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和icu科的主要区别(遵从科学以人为本)
董连军 徐丽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是我省三十多年来审批的唯一一所省级三甲医院。这所最年轻的三甲医院,就像那“八九点钟的太阳”,正在冉冉升起,在医学界熠熠生辉。
遵从科学数据,质量持续提升
麻醉学科带头人贾树山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作为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他具有严谨的治学精神和颇有造诣的业务能力,2018年他荣获全国CSIA年会气道大赛第一名。作为学科带头人和医疗管理者,贾树山对“数据”高度关注,科室每月召开质量安全管理会议,运用精细化数据,实现科学量化管理。比如,月度手术台数、全麻例数、椎管内麻醉例数、术后镇痛有效率等数据,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对比分析,反思问题,积极整改,实现质量持续改进。
在整个医院形成的“数据文化”影响下,各科室都是用数据来说话。麻醉科的数据代表着医院发展的潜力和水平,所以贾树山在日常的科室管理中,将这种“数据文化”深植每位医务人员心中。确定衡量标准、尊重客观数据、质量持续改进,带来了科室的巨大变化,麻醉科人心思齐、人心思进,这让麻醉科区域影响力不断攀升。
以人为本,追求有温度的医疗
“要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我们的患者”,这是贾树山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说手术室追求“精湛医术”的同时,必须讲究“医学人文”,要有人文关怀。说到手术,每个患者来到手术室都会异常恐惧,感觉如临万丈深渊,这时候也是最需要医者进行抚慰的时候。一次夜间手术,一个病人额头直冒汗,两眼空洞地望着天花板,看上去非常紧张。贾树山就握住患者冰冷的手,帮病人边擦汗边安慰道:“这是个小手术,没有什么风险,不要紧张,手术期间你不会感到疼痛,我会一直在身边守护您,有什么问题您只管给我讲。”听到安慰的话语,病人紧皱的眉头一下舒展开了,不再那么紧张了。
贾树山和同事们每次麻醉前都会和患者充分交流,不会让患者孤零零躺在手术床上,他要求科室所有人员,从见到病人的第一眼,就要有“家人意识”,对待每一个病人,都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所以在滨医烟台附院做手术的患者,都会感受到如家一样的温暖,麻醉科的医疗服务更是得到了手术患者们的充分信任。从医20余年,他总是和病人一条心,待病人如家人,待同事如手足,善待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手术室的同事们也一直践行“有温度的医疗”的理念,病人与医生,本就是“生死之交”,医疗有温度,人间有真情。
“大家不要进入所谓的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因为先前一直客观存在,所以一切看上去就很正常,但从另一个角度,或许就是改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临床中每一个病人不舒服的点,就是我们需要改进的点,一个小小的改进,就是巨大的进步”,“我们要着手开展无痛输液、无痛胃镜”,“只有业务过硬,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才有能力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提供最人性化的服务”,贾树山侃侃而谈。每个周四,他都会组织科室人员一起学习业务,每一个人都要上台讲课,然后大家一起讨论,集思广益,共同提高。他还是一个非常风趣的人,追求高品质交流,在业余时间,他会和大家一起品茶,研究茶道,共进美食,分享餐饮文化。他还邀请医学院的老师来科室讲红酒文化和礼仪,在医师节他送给每个男医生一条领带,倡导大家坐门诊的时候,一定要穿衬衣打领带,做到彬彬有礼。科室医生护士过生日的时候,他会送上蛋糕和鲜花,在科室的大屏幕上写上祝福的话语,感受着彼此的关爱和幸福。医护人员生活在有爱的环境和氛围中,他们亦会对患者付出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就像王强院长所讲,一个医院,百年之后,会有自己的文化,拥有自己独特的品牌。
守住本色,一定要行好事,做好人
贾树山主任谈笑风生,充满活力,但三句话不离本行,“大夫是治病的,麻醉师是保命的”,此言非虚。“很多人在医院做手术,一般只记得做手术的大夫,不会记得麻醉医生,并不知道麻醉医生在手术前做了什么准备工作,更不会知道在手术中麻醉医生都是一直陪伴在病人身边,全程观测和调控着病人的生命体征,如果说在手术过程中,病人的生命体征趋向不稳,麻醉医生会建议手术医师在第一时间暂停操作,采取补救措施,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继续手术。”他继续介绍道,“麻醉医生从病人入院开始就介入整个生命内环境的调整: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的调整、麻醉方式的选择、镇痛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对病人恶心呕吐等不适的控制。”在我看来,麻醉师都是幕后英雄,如果说把做好一台手术比作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那么麻醉医生无疑是舵手。闻此,他爽朗一笑。他说,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尽力去行好事,做好人。
“平时我们的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但祖国和患者需要我们医务人员的时候,出于医者的本能我们就会挺身而出。”这是多么朴实的话语。他像一棵默默的树,不羡繁华,无论风雨,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本色;又像一座高高的山,雷打不动,不忘初心,永葆大爱无疆的医者情怀。
“愿每一个生命都能展翅飞翔,永远不会因病痛而折翼陨落。”这是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医务处处长、麻醉科主任贾树山的毕生心愿。
作者简介
董连军,笔名鲁迪,毕业于解放军通信指挥学院,系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烟台创作基地副秘书长,在《当代散文》《胶东散文年选》《烟台日报》《齐鲁晚报》《大众网》《人民日报》数字等媒体多次发表作品,荣获2018胶东散文年选新人新作奖,2018年度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
徐丽,烟台工贸学校教师,毕业于聊城大学中文系,系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烟台创作基地编辑,相继在《当代散文》《胶东文学》《齐鲁晚报》《人民网》《赣西文学》《职教天地》《大众网》等期刊发表散文、诗歌40多篇。2017年,出版散文集《故乡是昆嵛》(与人合著)。2017年获得山东省散文学会授予的“半岛优秀散文家”荣誉称号。2018年,获得“山东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称号。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