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暴君杨广是怎样灭亡的(最是无情帝王家)
公元619年,面对王世充送来的毒药,被幽闭于洛阳的皇泰主杨侗自知大限已至,他以布为席、焚香祷告:“愿自今已往,不复生帝王家!”随后喝下毒药;但也许是毒性不足,他在地上痛苦挣扎许久未能气绝,最终被来人用布帛勒死。
杨侗的绝望,不仅仅出于对自身命运的悲叹:不久前,他的哥哥杨侑在长安不明不白死去;一年前,他的祖父杨广,连带几乎所有杨家子弟死于叛军之手;甚至在曾祖父杨坚时期,已经有好几位杨氏藩王连接遭受了无情的对待。
昙花一现的大隋王朝,曾经无上荣耀,却又无比悲情;杨氏家族成员的命运,以其非比寻常的惨烈,生动演绎了什么叫“最是无情帝王家”。(限于篇幅,本文仅涉及杨氏男丁,且不讨论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
曾经休戚与共的杨家父子、杨坚夫妻的独特性格
我们要从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时期说起。
杨坚共有五个儿子,全是在他在称帝前与妻子独孤氏所生。对于这一独特现象,史书中曾两次进行解释:
其一,杨坚、独孤皇后同出关陇贵族,俩人情投意合、相亲相爱,发誓“无异生之子”;
其二,称帝后的杨坚,曾对朝臣们说:“前世帝王往往妻妾成群,废立之祸由此而生。而朕没有嫔妃,五个儿子同一个母亲,可谓真兄弟,绝不会有同类情况发生。”
篡位自立,无比凶险,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杨氏“上阵父子兵”,互相鼓励、密切配合,携手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后,长子杨勇被立为太子。
公元582年,杨坚在并州设置河北道行台,晋王杨广负责;益州设西南道行台,蜀王杨秀挂帅;
不久后,又任命秦王杨俊为河南道行台尚书令,统领关东兵马。
除了当时正年幼的老五杨谅外,杨氏父子各担重任,他们互为犄角、分工配合,共同拱卫草创的家业。
如果杨家父子能够一直这么和谐下去,自然能成就一段佳话;但所谓“可共患难不可共安乐”,外在形势、压力的变化,往往会让人的思想、行动随之改变。
到了公元589年时,隋朝对内“衣食滋殖,仓库盈溢”;对外初步肢解突厥、灭掉陈朝,西晋末年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被终结,杨氏父子威望如日中天。
压力的减轻、权势的诱惑,杨氏的父子之亲、兄弟之情,都面临着新的挑战。而在这一过程中,杨坚及其妻子独孤皇后扮演了重要角色。
铁面无私的狼性父母,亲手摧毁仨儿子
杨坚的性格极为矛盾。
一方面,他勤政爱民,关心百姓疾苦,主动向民间征求意见,出行时遇到老百姓甚至会主动避让;他以身作则,厉行节俭,衣食住行从不讲究;但对待将士、功臣,出手却异常大方,堪称挥金如土;
另一方面,他对官员非常严格,敢于违规、踩线的,轻辄当众训斥,重则遭受鞭打,更有甚者会被处以极刑,史书指责他“猜忌苛察,信受谗言”。
独孤皇后,则跟她的丈夫有些类似。一方面,她贤惠简朴、约束子女,关爱百姓、尊重大臣,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杨坚提出有益的建议;另一方面,她的男女感情观极为超前,也许是主张男女平等,极其反感男子纳妾生子。
而在对待子女方面,杨坚夫妻俩,不约而同地体现出了第二面。
首先触犯禁忌的,是他们的老三杨俊。
起初的杨俊,为人“仁恕慈爱”,宽厚、善良;开皇初年,他身负重任,历任各地总管,一度表现上佳,让老父颇为满意。
然而随着王朝压力的减轻,常年的安逸生活,让杨俊逐渐变得作风奢靡。在并州总管期间,他竟然公开放贷。杨坚警告处理后,杨俊不知悔改、变本加厉,他大兴土木,极尽奢华之能事;私生活也相当丰富,后宫众多,争风吃醋蔚然成风。
到了公元597年,由于吃了妃子崔氏的毒瓜,杨俊病倒;杨坚随之将其召回长安,免官后关在家中。这一关,就是三年。
公元600年,病床上的杨俊派人向父亲送去了请罪书,但杨坚毫不领情:"我给天下人订的规矩,却被我的儿子带头破坏,这如何是好?!"没过多久,杨俊在忧病交加中死去;杨坚仅仅哭了几声,随后下令不准给杨俊立碑,并且将两个孙子也废为庶人;
紧接着是太子杨勇。
史书对杨勇评价极高,称他“好学,解属词赋,性宽仁和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勤奋好学,性格宽厚、为人直率。但在杨坚夫妻眼里,这个儿子慢慢暴露出三个毛病:
其一,有奢侈的倾向。有一天,他穿了件加了蜀绣的衣服,不仅被父亲一顿痛骂,还获赐刀子一把以示警戒;
其二,与大臣过从甚密,曾经在一个节日里接受他们的集体祝贺,让杨坚颇为不满;
其三,妻妾众多,引起了母亲的愤怒。太子妃因爆病而亡,独孤皇后却怀疑是争风吃醋被毒而死,由此没少训斥杨勇,甚至还安排人盯梢,刻意寻找儿子的过失。
而聪明的晋王杨广察觉这一情况后,刻意按照父母的喜好包装自己,他不仅远离女色、生活简朴,而且极其孝顺,每次离开京城,都会专程与母亲痛哭道别。此外,他还联合宰相杨素,屡屡在目前身前控诉大哥杨勇如何迫害自己。
在各方面因素的叠加下,杨坚夫妻对大儿子越来越失望、对杨广则越来越满意。公元600年10月,杨坚在朝堂上全副武装、大列仪仗,其后召见杨勇。
杨勇一度很吃惊:“这莫非是要杀我?”其后在朝堂上,当收到自己以及全部儿女被废为庶人的诏令后,他跪地“谢”恩:“臣当伏尸都市,为将来鉴戒;幸蒙哀怜,得全性命!”其后磕头再三、泪流满面而去,从此被囚禁在东宫,直至被弟弟杀害。
目睹此情此景,满朝文武无不心生哀怜,但只能默不出声。
下一位,是老四杨秀。
杨秀的风格,跟他的兄弟们完全不同。史书称他“有胆气,容貌瑰伟,美须髯,多武艺”,光看这些字眼,还以为是演义中的关云长。
但这样的特点,不仅被大臣们忌惮,甚至也受到了父亲的猜疑。杨坚曾对妻子说:"秀必以恶终。我在当无虑,至兄弟必反。"而杨秀的所作所为,也确实体现出了这样的苗头,他曾私下与朝臣结交,还请父亲给自己增加人员配置,但这反而招致了杨坚的刻意打压。
然而杨秀仍没察觉到危险,他在蜀地日渐奢侈,配给自己的车马服装,规格甚至接近了天子。而在杨广取代杨勇成为太子后,杨秀更是愤愤不平。出于对这位弟弟的忌惮,杨广再次联合杨素,说服杨坚对其进行处理。
公元602年,杨秀被召回长安,不久后被废为庶人、幽禁在内侍省,终生不许与妻子儿女相见。杨秀苦苦哀求下,独孤皇后心生恻隐,才允许他见了最爱的儿子一面。
公元604年,杨坚留下的遗诏中,对于自己对两个儿子的处理进行了解释:“若令勇、秀得志,共治家国,必当戮辱遍于公卿,酷毒流于人庶......今恶子孙已为百姓黜屏,好子孙足堪负荷大业......”
他认为自己正是考虑天下苍生,才忍痛除掉了亲生的熊孩子;肩负家族期待的老二杨广,则是能够“堪成朕志”的合格接班人。
我们姑且不讨论这封诏书是否真的出自杨坚,但仅从他之前废黜几个儿子的过程来看,恨铁不成钢确实是其初衷。
但杨坚夫妻没想到的是,他们以决绝的手段为太子杨广铲除可能存在的障碍,非但没有保证隋王朝的昌盛,反而把家业、亲人都推向了更加惨烈的绝路。
面对亲人、敌人的屠刀,杨氏迎来灭顶之灾
杨广即位后,会怎么处理他仍旧在世的兄弟以及其后代?咱们依次梳理。
公元604年,杨广即位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以杨坚遗命为借口,把身处冷宫中的杨勇勒死;而杨勇的十个儿子,也被杨广以流放为掩护陆续暗杀,没留下一个活口。
由于杨俊跟自己并没有直接冲突,对于他留下的两个儿子杨浩、杨湛,杨广并没有迫害,甚至还封王、封官。
至于杨秀,杨广则继续将其监禁在宫中。
而杨坚最小的儿子杨谅,此时也迎来的末日。这个最年幼的王爷,最受杨坚的宠爱;公元597年,他被任命为并州总管,管辖“自山以东,至于沧海,南距黄河”的52个州,并且获准“以便宜从事,不拘律令”,即享有游离于国法之外的特权。
在杨勇、杨秀陆续被废后,杨谅忐忑不安,私下里收买人心、培养自己的队伍;但客观而言,他本身的能力并无过人之处。公元604年,得知父亲杨坚去世,他正式起兵造反,但惨败于名将杨素之手,其后被幽禁至死。他的儿子杨颢,也一同被囚禁。
那么,皇帝杨广一家是什么情况?
杨广共有三个儿子,太子杨昭享有君子之名。他幼年时即聪慧异常、熟稔世事,深受祖父杨坚的宠爱;长大后,虽然勇力过人,但在性格上却极为忠厚,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史书称,究杨昭一生,从没有人见过他发怒。
同时,杨昭在生活上极为简朴,很有杨坚的风范;对于那些家里有年老父母的臣子,他经常主动问好,每逢节日则会大方地馈赠礼物。
但这样的一位君子,最终也未得善终。公元606年,杨昭赶往洛阳朝见父亲,几个月后后,他跪求让自己多留些时日,却屡屡被杨广拒绝。几个来回后,原本就体质肥胖的他染病上身,不久后去世,时年二十三岁。
杨昭去世不到一个月,隋炀帝便将他的三个幼子杨侑、杨侗、杨倓都封为藩王。
杨广的二儿子杨暕,小名阿孩,从小就长得极为帅气,而且善于骑射、精通经史,可谓文武双全。但在长大后,他的品性逐渐崩坏,亲近小人、欺男霸女,还多次冒犯自己的父皇。后来,杨暕逐渐被废弃,名义上虽被封京兆尹,实际上则处于监视之中。
杨广的第三个儿子名为杨杲,同样聪明、英俊,记忆力惊人。而且为人至孝,父亲身体不适无法吃饭,他也跟着不吃;萧皇后生病时,他主动请求试药、用针,备受杨广夫妇宠爱。
梳理完亲属关系,我们现在看看这些杨氏子弟接下来的结局。
公元613年,趁着杨广远征高句丽,杨素之子杨玄感发动叛乱,杨俊之子杨浩、杨湛都被牵连其中,先后被免去了官职。
接下来的数年中,由于一系列浩大工程以及远征高句丽带来的巨大冲击,各地起义蜂拥而起,大隋王朝逐渐陷入混乱。公元616年,杨广不顾日益严峻的中原局势,留下孙子代王杨侑留守长安、越王杨侗留守东都洛阳,自己带着其他杨氏子弟前往江都。他没料到的是,自己这次竟然率领杨家全族走向了绝路。
公元617年,杨广的表哥李渊从太原起兵,攻下了长安,立13岁的代王杨侑为恭皇帝;
公元618年,由于杨广无心返回长安,随行的关中将士思乡心切,在宇文化及、宇文智及等人的带领下发动了叛乱,杨广本人以及一众杨氏子弟几乎全部死于这场政变之中:
叛军威逼杨广时,12岁的杨杲被吓得嚎啕大哭,被不耐烦的叛军一刀砍死在杨广脚下,血溅满身;紧接着,杨广也被自己曾经无比信任的手下缢杀。这对父子,随后只能被草草埋葬同一个简易棺材中;
由于杨暕长期被禁闭,与杨广间几乎没有交流。面对气势汹汹的叛军时,杨广一度以为杨暕派来的,甚至吃惊地对萧皇后说:“得非阿孩邪?”
而杨暕面对来杀害自己的军人时,同样以为是父亲的安排,急忙对来人辩解:“诏使暂且放开孩儿,儿没有对不起国家。”然而乱军丝毫不跟他解释,蛮横的将他拉到大街上斩首。就这样,杨暕脑袋落地的那一刻,也不知道究竟是谁杀他,父子之间至死也没能消除隔阂;
长期被禁闭的杨秀及其7个儿子也在江都,也都被叛军杀害;杨暕的两个儿子、杨广的孙子杨倓,以及所有隋氏宗室、外戚,“无少长皆死”。只有杨俊的儿子杨浩,由于平日里跟宇文智及关系不错,被留下了一命,但在后来同样死于宇文化及之手。
杨广留守长安、洛阳的孙子,同样死于非命。在得知杨广被杀后,李渊迫不及待地在长安逼迫杨侑“禅让”,建立唐王朝;而被幽禁中的杨侑,于下一年死于长安,年仅15岁;
镇守洛阳的杨侗,曾经支持大将王世充顽强抵抗李密率领的瓦岗军多年;得知隋炀帝遇害后,他在洛阳即位,年号皇泰,人称皇泰主。第二年,他成功招安了李密,但随后遭到王世充的反叛;不久后,处于幽闭中的他被王世充派人毒死,并出现了文头中的那一幕。
全部杨氏子弟中,只有杨暕的遗腹子杨政道得以活命。公元620年,他被接到东突厥立为隋王,史称后隋。到了公元630年,唐将李靖等人灭亡东突厥,杨政道投降唐朝,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善待,被任命为员外散骑侍郎,并在唐高宗年间得以善终。
杨氏的覆灭,隋炀帝杨广自然是罪魁祸首。正是他的好大喜功,将强盛一时的隋王朝引向了崩溃;毕竟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历代亡国者都难得善终。
但杨坚夫妻对儿子的苛刻,同样享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对三位儿子的处理,自以为是为了大隋着想,但手段过于决绝、甚至祸及孙儿辈,这股凌厉之风延续到了杨广时期。(至于他们是不是被杨广的伪装所蒙蔽,这里就不再探讨。)
应了那句话,自古以来,为政者应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在绝对的皇权下,人性的弱点很难得到有效地控制,一代一代的英雄豪杰、世家贵族为了触及高高在上的皇权拼尽全力,最终却几乎难免隋朝皇室这样的处境。
假如能够得知后代的命运,杨坚会不会后悔建立了隋朝?八成不会后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