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儿时的风筝(风筝儿时的那只风筝恐怕再也回不来了)

#读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一种感觉,每当读及鲁迅的散文,都会感受到鲁迅自身的独特风格。鲁迅在描写人物的时候,从来都不会用过多的笔墨对于人物进行一个综合的体现,而是通过寥寥几笔,就能够将这个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80后儿时的风筝(风筝儿时的那只风筝恐怕再也回不来了)(1)

鲁迅先生的散文《风筝》,是鲁迅先生风格特点的代表作。文章讲述了对于风筝尤其厌恶的我,因为鄙夷弟弟对风筝的喜欢,于是狠心将弟弟的风筝给折断了,由此所产生的一系列的愧疚。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和教育思想对于儿童身心的摧残,抒发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之情。

我看到北京的冬季,天空上漂浮的风筝,心中不免有些惊异和悲伤。由此我想到了故乡的风筝时节,那个时候的我,每当我看到天空中三三两两的风筝,我都会觉得非常的厌恶,认为这是没出息的孩子才会玩的东西。

80后儿时的风筝(风筝儿时的那只风筝恐怕再也回不来了)(2)

相反,我的弟弟却非常喜欢风筝这一玩意,这让我非常的鄙夷。我看到弟弟一个人在偷做风筝,而且快要完工了,这让我非常的生气。于是,我便无情的将他的风筝扯了过来,然后将风筝的翅骨给折断了。

面对于我的所作所为,弟弟只是一个人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要知道,论力气,论年龄,他根本就比不过我。一晃到了中年,我看到一本国外谈论儿童的书,上面写道,玩具是孩子的天使。由此让我想到了自己小时候,对于弟弟精神上的虐杀,这让我感到非常的惭愧。当我再次向弟弟谈及这件事的时候,而他却早已忘记了这件事情,也就是说,我永远也得不到他的原谅。

80后儿时的风筝(风筝儿时的那只风筝恐怕再也回不来了)(3)

常言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不应该强压在别人的身上。特别是对待孩子,他们的童年生活应该是快乐的,而不是建立在痛苦之上。

虽然说这仅仅只是一只风筝,但是在他们的眼中,能够拥有风筝,是儿时的他们,感到最快乐的事情。即便是这样东西没有价值可言,孩子们也会非常的珍惜。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快乐是不需要用价值来衡量的。

我的做法确实不妥,不应该因为自己不喜欢风筝,而把思想强加在自己弟弟的身上。如果孩子比较敏感的话,是一定会留下心理阴影的。而我之所以敢这么做,主要是受封建教育思想的影响,竭力推行奴化教育,以至于老师们总是强迫着孩子们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事物。

80后儿时的风筝(风筝儿时的那只风筝恐怕再也回不来了)(4)

而我就是因为受到这种思想的干扰,才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只会扼杀孩子的天性。鲁迅先生写这篇散文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一种自我批判的效果,将自己的恶劣品质展现出来,以此来告诫大家,不要成为那个扼杀孩子天性的魔鬼。对于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评论留言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