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六大禁忌是什么(人参虽好但忌盲目服用)

人参六大禁忌是什么(人参虽好但忌盲目服用)(1)

愿关注我们的人都能找到

属于自己的皮球

人参六大禁忌是什么(人参虽好但忌盲目服用)(2)

人参亦害人 用之忌盲目

人参六大禁忌是什么(人参虽好但忌盲目服用)(3)

郭志红 主任医师 莫 鹏 火箭军总医院中医内科

说起人参,大家都非常熟悉。古人将人参称为补气上品,“百补之王”,位居补药之首。然而笔者提醒大家,人参虽好,但绝不能乱补,要因人而异,因身体而异,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造成严重后果。体内湿浊血瘀不宜吃人参

曾有一位51岁妇女,头晕多年近期加重。询问病史了解,家中有人送来高丽参,她就坚持服用了一月有余。该妇女身体魁梧、精神焕发、言语犀利,一看就是身体素质很不错的。她出现的头晕虽说与颈椎病有关,但诊脉发现体内蕴有湿浊、血瘀。在湿浊血瘀没有改善的情况下服用参剂,肯定会加重头晕症状,且使湿浊血瘀更加顽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定不能服用参类补品。

即使湿浊血瘀状况经过治疗得到改善,也无服用人参的必要。如果坚持服用,有可能造成高血压等后果。这位患者正处于更年期,体质偏胖,加上事业兴旺,生活优越,具有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人群特征。因此千万不能滥进补药,伤害身体。一般来说,日常爱头痛头晕、心慌失眠的人,除非体质确实虚弱,不能服用人参;即便用参,也要配伍一些调理气血的药物同用,否则容易加重上述症状。

人参六大禁忌是什么(人参虽好但忌盲目服用)(4)

高血压患者不宜单独吃人参

高血压的患者不适合单独服用人参,应与其他中药配合服用为宜。高血压多为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治疗上通常要调补肝肾下焦,并配合一些养血平肝甚至潜阳镇下的药物;人参属于补气类的药物,其性上升,作用部位主要是在上焦的心肺及中焦的脾胃,作用机制多升少降,如果盲目应用,极有可能会使高血压加重,甚至出现顽固性流鼻血症状;如果进一步造成颅内出血,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有些患高血压多年兼有并发症者,体质状况已有了很大变化,可在大夫指导下酌情与其他药物配合应用,千万不要自己乱用。

人参多与他药配合使用

一般来讲,人参多需配合应用,很少单独服用。只有在特殊紧急情况下,才单用人参一味救急。如独参汤,用于大出血、休克等气血脱失以及大病亡阳的情况,用人参较大量煎服,可很快扭转危急状态,使生命得以延续。但此为一时权宜,一旦脱离危险,阳气恢复,必须用其他中药辅佐应用,才能保证患者顺利康复。单独应用人参虽能补气,但因其偏性明显,用久恐怕造成机体偏颇失调,只有适当配伍他药才可稳住疗效,达到康复的作用。

人参六大禁忌是什么(人参虽好但忌盲目服用)(5)

人参亦害人,用之须谨慎

通常人们只知道人参是补药,不知其也是害人之药,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惨痛的教训。《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说:“今医家之用参救之者少,杀人者多。盖人之死于虚者,十之一二,死于病者,十之八九。人参长于补虚,而短于攻疾。医家不论病之已去未去,于病久或体弱,或富贵之人,皆必用参。一则过为谨慎,一则借以塞责,而病家亦以用参为尽慈孝之道。不知病未去而用参,则非独元气不充,而病根遂固,诸药罔效,终无愈期。故曰杀人者多也。”可见,正确进补人参非常重要。

人参六大禁忌是什么(人参虽好但忌盲目服用)(6)

应用人参补虚时先要驱除体内邪气,或将人参与驱邪药同时使用,否则会使邪气巩固加深。用人参扶正祛邪时亦当分清主次,邪轻时不必服用人参,身体壮实时也不用服人参,只有当病邪严重而人体又气虚较甚时,加用人参于攻邪剂中,达到扶正祛邪的作用,使攻邪不伤正、补虚不助邪。

确实体虚之人,应辨明虚在何脏何腑、在表在里,配以相应引经之药,才会成功。体质偏于阴虚或偏于阳虚之人在服用人参时,尤其要分清体质阴阳的偏颇程度;阴虚之人,在补阴剂中少加点人参可以协助补阴;阳虚之人,在补阳剂中可多加点人参以增强补阳效果。

身体有寒邪、湿邪、胸腹感觉胀满的人,不可服用人参,因为人参气味甘寒,甘容易使人胀满壅滞,使体内寒邪湿邪更加严重。有些脾胃弱的人喝了西洋参泡的水后,出现胃部疼痛不适,甚至腹痛腹泻,使得脾胃更弱;因为西洋参是参类中最凉的一种。

总之,如果不了解人参的功效和自身体质、疾病性质而盲目地服用,往往达不到进补的作用,反而使身体受到伤害。故人参虽为“百补之王”,但亦可伤人,用之切忌盲目。

文章有用 请赞一个

人参六大禁忌是什么(人参虽好但忌盲目服用)(7)

★全国邮发代号:36-43 80-151

★微信搜索:JiaTingYiXue

★投稿信箱:jtyxzz@sina.com或jtyxbj@163.com

★网址:www.jtyxzz.com

★邮购地址:郑州市经二路13号 家庭医学刊社

★健康是福|关爱家人|关注家庭医学|健康一手掌握

我们是您的家庭小卫士|欢迎致电我们!

0371-65968289/ 65954441

扫一扫 健康一手掌握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