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图(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图(福如东海寿比南山)(1)

01

我们在给长者祝寿的时候,常常会用到“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或“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祝辞。

那么“东海”和“南山”指的是哪里呢?

有人说这不是明摆着吗?东海就是东海了,南山就是终南山了。

其实不然。

曹操有一首诗叫《观沧海》,其中几句是这样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是曹操东征乌桓时所写。在路经昌黎的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远眺茫茫的大海,有感而发,遂成此诗。曹操以诗言志,抒发了心中伟大的抱负,也展现了其博大的胸襟。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图(福如东海寿比南山)(2)

(图片源于网络)

这首诗里的“沧海”就是今天的渤海。而“福如东海”的“东海”正是渤海。为什么“东海”不是现在的东海或者黄海呢?因为环渤海湾地区周边的陆地——山东、天津、河北等部分地区是人类文明的早期发祥地之一,此地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频繁,从而更早地产生了有文字记载的文明。而黄海和东海周边的陆地即江苏、上海、浙江等部分地区的海拔较低,河网密布,一些地区还是沼泽地,人类的文明轨迹较前者要少得多、晚得多。因此,早期史籍中的沧海或“东海”指的是渤海,而不是现在的东海或黄海。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图(福如东海寿比南山)(3)

(图片源于网络)

02

“寿比南山”中的“南山”指的是哪里呢?是终南山吗?

《诗经·小雅·天保》中曰:“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这里说到了“南山之寿”。“寿比南山”的说法就出自这里。这是最早称讼帝王长寿如南山的文字记录。因为南山既不会蚀损,也不会崩塌,后来就用此来比作长寿。“万岁”也是源于此。

“寿比南山”四字连用最早出现在南史《豫章文献王嶷传》中,云:“嶷谓上曰:‘古来言陛下寿比南山,或称万岁,此殆近貌言。’”自此后,“寿比南山”成了一个固定的词语。拿南山比寿也成了固定之说,从此,南山享有了独家有“寿”的权利。

在《尚书·武成》中记载:“孔《传》云:‘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以及《礼·乐记》载:“济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散之野,而弗复服。”这里多次提到“华山之阳”。

北周的庚信在《贺平邺都表》中曰:“当今鹿台已散,离宫已遣,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这里出现了“兵藏武库,马入华山”,这句话后来演绎为“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成语“马放南山”就出自这里,而本源则是《尚书》。

在“马入华山”演变成“马放南山”的过程中, “华山”变成了“南山”。这在当时似乎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因为众人都知道“南山”就是“华山”,已经默认,约定俗成了。但这样一改,却给两千年后的我们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单从字面上来看,就不能清楚地知道“南山”就是“华山”了,以至于产生了多种误解。

所以就有不少人认为“寿比南山”的南山就是终南山或中南山,这种误解久矣。明清以来的误解更甚,还有把衡山说成是南山的,把泰山说成是南山的,把秦岭说成是南山的,把海南三亚的南山说成是南山的,不一而足。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图(福如东海寿比南山)(4)

(图片源于网络)

无论是《诗经》中讼赞“南山之寿”之事,还是《尚书》中“马入华山”(马放南山)之事,说的都是西周之事。西周的都城是镐京,周武王出兵伐纣,必定从华山脚下通过,直达朝歌,战于牧野。武王伐纣胜利后,返回镐京、丰邑,解甲归田,马入华山。

从广义上讲,南山指的就是华山;从狭义上讲,南山指的是华山的南坡。有一个常识我们都知道,山的南坡因为向阳,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所以上面的花草树木生长得茂盛而丰富,生机勃勃。讼赞帝王如南山之寿正是取其喻意。

在五岳当中,华山的地位仅次于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泰山是帝王祭祀天地之处,是与天地神气对接之地,以强化“天子”的权威。而华山则是帝王休养生息的地方,是帝王的后花园,帝王的寿命正是在休养生息的地方得以“万寿”的。以华山喻寿,非常之恰当。

03

不管怎样,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来祈愿长者的福气像东海一样广阔无边、寿命像南山的草木一样生机无限,是寿者和祈愿者共同的愿望,体现了中华 文化“孝”的源远流长。

2022.05.2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