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和贵妃的关系(贾元春原型有三个)

贾元春和贵妃的关系(贾元春原型有三个)(1)

贾元春

《红楼梦》的创作是复杂的,一个人物身上往往有多个历史原型的影子

《红楼梦》虽然是一部小说,它有一些虚构的成分,但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它现实主义的风格。即便不是《红楼梦》,一部可以成为名著并流传于世的小说,一定是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的。尤其是在某一些时期,官方修史会带有浓烈的阶级性,其记载的对象、记录的内容更以及其价值取向,都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一些我们现在看来很有历史价值的内容或者没有被收录,或者被改变,以至于官修历史距离史实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私人要想修史又是被禁止的,那么要用什么来记载我们的历史,以让后人能够明了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事呢?小说就提供了一个非常方便的途径。

小说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基本的组织形式是虚构的,但是我们知道任何文学作品都是有现实基础的,这是由主观决定于客观这一认识论的规律所决定的。如果一个小说纯粹在虚构、在爽文,不可能获得当时社会的普遍共鸣,从而也没有办法在文学界获得应有的地位。也就是说,由思维的客观规律所决定,一部好的小说应该是反映社会现实的,它通过把现实要素重新架构,躲过文字监察,巧妙地反映现实,反映最深刻的社会矛盾,反应最广泛的人民群众的心声。

贾元春和贵妃的关系(贾元春原型有三个)(2)

红楼梦

《红楼梦》就是具备了这样的特点,才会成为了经久不衰的名著。书中的人物,我们去对照历史,往往能够找到对应的原型,书中的事件也能和历史事件相对应,并且我们还可以通过小说的描写,去发现一些史书中没有记载,但是符合事情发展规律的细节。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贾元春这个人物。之前有红学研究者提出,贾元春的原型是曹禺的女儿曹佳氏。虽然曹佳氏并不是皇帝的妃嫔,她嫁给了平悼郡王讷尔福之子纳尔苏为嫡福晋,就相当于王妃了。但是我们知道,莫说一个郡王妃,就是亲王福晋的地位也在嫔位之下,更不用说跟贵妃这种人比较了,贾元春其他的特征与曹佳氏并不符合。可能作者是从曹佳氏身上截取了一些信息来构建贾元春的形象,其他的信息是来源于跟作者有关的其他人。

那么元春身上究竟还有哪些人的影子呢?

贾元春和贵妃的关系(贾元春原型有三个)(3)

贾元春

曹佳氏只是元春的开始

曹家原本是包衣出身,只是老祖孙氏曾经当过康熙皇帝的乳母,曹寅又是康熙皇帝的奶哥子,一家子便一下子发达了起来,这个经历很像《红楼梦》中赖嬷嬷一家发迹过程,但是如果小说这样写,就太没有意思了。后来曹家出了一个曹佳氏,嫁给了八家铁帽子王之一的平郡王爱新觉罗·纳尔苏为福晋,跟皇家的血统扯上关系了。这就给了作者创作灵感,将贾家的门第抬高为世袭的公爵,而降爵而袭的贾赦是一等将军,俨然是把贾家当成宗室血脉来写了,一点点线索就能让人把故事夸张起来。

但是我们知道,在清朝,郡王福晋的地位实际没有那么高,身份是要低于皇帝后宫的嫔位的。从服制上讲,嫔有冬朝服三种、夏朝服两种,福晋只有冬夏各一种;嫔的朝服可用香色,亲王福晋及以下只能用蓝色或石青色;朝冠后两条垂绦末端可以装饰宝石,福晋只能用珊瑚;朝褂上可绣正龙、行龙、立龙,福晋只能绣行龙。从礼制上讲,皇子、亲王、郡王夫妻见到妃嫔也要行礼。

贾元春和贵妃的关系(贾元春原型有三个)(4)

皇后朝褂

仅仅只依凭曹佳氏当上王妃这个内容,想要继续合理地架构以后的故事,很难不出纰漏。因为古代的等级制度不但森严,而且非常繁琐,一个没有系统地接触过礼仪典籍的人,想写出元妃省亲这样的内容很难符合实际情况的。

而且元春在原著中是没有生育的,而曹佳氏实际上生育了多罗平敏郡王福彭(1708年)、固山贝子福秀、三等侍卫奉国将军福靖、福端四个儿子。如果贾元春能给皇帝生四个儿子,而且大儿子还比弘历大三岁,而且还聪明能干,下一代的皇帝就没有弘历什么事儿了,故事情节就完全走偏了。因此曹佳氏当平郡王福晋对于作者创作贾元春这个角色来说,只是一个引子,只是元春角色的开始,定然有其他素材的来源。

贾元春和贵妃的关系(贾元春原型有三个)(5)

舒妃叶赫那拉氏

明珠家事是元妃形象的发展

曾国藩幕僚赵烈文在日记《能静居笔记》中记述:“谒宋于庭丈翔凤于葑溪精舍,于翁言:‘曹雪芹《红楼梦》,高庙末年,和珅以呈上,然不知所指。高庙阅而然之,曰:此盖为明珠家作也。’”

之前我们说过,北静王水溶的原型其实就是乾隆皇帝第六子庄质亲王永瑢,既然自己的儿子都是《红楼梦》中人,乾隆皇帝肯定也是《红楼梦》中诸多事件的亲身经历者,他看完《红楼梦》后,做了这样笃定的论断,也是有他道理的。

我们在《江南甄家是谁家?他家远比贾家尊贵的多》中剖析过,江南甄家是一个真正之家,他们家的经历才是贾家的原型。甄家的职务是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就是曾经以总裁官编纂过《大清会典》、《清太祖实录》、《清太宗实录》、《大清一统志》等皇家书籍的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

贾元春和贵妃的关系(贾元春原型有三个)(6)

明珠

后纳兰明珠的孙子纳兰永寿有二子四女,和《红楼梦》中贾家的情形一模一样。贾家文字辈就是二男四女,玉字辈又是二男四女。他大儿子死了,贾珠也死了。二儿子不是他亲生的,而是过继了他早亡的弟弟纳兰永福之子宁琇,而宝玉名字的偏旁正好和宁琇对应,一个宝盖,一个玉字旁。贾赦那边其实是已经死了,于是又给了重复了两个儿子的设置,一个贾琏一个贾琮。

大女儿嫁给了平郡王纳尔苏第四子固山贝子福秀,也就是曹佳氏生的第二个儿子,二女儿嫁给了乾隆孝贤纯皇后的弟弟傅恒,三女儿嫁给了阿巴泰裔孙护军参领希布禅,四女儿就嫁给了乾隆皇帝,是乾隆皇帝舒妃。

贾元春和贵妃的关系(贾元春原型有三个)(7)

省亲的场面

曹雪芹说起来还是乾隆皇帝的旮旯蔓子亲戚,乾隆皇帝是他姑表兄弟的连襟。曹雪芹在年轻时候,因为跟平郡王府有亲戚关系,因此可以得知一些常人了解不到的事情。元妃省亲之时,写的过程非常详细,跟后世慈禧太后省亲和端康皇贵妃省亲的记载是完全吻合的。文中有脂批:

“难得他写得出,是经过之人也。”

这种东西你凭空诌不出来的,不了解皇家的规范,一不小心就写出那种身价几千亿的霸道总裁拉着女朋友去某百元服装店包场的滑稽场面。曹雪芹在创作元妃省亲的情节上,就借用了舒妃的形象。

舒妃是雍正六年六月初一,乾隆六年入宫为贵人,十三年晋升为舒妃,如果是在晋升之后没有多久就省亲了,那么就和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时间很接近了,所以可以写的那么详细。

叶赫那拉氏晋升舒妃,对于明珠家的翻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的祖父纳兰揆叙曾经因为亲近皇九子胤禟,雍正二年被夺官削谥,墓碑改镌“不忠不孝阴险柔佞揆叙之墓”。但是她封妃之后,皇帝都给他平反了。因女儿成为妃子,而让家族的富贵得以延续的情节跟《红楼梦》中的元妃封妃之后的情节是相似的,所以说元妃封妃盛极之时的情况应该是借用的舒妃旧事,也就是乾隆皇帝所说的“明珠家事”。

贾元春和贵妃的关系(贾元春原型有三个)(8)

元妃和宝玉

元春结局是用的谁呢?

舒妃在24岁时是生过一个孩子的,但是孩子在三岁的时候就夭折了。她是在乾隆四十二年五月三十日逝世,享年50岁,那个时候《红楼梦》已经写完了,虽然是十三年后,她唯一的侄子纳兰承安被嘉皇贵妃的哥哥金简抄家,像极了《红楼梦》的贾家,那也属于神预言的范畴了。

舒妃十三岁入宫,五十岁去世,她在宫中住了37年,这一点和贾元春太不一样,贾元春的判词是: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不管是她是否二十多岁就死了,还是她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舒妃的生命轨迹都对不上“二十年来辨是非”这句话。

第72回中,王熙凤对旺儿媳妇说:

昨儿晚上,忽然做了个梦,说来可笑:梦见一个人,虽然面善,却又不知名姓,找我说娘娘打发他来,要一百匹锦。我问他是那一位娘娘,他说的又不是咱们的娘娘。我就不肯给他,他就来夺。正夺着,就醒了。

这里似乎在暗示当时元春就卷入到了宫廷斗争中去了,但舒妃在宫中活得还挺自在的,甲戌本是乾隆十九年就有了,头一年舒妃的儿子还活着呢,不可能失势。

那么元春的最后命运就又借用了其他人。那这个人是谁呢?他需要和曹雪芹有些亲戚关系,这样方便就近观察。

贾元春和贵妃的关系(贾元春原型有三个)(9)

弓谐音宫

这个人应该也是很早就得势了,并且得势的时间也在二十年左右,他也要跟宫廷生活有些关系,一定要在甲戌本完成以前就挂掉了,还有个三春争及初春景需要解释。

前八十回中暗示元春最后的结局主要有配画的判词、《红楼梦曲·恨无常》、以及第22回中元春的灯谜,我们逐一来看一下。

首先是宝玉在孽海情天薄命司所看的金陵十二衩正册中元春的册页。上面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判词是: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脂本里虎兔,虎兕都有,通行本写作“虎兔”,周校本“辨是非”为“辨是谁”。)

画上的香橼自然是谐音元春的元字,这个跟宝钗黛玉册页,木上玉带谐音林黛玉,雪中金钗谐音薛宝钗应该是一个思路,这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在弓的认识上,一种观念认为弓是谐音梗,为“宫”,暗示贾元春进宫之事;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弓是暗示贾元春最后的结局是被弓弦勒死的。我个人是支持第一种观点的,第二种观点有些问题,虽然清朝历史上有被用弓弦类似的案例,例如清太祖第五子莽古尔泰,因母妃富察氏与大贝勒代善有染,他为讨好父皇,竟然用弓弦勒死母妃以邀宠信;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也是被吴三桂心腹吴国贵用弓弦勒死。

贾元春和贵妃的关系(贾元春原型有三个)(10)

被勒死的余莺儿

为何古人热衷于用弓弦勒人呢?没有别的趁手的家伙了么?用弓弦勒人怎么勒呢?现代人很少接触弓箭,认为弓弦勒人,是把弓套在人脖子上,自己拉着弓身,后面用脚蹬着被害人勒死。可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的。

古人使用的弓箭是复合弓,以木、角、筋、胶、丝、漆六材为之,制作弓身主体的材料木、角、筋都是以哺乳动物的皮或鱼鳔熬制的胶来粘合,以保证弹性。但是胶最怕潮湿,一旦遇水受潮,就要开胶,所以弓制成之后,外面要髹漆防潮。即便如此也是要防止胶出现问题,避免雨天张弓,平时不用的时候,也要把弓弦取下来,让弓处于松弛的状态,以延长弓的使用寿命。

《周礼》:弓人为弓,取六材必以其时,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干也者,以为远也;角也者,以为疾也;筋也者,以为深也;胶也者,以为和也;丝也者,以为固也;漆也者,以为受霜露也。

我们现在还可以在古代画像中看到古人平常放弓松开,放在弓囊中,下图中,士兵们腰间黑色的长条就是松开的弓,再下图中鲜卑男子弓囊中扁担一样的东西也是松开的弓。

贾元春和贵妃的关系(贾元春原型有三个)(11)

士兵们腰间的黑色长条不是刀是弓

贾元春和贵妃的关系(贾元春原型有三个)(12)

鲜卑男子腰间的弓

这些弓平常是松开的,待到用时就会上上弓弦,那弓弦在哪里呢?当然要随身带着了,也即是说使用弓的人,不上战场的话,弓弦是在自己身上的。这样就很容易理解,要弄死一个人,还不能出血,身上带着的弓弦是最方便的,又结实又顺手,所以才会有这些情节。

但是有一个问题,使用弓弦勒人的人往往当时都在打仗,身上带着弓弦,惹恼了他,顺手拿出来行凶是合理的。像《甄嬛传》里面勒死余莺儿的小夏子,用弓弦勒人的场景是对的,但是他一个内宫的太监哪里来的弓弦?他随身带着弓弦想干什么?这都是大逆的罪过,这是不合理的。在进入和平年代之后,弓弦杀人的事就没有记载了,内宫里面除了皇帝有弓之外,还准其他人有弓吗?处死元春用得着皇帝亲自动手么?

所以以张开的弓来推演出元春是被勒死的,这是不太符合实际情况的,弓在此的作用就是个谐音梗,预示元春进宫而已。

判词中说“二十年来辨是非”,元春进宫的合理年纪应该在十五岁左右,这是那个年代成婚的平均年龄,曹佳氏成为平郡王福晋也是在十五岁。再加上“二十年来”的说法,这个原型的年纪应该是三十五岁,为了防止二十年来是一个概数,我们可以适当地把年纪放到四十岁,这个原型应该是四十岁之前就死了。

贾元春和贵妃的关系(贾元春原型有三个)(13)

石榴多子

“榴花开处照宫闱”,石榴在古代通常是指多子多福,它几乎没有别的寓意了,贾元春能够被封为贤德妃,按照宫中的规矩,就得是怀孕。

有一种观点是元春告发贾府藏匿的秦可卿是太子胤礽的女儿,才被封妃的,这纯粹是无稽之谈,对于废太子的女儿,雍正皇帝没有什么痛恨之意,他第六个女儿还被雍正皇帝收为养女,封为和硕淑慎公主,许配给科尔沁蒙古博尔济锦氏观音保为福晋,一直活到乾隆四十九年;第三女封郡主,嫁土默特达尔汉贝勒阿喇布坦,活到雍正十三年;第八女封郡主,嫁敖汉博尔济吉特氏台吉彭苏克拉氏,活到乾隆二十五年;第九女封县主,嫁敖汉台吉七旺多尔济,活到乾隆二十七年;第十二女封郡主,嫁科尔沁一等塔布囊喀英阿,活到乾隆四十一年。胤礽女儿的结局都不错,皇帝根本没有迫害之意,而且靠着告密晋升嫔妃,历史上是在没有前例,谁会把一个告密的人留在自己枕边呢?

看看历朝后宫妃嫔晋升,要么是生育子嗣,这种是最普遍的,一般是怀孕的时候就许下了晋升,到了生育了皇子之后举行册封;要么就是抚育皇子,这种不太常见,而且晋升高级位份一般要等皇子长大,成了皇帝或亲王之后才能晋位份,对于年纪轻轻的贾元春来说不合适;还有一种就是父兄立下功劳,皇帝欲笼络其人,才晋封位份的,例如乾隆朝的慧贤皇贵妃高佳氏,自己一个孩子也没有生,但其父高斌治河有功,所以从潜邸格格竟然一路高升到副后之位。她的这条路子也不适合贾元春,贾家男人一个比一个窝囊,都是指着女人吃饭的,自然是不会给贾元春增加什么晋升砝码的。

贾元春和贵妃的关系(贾元春原型有三个)(14)

贾政没有能力

那么贾元春的晋升就只能靠自己了,也就是要怀上孩子,她应该没有生出来,如果生出来了,书中应该有相关的情节的暗示。“榴花开处照宫闱”就是说贾元春是怀上龙裔了,才被册封贵妃,但是有榴花而无榴实,元春的孩子在中间是小产了,正因如此,元春在省亲的时候才表现的兴致不高。

三春争及初春景的意思要参考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的内容:“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一种意思是迎春、探春、惜春出嫁之后,元春的命数也将尽了,二一种意思是三年过后的第四年发生了一些事,导致了之后的“虎兔相逢大梦归”。那么以什么为界而说的第四年呢?发生的事是个什么事呢?

贾元春省亲时,仪仗队中出现了一把“曲柄七凤黄金伞”,这是乾隆初年所规定的贵妃仪仗,之前就连皇贵妃都是使用红缎曲柄七凤伞,那么有关贾元春的事,应该暗指乾隆朝的一些事。我们上面所说的第四年,应该就是以乾隆初年为界,往后数的第四年。

贾元春和贵妃的关系(贾元春原型有三个)(15)

胤礽属虎

这一年发生了什么举国皆知的大事呢?

还真有一个,就是“弘晳逆案”。这个案子并不复杂,就是前朝太子胤礽的世子理亲王弘皙,妄图凭借自己是康熙嫡长孙的身份,而对乾隆皇帝继承大统进行攻击。很快弘皙就被宗人府法办。在乾隆帝的旨意中,皇帝指责弘晳“行止不端,浮躁乖张,于朕前毫无敬谨之意,惟以谄媚庄亲王为事,且胸中自以为旧日东宫之嫡子,居心甚不可问…”

弘皙被囚禁之后,于乾隆七年死去,理亲王的爵位被降至理郡王由胤礽的第十子弘㬙承袭,其后代要代代降袭至辅国公,自此太子胤礽后代的记录从史书中就消失了。

而有趣的是太子胤礽是康熙十三年甲寅年出生,他的生肖就是属虎,而乾隆皇帝是康熙五十年辛卯年出生,生肖是属兔的,以往有解释第四句的“虎兔相逢大梦归”是虎年和兔年之交,贾元春去世,还有说虎兔相逢不是虎兔,而是虎兕,说虎兕虽然有出处,但是意义不大,虎兔相逢这种说法是谶书中经常使用的手法,但是大家往往会把注意力放在时间上,却没有想到它也可以指人,太子胤礽及儿子弘皙一直做着皇帝大梦,等他们遇上了乾隆皇帝,这场大梦被彻底打破了。

那么解释了这样一通,跟元春的原型又有什么关系呢?

有关系的,因为主持弘皙逆案审理的人就是曹雪芹的表哥爱新觉罗·福彭。

贾元春和贵妃的关系(贾元春原型有三个)(16)

鞭炮

第22回中元春从宫中传出来的灯谜是: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振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这是福彭主理弘皙逆案中,震慑了弘皙、允禄、弘昇、弘昌、弘晈等意图谋反的宗室,但是经历此案,他也被乾隆皇帝猜忌,认为他有意庇护弘皙等人,没有彻底处理他们,从此之后就失宠于乾隆皇帝。对于皇帝,他就成了一个吓唬妄图谋反宗亲的一个炮仗,用过了之后,就变成了一堆纸灰。

乾隆十三年他就郁郁而终,享年41岁,他18岁因为父亲坐贪婪之罪削去爵位,而被自己继承,到乾隆十三年去世时有二十三年,这个跟贾元春判词中二十年来辨是非是可以对应的。福彭的失宠对于曹雪芹来说,无疑是失去了重要的靠山,从此之后生活情况急剧下降。

第71回中贾母刚刚度过了八十大寿,召开了盛大的生日趴,第72回中就有王熙凤夜梦太监夺锦,这是在暗示着贾家即将衰落,可是王熙凤梦见的并不是贾元春,随后就有夏太监前来借钱。为何是夏太监而不是冬太监呢?是因为福彭就是在夏天去世的。

贾元春和贵妃的关系(贾元春原型有三个)(17)

年轻的乾隆皇帝

福彭去世之后,乾隆皇帝曾经作《夜卧听雨忆平郡王》怀念,开头第一句就是:

朱明届候天方永,如烘暑气焦尘境,座间挥扇手欲疲,林下乘风吹不冷。

尸子 《卷上》有:“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汉书·礼乐志》曰:“朱明盛长,旉与万物。” 朱明时节就是夏天,也就是说福彭就是在夏天去世的,所以与元春相关的那个太监也就用了夏为姓。

恨无常》中有“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福彭是英年早逝的,乾隆三年时他三十岁的时候就升任议政大臣,任正白旗满洲都统、正黄旗满洲都统,真是荣华正好,虽然在乾隆四年时失宠于皇帝,但是他还年轻,跟皇帝还有感情,以后保不齐还能复宠,可惜自己寿命已绝,这些都成了空想。

贾元春的结局应该就和福彭一样,是失宠之后病死的,没有那么多阴谋争斗。有的时候,人觉得“人定胜天”,一切荣华富贵都可以争取来,可是要有个前提,就是人得活着。当一个人顺风顺水,得到了自己想到的一切时,他也没有办法逃脱命运的摆弄,只要身体出现了状况,眼前的一切都将成为过眼烟云,这无常的厉害岂是虚妄,想想能不叫人遗恨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