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能和孩子沟通的三种方法(家长与孩子沟通时会犯这些错)

似乎所有的家长都或多或少的遇到过自己孩子不听话的问题,并常因对此束手无策而头疼不已其实人与人之间沟通出现障碍再正常不过,可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忘记了他们也是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一样值得平等的对待,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家长不能和孩子沟通的三种方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家长不能和孩子沟通的三种方法(家长与孩子沟通时会犯这些错)

家长不能和孩子沟通的三种方法

似乎所有的家长都或多或少的遇到过自己孩子不听话的问题,并常因对此束手无策而头疼不已。其实人与人之间沟通出现障碍再正常不过,可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忘记了他们也是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一样值得平等的对待。

孩子是家长言行的镜子,孩子对家长得说教讲不听,往往更多的是家长自身的问题。不信?家长们不妨罗列一些自己常常听到或者脱口而出的言语,重新审视一番可能就会明白自己和孩子的沟通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 命令式的口吻

——你没听到我说的话吗?快把玩具收拾好!

——不准没礼貌,叫阿姨!

这是一种命令,自上而下的,父母高高在上,孩子低人一等。如果父母经常用命令的口气对孩子说话,叫孩子做事,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很难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 威胁性的恐吓

——你要是再不把玩具收拾好,我就全部丢到垃圾桶!

——你下次还是这么不乖,我再也不会带你出来玩儿了!

  • 物质性的诱惑

  • ——你自己去玩,不来打扰我就给你一支棒棒糖!

    ——乖乖吃饭,可以奖励你喜欢的玩具哦!

    这是一种物质诱惑,会让孩子建立错误的价值观念,孩子会以为只要有诱惑就可以做任何事。

    • 道德层面绑架

    ——我们是长辈,你必须听我们的话!

    ——你这个哥哥怎么当得?不知道让着妹妹点啊!?

    这是一种训诫,经常用这种孩子无可反驳的话进行高压式的教育,很容易压制孩子内心真正的渴望,并将导致孩子也形成道德绑架式的思维逻辑。

    家长在和孩子的沟通中采取过多的命令、恐吓,孩子自然会采取反抗、叛逆,和父母对着干。在亲子教育中,尊重孩子,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会帮助你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愉快的亲子沟通氛围。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在线测评:http://t.jingsiedu.com/t.php?sp=abqp1(复制粘贴导航栏即可测试)

    关注竞思微信(竞思注意力训练专家:talegenes)了解更多内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