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美岐新浪(提了孟美岐就被短信轰炸)

孟美岐新浪(提了孟美岐就被短信轰炸)(1)

想必前两天,很多人都吃过一个瓜。

简单来说就是孟美岐和一个渣男的恋情曝光了,但这个渣男是有女朋友的,所以在网友眼里,孟美岐自然就成了一个 “ 小三 ” 。

本来嘛,大家吃个瓜顺便吐槽一下明星的私生活也很正常。

但关键是,这次出了一个很奇怪的事情。

只要在微博上发孟美岐相关的言论,就会遭到电话和短信轰炸。

比如这个博主因为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就被轰炸了一百多条短信。

孟美岐新浪(提了孟美岐就被短信轰炸)(2)

还有的人已经被轰炸到撕破脸,决定每天都骂孟美岐,直到不被轰炸为止。

孟美岐新浪(提了孟美岐就被短信轰炸)(3)

被轰炸的人很多很多,不管是营销号还是大 V 只要讨论过孟美岐事件的,都没能逃离被轰炸的魔爪。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 B 站几个 up 主身上。

孟美岐新浪(提了孟美岐就被短信轰炸)(4)

因为发了不利孟美岐的言论而被轰炸,这波操作乍一看最有利,也最可能做的,是孟美岐团队。

有不少网友都认为孟美岐背后的团队为了操控舆论,用短信轰炸这种方式威胁他们。

其实这件事到底是谁做的,还真不好说,谁都可能是背后始作俑者。

因为通过微博 ID 获取手机号并进行骚扰,这个操作不需要任何专业团队的支持。

你就是喊一个小学生来,他也能做到。

我可不是危言耸听,今天世超就“ 骚扰别人有多简单 ”这个事情讨论下。

大家之前应该看到过不少用户数据泄露的新闻,最知名的就是微博和网易邮箱的数据泄露(这次事件可能就和微博之前泄露出去的数据有关系)。

孟美岐新浪(提了孟美岐就被短信轰炸)(5)

泄露后的用户数据会被一些黑产平台买去,接着黑产平台再以收费的方式提供给网友。

就拿世超所知道的方法举例。

在国外某个社交软件上以“ 人肉 ”等关键词搜索频道,你就会发现一大堆可以查询个人信息的平台。( 具体在哪搜我不说,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

孟美岐新浪(提了孟美岐就被短信轰炸)(6)

进入这些平台后,你只要输入某个人任意一个信息,(姓名、微博 ID )它都能根据这些信息匹配到这个人的其他数据,包括身份证、电话、住址、一些平台的 ID ,甚至是密码。

如果你愿意多花点钱,查到的信息会更全面。

这是世超查出的信息,除了密码,信息基本吻合▼

孟美岐新浪(提了孟美岐就被短信轰炸)(7)

到这里获取手机号的操作就完成了,这需要任何专业技术支持吗?

同样要想轰炸别人手机,要做的操作也绝对比你想象得要简单的多。

只要你有一定的搜索技巧,就肯定能在搜索引擎上找到这些短信轰炸平台。(虽然是一句废话,但是具体怎么搜我不能说哇。。 )

进入这些平台,不需要注册账号也不用付费,只需要输入你刚才查到的手机号,点击一下“ 启动轰炸 ”就行。

孟美岐新浪(提了孟美岐就被短信轰炸)(8)

世超特意拿自己号码试了一下,手机震动得比奶奶的缝纫机都快。

孟美岐新浪(提了孟美岐就被短信轰炸)(9)

想必大家已经看出来,有了这些现成的平台,即便是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也能完成一波“ 顶级黑客 ”的操作。

所以孟美岐事件,我觉得最应该被整治的是这些黑产平台。

如果不搞他们,每个人都能随意的人肉他人,短信轰炸,我们的隐私和生活该怎么保护呢?

虽说近几年我们已经抓了不少提供轰炸服务的犯罪分子,但依然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孟美岐新浪(提了孟美岐就被短信轰炸)(10)

因为它是借用企业发送验证码的形式来骚扰你,我们拦截短信 APP 不太好屏蔽这类短信,最关键的是不好溯源找到这些始作俑者。

其实黑产平台采用验证码形式,也是凑巧。

短信轰炸最早在 2005 年小灵通时代就有了,主要靠一个叫猫池的玩意。

“ 猫池 ” 可以插入大量的 SIM 卡,你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多卡多待的手机,能同时用多个卡号拔打电话、发送短信。

骚扰的方式更是简单粗暴,就是疯狂给你发脏话。

孟美岐新浪(提了孟美岐就被短信轰炸)(11)

但关键是骚扰成本比较高,发一条短信要 1 毛钱。

直到后来短信验证码流行起来,因为验证码的费用是跟开发商收钱的,黑产分子便想要借助短信验证码来完成轰炸。

他们通过搜集大量网站的发送短信接口,集成到自己网站上。等到要轰炸的时候就会发出指令,各大网站就会发送短信到受害者手机上面。

最关键的是它属于正常调用短信接口,这些开发商没法防。

如果说真要防止被这些黑产平台利用,开发商可以在发送验证码之前,再加一道图形验证程序。

只有通过了验证,才可以向手机号发送验证码。

虽说在注册阶段多一步操作,就会增加用户的跳出率,但目前已经有一些开发商已经这么做了。

同样,我们月初正式实行的《 个人信息保护法 》,可以说是让隐私保护更进了一层楼。

孟美岐新浪(提了孟美岐就被短信轰炸)(12)

我们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住址都属于个人信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有了相关法规弥补法律上的空白和缺漏,只有各大 App 保护好用户数据,贩卖数据的犯罪分子也会得到严惩,隐私保护才能越走越好。

目前来看,保护隐私,反骚扰这条路国家和企业都在努力,希望通过这次短信骚扰事件能加速一下这个进程吧~

孟美岐新浪(提了孟美岐就被短信轰炸)(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