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种孩子长大后一般都有出息(这一类孩子最难养)
作者 | 亦云白
近日,《乘风破浪的姐姐》热播,「姐姐」万茜圈粉无数,观众喜爱度高居榜首。
然而,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万茜却自曝童年时期「欺负别人」的「黑料」。原来,气质优雅的万茜小时候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淘气包」。
上幼儿园时,老师给大家讲完《小马过河》的故事之后,便让小朋友们一起进行「角色扮演」。
那谁来演「小马」呢?
万茜兴奋地举手:「我穿的是白裤子,我来当小马!」
那天,万茜刚好穿了妈妈特地给她缝制「有点像马蹄」的小白裤,她就很固执地觉得,自己就是一匹小白马。
老师却不让,万茜气急了,一脚踹向了那个被指定当小马的小朋友。
性格调皮的她,不止在外如此,在父母面前常常也表现出「顽固不化」的一面。
她喜欢在墙上乱画,哪怕爸妈无数次棍棒相加,但每次她口头答应「以后不画了」,转头就忘了,依旧随心所欲。
后来,父母实在没招了,在墙上画了一个圈,告诉她,只允许在这个圈子里画画。
结果,万茜嘴巴上答应得快,爸妈一走,就故意在圈外画上了。
重复犯错、不听话、还会打人……这不就是日常生活中父母头疼不已的「皮孩子」吗?
但其实,仔细回想,谁在小时候没做过淘气的事儿?
没选上小马就打人,可能是因为幼年儿童的「规则意识」还不够,没人教她该如何争取自己想要的。
重复犯错,可能是因为父母的过度打击激起了孩子的「叛逆心」,没人关注她内心真正的想法。
顽皮不是错误,是孩子的天性。
马云还曾说:「我面试过几万个年轻人,发现很多有出息的年轻人,小时候都特别调皮。」
比起孩子犯的错,大人的态度才是决定「皮孩子」是否能够「做对事」的关键。
调皮的孩子最容易被低估
前几天,姐姐打电话来抱怨自家女儿果果:「别人的女儿乖顺如兔,我家的撒泼如猴……」
原来,暑假才过没几天,果果就开始野了:
不写作业,妈妈还没批评几句,就开始哭唧唧,有时还会顶嘴;
爱凑热闹,有一次去挤人堆摔了一跤,差点把腿给折了……
可奇怪的是,昨天我接果果来我家玩儿,却发现果果身上有很多被忽视的优点。
好动,但运动能力强,陪着打一会儿羽毛球,多余精力就发泄出去了;
好哭,但是共情力高,我心情不好,她还会捶肩膀哄我开心;
爱来事儿,但只要好好陪着,她也不会像一些「熊孩子」一样胡来。
确实,对比乖巧的孩子,「皮孩子」并不招人喜欢,所以「调皮」常常也被视作「贬义词」。
但「调皮孩子」不等同于「熊孩子」。
调皮孩子虽然也会打架,触犯规则,但绝不会无理取闹、藐视底线。
他们的「皮」往往都事出有因:有的是生性活泼好动,有的是精力过剩,有的是叛逆心使然……
儿童心理学发现,儿童正处于认识世界的阶段,对一切感到新鲜与有趣,行动上必然表现为好动、探索欲旺盛的特征。
调皮是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的问题,是成长必经的阶段。
著名主持人撒贝宁就曾分享,自己儿时特别喜欢捣蛋,上墙揭瓦,爬树抓知了,偷跑到地里摘蔬菜,什么都干。
那时候,只要有人大喊一声:「撒贝宁」,一准没好事儿。
因此,在学业上,父母便觉得这么一个「皮孩子」肯定读不好书,可他后来却保送去了北大。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曾研究发现,有20%的孩子都表现为「非常顽皮」,但这些孩子在成年之后会表现出以下的优点:
生活中,「皮孩子」才是那个最容易被低估的「潜力股」!
所谓的「调皮」,并不妨碍一个孩子变得优秀。
调皮的孩子,就该打?
常听一些爸妈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孩子调皮,打一顿就好了。」
但调皮的孩子,真的就该打?
美国家庭暴力专家施特劳斯曾对32个国家,超过1.7万大学生做过调查,结果显示:经常被打骂的孩子认知水平,极有可能会低于同龄人。
大多时候,「虐杀」孩子的不是一次次调皮犯的所谓「错误」,而是父母不计后果砸在孩子身上的「暴力」。
施特劳斯还发现:「那些时常在暴力、威胁下成长的孩子会出现拼或逃的反应机制。」
哪个孩子没调皮过呢?每个孩子都曾贪玩,这是认知发展必定会有的表现,何必棍棒相加呢?
面对「皮孩子」,父母适当的「惩罚」无可厚非,但过度打骂,损害的却是孩子的身心健康。
允许孩子「调皮」
曾有心理学家对1300个家庭进行观察,其中就有特别难养的「淘气孩子」。
结果发现,孩子们在进入小学后,发展轨迹却不同,有一部分变成「问题学生」,另外一部分却可以变得优秀非凡。
其中发挥作用的就是父母的教育。
第一,接纳孩子的「调皮」行为。
教育「皮孩子」的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越管越皮,越说越闹。
孩子都是有逆反心理的。大人接纳孩子的调皮,是引导孩子改正的前提。
《窗边的小豆豆》中,小豆豆因太顽皮被退学,来到新校园。
有一次,豆豆为了找钱包把便池翻得乱七八糟,本以为校长看见了肯定会大肆批评,但校长却只说了一句:「记得还原」,就走了。
也是校长的不断接纳,才让豆豆渐渐变成被大家接受的「好孩子」。
别把「皮孩子」视为异类,以平常的眼光对待,多一些宽容,大人才能走进「皮孩子」的心底,顺势引导孩子。
第二,制定规则,注意安全。
撒贝宁曾说,儿时实在太淘气了,有过四次骨折,最早一次骨折是六岁。
其中还有两次骨折发生在三个月之内。
说来也是滑稽,本来好得差不多了,父母一不留神,撒贝宁拔腿就跑,「咣」一声又摔了,同一个部位又断了。
孩子的调皮,是有「安全隐患」的。
父母要为孩子制定相应的规则:危险的地方不可去,危险物品不可触碰,危险动作不可模仿等等,让孩子在「安全范围」之内释放天性。
第三,发现「童真的闪光点」。
前段时间,闺蜜的女儿得了画画比赛的二等奖,说起缘由,她神秘一笑。
有一次,女儿特别调皮,在家里的墙上乱画一通。闺蜜一开始,也训了女儿几句,但女儿照画不误。
孩子爸爸想出了一招,夸女儿画得好,还在墙上描出一个「画框」,和女儿说:「漂亮的画儿应该在画框里。」
过了几天,爸爸买一副木制画框和一些美术用具,奖励女儿。顺其自然地,女儿不仅改了乱画的毛病,还多了一项爱好。
比起只着力于孩子的顽皮,父母更应该去发现孩子其他的闪光点,引导孩子正向发展。
孩子爱上蹿下跳可以带他去运动,消耗过剩精力;
孩子特爱顶嘴可以引导他参加一些口语类的比赛,练练嘴皮子……
「调皮」只是他们的外壳,多一些耐心,这株看上去只在「野蛮生长」的草儿,也能开出花儿。
《正面管教》中有一句话:「不得以任何责难、羞辱或者痛苦(肉体上的或者精神上的)作为激励手段。」
治理「皮孩子」,与其过度打压,为难孩子,不如转换方法,允许孩子适当「调皮」。
乖孩子不是一定就是好孩子,好孩子不一定就不调皮。
父母们,别把顽皮当错误,别肆意打击孩子,留一分天真给童年,孩子的成长便多一份绚烂的色彩!
作者:亦云白,三昧真火炼金人,喜欢阅读和故事,关心蔬菜和粮食。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