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发现秘密引来杀身之祸(烧一屋就算报了仇的)

曾纪泽是曾国藩的长子,他在出使英法前夕,与慈禧有段耐人寻味的对话。

对话发生于光绪四年八月二十八日(1878年9月24日)。这天,秋雨绵绵,一天未止。曾纪泽在养心殿东间,接受了慈禧的召见。

慈禧太后发现秘密引来杀身之祸(烧一屋就算报了仇的)(1)

(图:慈禧太后)


一、雨声中的君臣对话

1878年9月24日,在曾纪泽的日记里,是“雨竟日”的一天。雨一直下, 君臣之间发生了长长的对话。

慈禧:“办洋务甚不容易。闻福建又有焚毁教堂房屋之案,将来必又淘气。”

曾纪泽:“办洋务,难处在外国人不讲理,中国人不明事势。中国臣民当恨洋人,不消说了,但须徐图自强,乃能有济,断非毁一教堂,杀一洋人,便算报仇雪耻。现在中国人多不明此理,所以有云南马嘉理一事,致太后、皇上宵旰勤劳。”

慈禧:“可不是么。我们此仇何能一日忘记,但要慢慢自强起来。你方才的话说得很明白,断非杀一人、烧一屋就算报了仇的。”

曾纪泽:“是。”

慈禧:“这些人明白这理的少。你替国家办这等事,将来这些人必有骂你的时候,你却要任劳任怨。”

曾纪泽:“臣从前读书,到‘事君能致其身’一语,以为人臣忠则尽命,是到了极处了。近观近来时势,见得中外交涉事件,有时须看得性命尚在第二层,竟须拼得将声明看得不要紧,方能替国家保全大局。即如前天津一案,臣的父亲先臣曾国(藩),在保定动身,正是卧病之时,即写了遗嘱,分付家里人,安排将性命不要了。及至到了天津,又见事务重大,非一死所能了事,于是委曲求全,以保和局。其时京城士大夫骂者颇多,臣父亲引咎自责,寄朋友的信,常写‘外惭清议,内疚神明’八字,正是拼却声名,以顾大局。其实当时事势,舍曾国(藩)之所办,更无办法。”

慈禧:“曾国(藩)真是公忠体国之人。”

曾纪泽免冠碰头,没有回答。

…………

慈禧太后发现秘密引来杀身之祸(烧一屋就算报了仇的)(2)

(图:曾国藩长子曾纪泽。)

曾纪泽:“郭嵩焘总是正直之人,只是不甚知人,又性情偏急,是其短处。此次亦是拼却声名,替国家办事,将来仍求太后、皇上恩典,始终保全。”

慈禧:“上头也深知郭嵩焘是个好人。其出使之后,所办之事不少,但他挨这些人的骂也挨够了。”

…………

慈禧太后发现秘密引来杀身之祸(烧一屋就算报了仇的)(3)

(图:郭嵩焘。)

慈禧:“递国书日子,系由你定?系由他们外国人定?”

曾纪泽:“须到彼国之后,彼此商量办事。”

慈禧:“外国也有总理衙门?

曾纪泽:“外国称‘外部’,所办之事,即与中国总理衙门公事相同,闻英国近亦改称总理衙门。其实外国话都不同,也不唤外部,也不唤总理衙门,只是所办之事相同就是。”

慈禧:“你甚么时候可到?”

曾纪泽:“只要托赖太后、皇上洪福,一路平安,路上没有耽搁,年底总可到法国都城。”

…………


二、对话传递的丰富信息

1878年9月24日晚、9月25日白天,曾纪泽在日记里以流水账的方式写下了他与慈禧的上述对话。

2020年11月28日,我在《曾纪泽日记》第773——779页读到了他的日记内容,上面贴出来的是我节选的。有三点感想:

  • 慈禧的西学知识相当有限

清朝的总理衙门成立于1861年3月11日,是清朝统筹办理外交事务的外交机构,它是清朝在西方压力之下被迫成立的外交机构,完全仿效当时西方国家的外交部体制设立。在此之前,清朝的外交是由两广总督兼办。

时间来到1878年,总理衙门成立17年之久了。在曾纪泽记录的对话中,慈禧竟然惊问,“外国也有总理衙门?”我读到这句,觉得很诧异,慈禧竟然完全不知道总理衙门设立的来龙去脉,也不清楚外国负责外交的机构是外交部。

慈禧太后发现秘密引来杀身之祸(烧一屋就算报了仇的)(4)

(图:总理衙门。)

这可难为了曾纪泽。曾纪泽回答她问题的过程,也是普及常识的过程。他小心翼翼地回答,“外国称‘外部’,所办之事,即与中国总理衙门公事相同”,这一回答照顾了慈禧的面子。

  • 慈禧的见识尚属开明

我觉得两人对话中最精彩的部分,当属论及洋务和洋人的部分。

清末有句顺口溜——百姓怕官府,官府怕洋人,洋人怕百姓。

为何是“洋人怕百姓”呢?晚清时候,传教士在中国横行霸道,引起普遍的民愤。恰如1870年曾国藩在处理天津教案时的解释,他说:“教中犯案,教士不问是非,曲庇教民,领事亦不问是非,曲庇教士。遇有民教互斗,平民恒屈,教民恒胜。教民势焰愈横,平民愤郁愈甚,郁极必发,则聚而卒思逞。”受到教士欺压、郁闷已极的百姓们,发泄怒火的手段之一就是焚烧教堂。晚清频发的教案,让官员们头疼不已。

慈禧太后发现秘密引来杀身之祸(烧一屋就算报了仇的)(5)

(图:晚清传教士。)

曾纪泽是外交人才,所以慈禧太后在这次召对中主动提及“闻福建又有焚毁教堂房屋之案,将来必又淘气”,想听一下他的意见。

在听到曾纪泽说此“断非毁一教堂,杀一洋人,便算报仇雪耻”之后,慈禧表达了认同,并且说道——“我们此仇何能一日忘记,但要慢慢自强起来。你方才的话说得很明白,断非杀一人、烧一屋就算报了仇的。”

慈禧口中的“此仇”,当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导致咸丰死在热河之仇。实事求是地说,慈禧虽然西学知识少,但她总体上是支持洋务运动以求“自强”的。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政府洋务运动的失败。其后的戊戌变法运动中,慈禧站在了维新和变革的对立面,这是后话了。

  • 办理洋务易挨骂

在此番对话中,出现了郭嵩焘和曾国藩两个人,两人都挨了士大夫的骂声。曾纪泽不仅极力维护其父曾国藩,还力图为郭嵩焘正名。

曾国藩在处理天津教案时,秉持“但冀和局之速成,不问情罪之当否”的方针,拟定了被认为是偏向洋人的处理方案。全国士大夫对他口诛笔伐,北京的湖南同乡会,将曾国藩除名。在很多人看来,曾国藩在处理天津教案上的“软弱”,是他一生的“污点”。因此,在此次召对中,曾纪泽对曾国藩因此挨骂之事还耿耿于怀,犹在阐明其父亲当时的苦心孤诣,惹得慈禧感叹“曾国藩真是公忠体国之人。”

慈禧太后发现秘密引来杀身之祸(烧一屋就算报了仇的)(6)

(图:曾国藩。)

郭嵩焘为何挨骂?跟曾国藩一样,郭嵩焘也是湖南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公使。1875年,他被任命为出使英国大臣。其后,他将在英国的见闻写成了日记,称颂西洋政教修明,“中国如能知其本末,应付得宜,即可致富强。”极力主张向西方学习,他的好友王闿运说他“已中洋毒”,李慈铭斥责他“不知是何肺肝”,也有人写对联骂他,说他: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不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在此次奏对之中,曾纪泽为郭嵩焘抱不平,慈禧说,“上头也深知郭嵩焘是个好人。”“他挨这些人的骂也挨够了。”实际上是也是在为郭嵩焘鸣不平,对曾纪泽也是一种慰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