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跟左宗棠哪个官大(左宗棠和李鸿章在朝廷争论了半年)

鸦片战争之后,英法等国从海上侵略中国沿海,而俄国从北方陆地上鲸吞中国土地。陆地上和海上同时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危险的时期之一。然而祸不单行,在列强环伺的险恶环境下,中国又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西北回乱、西南苗乱、阿古柏入侵等事情,可谓“内忧外患”。

到70年代初,这些内乱基本被平定了,然而边疆危机却变得更加严重。当时,俄国利用西北回乱之机割占了西北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强占了伊犁。西藏方面,英国不断在此渗透,甚至挑起战争。在西南方面,英法从中南半岛向西南腹地渗透,逼迫清朝给予更多特权。在东海,日本逐渐崛起,正式吞并了琉球国,并开始侵略台湾。

李鸿章跟左宗棠哪个官大(左宗棠和李鸿章在朝廷争论了半年)(1)

面对“四面楚歌”的危险境地,清廷内部出现了两个派别,分别是“海防派”和“塞防派”。海防派的主要代表是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李宗羲、浙总督本鹤年、江西巡抚刘坤一、湖广总督李瀚章等。他们主张“海防为先”。由于清朝财政收入严重不足,经费空虚,而海防又需要制造和购买大量的军舰、弹药等,因此他们大多数主张将用于西北的军费挪用到海防上。

其中李鸿章的观念最为偏激,他主张将“塞防”放弃,全力经营“海防”才对。1874年,他提出了六点建议:(1)采用西方练兵之法;(2)建立西洋枪炮:(3)购买铁甲军舰;(4)暂时放弃新疆,将西北军费用于海防;(5)改革考试制度,加开洋务科;(6)选拔会洋务的人才。

李鸿章跟左宗棠哪个官大(左宗棠和李鸿章在朝廷争论了半年)(2)

李鸿章的六条措施大部分都符合洋务运动的主张,但是主张放弃新疆这一点却在朝廷引发了争议。李鸿章详细论证了放弃新疆的原因,他认为新疆即使没有战争,每年也要花费300多万两,还说“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甚至认为新疆就是中国的一个负担、累赘。因此,他主张将新疆的军队撤了,经费停了。

李鸿章这一套说辞要是在明朝还是非常有市场的。明朝就是因为认为经营奴儿干、交趾、河套、青藏没有经济价值,而且需要更多的经费,所谓“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于是明朝将这些地方全部放弃了,龟缩于长城之内。

然而现在中国西北面临的是俄国的威胁,一旦新疆、蒙古、青藏被俄国占据,那么我们就是将“自古以来”叫破喉咙,那也起不到任何作用了。然而,李鸿章的荒唐意见居然有很多人附和。

李鸿章跟左宗棠哪个官大(左宗棠和李鸿章在朝廷争论了半年)(3)

针对李鸿章的偏激观点,湖南巡抚王文韶、山东巡抚丁桢、陕甘总督左宗棠等则针锋相对,被人们称为“塞防派”。实际上,塞防派并不是主张放弃海防,而是主张塞防和海防都不能放弃,必须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推行具体的政策。他们认为当前俄国的威胁最为紧迫,应该先解决新疆问题。

左宗棠是塞防派的代表人物,他在1875年给慈禧太后上了一封奏折,提到了三点:一,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之地,乾隆时又力排众议收复新疆,乾隆的卓见不能否定;二,新疆是中国内地的屏障,新疆丢失,则蒙古、甘肃、青海不稳,接着威胁中原,甚至北京;三,朝廷军费原本就基本给了海防,就算将西北所有军费给东南,也没有增加多少。

李鸿章跟左宗棠哪个官大(左宗棠和李鸿章在朝廷争论了半年)(4)

李鸿章见左宗棠上书,就对左宗棠进行人身攻击,说左宗棠偏重塞防完全就是想拥兵自重,成为一方军阀。不得不说,李鸿章的心真毒。左宗棠则全面给予了正面回答,说自己都已经65岁了,何必贪图功绩。经过半年的论战,清廷大部分人员都支持左宗棠的意见,就是慈禧太后也认为左宗棠有理。

海防派和塞防派的论战持续了半年,最终军机大臣文祥采取了左宗棠的意见,认为“收复新疆,南辖回部,北抚蒙古,用以备御英俄”才是“久远之计",由于整个军机处的大臣都支持左宗棠的意见,清廷决定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

左宗棠收复新疆,是塞防派的一次表现,同时也是一次考验。收复新疆需要1000万两白银,而户部只能给200万两,其他让地方协饷。然而,地方财政亏空严重,根本无法凑足这笔钱。于是左宗棠又找到沈葆桢和胡雪岩,他们向德国借了500万两,向英国借了300万两,这才解决了经费问题。

历史证明,左宗棠收复新疆非常成功,他只用了一半年就基本将整个新疆收复。而俄国占据伊犁,也在后来在左宗棠和曾纪泽的配合下,成功收回。在70-80年代的边疆危机中,塞防派的表现几乎是完美的,他们成功保住了新疆。自此之后,清代的内陆边疆在未出现大规模的失地现象。

李鸿章跟左宗棠哪个官大(左宗棠和李鸿章在朝廷争论了半年)(5)

虽然清朝支持“塞防派”,但并未放弃海防,因为塞防派实际上也是支持海防的。根据统计,在1875年到1884年间,清朝用于塞防的经费是8000万两,占据了清朝财政支出的十分之一;而1875年到1894年的20年间,用于海防的军费将近8000万两,其中中法战争花了3000万两,北洋舰队用了3500万两,慈溪太后用了1000万两。

李鸿章跟左宗棠哪个官大(左宗棠和李鸿章在朝廷争论了半年)(6)

清朝在80到90年代建立起来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大近代化的海舰队,其规模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八。不过,海防派在战争中的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中法战争是海防派的第一次表现,由于李鸿章等坐以待毙,不准水师主动开战,导致福建水师糊涂地全军覆没,南洋水师也遭到重创。在冯子材和刘永福等主战派的坚持下,清军终于在陆地上取得了胜利,然而李鸿章却赶紧下令军队撤退,和法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前线士兵听到撤军的命名,无不咬牙切齿,想把李鸿章碎尸万段。冯子材直接上书说“诛议和之人”,左宗棠骂李鸿章“对于大清,十个法国将军都还不如一个李鸿章能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连张之洞也反对议和,主张乘胜阻击。

李鸿章跟左宗棠哪个官大(左宗棠和李鸿章在朝廷争论了半年)(7)

海防派的第二次表演就是甲午中日战争。清代海防经费一半都给了北洋舰队,但是却成为了李鸿章的私人军事资本。甲午战争爆发后,李鸿章担心自己的舰队遭到打击,于是下令避战保船,一味躲战,最终的结果就是北洋舰队丧失了开战的主动权,最终被日本全歼。

海防派的第三次表演就是《中俄密约》的签订。1896年,俄国利用中国战败之机,以共同防御日本为借口,逼迫清朝派遣李鸿章与之签订《中俄密约》,通过该条约,东北地区的大量特权给了俄国,东北成为了俄国的势力范围。在谈判过程中,李鸿章接受了俄国300万卢布的贿赂。

李鸿章跟左宗棠哪个官大(左宗棠和李鸿章在朝廷争论了半年)(8)

收取俄国贿赂的“东方俾斯麦”?

塞防派收复了新疆,而海防派却没有保住台湾、朝鲜和越南,甚至丢了东北。不过,海防派最终防住了塞防派。李鸿章等人和盛宣怀等买办集团勾结在一起,用经济战争打垮了中国爱国商人胡雪岩,导致中国的金融开始被买办、列强控制。

我们将这些线索综合起来就会发现,所谓的“塞防派”并非只是主张“塞防”,而是主张两者并重,他们真正的名字应该叫做“主战派”;而所谓的“海防派”,只是打着“海防”的名义发展自己的私人武装,他们在和外国谈判时软弱不堪,一味以求和作为目标,所以真正的名字叫做“求和派”。

李鸿章跟左宗棠哪个官大(左宗棠和李鸿章在朝廷争论了半年)(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