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黑客帝国人物(从叙事到镜头语言)

作为科幻电影史上经典影片之一,《黑客帝国》自1999年上映以来便一直散发其独特的魅力,IMDB排行榜8.7的高分便足以说明其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一方面,是因为它以革命性的技术态势掀起了电影工业的革命性转变,比如用高超的特效技术极为大胆而充满想象力地创造出“子弹时间”、“定格旋转”等被后来电影争相模仿的镜头。

解读黑客帝国人物(从叙事到镜头语言)(1)

另一方面,《黑客帝国》创新性地糅合了东西方文化,将功夫元素同西方哲学内核相结合,表现出来的是史诗级的艺术水准,即不乏视觉盛宴,又蕴含丰富的哲理,说它是最具“哲学气息”的科幻动作电影也丝毫不为过。

解读黑客帝国人物(从叙事到镜头语言)(2)

即使是同样具有丰富哲学意蕴的《2001太空漫游》和《银翼杀手》与其相比也感觉总少了些什么,前两者虽然不乏哲学深度,但晦涩的表现手法降低了娱乐性,无法兼顾商业和艺术。

除此之外,在我看来,无论是导演的无心之举还是有意为之,《黑客帝国》中始终蕴含着深刻的反乌托邦意识。

乌托邦本意是"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是人们想象的理想国。

解读黑客帝国人物(从叙事到镜头语言)(3)

反乌托邦“阐述了对乌托邦思想的质疑与判断,但它反对、批判的对象不是‘乌托邦’,而是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所异化的科学至上、极权主义以及当时极权政治,由此突显出其后现代主义的价值取向”。

在一些反乌托邦风格作品里,主要表现为人类的精神在高度发达的技术社会并没有真正的自由、物质浪费蔓延,道德沦丧,民主受压迫,等级制度横行,人工智能背叛人类,最终人类文明在高科技牢笼中僵化、腐化,走向毁灭。

从《动物庄园》到《雪国列车》,从《饥饿游戏》到《分歧者》,不少科幻电影揭示了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对人性的残害与毁灭,将批判性的矛头指向科技所带来的危机和负面影响,透着浓厚的反乌托邦思想。

而在我看来,《黑客帝国》蕴含的反乌托邦思想同样值得探讨,通过叙事和镜头语言上的分析,便可感受到其对于丰富影片内涵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经典的“因果式线性结构”。

在传统叙事手法里,因果式线性结构是极为广泛的叙事方式,它没有插叙、闪回等叙事方式那么令人费解难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是其最基本的模式特点,而从总体上看,《黑客帝国》的叙事结构正是此法。

开端——留置悬念,引人思考,事件面貌初露端倪。

解读黑客帝国人物(从叙事到镜头语言)(4)

影片开始的女主角崔妮蒂与电脑人的打斗场景令人思考,在未交待影片初始的场景画面是由母体所制造的“虚假”世界时,也许我们会简单的以为这只是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一场简单的警匪追击戏,但之后,伴随着“崔妮蒂轻松跳跃、横跨两座高楼”、“通过接电话变成代码脱离危险”的超现实情节,观众产生了对于影片的种种疑问。

由此,影片随着剧情的发展一一为我们解答,一名叫尼欧的青年被告知其生活在虚拟世界,现实世界的墨菲斯来到母体世界告诉尼欧这个虚拟世界的真相,并让尼欧做出“摆脱谎言还是继续沉沦于虚拟世界”的选择,而尼欧也选择了去解开真相,回归现实的尼欧终于了解到世界本质,原来自己曾身处一个母体制造的虚假世界。

解读黑客帝国人物(从叙事到镜头语言)(5)

于是,我们不难看出,在影片的开端部分,通过令人深思的事件将悬念当做推进剧情的催化剂,而随着片中墨菲斯对尼欧所透露的真相,一个由高科技摧毁人类世界,人类硕果仅存的图景框架大致被勾勒出来,从这点看,反乌托邦风格在宏观上有所显现。

发展——英雄主义下的尼欧,反抗的过程使得事件越发曲折。

而随着整个事件的“反派、敌人”渐渐明了,再加上墨菲斯的推波助澜,尼欧逐渐开始与母体成为“对抗”关系。

而尼欧则作为影片的叙事“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环,一方面,尼欧承载了情节前后的线索和目的,是人类对抗母体这场战争的关键角色,成为故事结构的核心人物;

解读黑客帝国人物(从叙事到镜头语言)(6)

而另一方面,尼欧的个人成长历程则给予影片不可多得的人文关怀,尼欧是好莱坞典型的英雄主义形象,他从影片一开始便被墨菲斯坚定地认作为“救世主”,是反抗母体、解救人类的唯一希望。由羸弱变得强大,由迷茫到充满信心,尼欧在反抗斗争中一步步地接近这个世界的真相。

随着一幕幕的戏剧冲突情节的设置,观众在享受影片视觉的过程中看到一个英雄的成长经历,从而使得影片更加引人入胜,事件的结局也越发低扑朔迷离起来。

高潮——“救世主”的觉醒,事件全貌趋于完整。

墨菲斯被抓,尼欧选择奋不顾身去救他,在救出墨菲斯后,尼欧面临着电脑人反派史密斯的追击。

解读黑客帝国人物(从叙事到镜头语言)(7)

此时,影片前部分对于人物、情节的铺垫发挥了作用,尼欧在与史密斯打斗时觉醒了,死而复生的他拥有了“救世主”般的神力,控制子弹、飞天遁地,无所不能,而尼欧英雄形象在这一刻令与尼欧一步步共同经历成长的观众们心潮澎湃。

解读黑客帝国人物(从叙事到镜头语言)(8)

但更值得深思的是,这令人眼花缭、戏剧矛盾达到顶峰的情节里,几乎是整个故事的逻辑式总结,一方面,整体故事的关键人物——尼欧,发挥了他情节上“反抗反派、成为人类救世主”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则以小见大地上升到“高科技AI摧毁人类世界,人类不敢被奴隶,与AI控制下机械世界展开斗争”的宏大主题,至此,一个反乌托邦色彩的史诗般的故事几乎被构筑完成。

结局——前后呼应,引出另一维度的故事。

尼欧成功打败史密斯,自己也完好无缺地逃离出母体,并成功觉醒了救世主的能力。

解读黑客帝国人物(从叙事到镜头语言)(9)

在影片的最后的时刻,尼欧又一次回到母体,这次他成为虚拟世界的异类,有着超人一般的能力,这处情节和影片开始时处在虚拟世界的尼欧的羸弱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另一方面,围绕尼欧而进行的人类反抗AI的斗争故事似乎并未结束,尼欧在与母体斗争会有着怎样的命运?人类的未来又何去何从?在《黑客帝国》里并没有答案,而这样令人深思的问题也深刻影响了后续《黑客帝国2》、《黑客帝国3》的衍生,故事更加地波澜壮阔起来。

解读黑客帝国人物(从叙事到镜头语言)(10)

所以,《黑客帝国》通过强大的叙事逻辑、以及经典的因过式线性叙事方式,以内在的密切因果关联,将一个精彩无比、富含哲理的故事展现出来,但最令人心神振奋的是影片通过层次严密的叙事结构,将一个“科技文明毁灭人类”的世界图景生动的展现出来,在这样的精彩叙事所构建的世界图景下,蕴含着深刻的反乌托邦意识,影片里母体将人类控制,并作为自身养料、人类反抗母体、主人公面对母体威胁所做的自我选择,都可看作是反乌托邦意识的思想体现。

另外,如果说《黑客帝国》是用精妙的叙事结构将一个蕴含反乌托邦意识的故事较隐秘为地展现出来,那么影片令人叫绝的镜头语言则更为直观地将反乌托邦意识表现地淋漓尽致。

解读黑客帝国人物(从叙事到镜头语言)(11)

《黑客帝国》的整体展现着一种沉郁、暗黑色彩,无论是母体中的虚拟世界,还是墨菲斯等人所在的现实世界都是如此,仅有的几处室外场景,也是充满了暗色调元素,而随着故事的进一步发展,世界末世的景象展现出来,这样的整体场面调度打破了人们对乌托邦的最后一丝幻想。

而事实也是如此,影片里诡异的服装、丑陋的乌贼机器人、工业气息浓厚的建筑,极具后现代主义表象,风格杂糅的电影镜头语言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人们这样一个事实:这是个与理想世界完全像对立的地方,是由AI控制的冰冷国度,在这里,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都将砰砰坠地。

除此之外,反乌托邦意识在尼欧选择是否要离开母体、探寻真相的这场戏里同样有着更深刻的诠释。

解读黑客帝国人物(从叙事到镜头语言)(12)

在这幅场景中,人物被置于破旧的房屋内,但古典式的家具陈设却表现出一丝荒诞感,紧接着,通过近景、中景的来回切换,温和的剪辑手法,将人物的内心表现出来,仔细分析镜头固定于墨菲斯的墨镜的那副构图便可了然:在墨镜中的倒影里映射出尼欧的身影,这实际象征了尼欧深处于虚假的世界里,侧面也表现出墨菲斯对真理的坚持以及尼欧对谎言的怀疑。而尼欧最终选择了去找寻真相,吞下红色药丸,这样的结果无不表达了尼欧对于虚拟的世界极度不信任,折射出发人深省的反乌托邦意识。

总之,反乌托邦意识不仅体现在影片精彩的故事内核上,而更生动地表现于一幅幅巧妙而意蕴无穷的镜头语言中,而通过以上分析也能看出《黑客帝国》在科幻影史地位,不仅是因为其为人呈现的震撼的视觉特效,更是因为其深远的故事内涵和哲思意蕴。

结语:

在科幻电影史上,《黑客帝国》向来是哲学家和许多电影研究者青睐的研究对象,不仅因为其是商业与艺术的典范结合,更令人痴迷的,是其所包含的哲学命题,将引人思考的哲学意蕴同娱乐性的恢弘的视觉表现相结合,以及在故事和镜头语言里所反映的某些意识形态,侧面隐晦地表达对高科技、物质化文明的批判,反乌托邦意识或许只是其冰山一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