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大师迈克尔(从工作狂迈克尔身上浅析人一生要面临的3个问题)
专注于自我提升·心理思维
这是小天的第20篇原创分享
《人生遥控器》是弗兰克·克拉斯执导的喜剧奇幻片,由亚当·桑德勒、凯特·贝金赛尔联袂主演。影片主要讲述男主人公迈克尔意外获得一个神奇遥控器,其中重要的功能之一“快进”,给他带来的种种欢乐与灾难的故事。
你可曾想过,可以“快进”人生中不想要的部分?
比如刚进公司时的不适应,刚失业时的不如意,无聊又不得不参加的聚会,那些不耐烦的时刻,那些不如意的日子……
在这部《人生遥控器》里,就开了这么一个大大的脑洞:一个神秘人就给了男主角迈克尔这样一个“遥控器”,可以用来快进人生。
正如千万个职场人一样,剧中的迈克尔努力工作,希望有一天能够升职加薪,当上高管,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但与此同时,工作忙得让他无法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和妻子,直到这个遥控器的出现。在不断地尝试下,他发现了这个遥控器的神奇,可是,事情的发展真的如他所愿吗?
当他“快进”到自己成为了公司合伙人那一天才发现,自己因长期暴饮暴食变得异常肥胖,妻子离开了他,孩子不亲近他,父亲来找自己,自己却还在忙忙碌碌,导致错过了与父亲的最后一面。
当自己病倒躺在床上奄奄一息,他才醒悟过来他这样的“追求”,简直是一片荒唐。
影片虽然定位为喜剧,期间穿插着导演的奇思妙想,然而,在这样的情境下,又不得不让人深思,对于我们来说,应该如何面对工作、对待家庭,又如何寻找到所谓的幸福呢?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地工作及爱人,只要能做到这两件事,其它的事就没有什么困难。”
本篇文章,就从生活与工作的关系、如何更好地爱人、以及如何追寻幸福来展开,来谈谈人这一生要面临的这三个问题。
1、生活与工作:凡事不可走极端,“中庸之道”是秘方
一股脑地陷进工作,究竟可不可取?牺牲“现在”,只为了更好的“未来”,这样的生活方式,值得提倡吗?
主角迈克尔,本是一位建筑师,有着漂亮的妻子和一双儿女,有着一辆老爷车,这正是平凡普通人所拥有的一切。
可是,他不满足,他想要变得更好。
当他想在国庆日陪家里人出游,却被告知有个新项目需要马上开始,不然就让给别人做了;
当他想去观看儿子的游泳比赛,却临时有个重要的应酬,只好等到孩子比赛快结束时才赶到现场……
当生活和工作撞在了一起,迈克尔内心做出了他的选择:“工作”。
因为他深深地觉得:
“(我)拼命工作让我家人过上我儿时梦想的生活!”
“等我成了老板、百万富翁、或者是大人物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雇一群像我一样的傻子替我工作,然后你(指妻子),我,孩子们,想干嘛就干嘛,你只是需要给我一些时间……”
主角迈克尔,正是不少职场人的缩影:我不努力工作,怎么养家?
当偶然获得神秘人赠送的“遥控器”后,迈克尔将信将疑,先是小心试探,当神秘人解释了其中的奥妙后说,自觉相安无事后,迈克尔开始为所欲为,他跳过了“妻子来找他吵架的时间”、“家庭聚会的时间”“陪狗玩耍的时间”,甚至“堵车的时间”“感冒的时间”“洗澡的时间”……,他抛弃了很多认为“无伤大雅”的时间,只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
可是,即使有这样一个“神奇遥控器”的加持,他还是没办法很快地升职,于是,他就更加努力的工作。当迈克尔一次又一次地避开生活中自认为“不必要的”时刻,只为了朝着成为“公司合伙人”的目标向前冲刺的时候,殊不知,这后面,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心理学博士陈海贤在自己的书《幸福课》中这么写道:
“避开了生活的麻烦,也就避开了生活的快乐和意义。”
我们的人生就像一个故事,而人生的意义正是附着在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中的。可以说,意义正是我们在对苦难、麻烦中的应对中发展出来的。
如果如电影主角迈克尔一样:“哎呀,这些都太麻烦了,何必呢。”顺利是顺利了,可是这样的人生情节,在最后,正如电影里一样:回忆起来,一片空白。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面对生活和工作,更重要的是尝试做到中庸里的“中”。
朱熹曾给《中庸》加注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中”的精髓就是不偏激,不要走极端,不要不及,也不要过头;“中”就是要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度,把握好分寸。
工作有工作的成就,生活有生活的滋味,各有精彩,不能为了一方而完全抛弃另一方。
工作要认真做,生活也要好好过。别因为“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放弃了生活。找寻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才是每位职场人应该思考的必修课。
2、家庭与爱:充满爱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家庭?这或许是本部电影想要唤醒职场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家人。
对你而言,家人有多少分量?
我们总是对自己说,“再等等,等到我混出头的那一天,我就如何如何……”我们常常把最好的脾气给了陌生人,而忽略了最亲近的人。
电影里,迈克尔本是令人羡慕的男人,一个漂亮的妻子,一双儿女。
可是,当一心扑在工作上时,迈克尔放弃的重要时间之一,便是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当他对家人变得越来越不耐烦,甚至选择了直接快进到成为“公司合伙人”的那一天。
的确,到那一天,他拥有了想要的职位,但他失去了原本美好的生活——妻子已经与自己离婚,孩子转眼变得自己也不认识了,父亲早已去世,自己却浑然不知……
迈克尔功成名就,但却错过了孩子成长的黄金时光,这令他痛心不已。
不少父母都为了培养出优秀的孩子而不断找各种方法,就像迈克尔一样,努力工作,常常忙得团团转。
但是,孩子的成长更重要不是物质的多少,而是感受到的爱有多少。
在心理类书籍《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到,
“父母的爱心至关重要,即便家庭生活混乱,倘若有爱存在,照样可以培养出懂得自律的孩子。父母身为医生、律师、企业经理、慈善家,即便在职业上得心应手,生活方式也相当严谨,倘若缺少爱和温 情,他们培养的子女,就和成长在贫寒、混乱家庭的孩子一样,照样不懂得自律,照样随心所欲、无法无天。”
让自己的家庭充满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这份爱,不与物质、环境有关,只要父母相爱,真心疼爱孩子,孩子照样可以变得优秀。
这让我想起了被誉为“台湾第一才子”金惟纯老师曾有这么一门课,名字叫《活好》。
他说,人这一辈子,其实活到最后,最重要的事浓缩成一件,就是你要活好。
什么叫活好呢?
当一个人活好了,周围的人都喜欢你,都愿意跟你在一起,都希望成为你的样子。
如果你活得不好,大家都不喜欢你,不愿意跟你在一起,也不希望成为你的样子。
那如果你的孩子喜欢你,希望跟你在一起,想成为你的样子,你的孩子教育就简单多了。
反过来想,如果你的孩子不喜欢你,不愿意跟你在一起,也不希望成为你的样子,你的教育也就困难重重。
把自己活好了,才是对周围人更好的交代。
3、人生与幸福:幸福不在别处,就在身边
电影里迈克尔认真工作,其最终目的无非是想要获得更多幸福。
然而,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幸福对于很多人来说,反而渐渐成为了奢侈品。
正如电影里的迈克尔一般,他越追寻幸福,反而离它越远,这是怎么回事呢?
哈佛大学泰勒·本-沙哈尔博士曾有一本著作《幸福的方法》,或许可以为你解答其中的困惑,书中描述了世人的四种人生模式,分别是:
- “享乐主义型”——他们常常为了及时享乐而出卖未来的幸福人生;
- “虚无主义型”——这类人不享受现在,也不期待未来;
- “忙碌奔波型”——他们承受着现在的痛苦,只追求未来的快乐;
- “感悟幸福型”——这类人能够享受当下所做的事情,而且通过目前的行为,他们也可以拥有更加满意的未来。
前两种我们暂且不表,其中,电影里的迈克尔正是典型的“忙碌奔波型”,这样的人愿意付出现在的坚信,去等待未来的幸福快乐。
然而,正是这样的思维,限制了我们收获幸福的能力——“忙碌奔波型”的人,他们不懂得去享受他们正在做的事情,还坚守着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一旦目标实现,就会开心快乐。”
而这个现象却非常的普遍,主要的原因之一正是我们的文化造就了这种信念:
如果成绩全优,家长就会给我们奖励;如果工作表现好,就会得到奖金。
我们习惯了去关注更远大的目标,却不在意当下的感受,最后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
我们从不会因为享受过程而得到奖励,我们认为能否达到目标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社会只褒奖成功的人,而不是正在努力的人——只看结果,而无视过程。
一旦达到目标之后,我们经常会把放松的心情解释成幸福,好像工作越艰难,成功后幸福感就越强。因此,当我们拥有这种错觉时,就不由自主地对这种生活方式屈服了。不可否认,这种解脱让我们感到真实的快乐,但是它绝不等同于幸福。
这种幸福可被称为“幸福的假象”,它们来自于压力和焦虑的消除,无法长久维持,因为它本身就是与负面情绪共生的。
这就好比一个人头痛好了之后,他会为头不痛了而高兴。然而,由于这种喜悦来自于痛苦的前因,当痛楚消散,我们很快就会把健康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事,病愈的喜悦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忙碌奔波型”的人错误地认为成功即是幸福,坚信目标实现后的放松和解脱即是幸福,因此他们不停地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作者泰勒·本-沙哈尔博士描述了一种更好的模式:“感悟幸福型”。这样的人,可以同时体会到当下和未来的幸福。
想象一下小时候当你可以去春游的心情:前一天,你会早早地开始准备相关的东西,并有可能兴奋得睡不着觉。春游的当天,你一边享受着沿途的风景,一边高兴地与朋友玩耍。结束后,你还意犹未尽。
这其实正是“感悟幸福型”最好的解释:出发很开心,过程很开心,结束时还意犹未尽。你不必等到“某个时刻”才开心,而是能够同时体会到当下和未来的幸福。
有人说,有些事就是很枯燥的,怎么享受当下的幸福啊?
其实,每件事情都可以挖掘出属于自己的“幸福感”,不要思考“是否应该享受当下的快乐或者未来的幸福”,而要想想“如何才能享受当下的快乐以及未来的幸福”。
真正能够持续的幸福感,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快乐地努力与奋斗。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地游逛,幸福是向山顶努力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电影中的迈克尔正是希望自己当上“合伙人”后再享受幸福,他用尽一切办法,只为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然而,他却失去了沿途的风景。
有人写过这么一段话:“幸福就像一只蝴蝶,你越追逐它,它越躲避你。但如果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事情上,它就会轻轻落在你的肩头。”
正如《断舍离》中说:
想要幸福,我们需要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
何为幸福的执念?那就是把幸福当成一个目标,一个最后才会实现的结果。
如果你这样定义幸福,那么你越追求,越会发现“幸福”总在远处,总是触不可及。
转变心态,关注在当下,你会发现幸福就在你的身边,在你和孩子的嬉闹中,和朋友的畅聊中,和家人共度下午时光中……
那些微小的喜悦,都是你生命中的闪亮时刻。
放下对幸福的执念,也试着去享受当下的幸福,这正是电影想告诉我们的另一层意思吧。
总结一下:
《人生遥控器》给了我们一个脑洞题:如果给你一个人生遥控器,你的人生会变得更好吗?
男主迈克尔用他的行为告诉了我们,这成了一场悲剧,正向迈克尔面临的一样,人一生要面临着工作、家庭,以及终极目标:寻找幸福。
生活与工作,我们应该找寻平衡,千万不能走极端,“中庸之道”是古老的智慧;
家庭与爱,只有充满的爱的家庭,才是更好的家庭,这不关乎于其他物质环境条件;
寻找幸福,其实追寻幸福并不难,只要你放下执念,去享受当下的快乐,幸福其实随处可见。
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
“人一定要想清三个问题:第一你有什么,第二你要什么,第三你能放弃什么。对于多数人而言,有什么,要什么,不难判断。最难的是,不知道或不敢放弃什么——这点恰能决定你想要的东西能否真正实现,没有人可以不放弃就得到一切。”
你如果愿意为了工作放弃了生活,那就得承担孤独之苦;
如果你为了生活放弃了工作,那就得承担落魄之苦;
好的人生,讲究平衡,幸福才能常伴左右。
共勉。
若本篇文章对你有用,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评论区交流。
关注我,持续更新!
作者介绍:小天的书屋,致力于提升思维,愿阅尽天下好书,执笔走天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