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消费欺诈专项行动(铁拳出击守护消费环境)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5月30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市场监管2022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推进情况,并发布今年“铁拳”行动第二批典型案例和儿童产品相关领域典型案例。

今年,省市场监管局开展了2022“铁拳”行动。3月以来,围绕油品质量违法、“神医神药”虚假违法广告、面向未成年人开展“无底线营销”等8类违法行为,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相关案件1553件,案值3475.8万元,罚没款2965.45万元,移送公安机关31件。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我省“铁拳”出击,加大查处力度,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油上“动手脚”,企业被罚近200万

油品安全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记者注意到,“铁拳”行动第二批典型案例中,涉及到油品质量不合格的案例有两起。

去年3月17日,常州市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对宁波一丰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立案调查。经查,当事人从上游公司采购900吨高沸点芳烃溶剂和碳九组成的混合油品,运至常州宏川油库后,与常州市宁港石油贸易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将混合油品以车用柴油名义销售,因油品被查扣未完成交付。这批油品共882.74吨,货值金额383.99万元。今年4月18日,依据《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对当事人作出罚款192万元、没收882.74吨油品的行政处罚。

省市场监管局执法稽查局副局长唐浩表示,一些不法分子将芳烃溶剂、碳九等油品进行混合,加入油品添加剂,包装成车用柴油对外销售,对车辆运行和大气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也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另一典型案例显示,去年10月,徐州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发现,邳州市鑫旺加油站操作人员存在将车用汽油加注到储存车用乙醇汽油(E10)的油罐内对外销售。该汽油中乙醇含量低于国家标准要求,涉嫌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1月18日,依据《产品质量法》,对当事人作出罚款11.28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97万元的行政处罚。

该案中,“黑心”加油站采购来路不明的普通汽油,混入乙醇汽油进行销售,不仅对车辆造成损害,还威胁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办理该案,市场监管部门打击了违法违规生产、销售质量不合格油品,规范了成品油市场流通秩序。

重点打击“神药”,15倍罚款捍卫舌尖安全

食品、药品、医疗等领域与群众的生命安全紧密相关。1月5日,兴化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发现,兴化市子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销售的产品“红参浸膏”,宣传其具有“清洗血管”、“保肝护肝”、“调节血糖血压”等保健和疾病治疗功能,缺乏科学依据,属于对商品性能和功效的虚假商业宣传。

“神医”“神药”等虚假宣传严重误导消费者,甚至耽误患者的病情诊疗,是市场监管部门的重点打击对象。该案当事人兜售夸大功效、虚假宣传疗效普通食品,对消费者洗脑。市场监管部门针对此类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保护群众生命安全。

疫情以来,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备受关注,但仍有企业顶风作案。1月12日,苏州市吴江区市场监管局平望分局执法人员对吴江斌龙食品经营部执法检查,发现工作人员正在撕毁一堆进口冷链食品包装标签,继而张贴中文标签。在“天辰物流”冷库内,当事人还存储了张贴同样中文标签的冻带鱼。这些带鱼原产地为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国。涉案进口冻带鱼数量合计1.15吨,货值金额3.4万元。根据相关法规,对当事人处货值金额15倍的罚款51.23万元、没收冻带鱼115箱的行政处罚。

该案中,当事人将进口冷链食品标签篡改为国产标签,且未将涉案的进口冷链产品(冻带鱼)按规定录入“江苏冷链”系统,本质上是逃避进口冷链监管的行为,存在较大风险隐患。该案发生在吴江区规模最大的进口冷链食品仓储园内,案件及时查处,对物流园内近千户进口冷链食品经营户起到警示作用。

守住底线,撑好未成年人“保护伞”

据悉,市场监管总局连续两年分别将“生产销售劣质儿童玩具”和“面向未成年人开展‘无底线营销’”等与儿童身心健康密切相关领域的违法行为列入“铁拳”行动执法重点。

1月,南通如东县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发现南通沪通超美文化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的飞碟发光玩具球无任何中文标识,也未标注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及编号。无独有偶,2月28日,扬州市江都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发现,扬州咪菲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的“自制不倒翁”儿童玩具自身及外包装上均未标注“3C”认证标志等认证信息,且当事人未能提供该玩具有效的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

“飞碟球玩具属列入强制性认证目录范围内的产品,如果没有经过产品质量安全认证,飞碟在飞行过程中速度过快,很可能对儿童身体造成伤害。此外,劣质玩具、无3C认证的玩具存在较大的质量安全隐患,直接危及儿童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唐浩指出,这类案件的查处有力震慑了商家,经营的儿童玩具必须严格依法依规获得强制性产品准入。

近年来,低俗恶搞、色情包装,无底线营销正在悄然接近未成年人。3月15日,徐州邳州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校园周边商店进行检查时发现,邳州市甬文商店的货架上摆放着一批品名为“低调含片”、“2货根治片”、“白痴丸”的薄荷糖,执法人员现场责令当事人停止销售行为,并对涉案产品采取了行政强制措施。

“部分食品生产经营者为了吸引未成年人消费,在其食品外包装上突出标注具有色情、暴力等内容,无底线营销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必须依法打击。”省市场监管局执法稽查局局长万学群说,接下来,省局将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特种设备安全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另一方面,贯彻落实“苏政40条”“苏政办22条”,加大对轻微违法行为的免罚轻罚力度,推动助企纾困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落实。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洪叶 许海燕/文 谭倩文/视频

整治消费欺诈专项行动(铁拳出击守护消费环境)(1)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编辑: 王静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