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国微北上资金最新持仓记录(特种集成电路需求爆发增厚紫光国微业绩)

在半导体行业高景气度背景下,A股特种集成电路龙头紫光国微(002049)产品市场需求旺盛,2021年业绩翻倍增长,并预计今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将同比增长近7成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明星私募与公募态度分化,截止去年第四季度末,高毅减持,而兴全、社保等加仓,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紫光国微北上资金最新持仓记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紫光国微北上资金最新持仓记录(特种集成电路需求爆发增厚紫光国微业绩)

紫光国微北上资金最新持仓记录

在半导体行业高景气度背景下,A股特种集成电路龙头紫光国微(002049)产品市场需求旺盛,2021年业绩翻倍增长,并预计今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将同比增长近7成。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明星私募与公募态度分化,截止去年第四季度末,高毅减持,而兴全、社保等加仓。

特种集成电路需求爆发

紫光国微年报显示,去年公司营业收入实现53.42亿元,同比增长63.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54亿元,同比增长142.28%;基本每股收益3.2197元。同时,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25元(含税)并转增4股。

根据紫光国微业绩预告,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5.1亿元~5.5亿元,同比增长57.54%~69.90%。其中特种集成电路业务保持高速增长,持续贡献稳定利润;智能安全芯片业务盈利能力不断改善。此外,联营企业发展迅速,贡献部分投资收益。

作为国内特种集成电路的重要供应商,紫光国微以智能安全芯片、特种集成电路为两大主业,同时布局半导体功率器件和石英晶体频率器件领域,为移动通信、金融、政务、汽车、工业、物联网等多个行业提供芯片、系统解决方案和终端产品。

分产品来看,去年紫光国微特种集成电路业绩大爆发,营收同比翻倍,产销两旺,库存量同比下降2成。相比,电子元器件业务库存同比增长七成。毛利率方面,智能安全芯片毛利率同比提升6.34个百分点,而特种集成电路下降了约2.44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充沛,净额同比增长1.86倍,去年第四季度净额甚至大幅反超当期净利润规模。

紫光国微指出,去年集成电路业务市场需求旺盛,特种集成电路下游需求爆发,整体产能承压,业务规模快速增长,销售量、生产量大幅增加,且产品供不应求,库存量同比减少。同时,特种集成电路业务为及时响应下游需求,增加了备货,导致公司存货金额总体有所增长。报告期内,电子元器件业务整体竞争力提升,业务快速增长,销售量、生产量大幅增加,相应备货库存量增加较大。

加强研发投入

去年紫光国微也加大了研发投入金额达8.66亿元,同比增长约四成,新增知识产权授权62项。

报告期内,紫光国微在特种集成电路方面,数百种系列化产品持续迭代,电源管理芯片不断丰富、新一代SoPC芯片开发顺利;智能安全芯片方面,大容量多应用SE安全芯片设计定型,车载安全芯片批量出货。另外,公司在小型化、高频化晶振产品,多次外延超结MOSFET产品研发方面,也取得了进展。

其中,参股子公司深圳市紫光同创主要负责可编程系统芯片业务。去年,紫光同创完成新一轮增资,按照40亿元评估价,深圳市岭南聚仁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及新引入的16名投资向紫光同创现金增资9.56亿元,以加大研发投入。去年,紫光同创大规模FPGA顺利实现量产发货,中小规模FPGA产品型号谱系进一步完善,公司产品总发货量实现翻倍提升,在视频图像处理、工控和消费市场领域取得了发货量和营收的全面快速增长。另外,第二代面向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领域的SoPC,已经启动研发。

另外,紫光国微在半导体功率器件业务方面取得进展,逐步切入充电桩、UPS、车载OBC、光伏逆变等应用市场,提升工业级以上客户的占比。公司高压超结MOSFETGen3平台销售占比进一步提升至50%以上;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新品销售率明显提升,全年完成54款新产品的量产。此外,公司加快第三代半导体布局,依托SiCSBD、GaNHEMT和SiCMOSFET产品,初步实现在工业电源和快充领域的应用突破。

为满足下游需求,紫光国微持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5G通信设备用小型化OCXO及专用IC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完成建设并通过验收;“年产2亿件5G通信网络设备用石英谐振器产业化”、“年产1.92亿件石英谐振器技改”等项目建设顺利。

再融资方面,去年紫光国微完成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募资15亿元,用于“新型高端安全系列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车载控制器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紫光集团重整推进

作为紫光系主要上市公司,紫光国微在经营层面显示并未受到间接控股股东紫光集团重整的影响。相比,紫光股份去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转负,公司高管日前在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去年分销业务因受股东重组影响,部分业务只能使用现金提前支付供应商货款。

目前紫光集团已进入重整计划执行期,重整战略投资方智路建广联合体600亿元投资已经在4月1日宣布到位,这标志着紫光集团重整进入实质交割,并且接近战投方智路建广联合体人士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随着重整资金到位,紫光集团步入正式交割程序,后续战投方将会更深入介入集团以及下属企业的管理工作;具体交割进度将视行政审批进度决定。

根据最新进展,4月18日,清华大学与四川省国资委、四川能投签署补充协议,将清华大学所持清华控股的全部股权受让方由四川能投调整为四川省国资委,投资完成后,最终由四川能投持有清华控股100%股权;但本次调整并不改变四川能投作为清华控股100%股权最终承接方的地位。本次划转尚需获得主管部门审批批复。目前紫光国微实际控制人不变,仍为清华控股。

在人事方面,紫光国微去年出现重要调整:刁石京因个人工作变动原因于2021年8月20日辞去公司董事职务,此前刁石京担任工信部电子科技委副主任委员及通信科技委委员,任紫光集团有限公司联席总裁以及紫光国微董事长等职位;工商资料显示,刁石京最新加入初创公司天数智芯,担任董事长。另一位工信部官员背景的领导、紫光国微董事吴胜武则最新被任命为紫光展锐董事长,并担任紫光集团有限全球执行副总裁以及多家下属子公司董事长。

紫光国微股票获明星私募和公募青睐。但去年第四季度各方态度分化:前十大流通股东中,高毅邻山1号减持300万股,最新持股2.74%,华夏国证半导体也减持;相比,兴全趋势新进成为第十大股东,持有约362万股,另外,易方达国防军工和国泰中证军工均加仓,社保一零八组合也新进成为第九大流通股东。

从市场表现来看,去年前三季度紫光国微股价猛拉,累计涨幅超过70%,但随后股价波动增加,今年4月份以来加速下调,股价已经接近去年6月水平,最新报收174.05元/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