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的时代到来了(产业互联网需要长期主义)

编辑导语:“长期主义”这个词,已经成了企业PR稿、论坛主题、CEO演讲的标配热词。只有长期主义者,才能“必然”取得最后的成功,所以产业互联网需要长期主义。本文作者分析了产品互联网行业以及产业互联网需要长期主义的原因。推荐对产业互联网感兴趣的阅读。

产业互联网的时代到来了(产业互联网需要长期主义)(1)

简单地将用消费互联网的眼光来看待产业互联网是非常错误的。

这一观点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证实。

我们都知道,在消费互联网时代,只要是建立了大型的平台,只要是掌握了丰沛的流量,便可以轻松占据规模优势,最终实现「躺赚」的目标。

但凡是那些在消费互联网时代有所成就的玩家,无一不是如此。

当人们对于产业互联网并不了解的时候,他们会想当然地认为可以用消费互联网的方式和方法来应对产业互联网的变局。

然而,等到他们真正投身到产业互联网的战役,特别是真正明白了产业互联网究竟为何物之后,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放弃以往的偏见,开始用新的姿势正确地看待产业互联网。

事实上,产业互联网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

只有经历了这样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之后,才能进入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联网时代。

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仅仅只是以消费互联网的思维来看待和时间产业互联网,那么,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必然会陷入到消费互联网的死循环。

一、产业互联网是一个由内而外的系统性工程

经历了消费互联网时代的洗礼之后,人们会想当然地认为,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只不过是将改造的对象从C端转移到了B端而已,其他方面并未和消费互联网有太多区别。

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很多玩家开始遵循这样一种思路来落地和实践产业互联网。

我们看到的以新零售、新消费为代表的诸多概念,基本上都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

在我看来,这种仅仅只是试图通过浅显的、表层的逻辑来落地和实践产业互联网的做法,仅仅只是消费互联网式的发展模式的延续,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联网。

说到底,秉持这种思维的玩家依然还在延续消费互联网的逻辑,可以想见的是,到最后,他们依然会把产业互联网带入到消费互联网的发展困局之中。

事实上,产业互联网并不仅仅只是改造对象的转移这么简单。

它更多地表现出来的是一个由内而外的系统性工程。

确切地讲,产业互联网需要对传统产业的内在元素、内在流程和环节、内在系统经历了全面而又深度地改造之后,才算是真正完成。

如果仅仅只是将产业互联网看成是流量对象的转移,而并未意识到产业互联网的系统性,那么,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必然是一个虚假的,遥不可及的概念而已。

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便不会在产业互联网急功急利,迫不及待,而是将它看成是一个缓慢的、长期的过程。

等到实现了对于产业的内在元素、流程环节的深度改造之后,产业互联网才能真正到来。

如果仅仅只是按照消费互联网的方式,简单地认为产业互联网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那么,势必会将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带入到新的困局之中。

二、产业互联网的关键点并非在于资本和流量

对于消费互联网的盲目自信,最终让那些抱有投机心理的玩家,简单地将产业互联网的关键点看成了资本和流量。

事实上,产业互联网的关键点并不在于资本和流量,抑或是说资本和流量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过程当中不再扮演相对关键的角色。

这一点,决定了产业互联网同样不是一个短期便可以实现的存在。

在我看来,产业互联网的关键点在于自我造血以及产业纵向上的深度变革。

简单来讲,就是那些真正能够抓住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关键的玩家都不是在资本上具有相对优势的玩家,资本的急功近利性最终决定了他们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将会无所作为,因为产业互联网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

只有那些真正能够坚持长期主义的玩家,才能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有所作为。

从这个角度,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为什么高瓴资本早在几年前就提出了「长期主义」的观念。

在我看来,资本角色的转变决定了他们不得不转变消费互联网时代的打法,站在更加长远,更加高维的角度来看待产业互联网。

如果还是想要像消费互联网那样可以在短期内套现离场,抑或是想要像消费互联网时代那样收割红利,必然会落得个失败的下场。

除了资本的角色转变之外,我认为,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流量开始失去主导地位,同样决定了产业互联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我看来,相对于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得流量者得天下」的黄金法则,在产业互联网,更加考验的是他们对于纵向上的对于产业的介入的深度。

当一个产业互联网的玩家在产业上扎得足够深,他们所获得的增长的潜能就足够大。

如果仅仅只是像消费互联网时代简单地靠拓展边界,简单地靠打造生态的方式来实现发展,未免将会陷入到发展的死胡同里。

我想,这是以阿里、美团为代表的互联网玩家越来越少地开始谈及边界,而是开始更多地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对于产业的深度影响和赋能上的关键原因所在。

三、产业互联网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深度改变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我们影响最深的一种商业模式就是「互联网 」的商业模式。

借助这样一种商业模式,我们几乎可以将目之所及的所有的行业都可以囊括进来。

从本质上来看,所谓的消费互联网,其实就是一个将「互联网 」的商业模式不断地与不同的产业结合的,不断地简单相加的过程。

遵循这样一种发展思路,我们看到的以「互联网 」为代表的诸多互联网平台的出现。

每一个领域都会有一个中心,每一个领域都会有一个平台。但是,产业本身究竟发生了多少改变呢?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这种「简单相加」所导致的一个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用户的消费行为和习惯确实发生了改变,但是,他们获得的产品和服务依然是陈旧的,落后的,传统的。

在信息不对称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思路来获得一定的增长,等到这种信息不对称被打破,特别是当产品供应极大地丰富之后,仅仅只是借助这种方式,很难再获得新的增长。

于是,我们需要用新的方式和方法来解决这种痛点和难题。

产业互联网,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

同消费互联网时代仅仅只是简单相加不同,产业互联网更加关注的是对于产业的深度改变。

特别是要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和方法,特别是要有新的产品和服务的产生,要有新的供求平衡的出现。

如果仅仅只是按照消费互联网时代的那种简单相加的模式,势必无法实现这种目标,而只有通过将深度参与到产业的实际运作过程当中,才能实现这种目标。

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我们依然想要像消费互联网那样来达成这种目标很显然是不行的,只有深度参与到行业当中,只有有节奏地实现对产业的深度变革,才能真正达成这种目标。

四、产业互联网不是技术的简单应用,而是在于技术复合

当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开始出现的时候,人们仅仅只是认为,产业互联网仅仅只是新技术的简单应用,甚至还有人认为,仅仅只是互联网技术的简单应用。

于是,我们看到的是无人超市,无人货架为代表的所谓的产业互联网的新物种的出现。事实证明,仅仅只是简单的技术应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联网。

在我看来,新技术的简单应用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真正促使产业互联网时代来临的关键在于新技术之间的复合以及新技术在应用之后所达成的不同产业之间的复合。

新技术的不断演进与发展,决定了它与产业的融合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像消费互联网时代那样可以快速地完成和实现。

我们需要不断地将新技术应用到产业身上,不断地对新技术进行演进和调整,以寻找到新技术与产业结合的最佳方式和方法。

除了新技术的不断演进和成熟之外,产业之间的复合同样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

在我看来,产业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不断打破行业边界,不断模糊行业壁垒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我们通常所看到的泾渭分明的行业现状将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在这个时代,产业之间更多地体现的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而不是一种各自封闭和孤立的状态。

这同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对于每一个有志于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有所作为的玩家们来讲,必然需要做好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

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是仅仅只是将产业互联网看成是一种简单的技术应用,那么,非但无法实现产业互联网的目标,甚至还有可能把产业互联网带入到消费互联网的死循环里。

五、结语

产业互联网需要长期主义。

这一点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照抄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模式。

认识到这一点,并且真正找到落地和实践产业互联网的正确方式和方法,才能真正跳出消费互联网的发展怪圈,进入到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轨道里。

以此为开端,产业互联网才能真正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专栏作家#

孟永辉,menglaoshi007,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资深撰稿人,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