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赏析夜雨寄北(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李商隐流传最广的七言绝句。在整首古诗当中我们可以看得到诗人对于时空转换的把握。一会儿写妻子寄来书信,一会儿写诗人现在此时此景的情感和所看到的景色,一会儿又畅想未来,写两人相聚之时共剪西窗烛的浪漫。那种时空的转换,让人目不暇接。

李商隐诗赏析夜雨寄北(李商隐夜雨寄北)(1)

​这是古诗其实非常富有图画美,尤其是这首古诗当中的第二句,巴山夜雨涨秋池。看上去非常的简短,只有七个字,但是于无声处听惊雷的七个字,却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而且也展现出了诗人通过这幅图画、对这首古诗所表达情感的把握能力。

首先来看巴山。巴山也叫大巴山,在今天的陕西和四川的边境之地。当然在这里指的是泛指诗人当时所就值得巴蜀之地。李商这一生非常坎坷。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也有他自己选择的原因,郁郁不得志的情感在他的诗歌当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李商隐诗赏析夜雨寄北(李商隐夜雨寄北)(2)

​巴蜀地区在唐代的时候属于比较偏远的地区。在这里工作,和在京城相比往往意味着政治上的失意,所以很多的文人墨客都把这里看成冷落的地方。在李商隐之前,刘禹锡曾经写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就有著名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当年刘禹锡被贬这里20多年,对这里的“凄凉地”这三个字印象深刻。

而在郦道元《水经注》当中的三峡甚至也写过,“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这是秋天的图景,其中凄凉是有多么的动人心魄。

夜雨”,交代了诗歌写作的时间。夜晚是什么样的呢?“涨秋池”秋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本身这里都是荒凉之地,而在这个夜晚还有如此的秋雨,真的是刘禹锡笔下的“巴山楚水凄凉地”呀!

李商隐诗赏析夜雨寄北(李商隐夜雨寄北)(3)

​在古典诗词当中,雨水的意象通常代表着人的情感。在这里秋水涨秋池,又何尝不意味着李商隐对妻子的思念也如同这秋水一样,涨满了整个心胸?

也唯有如此,这样的秋水才是更令人感到惆怅。秋风秋雨愁煞人,如此荒凉冷落的高山,如此惨淡的秋水,再怀着对妻子的朝思暮想,所以才能引出后面那句温柔而美丽的期待: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