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学会认错小猪佩奇(孩子犯了错家长应该凶吗)
郡宝在3岁之前都特别喜欢看《小猪佩奇》,一共七季大概翻来覆去看了四五遍。
我也特别喜欢看,一边看一边更好地理解了婴幼儿是如何认识世界的,我们大人应该怎样去对待孩子。
《小猪佩奇》让我很感触的一点是:这个动画片里没有一个大人在制造孩子的“恐惧条件反射”。
猪爸爸猪妈妈没有,猪爷爷猪奶奶没有,幼儿园老师羚羊夫人也没有。
小猪佩奇并不是特别“乖”的小孩,她好奇心强、好胜心也强、倔犟、贪玩……但她有非常好的安全感。
因为她从未被粗暴对待过。
第一集《跳泥坑》,猪爸爸就奠定了一个基本的基调:在这个家里,没有人会因为孩子犯错而大声吼骂孩子,所有大人都具备一个基本的情绪稳定性。
跳泥坑是佩奇最爱玩的游戏,最关键的是,这是被允许的,不但被允许,爸爸妈妈也会深度参与,陪着一起跳。
在一个平常的下雨天,佩奇和乔治跳完泥坑回到家里,把家里踩得到处都是泥脚印。
猪爸爸看见两排脏兮兮的泥脚印,也有点惊讶,说了一句:“噢,我的天啦!”
他没有立即责怪佩奇和乔治,而是观察孩子们的反应。
此时,佩奇和乔治故作神秘地跟猪爸爸玩起了游戏:“爸爸,快猜猜我们刚干了什么?”
爸爸故意说:“让我猜一猜,你们刚刚看电视了?”佩奇和乔治很神秘地说:“不对!不对!”
“你们刚洗过澡?” 佩奇和乔治开始窃喜:“不对!不对!”
“你们在泥坑里跳来跳去了?”
这下猜对了。佩奇又重复了一遍她和乔治的快乐:“是的爸爸,我们在泥坑里跳来跳去!”
猪爸爸假装猜了三次才猜对,非常好地满足了佩奇想“赢”的心理。
猪爸爸也可以完全不搭理佩奇的“游戏请求”,简单粗暴地回答一句:“还能干啥去了?看看你们脏兮兮的样子!”
通过配合、示弱的方式让孩子赢得游戏,往后在遇到更大的挑战时,童年时期一次次的“赢”的体验,能带给她极大的勇气。
佩奇“赢”了之后,猪爸爸说:“你看你们弄得多脏呀!”
佩奇这才看了一眼自己和乔治身上,又看了一眼地板,说:“噢!糟糕!”
她也意识到自己做了糟糕的事情,情绪有一点点低落,猪爸爸立即说:“没事!只是些泥而已。”
先是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孩子意识到并且开始感到不安的时候,猪爸爸再用轻松的口吻表示“这没什么大不了”,这样就很好地接住了佩奇的情绪,让这一点点不安也消失了。
猪爸爸接着一边拿起毛巾给他们俩擦身子,一边给出解决方案:“快清理干净,别让妈妈看见。”
佩奇和乔治就很配合地把地面和自己都清理干净了,随后猪爸爸和猪妈妈带着他们一起又去跳泥坑玩了。
如果在发现佩奇和乔治弄脏地板的时候,猪爸爸不经思考立即发难:“你看看你们把地板弄得多脏!”再加上对这个“错误”的扩大和延伸:“下雨天还出去跳泥坑?只知道玩!作业写了吗?成绩这么差还好意思天天玩!…”
严厉批评、否定打压、人格羞辱三件套下来,佩奇和乔治一定会“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下次“再也不敢”了,对家长来说,完成了一次“有效的教育”,省力又省心。
许多家长一直是这么干的,他们认为“发火”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能让孩子“印象深刻”。
但孩子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他犯了错,而是当时的恐惧情绪;并且在孩子的头脑里,从此植入了一个“只要犯错就会体验这种恐惧”的条件反射。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与自己的恐惧作斗争,如果过早地体验到“来自父母的情绪爆发带来的恐惧感”,或许会需要很长的时间去修复。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猪爸爸有一个基本的框架:即区分什么是“整体”,什么是“局部”;什么是“目的”,什么是“手段”。
让孩子保持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快乐成长、有勇气去探索世界,是整体,也是目的;
孩子一时弄脏了地板,需要清理,是局部;
用轻松的口吻和身体力行的示范让他们为这件事“负责”,是手段。
如果想要整体状态不错,那就必须有容忍局部混沌的能力;
如果想达到一个目的,就要思考手段是否合理,是否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尽量不要给孩子制造恐惧,尤其是来自对父母的情绪的恐惧,这会让孩子的注意力从“关注自身”转变为“观察父母的脸色”,阻碍他们的自我发展。
下一期,我们来聊聊,当佩奇遇到自己真正恐惧的事情时,猪爸爸和猪妈妈是怎样处理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