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魏读历史(老魏读诗之行露)

这首诗历经三千年岁月,依然是众说纷纭,原因太过复杂,还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说的清楚。

单就艺术性而言,《行露》在《诗经》里也是开一派之先河,绝对称得上精品。且不说那一连串的反问带给人的震撼,首先就叫人想起屈原的《天问》,单是诗里别出心裁的比兴,就足够叫人琢磨到夜不能寐。面对这首诗,就好比面对端上餐桌的一道美味,有人看到的是颜色诱人,有人闻到的是香气扑鼻,有人品到的是个中滋味。恰恰就是这滋味,有人品出了甜,有人品出了酸,有人品出了苦,有人品出了辣……

我们还是先上菜吧。为了让大家能够品出原味,我这里就不加作料了,也就是除了基本的意思,不做过多的解释,包括有的字,此处到底应该怎么读,但凡有不同的意见,都先给大家做一个介绍,至于应该怎么读,每个人的选择可能就不尽相同了。没办法,就像吃饭,人家就好那一口,也不能强求。

老魏读历史(老魏读诗之行露)(1)

厌浥行露,/厌浥:“厌”在这里有人读yàn,有人读yì,还有人读ye,但“厌浥”的意思都认同是潮湿。行露:道路上的露水。“行”大部分在这里读作háng,做道路讲。还有读xing,行走的意思。周朝那个时候,柏油马路肯定是没有的了,就像现在的乡间小路,杂草丛生,早晚温差大,如果空气有足够的湿度,起的早了免不了有露水。

岂不夙夜?/岂:难道。夙夜:夙是早的意思。早夜,夜晚早早地就起来了,也就是早起,起个大早。

谓行多露。/多露:露水多。“行”还是那样,两种读音,两个意思。有人说这里的“谓”是畏惧的“畏”,害怕。和后面的“谓”意思不一样。后面的“谓”就是说的意思。

谁谓雀无角?/角:鸟的喙,比喻鸟的嘴很尖硬。

何以穿我屋?/何以:为什么。穿:穿透。为什么穿透我家屋?

谁谓女无家?/女:古时候与汝通用。但是这个地方是女子的“女”呢还是“你”呢?有争议。

何以速我狱?/速:招致,不速之客。狱:会意字,从㹜,从言,㹜为两犬相咬,因此“狱”的本意表示以言论相互争斗,即诉讼、打官司。打官司就有输赢,败诉一方成为罪犯,就要判刑收监,所以“狱”字就被引申为监狱、牢狱。有人说这里是蹲监狱的意思。

虽速我狱,/虽然招致我“狱”,是进监狱还是打官司?也是两种说法。

室家不足!/室家:婚姻或者结婚的代称。古时候男人结婚为“室”,女人结婚为“家”。男人把明媒正娶的妻子叫“正室”,娶个小老婆叫“外室”,女人把丈夫叫做“当家的”。室家不足:结婚的理由不充足。

谁谓鼠无牙?/谁说老鼠没有牙?

何以穿我墉?/墉:原本指城墙,这里指家里房屋的墙。为什么咬穿我家墙?

谁谓女无家?/关键字还是“女”。

何以速我讼?/讼,从言从公,争论个公道,也就是打官司。过去有“讼师”,类似现在的律师,专门替人打官司写诉状。

虽速我讼,/虽然招致我打官司。

亦不女从!/从,服从。现在人们有时候劝人,还会说:你就从了吧。最早的从,就是女人顺从男人。亦不女从:也不会顺从你。这个“女”是“汝”应该确定无疑。

老魏读历史(老魏读诗之行露)(2)

你看看,就这一首诗,就这么几行字,就有这么多的不确定。而这背后的疑问就更多了:这是谁在诉说?是在向谁诉说?又是为了什么诉说?或者说为什么打官司?如果所有的“女”都是“汝”,那么这个“汝”又是谁?还有,为什么诗分三段,第一段只有三句话,后面两段都是六句话?为什么第一段和后面两段意思反差那么大?不会是乱简吧?我们说过,那个时候文字都是刻在竹简上,竹简用麻绳穿起来。麻绳一断,简不就乱了?遇到没知识的,再给胡乱穿起来,就成了“乱简”。读古文某个字解释不通的时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说通假,而一段解释不通,干脆就说是乱简。问题是怎么乱简那么会乱?整段的乱[偷笑]

看来读这首诗,不学学福尔摩斯的推理,还真不行。

@今日头条@微头条#微头条日签##原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