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缸发动机风冷和水冷的区别(解析主流水冷涡轮增压技术)

1风冷中冷器的弊端

咱先来聊聊,中冷器(InterCooler)是个什么东西?

通俗的说,就是给空气降温的东西,嗯,类似于空调。

因为中冷器实际上是涡轮增压的配套部件,其作用在于降低增压后的高温空气温度、以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进气量,进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对于增压发动机来说,中冷器是增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无论是机械增压发动机还是涡轮增压发动机,都需要在增压器与进气歧管之间安装中冷器。(某些增压值很低的机械增压可以忽略这个东西

双缸发动机风冷和水冷的区别(解析主流水冷涡轮增压技术)(1)

先来说说中冷器这东西的原理吧:涡轮增压的发动机为何会比普通发动机拥有更大的动力,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其进气的效率比一般自然吸气发动机要来得更高。当空气进入涡轮增压后其温度会大幅升高,密度也相应变小,而中冷器正是起到冷却高温空气的作用。高温空气经过中冷器的冷却,再进入发动机中。如果缺少中冷器而让增压后的高温空气直接进入发动机,则会因空气温度过高导致发动机爆震甚至损伤熄火的现象。

中冷器拆开后就长这个样子,里面的结构非常简单,就是一排排的铝合金风道和散热鳍片。当热空气在鳍片中高速通过时,铝合金风道内吹过凉爽的自然风,经过热交换,增压热空气的温度就被降下来了,就这么简单。

双缸发动机风冷和水冷的区别(解析主流水冷涡轮增压技术)(2)

那么,传统的空气冷却中冷器,有什么弊端么?

采用风冷中冷器的增压发动机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是动力输出反应滞后,由于涡轮增压是靠废气带动涡轮转动来提供压缩空气的,而这一个循环过程本身就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更重要的是压缩后的空气还得跑到车头部分绕一圈儿进行冷却,这又进一步增加了压缩空气进入汽缸燃烧的时间,因此当踩下油门到车辆加速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

通过下面这张奥迪S3的引擎图,你就能够很明显的看出来,增压空气要经过多么大的一个循环,才能到达进气歧管。同时,硕大的中冷器所造成的空气阻力也是不可小觑的。所以涡轮迟滞一直是个空气冷却中冷器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也是影响了涡轮引擎开发的一大难题。

双缸发动机风冷和水冷的区别(解析主流水冷涡轮增压技术)(3)

那么,有没有办法,解决或是减少这个延迟呢?有没有一种中冷器,既能够保证冷却质量,又能够缩短进气管线的长度呢?水冷中冷器,就在这时候出现了:

2水冷中冷的优势

既然风冷的中冷器由于需要布置在车头撞风的位置,所以路线太长管路太复杂,那么我们用水冷的中冷器,用水作为冷却媒介,行不行?因为水冷的中冷器能够避免了风冷式的一大问题:中冷器本体必须布置在能吹到自然凉风的位置。

既然不需要吹风才能降温了,那么中冷器的位置就可以尽可能的贴近进气歧管,所以涡轮延迟的问题也被相应的降低了很多,这就是水冷式中冷器的最大作用。

答案当然是可以的,有什么例子?下面的这些车型都采用了水冷中冷器的设计,比如:

作为丰田全新世代的涡轮增压发动机,8AR-FTS采用了水冷中冷器的设计,这台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220匹马力(同样的机子用在雷克萨斯NX200t身上,输出功率为240匹),扭矩为350Nm,看数据确实是赶上了别的品牌2.0升涡轮增压引擎的平均水平。但这台发动机确实应用了不少同级别比较领先的技术,比如整合在缸盖内部的排气歧管,这个设计能够很好的利用排气的高温加热缸盖内的冷却水道,在冷车启动时快速提升冷却水温度,使车辆更快进入工作状态。除此之外水冷式中冷器也是这台8AR-FTS的卖点之一,水冷式中冷的出现使得进气管路变得更短更紧凑,提高了引擎响应速度,降低了涡轮迟滞。

双缸发动机风冷和水冷的区别(解析主流水冷涡轮增压技术)(4)

△ 8AR-FTS采用的水冷式中冷器,可以看见其位置非常贴近进气歧管,这样的设计有效的降低了涡轮延迟。

双缸发动机风冷和水冷的区别(解析主流水冷涡轮增压技术)(5)

△ 全新汉兰达就是搭载了8AR-FTS这台2.0升水冷中冷器发动机的一大知名车型,其很短的油门响应速度一度让笔者非常吃惊。

当然,在高性能领域,也有不少重视涡轮延迟的厂家,宝马就是一个。所以他们为M4的那台3.0T引擎也开发了全新的水冷冷却系统:

这台代号为S55B30的直列六缸发动机采用了双涡轮增压以及水冷式中冷器技术。前者使得每三个气缸吹动一个涡轮,最大化的减小了涡轮延迟并提高了增压值,同时双涡轮的应用也使得相邻气缸之间的排气干涉问题被降低到了最小。后者则为M4提供了更小的涡轮延迟,同时强化了进气冷却效果。

双缸发动机风冷和水冷的区别(解析主流水冷涡轮增压技术)(6)

水冷式中冷器在提高M4的引擎响应速度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为现在增压后的高温空气只需要很短的行程便能低达气缸进气气门前,这对于涡轮引擎的响应问题无疑是个巨大的福音。

双缸发动机风冷和水冷的区别(解析主流水冷涡轮增压技术)(7)


点评君喷两句:

作为涡轮增压车型发展的一大趋势,其特点势必是越来越贴近自然吸气的驾驶感受。那么在面对涡轮迟滞的问题上下功夫做文章就变成了不可忽视的问题,水冷式中冷器的引入,进一步的提高了涡轮引擎的响应速度,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发动机舱管线布置的难度,可谓是一举多得的一大关键因素。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无论是民用的丰田8AR-FTS还是性能化的宝马S55B30,亦或是奔驰的AMG GT所采用的M178,其均毫不意外的采用了水冷式中冷器的设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还将会有更多的车型采用这一设计,从各大厂商的表现看来,水冷中冷势必会成为配合涡轮增压引擎的一大趋势,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中冷器

中冷器一般只有在安装了涡轮增压的车才能看到。因为中冷器实际上是涡轮增压的配套件,其作用在于提高发动机的换气效率。 对于增压发动机来说,中冷器是增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无论是机械增压发动机还是涡轮增压发动机,都需要在增压器与发动机进气歧管之间安装中冷器,由于这个散热器位于发动机和增压器之间,所以又称作中间冷却器,简称中冷器。。

双缸发动机风冷和水冷的区别(解析主流水冷涡轮增压技术)(8)

『斯巴鲁翼豹STI的中冷器』

为什么需要中冷器?

涡轮增压的发动机为何会比普通发动机拥有更大的动力,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其换气的效率比一般发动机的自然进气更高。当空气进入涡轮增压后其温度会大幅升高,密度变低,而中冷器正是起到冷却空气的作用,高温空气经过中冷器的冷却,再进入发动机中。如果缺少中冷器而让增压后的高温空气直接进入发动机,则会因空气温度过高导致发动机损坏甚至死火的现象。

由于发动机排出的废气的温度非常高,通过增压器的热传导会提高进气的温度。而且,空气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密度会升高,这必然也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升高,从而影响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充气效率,就要降低进气温度。有数据表明,在相同的空燃比条件下,增压空气的温度每下降10 ℃,发动机功率就能提高3%~5%。

如果未经冷却的增压空气进入燃烧室,除了会影响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外,还很容易导致发动机燃烧温度过高,造成爆震等故障,而且会增加发动机废气中的NOx的含量,造成空气污染。为了解决增压后的空气升温造成的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加装中冷器来降低进气温度。

维护方法

编辑

空一空冷却的中冷器与水箱散热器装在一起,安装在发动机前方,靠吸风风扇和汽车行驶的通面风进行冷却,中冷器若冷却不良将导致发动机动力不足、油耗增加,因此,应定期对中冷器进行检查与维护,主要内容是:

外部清洁

由于中冷器安装在最前方,中冷器散热片通道常被树叶、油泥(转向油罐内溢出的液压油)等堵塞,使中冷器散热受阻,因此应定期对该处清洗。清洗的方法是用压力不太高的水枪以垂 直于中冷器平面的角度,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缓慢冲洗,但决不可斜冲以防损坏中冷器。

内部清洗、检查

中冷器内部管道常附有油泥、胶质等脏物,不仅使空气流通道变窄,而且冷却热交换能力降低,为此,也必须进行维护和清洗。一般每年或发动机大修、焊修水箱的同时,应对中冷器内部进行清洗并进行检查。

清洗方法:将含2%纯碱的水溶液(温度应在70—80℃)加入中冷器内,注满,等待15分钟,看中冷器有无渗漏水处。如有应对其进行拆检,焊修(同修水箱一样);如没有渗漏水,前后晃动,反复数次,将洗液倒出,再充入干净的含2%纯碱的水溶液进行冲洗,直到较为清洁为止,再加注清洁的热水(80—90℃)清洗,直到放出的水清洁为止。如中冷器外部沾上油污,亦可用碱水进行清洗,方法是:将油污处浸泡于碱液中,用毛刷清除,直到干净为止。清洗完后,用压缩空气将中冷器内的水吹干或自然凉干或在安装中冷器时先不接中冷器与发动机连接管,起动发动机,待中冷器出气口无水分时,再接上发动机进气管。若发现中冷器芯内严重脏污,应仔细检查空滤器及进气各管路何处有漏洞,并排除故障。

涡轮增压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吸取新鲜空气的进气口与高温的排气之间距离很近,而且吸进来的新鲜空气被压缩后温度也会升高很多,所以就算是没有排气高温影响的机械增压发动机也需要通过中冷器来冷却进气。空气被压缩温度会升高,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给轮胎充气的气泵,不相信的朋友可以摸一下正在充气的气泵,就会知道空气压缩积攒的热量有多么可怕。另外我们通过化学以及物理知识可以知道,温度越低的空气内的氧气含量越高,也许有人会问:这个有什么关系?要知道,燃料燃烧需要的就是空气里的氧气,氧气越多才能让更多的燃料燃烧,从而爆发出更多的动力。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参考下《吸气系统》内的相关介绍。中冷器就是一个高效的散热器,主要作用就是在新鲜空气进入发动机之前对其进行冷却。你可以设想一下,中冷器位于散热水箱之前,所以可以直接受到迎面吹来的冷空气的冲击,而且还要位于空气滤清器、涡轮增压器或者是机械增压器的后面。实际的情况也确实是这样,大部分车子装备的都是位于散热水箱前的中冷器,而且冷却效果确实比一些顶置布局的中冷器好,但是,这样多多少少都会影响吹到散热水箱的气流,所以在一些极限情况下,例如赛道上,就必须同时升级散热水箱来控制发动机温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