,流传于世。后来就有了专门解释《诗经》的毛传、郑笺、孔疏,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毛传解释诗经、郑笺解释毛传、孔疏解释郑笺。孔疏就是《孔颖达疏》,唐代的孔颖达是孔子第三十一世孙,在他的《孔颖达疏》中说:“褒则书字,贬则称名。” 从这个思路去想去看,很多东西就自然明白了。

按照战国时齐国人公羊高所著的《春秋公羊传》的解释:“《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在那个万恶的旧社会,很多话是不能乱说的,无论是迫于无奈还是有口难言,何况孔子还抱有一颗隐恶扬善之心,采用微言大义的手法也是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的产物。在孔子之后,很多人把“春秋笔法”用得滚瓜烂熟,其中最厉害的当然是司马迁的《史记》等各种各样的正史(野史没有那么多忌讳,说得直白得多)。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写出来,就大不一样,甚至截然不同,喜欢历史的同学有兴趣在书上和网上看看,分析得很多了,在此就不再啰嗦了。举个小小的例子就足以说明了:曾国藩上奏,幕僚建议把“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其实都是一个意思,一直打一直输,但顺序一变,意思也就大变,贬义变成褒义,失败变成顽强,朝廷的斥责也变成了鼓励。这也算是“春秋笔法”的活学活用了。

孔子的“一字褒贬”是心中早有定论,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方便或者不能够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但那种情感和倾向是很明确的。但到后来,尤其是到近代,所谓的“春秋笔法”就用得越来越滥了,有时已变成了遮遮掩掩的猜谜——从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也不发表议论,但是却通过看似客观,实则主观的材料筛选、细节描写和修辞运用,委婉微妙地表达观点,不露声色的传递倾向,在结构布局和字里行间中,诱导读者得出作者想让你得出的结论——最后,我可什么都没有说啊,都是你自己这样想的!

也许,这就是中国式的含蓄吧。

其实,这在中国也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事情了,文人所谓的“春秋笔法”,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也早就运用得滚瓜烂熟了,只不过一个是写一个是说——

“你听说没有,小李两口子吵架了?”

“怎么了?”

“听说那天小李出差提前回家看到隔壁老王在他家里,小李老婆说家里有老鼠,大半夜的,老鼠在家吱吱吱吱地叫,她害怕得很,就叫老王帮忙抓老鼠。”

“哦哦”

“老鼠嘛,到处跑,不好抓,一会跑到卫生间,弄得到处是水……”

“哦哦”

“听说老王衣服都被打湿了,所以就把衣服脱了……”

“哦哦”

“老鼠一会钻到沙发下面,跳到床上面,搞得乱七糟八的……”

“哦哦”

“我也是听说过的,你可不要到处乱说哦,我可什么都没有说。”

“知道知道,我懂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