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人生语录(人生最顶级的自律)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西游记》。
书中人物,经历了各自不同的人生百态,也书写了全然迥异的宿命与结局。
虽是神话故事,却又写满了人生哲理。
九九八十一难,成就了取经路上的师徒四人,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何尝不是在生活中一次次渡劫。
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吴承恩在几百年前,用一部《西游记》告诉我们:
懂得克制,才是一个成年人最可贵的品质。
01克制愤怒浮躁的情绪
《西游记》开篇,便是孙悟空大闹天宫。
“这如来十分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
独战十万天兵天将,看似无敌天下,实则连佛祖的手掌心都逃不开,最终被压在五行山下。
那个曾经叫喊着: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的齐天大圣,终于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那个曾经誓言:“天要压我,我劈开这天;地要挡我,我踏碎这地。”的美猴王,终于学会了向现实低头。
《悟空传》有一段话,写的很精彩:
“也许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以为这天地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自己错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什么情绪就是什么命,学会克制情绪,其实,就是一场修行。
在孙悟空成佛之后,《西游记》中写有这样一句话:
“此时行者稳重,只因道果完成,自然安静。”
一个人管理情绪的能力,最能看出你的格局和修养。
不顺心的时候,你可以咆哮,大哭、咒骂、懊恼……但最后,你依旧得学会克制与放下。
只有学会克制,才能拥有人生的主动权。
不被情绪奴役,掌控自己的喜怒哀乐,不仅是成年人最高级的自律,更是成就大事的格局。
能克己,方能成己。
02克制贪婪自私的欲望
取经路上的猪八戒,贪婪、自私、懒惰、好色。
他想得到的很多,却很少愿意付出和失去。
有句话说得好:“人这一生,所求有度,过则成灾。”
五庄观里偷吃人参果,自己的囫囵吞下,还想再要一个。
四圣试禅心,只有他最心动,结果被吊在树上,脸上还写着:“从此静心需改过,若生怠慢路途难。”
路遇黄袍怪,师傅遭难,孙悟空被逐回花果山,沙僧被抓走,就连白龙马也因救人失败身负重伤。
但此时的猪八戒第一个想到的却是:散伙吧!
他对化作白马的小白龙讲道:“沙师兄已被他拿住,我是战不过他,不趁此散伙,还等什么?”
取经路上三番两次打退堂鼓的,也就只有他了。
取经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不得已要去完成的任务,远不及红尘万丈惹人贪恋。
人生,本来是苦的,苦的根源就在于各种欲望。
终于,闯过九九八十一难,猪八戒也修成正果,成为了“净坛使者”。
人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是欲望毁了他’。
《劝诫全书》中也曾这样写道:“欲不除,如娥扑火,焚身乃止;贪无了,若猩嗜酒,鞭血方休。”
自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和欲望的控制。
懂得节制,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03克制锋芒毕露的冲动
“玉皇大帝便加升,亲口封为卷帘将。南天门里我为尊,凌霄殿前吾称上。”
碎了一枚琉璃盏,玉帝险些要了他的性命,在赤脚大仙的求情下,昔日威风凛凛的天将被贬到了下界。
从天庭之中风光无限的卷帘大将,到流沙河中孤独坚守的沙僧,
即便每七日便要承受飞剑穿胸之痛,他依然在流沙河水中,沉默地等待。
取经路上,他挑起担子走在最后。
没有大师兄的通天本领,没有二师兄的世故圆滑,没有花果山可回,没有高老庄能去。
路遇妖怪就打,被抓了就耐心等人来救,然后挑起担子继续走。一路上不喊苦不说累,从不抱怨。
自始至终跟随师父,木讷老实,任劳任怨。
苏轼曾说:“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真正的智者,往往最能沉得住气。
沙僧授封时,佛祖讲道:“诚敬迦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
整部《西游记》,他是一个最平凡的存在,没有跌宕情节的衬托,没有浓墨重彩的描述。
但在取经路上那些重重磨难之下,他始终显得从容不迫,平静淡然。
那是将所有棱角不再轻易示人的城府,更是岁月洗礼后的世事洞明。
古人说:“喜怒不择轻重,一事无成;笑骂不审是非,知交断绝。”
懂得收敛锋芒,不仅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气度。
04克制急功近利的心态
他原本是西海龙宫的三太子,只因烧毁了明珠被贬到凡尘,却在鹰愁涧吃了唐僧的白马,只好化作唐僧的坐骑,一路西去。
触犯天条的太子,驮着唐僧,一走就是十万八千里。
肉身凡胎的唐僧被猪八戒形容为:“重似泰山。”
就连孙悟空也讲道:“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
于是,这副重担落在了白龙马身上。如同观音当初所讲:
“你想那东土来的凡马,怎历得这万水千山?怎么到得那灵山佛地?须得这个龙马,方才去得。”
他沉默地做着别人不愿做的事,从开始,一直默默做到最后。
往日的龙宫太子,被化作坐骑白马,截然不同的身份却从未令他沮丧抱怨,
甚至几次师徒遇难,都是白龙马挺身而出,坚定着所有人西去的脚步。
俗话说得好:“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往往不是能力,而是格局。”
《菜根谭》中讲道:“冷眼观物,轻动刚肠。”
整部书中,这个若有似无的角色,却将自己的眼光与追求,放的最远。这是在沉默中韬光养晦的智慧。
作家三毛曾说:“世间的人和事,来和去都有它的时间,我们只需要把自己修炼成最好的样子,然后静静的去等待就好了。”
事前留有余地,才可进退自如;事后看淡得失,方是智者气象。
最终,在灵山他被封为八部天龙马。
看到过这样一句话:遇事往常远处看,做人要往高处站。
克制急功近利的心态,摆脱目光短浅的束缚,人生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05克制与过往纠缠的执念
整部《西游记》,便是唐僧的一部苦难史。
幼年失怙,剃度出家,立志取经,历经苦难,普度众生。
也有人说:“唐僧之所以是唐僧,不在于他读了多少经书,而是取决于他走过的那些路。”
刚刚踏上取经之路时,乌巢禅师曾传授他一部心经,并告诉他:“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肉眼凡胎,手无缚鸡之力的唐僧自此踏上了西行之路,苦难重重,九死一生。
路人问道:“师傅从哪里来?到何处去?”
唐僧双手合十,答曰:“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
途径女儿国,唐僧辞别转身时,世间所有悲欢取舍便再与他无关。
他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将经历的所有悲伤和委屈,不甘与坎坷,都狠狠甩在身后,不让自己回头。
“赶路要紧。”这四个字,几乎贯穿了取经路上的始终。
即便再多艰难,再多苦厄,也从不哀叹、不纠缠、不回头、义无反顾,他的目标自始至终没有变过。
他的身上,始终有一种平静的力量。即便一路注定诸多磨难,依旧从容不迫,看淡波澜。
将八十一难化作一丝浅笑,一句佛号,然后继续前行。
作家兰迪曾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就能够承受任何一种生活。”
活着,难免不经历悲苦,学会与之和解,才能轻松上路,走得更远。
不纠缠过往,便是人生最大的格局。
正如,善忘也是一种难得的智慧,因为佛家曾告诉世人:四大皆空。
我们在烟火生活中修炼一颗平和淡然的心,不在苦难中沉沦,不与过往纠缠。
学会释怀,学会放下,这,便是人生最通透的修行。
06
清代张潮的《幽梦影》里如此写道:《西游记》是一部“悟书”。
我们悟的是人,更是在悟人性。
在那些跌宕起伏的字里行间,无一处不是学问,无一处不是智慧。
作者借书中的情节告诉我们:其实,这世间真正的自由,都有界限。而所谓修行,从不在山上,不在庙里,而是在现实社会中。
我们每个人都在修行中生活,同时,也在生活中修行。
原来,人最大的对手,终其一生,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一位作家说过:“我从来不相信‘性格决定命运’这样的话,人这一生,最难的就是认清自己,克制自己,然后通过自己,改变命运。”
只有懂得自我克制,才是最强者的本能。
来源:樊登读书
作者:麟郎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