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是三十六计中的哪套战计(三十六计空城计)

空城计是三十六计中的哪套战计(三十六计空城计)(1)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空城计,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战。在自己实力不足以守城的情况下,故意让敌人发现我方城内空虚,不足为惧,这是所谓“虚者虚之”。敌人怀疑我方故意暴露,或者怕陷进埋伏圈内,就会犹豫不前,这就是所谓“疑中生疑”。运用此计,必须清楚地了解敌方将帅的性格特征,掌握其心理状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既然是出奇招,自然首要的是人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胆识。凡是能成大事的人,绝非畏畏缩缩、思前想后的主儿。面对大敌进犯,生死攸关,而且对手也非泛泛之辈,稍有犹豫,就可能被识破而引来杀身之祸。对于现如今那些连参加高考都因为受不了压力而要请求心理救援的学子们来说,这个计谋绝对不适用。面对一个要杀死你的人,不但临危不乱,而且还能主动出击。若没有看破生死的气魄,也绝对想不出这样的对策。世间万物,商场也好,战场也罢,你越是看不破,就越是猜不透,越猜不透,自然就想不明。谁能想明白,谁就占领了先机。其实就生理构成来说,人和人的智商大致都是平等的,天才少之又少。可为什么有些人却能笑傲沙场,名垂千古呢?思想境界的不同,决定眼光的深浅。智慧不是单纯的地讲IQ,而是“智”加““慧”,有了这两样东西,人就能无往不胜。

典籍故事:诸葛亮智退司马懿

“空城计”最著名的故事莫过于明朝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了。这个故事简直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属于三国鏖战的一个经典案例。当时的情形是,刘备已然逝去,留下个扶不起的阿斗朝中坐镇。诸葛亮为了蜀国能够长久稳固,独自带兵征讨魏国,期望在有生之年平定中原,帮阿斗扫除后患。可是,因为错用大将马谡,致使街亭和柳城两个重要的阵地被敌方占领。诸葛亮见形势不利,遂准备着手撤兵。不想,魏国司马懿却集结了十五万人马,直奔孔明驻守的西城县(今甘肃省秦安县)而来,最可怕的是蜀军却只有寥寥的二千五百人,而且全是文官,无一员武将。一听司马懿大军压境,那些文官早吓得面无人色,惊慌失措了,哪里还有胆量应战?而此时诸葛亮却不慌不忙,跟没事儿人一样冲下面吩咐道:“休得慌张,我自有计策引司马懿退敌。”紧接着,诸葛亮便吩咐士兵打开城门,将所有的旌旗统统收起来,各自照常驻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得慌乱,不得大声喧哗和随便出入城门,否则一律当斩。然后又安排了二十个士兵打扮成老百姓的模样在城门前打扫,就算敌人来到面前也要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洒水扫街。最后,诸葛孔明吩咐完毕,也特意换了一身隆重的服饰,戴鹤氅,披纶巾,领着两个小童子来到了城楼上。案上摆好一张琴,凭栏而坐,焚香抚琴。司马懿派去的先头部队来到城楼下,看到此情此景都觉得有蹊跷,所以不敢贸然行动。于是派传令兵飞马去禀报丞相,请司马懿亲自定夺。司马懿在后方听说此事,也不免好奇,便快马加鞭亲自来到城下一探究竟。只见诸葛亮果然在城楼上旁若无人,气定神闲地抚琴。左边的小童子手持宝剑,右边的童子手持拂尘,也是一副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的神态。再看看城门前的那些打扫的平民,十五万魏军压境,却依然该干什么干什么,是真的把司马懿当空气了还是在使诈呢?司马懿考虑良久,想来想去还是决定退兵。可他的二儿子司马昭却认为不应该临阵退缩。他劝说道:“诸葛亮分明是手上没有多少兵力,所以佯装有诈来欺瞒我等。父亲为何要中他的计?”此时司马懿却说:“诸葛亮一生为人谨慎,从来不做没把握的事情。如今却城门大开,其中必定设有埋伏。我若贸然进入,岂不是白白送死?我意已决,速速退兵。”于是便带领人马离开了西城县。诸葛亮见魏军走远,便哈哈大笑起来。四周的文官又惊又喜,纷纷称赞道:“丞相之计谋,简直神鬼莫测。如若我等,早就弃城逃命去了,哪里还有胆子站在城楼戏耍司马懿?”诸葛亮则从容地说:“我军只有两千五百人,如果逃走,必定没走多远就会被魏军擒获,那时后果将不堪设想啊!不过司马懿这个人生性多疑,他料定我为人谨慎不敢冒险,却想不到我会一反常态,攻其不备,所以我们才能逃过此劫。”由此可以看出,“诸葛神算”的称呼绝对不是浪得虚名,而“诸葛亮”这个名字也随着三国故事的不断演绎而变得家喻户晓。#书里的经典语录##春日生活打卡季##奇妙知识季##我要上 #

这就是空城计的故事了。关注我下回继续分享三十六计的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