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地窨子数量减少(窨窨井地窖和地窨子)
李楼村牌
前几天我到曹县侯集回族镇探访,在李楼村一废弃的农舍前见到久违的地窨子,清理出上面的薄磨盘、树枝和杂草,露出来洞口,拍照留念。村民说,这地窖不用也有20多年了,以前家家都有,改革开放后,生活条件好了,也就不用了废弃了,填埋了。在曹邑地窨子也称地窖,其实,地窖和地窨子还是有区别的。现在的二三十岁的已经不知道了,甚至不知窨(拼音:yìn)为何物。
李楼村的地窨子(窖)
《新华字典》给出的“窨(拼音:yìn)”解释就是“地下室,地窖。又称地窨子,地下室”。《说文解字》也是“窨,地室也”的意思。“窨”也做动词用,如窨藏(挖窖埋藏)、窨酒(在地窖里藏过的酒)。
窨井
城里人对窨井不陌生,小区有,结婚时,往往在井盖上面贴个喜字或粘上红纸。
作者楼下的窨井盖
这段时间,曹县城里的主要干道都在进行雨污分流工程,这是民生工程。建了不少窨井。
珠江东路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解释:窨井,即上下水道或其他地下管线工程中,为便于检查或疏通而设置的井状构筑物。
我做班主任和年级部主任时对学生安全教育时也多次强调:“走路要小心窨(yìn)井盖,一定要绕开走!”
不知你注意没有,窨井盖后,它们一般是牢牢地“嵌在”地上,在表面上会有各式的花纹,并在中间写出这个窨井的用途,例如“污”、“雨”,当然也有“电”或者别的。
看上去很笨重的窨井盖,是怎么安放在马路上的呢?
施工工人先是把一个嵌有圆形基座的水泥构件放在路面上,再在路面上铺上柏油(当然要避开窨井),最后把圆形窨井盖放在基座上。那么,为什么看到的窨井盖是圆形的呢?专家解释如下:
安全可靠性
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圆形窨井盖多用于地下水窨井,并可能出现在人行道、广场甚至是机动车道上。当机动车驶过的时候,不可能会像小时候的“我”一样,轻巧地“跃过”或“绕过”窨井盖,故而会对窨井盖施加一定的压力。窨井盖的受力传递给圆环形的底座,然后再传给圆环柱形的井壁。而圆环柱形正是井壁最能承受周围的压力的形状,并且无论从哪个方向施加压力,在忽略制造和施工导致的误差前提下,都直接转化为结构体内部的压力,因此基于圆环柱形设计圆形窨井盖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都比较高。再加上由于窨井盖的直径必然大于它的基座(否则窨井盖会掉入窨井),井盖沿周长均匀等边搁置,无论从哪个角度翻转,井盖都不会掉入窨井,故而能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施工便利性
窨井盖一般具有复杂的结构,除去我们经常能见到的外表面,其朝井一侧即背面一般分布着交错的加强筋,以保证整个井盖的强度,因此井盖的体积并不小。
而最常用于制造井盖的材料之一是球墨铸铁,其具有密度大、硬度高、强度高、耐腐蚀等优秀特质,十分适合制造用于高负荷场合的窨井盖,例如放置在主干道路上。因其密度大,整个窨井盖会非常重,这就对施工增加了一定难度。也许会有人说,施工单位可以用吊车将井盖吊起或者放置,再重的井盖都不会产生影响,但是这会大大增加施工的成本。而圆形的窨井盖,则方便工人从装运车辆卸下窨井盖后,将其“滚”至预定的位置,而且当放置在窨井盖基座上时,直接放置即可,不用像放置方形窨井盖时那般必须对准某条边,如此大大简化了施工过程,也降低了日常维护时对设备的要求。
经济效益性
在每个城市都有大量的下水管道,要安置大量的窨井以满足日常检修等需求,因此需要慎重考虑其经济性。一般情况下,在市政施工时,深井需要在材料用量最少的基础上,尽量提供给工人最大的井内活动空间。在同等周长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且圆环柱形受力特性具有独特优势,所以在使用相同材料构造深井时,圆环柱形的构造方式能提供更大的井内空间。而要能够保证窨井盖盖住深井,那么井盖面积应略大于深井的截面积,故而使用了和深井截面形状一致的圆形井盖。如果使用了方形井盖,为了保证通过性,需要方形的内切圆面积与深井截面积相当,则需要更多的材料制造井盖,对成本的需求也会增加。
地窖
鲁西南农村地窖
地窖,在一处略高于地面、人比较少去的地方,挖一个直径一米左右,深两米以上的“L”型的洞,老百姓冬季放入地瓜、萝卜储等存洞中,洞口(有的用砖砌一圈)盖上木板或石磨扇子,防止人或牛羊掉进去等。曹邑口语说这种地窖为“红蕷窖(蕷,读音yù,“薯蓣”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常带紫色,块根圆柱形,叶子对生,卵形或椭圆形,喇叭花。块根含淀粉和蛋白质,可食用,通称山药。鲁西南人将“地瓜、红薯”叫“红蕷”)”。《宋史演义》(蔡东藩著)有一句“真宗遣使驰问,每日必三四次,有时亲自临问,御手调药,并薯蓣粥为赐”。过去生产队时,有的人将“地瓜”直接称“地瓜”,如“恁大娘,今儿又吃得是地瓜窝窝,恁的地瓜窝窝放点豆子面没有?”,“小小,恁把地瓜秧子调到柳树那个杈上,晒好了,冬天好喂猪”。也有的人将“地瓜”称“红薯”,如“恁吃块红薯也嘚瑟,把红薯皮搫得到处都是”。“大妮,揍饭的时候,别忘了馏块红蓣,恁大大(你爸爸)好吃红蓣”。
“薯蓣”一词,宋朝之前有了。“地瓜”传入我国的时间约在19世纪末叶,明代的《闽书》、《农政全书》,清代的《闽政全书》、《福州府志》有记载。还有一个故事,大致是明朝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到菲律宾贸易,得到藤苗及载种的方法。闽中旱饥时,陈振龙的儿子陈经纶“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因此栽播”。地瓜比“薯蓣”晚,而且地瓜大都有红色的皮,外形和种植方法、吃法和“薯蓣”差不多,后来家乡人演变叫成“红蕷”了。像现在的“蜜薯”逐渐代替了传统的“红蕷”。
这种红薯窖除了放红薯外,还可以放萝卜、胡萝卜、白菜和葱等蔬菜,一直可以吃到过年。还可以放芋头、苹果、梨等,能放到楝子开花。地窖内温度适宜,加上有充足的二氧化碳,保存时间长些。
夏天的地窨凉意横生,人们是不去地窨里乘凉的,那凉意沁入骨髓。怕过夜坏的食物可以放进去,相当于今日的电冰箱。每年夏末秋初往往闹鸡瘟,这时候把鸡鸭放到地窖内饲养可躲过一劫。
在准备进入地窖前,应该先打开地窖口通风,使里面的浑浊空气出来,让外面的清新空气进去后,再行下人。
最好的方法是用绳子吊个桶,打开地窖口后,把桶放下去上下拉动,帮助空气流通,反复拉动一阵后人再下去。
解放前,地窖也是村民藏粮、躲土匪日伪的地方。抗战时期,鲁西南军民利用地窖发展成了地道。
地窨子
年纪大一点的鲁西南人,尤其是农村生产队时期,生产队一般都建地窨子。我记得小时候,生产队在每年初冬时节,就开始建地窨子,主要是储存辣萝卜、胡萝卜、地瓜、白菜、葱等东西,还有就是种地瓜、棉花,提前育好秧苗,谷雨前后就可以栽种。还有印象深的是晚上浇地,看护柴油机或电机、水泵和看水、放水的人临时住的地方,也有挖地窨子的。这时候的地窨子一般是挖一米来深,两米来宽、三米来长的土坑,坑周沿用挖上的土垫约半米高,再横竖放几根树干做檩子,蒙上塑料布就可以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坑面上预先铺上麦秸,被褥一铺就能睡了。活干完后,再用土将坑填好就行了。这样的地窨子,我睡过好几次,挺暖和的。
过去,鲁西南的农村,能工巧匠很多。因为朴实的农民坚信一句话,会一门手艺饿不死人。木工,瓦工,编织匠,都是吃香的行当。像有笆斗周庄、簸箕李庄、手巾李等等。他们冬天在地窨子里编织篮筐、簸箕、笆斗,纺花织布。
因为编篮筐所用的藤条需要保持湿润和柔韧,在干燥的鲁西南大地,哪里找去,聪明的手艺人就在自家院子的泥土里,深挖几米,凿出坑的形状,地面坑沿搭上木棍支撑,为取亮光就蒙上一层塑料油纸,四周再铺上秸秆糊上泥土封好。这样一个地窨子就修建成了。农民只有冬季才有大量空闲做副业,所以地窨子基本都是冬天使用,上面风雪呼叫,下面暖和润泽,不用担心冻着,或者干燥上火。
窨子是一个家的智慧所在,有窨子的人家除了物质层面的丰富,还有着精神层面的得体,旧时女子出嫁,也是愿意找有窨子的人家嫁,想想婚后有一个窨子可以去织布,无论如何都是值得憧憬的日子。冬去春来,地窨子基本就荒废了,但我们不把它填平,只把顶掀开晾着,等到来年再挖一挖,它还是盛满快乐和劳动的小窝。那年月,虽然清贫,大家怀揣的都是热气腾腾的过日子的心劲儿。
两个月前我到曹县郑庄街道高堤圈村探访,顺便到久闻大名的万亩荷塘生态酒业参观,乘电梯下到地下酒窖,看到窨藏的原酒,在这里至少存放5年以上然后再勾兑。酒窖就是个大型的地窨子,有几百平方米,常年保持恒定温度,有利于酒内酯化反应。这是现代人对地窨子功能进一步挖掘利用。
2022年10月10日下午拍摄
作者 孙智敏 曹县第三中学高级教师,政协菏泽市第十六届委员。头条号:老虎6909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