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探案3为什么没有唐探3(唐人街探案3回归)
用时五年,《唐探》系列完成了一次“工业”升级。
文/七月
时隔两年。
《唐探1》在2016年贺岁档以8.18亿票房打响“喜剧 推理”第一炮;《唐探2》在2018年春节档大盘突破33亿,升级为“国民喜剧”;《唐探3》则在《唐探2》的尾声早早地“剑指”2020年春节档。
从贺岁档的“喜剧黑马”到如今的“唐探宇宙”,《唐人街探案》系列电影在几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轻工业到重工业的升级。
如今,头部影片与重点档期的强强联合,已经同步实现了两者体量的不断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春节档唯一一部系列影片的《唐人街探案3》,将与其背后的“唐探宇宙”如何在头部档期继续掘力显然有着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1
类型
“喜剧 推理”。
相较之下,《唐探》系列IP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本身“喜剧 推理”的复合类型。如今,《唐探》系列已经成为了内地喜剧一大IP。
其实一直以来,单一类型片有着不可避免的天花板问题,较难实现体量上的大突破。因此,即使观众最为喜爱的喜剧也经常要与其他类型融合。动作 喜剧、爱情 喜剧等结合方式已较为常见,但这些“类型混搭”影片又或多或少存在着类型属性模糊的内核问题,也没能实现更多突破。
《唐人街探案1》是2015年年底一匹“黑马”,出色地将喜剧与推理进行融合,拓展了喜剧的类型边界,以8.18亿票房、豆瓣评分7.6分的成绩成功打响了“喜剧 推理”的第一炮。
但略可惜的是,《唐人街探案1》“喜剧 推理”的类型进化虽然满足了对稀缺的复合喜剧类型片的市场需求,但其距离真正的头部影片还有一定距离。
其实,对于一个日趋成熟、理性的电影市场来说,如何同步实现类型多元和专业提升已经成为头部国产类型片必须面临的新课题。而《唐人街探案2》在“喜剧 推理”上的不断工业化尝试,某种程度上给予了电影突破体量的优势。
《唐人街探案2》将本格推理的过程彻底视觉化、空间化,成功地融入了更多重工业手法与技术,增强了“推理”元素本身的类型属性。
同时,这些手法与技术,使电影化的“推理”内容更加自然流畅地与喜剧桥段衔接起来,从而使《唐人街探案2》成为了“1 1>2”的强类型商业片,具备了头部类型片的基础要求。
而《唐人街探案2》最终拿下了33.97亿票房,成功升级为“国民喜剧”。这证明了“喜剧 推理”题材类型已经成为其最大优势,也证明了这种复合类型工业化“实验”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唐人街探案》系列影片在“喜剧 推理”复合类型上的工业化成功,正是“唐探宇宙”喜剧系列IP的基础。
在这一成功因素支撑下,《唐探》系列从“喜剧 推理”复合类型片发展到剧集开发,形成了类型片系列的延续。而“喜剧 推理”复合类型的成功基因也将成为剧集的优势。
2
受众
观众买账。
事实上,《唐探》系列的类型题材一直在市场上有着不错的观众优势。
根据猫眼专业版票房总榜数据显示,2018年过亿的国产片中有24部涉及喜剧类型,2019年至今过亿的国产片中也有9部。显然,喜剧片是为数不多能够让不同年龄、不同阶层观众都有兴趣走进影院观影的类型之一。
而2018年过亿的国产片仅有5部涉及推理内容,2019年至今也不过3部。推理本身的内容难度,导致了该题材一直以来都是市场的稀缺内容,始终无法满足观众需求。
因此,满足了“喜剧 推理”这一类型内容“刚需”,《唐探》系列自然而然便拥有了广大的观众基础。
在内容优势作为支撑的背后,《唐探》系列“不变 升级”的演员阵容也是持续强化该系列穿透观众的原因之一。
《唐人街探案3》继续由陈思诚编剧指导,演员阵容在王宝强、刘昊然“核心二人组”的基础上,更有着妻夫木聪、张子枫、尚语贤等系列演员继续助阵,以及托尼贾、三浦友和、长泽雅美、浅野忠信等新鲜血液倾情加盟。这是《唐探》系列“本土化 国际化”的基本阵容,《唐探2》主演阵容里也有曾以《戏梦巴黎》等影片风靡全球的迈克尔·皮特等外籍演员。
这种组合方式从《唐探1》开始就成了标配,积累了一定的市场吸引力,成为了《唐探》系列的特色,甚至是优势——《唐探》系列IP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吸引了更多国际演员加盟。
王宝强与刘昊然“雷打不动”的双人搭档,再加上其他“升级”主演几乎可以实现受众的全覆盖,几个人所辐射的核心受众在年龄上恰好是阶梯递进式的。而主演的受众覆盖是电影的基础,对于电影激发“增量”观众有着极大的帮助。
此外,对于如今的电影市场来说,地区下沉暂缓成为了一个最重要的市场困局。换而言之,如果电影无法撬动三四线观众,那么很难实现市场突围。
而根据灯塔专业版票房数据显示,前2部《唐探》三四线城市的票房占比分别有了5.4%和5.7%的增加;而《唐人街探案3》的猫眼55.3万想看人数中,三四线城市受众的占比已达到了50.6%。
这些都说明了《唐探》系列符合三四线城市年轻受众对于“喜剧 推理”内容的需求,也暗示了《唐探》系列在下沉市场有着不小的市场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前两部《唐探》一二线城市的票房占比也分别出现了7.9%和5.2%的增加,证明《唐探》系列能够打通不同群体,激发起全民观影热情。
3
市场
IP效应。
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的工业化发展正在日趋成熟,国产片票房最高的10部电影里,有6部都带着明显的重工业属性。可见,重工业已经成为了国产电影工业化进程的一个主力。
但未来的国产重工业大片,从现有市场来看,也存在着根本问题——如何实现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升级?对此,“第一个吃螃蟹”的《唐探》系列开发做了较好的示范。
《唐人街探案1》最开始只是一部轻喜剧类型片,较难突破的体量使得大盘未能超过10亿;而《唐人街探案2》作为一部IP续集,重工业化升级使其突破原有体量,夺得了2018年春节档票房冠军,累计了33.97亿票房。
其实,在《唐探》系列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这一转变过程中,其IP效应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IP这个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误读,导致任何大IP都被影视化开发。但对《唐探》系列而言,其实是通过类型片开发形成的系列延续,本身是较为年轻的电影IP。
“喜剧 推理”本身是一个“大类型”,《唐探》系列打造了一个全世界各地可加入的“侦探排行榜”,在故事内容、人物塑造等的展现上,都附加了更多的可能性,从而形成了这个具有较好延续性的《唐探》系列IP。
而《唐探》系列在现有优势上进行了升级的工业化深耕,为IP效应不断加持:国内工业化进程尚未成熟时,《唐探2》在美国拍摄时,率先学习全球领先的专业化、流程化制作,严格采用好莱坞工会制,成为国内主创主控的首部美国工会电影、华纳首例北美发行的华语电影;之后国内工业化水准明显提升,为了升级打造与内容更贴合的沉浸感,《唐探3》在拍摄技术上继续紧跟全球头部,成为全程采用ALEXA IMAX摄影机拍摄的全球第四部电影。
从《唐人街探案1》的本土化演员阵容,到《唐人街探案2》《唐人街探案3》的国际化演员阵容,从本土到世界范围内选择演员的这一发展过程,也正是《唐探》系列IP发挥品牌效应、提升影响力的一大体现。
此外,《唐探》系列正在多维度地打造“唐探宇宙”:充分利用系列电影成功基因,在此基础上开发后续系列剧集,通过影剧联动发挥更多IP品牌效应,目前网剧《唐人街探案》已制作完成。
这将为影视产业的影剧两方资本融合提供更多开发意义,也将对延长IP生命线本质上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对于工业化不断发展的市场大环境而言,“唐探”系列IP的布局开发或许为业内带来了不少“从轻到重”的借鉴价值:在类型上进行工业化深耕,利用现有优势与大众产生联系,尽可能发挥IP市场效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