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创造了多少个世界第一(港珠澳大桥斩获工程界年度)

有国际工程行业“诺贝尔奖”之称的,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港珠澳大桥创造了多少个世界第一?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港珠澳大桥创造了多少个世界第一(港珠澳大桥斩获工程界年度)

港珠澳大桥创造了多少个世界第一

有国际工程行业“诺贝尔奖”之称的

菲迪克(FIDIC)全球工程项目奖

近日在瑞士苏黎世揭晓

在全球22个获奖项目中

有12个项目来自中国

其中,由中交集团主要设计建设的

港珠澳大桥

斩获今年全球唯一的

菲迪克年度卓越项目大奖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最长、施工难度最大、投资最多、的跨海大桥,堪称交通工程界“珠穆朗玛峰”,位列“新世界七大奇迹”。大桥由人工岛、沉管隧道、梁桥和斜拉桥组成,虽名为“桥”,实则是一项综合性集群海上工程。在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创造了400多项新专利、7项世界之最。

创造奇迹的人工岛

港珠澳大桥采用“海中桥隧”的方案。一方面因为受到附近的香港国际机场对周围建筑物高度的限制,为了保证航班飞行的安全,附近建筑不能超过150米,而港珠澳大桥的桥塔高度刚好就在这个数值范围附近。另一方面原因则是受到海运航道的限制,来往香港、深圳、广州的大型货轮经过的深水航道刚好穿过港珠澳大桥所在,因此又要求桥梁不能太低。

为了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海底隧道连接的方式来实现,但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必须找到两个海中小岛,作为主体桥梁和沉管隧道的转换平台。然而设计线路上并没有现成的小岛,因此需要在伶仃洋中填出两个足够大的人工岛。

在海中建岛,并非没有先例,传统方法多采用抛石填海、围堤筑岛,然而这一办法并不适合港珠澳大桥,一是工期太长,二是会对海域环境造成破坏。对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提出了前无古人的方案——“超大直径钢圆筒围成人工岛”:先在工厂里预制出高50米、重500多吨的巨型钢圆筒,然后运至海上,用大型机械将其“钉”进海底,形成人工岛围护结构。仅用221天打下120个钢圆筒,创下了两个10万平方米人工岛“当年动工,当年成岛”的工程奇迹,实现了外海成岛施工技术体系、专用装备的彻底革新。

深海对接滴水不漏

2017年5月2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开始安装。根据设计方案,接头处在海底约28米深处的第29节和第30节沉管之间。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副总工程师高纪兵介绍说,最终接头为一个巨大的楔形钢壳混凝土结构,顶板长12米,重达6000吨。这个重量相当于25架空客A380飞机的“巨无霸”如何安装到海底,又正好分毫不差地“楔入”沉管之间?

“考虑风力、洋流、浮力等多种因素,水平误差只允许在1.5厘米以内。”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林鸣说,“这在世界交通领域是史无前例的,无异于‘海底穿针’。”为此,这一艰巨的任务只能由世界最大全回转起重船——“振华30”号完成,其“臂力”起重能力达到1.2万吨,是隧道接头的两倍。经过充分的预案和精心的准备,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在经过16个多小时的吊装沉放后,最终实现精准对接。

从2013年5月2日首节E1沉管开始浮运安装,到2017年5月2日最终接头安装完成,4年整的沉管隧道建设中,中国建设者们攻克了深水深槽、大径流、强回淤等世界级难题,战胜了强台风等恶劣气象环境的挑战,创造了从“首节沉管96小时鏖战”到“一年十节”的中国速度、“半个月内连续安装两节沉管”“极限3毫米对接偏差”“最终接头毫米级偏差”等一项项震撼人心的纪录,圆满完成了33节巨型沉管和最终接头安装的施工任务,创造了外海沉管隧道滴水不漏的建设奇迹。

(内容综合自中国交建、中交报在路上,由鲁班长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整理发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