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的最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汤显祖擅长写)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 戏曲家 、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 汤家山 (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 天文地理 、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汤显祖的最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汤显祖擅长写)(1)

汤显祖的最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汤显祖擅长写)(2)

汤显祖的最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汤显祖擅长写)(3)

图为汤显祖家族墓园

400年前的明朝,文学巨匠汤显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戏剧作品“临川四梦”,震颤着一代又一代读者和观众的心灵。

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临川文学的经典名作,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或许"四剧"皆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之说,或许"四剧"本身就是其毕生心血凝聚成的人生之梦。)

日前,古“临川”所在地——江西省抚州市宣布发现汤氏家族墓地,考古人员已基本确定其中编号为M4的墓葬即是汤显祖本人的墓葬。此外,汤显祖祖父、祖母等亲人和前后3位妻子的墓葬也被发现。出土的文物中,最为珍贵的是汤显祖分别为祖母魏夫人和元配妻子吴夫人撰写的两块墓志铭。

汤显祖出生、成长于什么样的环境中?接受过什么样的教育?他的家族有哪些故事?善写“爱情戏”的汤公自己有什么样的爱情经历?结合此次考古工作的成果和此前的文史资料,一段汤公家族史呼之欲出。

家在文昌里 历来多舛难

2016年,中英两国共同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抚州市启动了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工程。当年11月,在拆除上世纪60年代建设的制冰厂时,工作人员意外发现了刻有“汤临川玉茗先生墓”“玉茗公墓”字样的压棺石,推测这里可能是汤显祖家族墓园所在地。

据史料记载,汤显祖墓自1616年下葬至1966年被捣毁,时长跨越350年,期间历经多次毁建。第一次是明末清初(1645年)毁于战火,到康熙庚午年(1690年)复建;第二次是太平天国(1858年)毁于战火,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复建;1957年的第三次修缮是在第二次复建的基础上进行的;1966年被捣毁。

事实上,文昌里不仅是汤显祖安葬之地,也是他生活、成长和创作之地。汤显祖所作《吾庐》诗第一句便是“文昌通旧观,东井饮余晖。”汤显祖曾自述先祖“时经丧乱,流离伏匿”,延续下来“不亦难乎”,于明朝永乐年间选定临川城东门外文昌里繁衍生息。

自幼苦读书 最亲是祖母

此次汤墓考古共出土六方墓志铭,其中包括汤显祖的祖父与祖母的墓志铭。汤显祖的祖父名汤懋昭。铭文中形容他“自幼性好质朴”“勤俭自持”“然犹愧己未遂乎学业”。自身学业的不成功使他对汤显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墓志铭中说他对这位孙儿“朝夕伴读”,汤显祖后来和父亲一同考取乡试,很有他的一份功劳。而祖母魏夫人的铭文中则称赞她“以孝事父母,对子妇慈而有礼,家事躬亲,严净持家”。

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员毛佩琦认为,汤显祖的家族是明代江西临川地区“耕读之家”的典型代表,这样的家庭崇尚礼义,注重子女教育,往往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远大的志向,这在提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有着积极正面的意义。

在六方墓志铭中,唯有祖母魏夫人的是一块由汤显祖亲自撰文并书丹的“两绝碑”,铭文中记载:祖母与汤显祖关系亲密,在诸多孙子中最爱他,在汤显祖14岁时,仍然照料他的饮食起居。

抚州市汤显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吴凤雏告诉我们,“两绝碑”非常珍贵,在全国范围内都不多见,汤公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出的世界文化名人,他的“两绝碑”更有着非同寻常的历史、学术和审美价值。

有妻共三位 结发惜早亡

汤显祖元配夫人吴夫人的墓志铭也是由汤显祖撰文的。文中记载了与发妻相识并结亲的过程:吴夫人之父拜访在抚州城办私塾的原吏科给事徐良傅,碰巧遇到在此求学的汤显祖,吴父非常看重汤显祖,便有意将女儿嫁于汤显祖。这年汤显祖14岁,吴夫人10岁。同年汤显祖考中秀才。隆庆三年(1569年),汤显祖行冠礼后,与吴夫人成婚。可惜吴夫人在汤显祖中进士不久后早殇。

铭文中描述两人自幼结识,感情非常深厚。汤显祖在代表作《牡丹亭》中描绘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人鬼情未了”的故事,不知其中是否暗含着对于发妻的怀念呢?

吴凤雏说,汤显祖一生共有3位妻子,在元配吴夫人之后是继配傅氏,后来又娶了赵氏。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徐长青表示,此前多传闻汤显祖与吴夫人合葬,但家族墓园中所呈现出来的葬制是,汤公与两位继室夫人埋葬在一起,而吴夫人则因去世较早,葬于祖母魏夫人左侧。

此次发掘共发现明代墓葬40座,清代墓葬2座,除六方墓志铭外,还在汤公墓侧出土了近百只青花碗,并揭露了三处明清时代附属建筑遗迹。毛佩琦认为,通过此次出土的地下实物资料,人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汤显祖当时生活的状态、家族繁衍的过程、汤显祖与家族成员的关系等,也可以分析了解到明代教育、文化、农业等多方面社会信息。

附:四梦介绍

《邯郸记》

"临川四梦"中,艺术成就仅次于《牡丹亭》的剧作是《邯郸记》。全剧30折,本事源于唐沈既济的传奇《枕中记》。《南柯记》与《邯郸记》都是以外结构套内结构的方式展开剧情,但《邯郸记》的两套结构要精巧得多,不像前者有散漫拖沓之感。

此剧的外结构演述神仙吕洞宾来到邯郸县赵州酒店,听久困田间的卢生述志。卢生对贫愁潦倒的生活满腹牢骚,声言"大丈夫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宗族茂盛而家用肥饶,然后可以言得意也"。吕洞宾即刻便赠一玉枕,让卢生在梦中占尽风光得意、享尽富贵荣华,同时也受尽风波险阻,终因纵欲过度而亡。一梦醒来,店小二为他煮的黄粱饭尚未熟透。在神仙点破后,卢生幡然醒悟,抛却红尘,随吕洞宾游仙而去。这样一个带有游戏性质的外部框架,将全剧的主体内容整个包裹起来,使得卢生所创建的轰轰烈烈的功业及其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都成为有迹可寻但却毫无价值、全无意义的虚妄世界。这实则是对明代官场社会的深刻鞭挞和总体否定。

《邯郸记》的内结构演述剧情主体,也即卢生大富大贵、大寂大灭的官场沉浮史。以卢生作为中心贯穿人物,全剧描摹了官场之上无好人的整幅朝廷群丑图。崔氏是卢生的政治后台。卢生的发迹离不开其妻崔氏。凭借崔氏四门贵戚的裙带关系,再靠着金钱开路,卢生广施贿赂、平步青云,被钦点为头名状元。其所谓:"奴家所有金钱,尽你前途贿赂!"

从崔氏这里,集中体现出封建社会的婚姻行为实则是一种政治联盟;崔氏强"娶"卢生,实则是下的一笔政治赌注。至于封建官僚机器的重要支柱科举制度,则是一种从上到下的受贿制度。婚姻的温情脉脉,科举的文才彬彬,学问的神圣兮兮,在一位女子的操纵下全被剥下了虚伪的衣妆,露出了追逐权势和金钱的本相。

卢生既是封建官场丑恶世象的见证人,同时也是积极参与者。早在全剧外框架引出时,他就表白了出将入相的强烈政治欲望。崔氏的怂恿进一步煽动起他做官的欲望,"尽把所赠金资引动朝贵,则小生之文字字珠玉矣",接着便厚颜无耻地拿钱买了一个头名状元。这卢生一入朝门便徇情枉法,蒙蔽皇帝,为自己老婆封诰。他更大的本事,还在于会拍皇帝的马屁。开河是为了让皇帝顺流而下游览胜景,征战是为了让皇帝醉生梦死、乐以忘忧。卢生曾不嫌麻烦,亲自挑选了近千名窈窕女郎,强令她们为御舟摇橹,借以取悦皇帝。征战得胜,他在天山勒石纪功,貌似展示国威,实则是想借此扬名,使得千秋万代后都知道他卢生的丰功伟绩。

得志便猖狂,欢乐乃纵欲,这是卢生及官僚社会中上行下效、腐化堕落的本性。皇上送他24房美女,卢生先是道貌岸然地讲御赐美女不可近。当崔氏要奏本送还众女时,卢却慌忙说道"却之不恭"!如此受用的结果是使精力透支,早赴阴曹。他在纵欲而亡之前犹死不咽气,原来是在五子十孙都安排妥帖后,还有一位偏房"孽生之子卢倚"尚待荫袭封位;更担心国史上不能全面记载其毕生功绩……得意忘形、恣意享乐、追名逐利真正成为他毕生紧抓不放的最高原则。卢生的形象在封建社会的官场黑幕中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邯郸记》中的其他官僚也多面目可憎。宇文融丞相因为卢状元唯独忘了送钱物给他,拒绝融入他的关系网络,所以他才时时播弄并陷害卢生。"性喜奸谗"是其表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断扩充势力范围是其本性。汤显祖写足了宇文相之奸险毒辣,这是对明代首辅们从总体上感到失望的曲折宣泄。剧中看似老实的大臣萧嵩,明知丞相在陷害卢状元,却慑于其淫威,在奏本上也签上自己的名字。但他在用自己的表字"一忠"签名之后,又偷偷在"一"字下加上两点,成为草书的"不忠"。这样做的结果,既参与伙同陷害卢状元的事件,又能在以后皇帝为卢生昭雪平反时开脱自家罪责。萧嵩此举并不仅是明哲保身,而且是以高明的权术害人。他缺乏起码的正直人格,属于官场上为数最多的不倒翁。无论是卢败还是宇文亡,他萧嵩总能面面俱到地参与其事,置自身于不倒之地位,这正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员所追求向往的一种境界。

另外如皇帝唐玄宗,剧本漫画出他糊涂和好色两大本性。他糊里糊涂地取了金钱铺路的卢状元,又糊里糊涂地在卢状元为夫人请封诰的文件上签字,还糊里糊涂地要结果卢状元的性命。他只对为之摇橹的一千美女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为一位大明子民,汤显祖不仅鞭挞奸官,而且讥弄皇上,虽说这皇上是大唐天子,终不免给人以影射当朝之感。这正是汤显祖挂冠归去后的冲天勇气和战斗精神的体现。从正德皇帝到万历皇帝这祖孙四代,一方面劳民伤财、吮尽民脂民膏,另一方面巡幸天下、游龙戏风,其风流与罪恶的故事蔚为系列。《邯郸记》何止于痴人说梦,分明是直逼现实!

本剧中真正可爱的人物,是那些虽寥寥数笔但却可钦可敬的下层人民。为卢生开河而拼死拼活的民工群像,挺身而出、解救上吊驿丞的犯妇,精通番语、为卢生反间计奠定成功基础的小士卒,以及为掩护卢生而葬身虎口的小仆童,鬼门关上搭救并扶助卢生的樵夫舟子,这些最不起眼的平头百姓构成了《邯郸记》艺术天地中的点点亮色。综观"临川四梦",我们可以大致作一些比较。

《牡丹亭》

《牡丹亭》又是一部兼悲剧、喜剧、趣剧和闹剧因素于一体的复合戏。各种审美意趣调配成内在统一的有机体。全剧共55出,前28出大体属于以喜衬悲的悲剧,后27出属于以悲衬喜的喜剧,所以王思任在批叙中说:"其款置数人,笑者真笑,笑即有声;啼者真啼,啼则有泪;叹者真叹,叹则有气。"仅仅为了争取爱的权利,便不得不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既是杜丽娘本人的青春悲剧,也是家庭与社会的悲剧,《诀谒》、《闲殇》、《魂游》等出戏,都极其悲凉凄宛。而《闺塾》等出戏则极富喜剧色彩。天真活泼而又调皮的春香,与老成持重却时带迂腐的陈先生,在犯规与学规之间彼此较量,呈现出反差甚大的强烈喜剧效果。石道姑等人的设置,更带有闹剧、趣剧的味道。但其中的悲剧意味也着实令人伤感:原来做官是要以六亲不认、牺牲情感作为起码代价的!这种悲喜交融、彼此映衬的戏曲风格,正是富有中国戏曲特色的浪漫精神的具体呈现。

作为影响极大的主情之作,《牡丹亭》虽然表现出激情驰骋、辞采华丽的浪漫主义戏剧风格,但也必须看到,《牡丹亭》其实还未从根本上跳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传统轨道。特别是后半部戏在总体上还是遵理复礼的篇章,作者并没有彻底实现其以情代理的哲学宣言。他的个性解放思路尚未从根本上脱离封建藩篱,而只是对其中某些特别戕杀人性、极其违背常情的地方进行了理想化的艺术处理。乞灵于科考得第、皇上明断,这也是戏曲的常套之一。尽管如此,汤显祖还是封建时代中勇于冲破黑暗,打破牢笼,向往烂漫春光的先行者。《牡丹亭》也成为古代爱情戏中继《西厢记》以来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杰作,杜丽娘已经成为人们心中青春与美艳的化身,至情与纯情的偶像。

《紫钗记》

汤显祖创作的第一本完整的传奇是《紫钗记》。但严格来讲,他的处女作应该是《紫萧记》。但是《紫萧记》只写到第三十四出就中辍了。后来汤显祖在南京太常寺博士任上将《紫萧记》删削润色,易名为《紫钗记》,于万历十五年(1587)将全剧初稿写成。该剧主要以唐传奇《霍小玉传》为本事,也借鉴了《大宋宣和遗事》中的部分情节。演述唐代诗人李益在长安流寓时,于元宵夜拾得霍小玉所遗紫玉钗,遂以钗为聘礼,托媒求婚。婚后,李益赴洛阳考中状元,从军立功。卢太尉再三要将李益招为娇婿,反复笼络并软禁李益,还派人到霍小玉处讹传李益已被卢府招赘。小玉相思成疾,耗尽家财,无奈中典卖紫玉钗,却又为卢太尉所购得。太尉以钗为凭,声言小玉已经改嫁。豪杰之士黄衫客路见不平,将李益扶持到染病已久的小玉处,夫妻遂得重圆。

《紫钗记》着重塑造了霍小玉和黄衫客两位令人敬重的人物形象。正如汤显祖在本剧《题词》中所云:"霍小玉能作有情痴,黄衫客能作无名豪。馀人微各有致。第如李生者,何足道哉!"

霍小玉出身低微,其母本为霍王麾下一名歌姬。但当她一旦与李益相遇,便为才所动、为情所耽、为甜蜜婚姻所陶醉,把全部生存价值和生命理想都拴系在爱情这叶小舟之上。自感卑贱的她在幸福之馀,仍不忘为对方着想。先是从时间上看,哪怕李益只爱她八年,她亦心满意足;次是从地位上看,即使李郎另娶了正妻,她小玉做偏房小妾亦心甘情愿。而当这两桩最低限度的愿望都难于实现时,她只能无限绝望地将出卖紫玉钗所得的百万金钱抛撒于苍茫大地!为了一个虽不算负心、但却十分软弱的郎君,霍小玉陪着小心、受尽委屈。如此忠贞不二、痴情到底的女子,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之中显得多么善良、纯情、委曲而高尚。她所抛撒的哪里是一片钱雨,分明是揉碎了的寸寸肝肠。而黄衫客的豪侠仗义行为既玉成了情人的团圆,又对破坏李、霍婚姻的卢太尉的丑恶行径予以了警示。汤显祖通过一位幻想中的壮士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殷切地呼唤着社会的良知。

从结构上看,《紫钗记》仍然有散漫拖沓的倾向,像《折柳阳关》、《冻卖珠钗》和《怨撒金钱》之类较为抒情的场面,显得太少而缺乏规模。唱词与说白没有完全摆脱骈俪辞章的痕迹,本色晓畅的戏曲味道不够醇厚。

《南柯记》

《南柯记》共44出,取材于唐传奇《南柯太守传》。该剧叙淳于棼酒醉于古槐树旁,梦入蚂蚁族所建的大槐安国,成为当朝驸马。其妻瑶芳公主于父王面前为淳于棼求得官职,因此他由南柯太守又升为右丞相。只为檀萝国派兵欲抢瑶芳公主,淳于棼统兵解围,救出夫人,但夫人终因惊变病亡,还朝后的淳于棼,从此在京中淫逸腐化,为右相所嫉妒,为皇上所防范,最终以"非俺族类,其心必异"为由遣送回人世。

此剧既叙官场倾轧、君心难测,亦状情痴转空,佛法有缘。淳于棼作为一位外来客之所以高官任做,主要是凭借夫人的裙带关系。右相段功是一个嫉妒心浓、阴谋意深的官僚,是他一步步借国王之手钳制淳于棼,最终将这位不可一世的驸马爷轰出本国。"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君心是坦途;黄河之水能覆舟,若比君心是安流"的深深感叹,使人联想到汤显祖本人的从政经历,以及他主动挂冠归去时对于官场的彻悟。

《南柯记》的收束部分尤为感人。当淳于棼被逐出大槐安国时,梦虽醒,酒尚温。仔细辨认之后,他明知自己只不过是在蚁穴里结下了情缘、获得过官运,但还是舍不得亡妻,还是要禅师将亡妻及其国人普度升天。若非老禅师斩断情缘,淳于棼还要到公主身边留连下去。由此可见,美在梦中,睡比醒好,现实世界同幻象世界相比是那么乏味寡趣。清初孔尚任写《桃花扇》,结局时张瑶星大师斩断侯朝宗和李香君的情缘,正是从汤剧中受到的启发。

折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