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两只老鼠(1967年一可疑男子带2只老鼠出境)
1967年某天,广州白云山国际机场人来人往,海关检验员林华像往常一样忙碌着。
突然,一位携带两只老鼠过关的英国人引起了他的注意。发现异常的他立刻将情况上报。
很快,这件事便汇总到了北京市公安局,而侦查员张文奇在听完情况汇报后,不禁脸色大变,意识到情况严重的他竟然在情急之下直接竟闯入了公安部副部长杨奇清的办公室中!
(杨奇清(左三))
然而,听完张文奇的汇报后,杨奇清更是做出了意外的举动。他拿起电话拨通国务院办公厅的电话后,直截了当地说:“我是公安部杨奇清,要向总理汇报案子!”
周恩来接到电话听完汇报后,同样斩钉截铁的表示:“一定要搞到底。”
(周恩来)
那么,这个携带两只老鼠的英国人究竟是谁?这两只老鼠是做什么用的?平平无奇的老鼠为什么能够惊动共和国的总理呢?
一、两只老鼠事后经过调查得知,这名携带老鼠的外国人名叫乔治·瓦特,是一名英国化学专家,在兰州化工公司工作。那么,一名英国化学专家为什么要携带两只老鼠出关呢?
原来,当时中国刚刚通过英国的公司引进了一套价值2000万英镑的化工设备,但是由于大部分外国专家都消极怠工,导致工程进展缓慢。
(机场)
而这些专家里面,瓦特是少数对中国表示出友好的专家之一,他不仅悉心给予技术上的指导,还经常揭其他专家的违规行为,因而深受我国好评。为此,外交部特批了瓦特的夫人来华探亲,甚至还批准他前往香港休假。
而面对此种情况,当林华将这件事报告给海关关长的时候,关长对他的疑心嗤之以鼻,认为他小题大做,神经过敏。
还随意地揣测:这名英国人不过是图个新鲜好玩,完全不必在意,甚至还说出了这是帮中国除“四害”这种荒唐的话。
可是,即便海关关长对此可疑事件的态度如此儿戏,但在林华的坚持下,这件事还是传到了北京。当北京市公安局的侦查员张文奇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吓得脸色大变。
原来,张文奇平日里负责的正是外贸系统的敌特侦查,出于职业的敏感,他意识到此事绝不简单。于是,张文奇立马通知海关部门,将这两只老鼠扣留,并送到广州市卫生检疫局进行检测,查明来源。
(张文奇)
可是瓦特毕竟是一名外国人,如果一旦采取的措施不当,很可能会引起外交争端。
而为了能够达到既检测老鼠又不惊动瓦特的目的,海关的人员在当地抓了两只同样的老鼠,将原先的两只老鼠掉包之后“原封不动”的还给了瓦特。
万幸的是,瓦特对此毫无察觉。
而很快,关于瓦特携带的那两只老鼠的检测报告出来了。让所有人感到吃惊的是,这件事的严重程度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因为,检测报告上显示这两只老鼠身上沾有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物质。经鉴定,这些放射性物质的数据与我国西北核工业生产基地的放射性数据相同!
换句话说,就是瓦特抓了两只生活在西北原子工业基地的老鼠,准备带回英国。如此一来,关于我国核武器的秘密就会遭到泄露!
事件性质发生的骤然变化让张文奇意识到:这是一起与原子弹有关的间谍案。
虽然如今距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已有3年时间,但是与之相关的各项数据仍旧是国家的最高机密。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张文奇迅速出击,想要以最快的速度将此案侦破,揪出幕后黑手。可事实上,侦查工作的开展比他所想象的还要复杂得多。
一方面,因为当时的北京市公安局局长正面临审查,不少工作无法进行,机关几乎陷入瘫痪。另一方面,外交无小事,凡是牵扯外国人的案件都需要格外谨慎,这些额外因素都给案件的侦办增加了难度。
正在张文奇束手无策之时,局里的一位老同志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直接去找副部长杨奇清同志,并嘱咐张文奇这个时候只有找他才管用。
(杨奇清与家人)
别无选择的张文奇最终接受了这个建议,在8月的一天,径直“闯”进了杨奇清的办公室。
他深吸一口气后,便开始向杨奇清说明来意。杨奇清听得很认真,极为诚恳的对他说:“请你详细说说好吗?”
听到杨奇清如此说,张文奇觉得此时有转机。于是,不仅就此事的详细经过进行了叙述还向杨奇清详细说明了应对办法。末了,张文奇还激动地说:“我掌握了证据,瓦特肯定有问题,工作到了这个程度,可不能放啊!”
杨奇清和他想到了一块,斩钉截铁地向张文奇表示:“不能放,不能放,放走就是犯罪!你有什么办法?”
(杨奇清延安时期旧照-左)
张文奇表示:“通过海关可以查获证据,可是现在没有人做主,没办法。”
杨奇清又问:“海关……可以,可是如果瓦特提出要去香港怎么办?”
张文奇早就想到了对策,随口说道:“可以找借口,他不是挺‘左’,挺友好吗?就说工作需要,让他暂时留下来。”
听了这话,杨奇清不禁点点头。同时,他还给张文奇支了一招,不仅要拖住瓦特,还要给他一个“网开一面”的机会:为他开辟一条“绿色通道”,他一定会把重要的东西交给他的夫人!如此一来,就可以在机场直接“收网”!
而此时的瓦特哪里会知道,正是他认为不起眼的两只“老鼠”彻底出卖了他!
(杨奇清-左一)
二、一通电话猎人等待猎物上钩有的是耐心,但是猎物看到猎人的鱼饵却早已按捺不住。瓦特的夫人终于要回英国了。
1967年9月5日,刚与瓦特会面后的瓦特夫人悠闲地在机场等待航班。刚刚丈夫前来送别的时候,将此次中国之行“最大的收获”交给了她,她想,无论怎样,任务都要完成。可正在瓦特夫人幻想着任务即将完成,即将接受表彰的时候,一辆汽车正开足马力朝着首都机场飞驰而来。
不错,此时车上坐着的人正是张文奇,可好巧不巧的是,在张文奇急需赶往机场的特殊时刻,高速行驶的车居然爆胎了!
见此情况,张文奇心急如焚。而此时,机场的工作人员也在焦急的等待着他的到来。他们虽然答应了张文奇要尽量将瓦特夫人拖住,但如果没有正当理由的话,登机时间一到,就只能放人,如此一来,张文奇等人筹谋了许久的计划就要落空!
正在这千钧一发的紧张时刻,张文奇看到一个小伙骑着自行车路过。于是眼前一亮,直接问他借了车,然后快速直奔机场!而看着他满头大汗地跑来,机场的工作人员大大舒了一口气,忙说:“你可来了,再等几分钟,我们可绷不住劲要放人了!”
张文奇匆匆道谢后,便开始了对证据的搜查。
最终,他在瓦特夫人那里搜出了发报机、胶卷和中国原子弹实验任务的详细情况。而等到所有的证据经过鉴定之后,事件的真相才逐渐的浮出了水面。
原来,瓦特名义上是维尼龙设备的安装专家,实际专业却是放射化学,除此之外,他还是一名训练极为有素的间谍!
那些证据中的照片是我国核工业基地的地形图,底片经过特殊的拼接,不仅可以显示原子弹的机密资料,甚至还有兰州军区完整的战备地图!
(原子弹)
看到此,张文奇头皮发麻,如果这些东西全部流出,那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至于那两只老鼠,瓦特之所以将它们带走,主要是想通过它们身上的微尘,测试出我国西北原子弹基地放射物的试验数据,进而推算出中国原子能工业的发展情况!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张文奇立即向杨奇清报告。杨奇清刚刚知道事情的大概,就已经深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直接拨通了国务院办公厅的电话,直接说道:
“我是公安部杨奇清,要向总理汇报案子!”
不一会儿,电话听筒里就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我是周恩来呀。”
(杨奇清与周恩来)
竟然真的是周总理!张文奇不禁屏住呼吸,内心十分激动,双手按在沙发扶手上,听杨奇清向周恩来简单汇报情况。而直到电话挂断,张文奇都没能缓过神来。
向总理汇报结束之后,杨奇清拍了拍张文奇的肩膀说:“小张,听见了吧?总理说这个案子大有可为,一定要搞到底,配合外交斗争、外贸斗争。”
张文奇终于回过神来,激动地说:“听见了,我听见了!”
(周恩来)
然而,随着案件的深入调查,又出现了新的情况。
一个外国专家在兰州某科研单位搜集核弹头无线电遥测频率时被当场抓获。之后,一个神秘的长途电话打到了瓦特那里。面对对方的质问,不知自己电话早已被监听的瓦特急忙脱口而出:
“不是他,是许林德!”
张文奇敏锐的意识到,瓦特提到的许林德,应该是侦破案件的重要突破口。
(许林德)
随后,为了彻底弄清楚案件的来龙去脉,张文奇伪装成技术专家,跟随着中国进出口公司考察组奔赴兰州化工基地。
当时,兰州化工基地从英国的一家公司进口了先进的化工设备,但合同签完之后,这家公司却并没有将设备按时送到,而派来中国的所谓“专家”们似乎对自己的业务更是一窍不通。
面对这样一个专家组,张文奇深感其中必有蹊跷。而更让张文奇大感意外的时,许林德正是这支专家组的组长。
为了弄清许林德的真实身份,杨奇清暗中安排了一次座谈会,用来甄别许林德是否是冒充技术人员的间谍。
而座谈会开始不久,徐林德就露出了马脚。身为专家组组长的他,在面对同行的提问时,只会照本宣科。这一举动被张文奇看在眼里,心里已经有了打算。于是,借着休息时间,他主动上前为许林德倒了一杯水,借此与他攀谈起来。
(许林德)
张文奇假装不经意的提起:“许先生出生在美国吧?”
此言一出,许林德很是惊讶,他盯着这个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问道:“你怎么知道我是美国人?”
张文奇笑笑说:“我听你讲话好像是美国口音。”为了进一步拉近与对方的距离,他还补充了一句:“我也生在美国。”
看到对面这个人也自称是出生在美国,许林德笑了起来,爽快地说:“OK,那我们是朋友!”
于是,从此之后许林德渐渐对张文奇放下了防备。而细心的张文奇发现,许林德喜欢一个人四处转悠,偷拍禁区的照片。
所有的这些都加重了张文奇对许林德的怀疑,而直到“邮寄”事件的发生,张文奇才确定了许林德的身份。
当年11月,北京新侨饭店收到了一件来自兰州的瓦特的包裹,而包裹一到立马被公安截获,
最后拆开一看,都是外国食品罐头。可就在大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细心的办案人员发现食品罐头商标的内贴处有字,仔细的辨别之后发现上面写着:
“乔治先生,你夫人带出的东西已被查获,你失败了。请你写一份向国际法庭控告中国政府的控告信,设法寄出后再自杀,以制造国际舆论。”
而包裹的寄件人正是许德林!
得到消息的张文奇立刻意识到,许德林怕是要逃跑。于是第一时间就向兰州的外事部门做了汇报。
并于当天晚上10点许,在机场将想要逃跑的许林德逮捕。
许林德看到带队的居然是张文奇后,表现的十分震惊,说得第一句话是:“没想到!”
果然,工作人员在对许林德的包搜查之后发现了一大堆重要情报。
看着这些没有标点符号、不分行、不分段,全部用英文大写排列的文件,张文奇一眼认出,这正是美国特工书写情报的惯用方式!
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发现了精心保存的尘埃标本和微型胶卷,而这些都是美国中情局所急需的情报和资料!
看着人赃并获的场面,张文奇心内大喜,可还没等他考虑该如何处理这一批间谍的时候,更大的麻烦出现了!
(美国中央情报局标志)
12月12日,杨奇清被捕了。
三、周恩来的决定杨奇清作为本案的重要领导,本来起着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但由于杨奇清深陷斗争旋涡,被暂停了所有工作,张文奇面临着无人可汇报,无人可指导的尴尬境地。
可事关重大,必须要有一个解决办法才行。思来想去,张文奇决定去找外贸部部长李强,拜托他向周总理转告这件案子的进展情况。
这天,张文奇怀着忐忑的心情推开李强办公室的大门,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李强竟然认出了他。
还没等他开口,李强就直截了当地说:“你别汇报了,告诉你,这个案子周总理批了。该公司在中国的人员限期离境,立即废除英国公司与中国技术进口公司签订的合同,并要求他们赔偿经济损失。”
张文奇一听有些着急,忙说:“李部长,我要汇报的是这些外国人的间谍活动问题。”
于是,他便向李强详细汇报了对这些间谍的审查情况。
听完汇报,意识到事情严重性李强一时有些手足无措。要知道,瓦特和许林德都享有外交豁免权,一旦处理不当,必然会引发国际纠纷。而目前的情况已经超出了自己的处理权限,必须上报中央才行啊!于是,略一思考,李强拨通国务院办公厅的电话。
“请接周总理办公室。”
电话接通后,李强简要说了两句,便把电话直接交给了张文奇,:“你直接跟总理说吧!”
(周恩来)
张文奇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有机会跟总理直接汇报,他脑袋发懵的接过电话,还没开口,就听见了那个熟悉的声音:“我是周恩来。”
“总理,我是北京市公安局的侦察员……”张文奇异常紧张,把自己的身份重复了好几遍,生怕说错。可尽管如此,周恩来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反而轻笑了一下,安抚他说:“不要紧张,你讲具体的。”一听这话,张文奇立刻打起了精神,把案子的始末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周恩来)
周恩来一直耐心的倾听,等他讲完,才坚定的地说:“你们辛苦了,要把案子搞到底,配合外交战线、外贸战线的斗争,祝你们争取更大的胜利。”
听到这样的鼓励,张文奇胆子大了起来,他说:“案子的处理意见送上去了,请您快点批。”
周恩来想了想,和张文奇商量:“请给我一点考虑问题的时间,好不好?”
张文奇连声说好,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他可以肯定,有了周总理的指示,案件一定能够水落石出,这些外国间谍也一定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周恩来)
果然,不久之后周恩来关于案件的相关批复就传到了张文奇手中。
“北京公安局:同意张文奇同志对国际间谍一案的处理意见。”
终于,在1968年的《人民日报》上,这起国际间谍案被公开揭露,而由两只老鼠而引发的间谍风波也最终平息。
结语:
在新中国发展的路途中,面临的危险无处不在。而正是有了无数心中装着国家,一心为了人民的战士们的不懈努力,国家才能够获得又好又快的发展。所以,对于这些于国有功的英雄,我们应该永远铭记!
参考文献:
1、凌辉著. 共和国的“公安大臣” 杨奇清的故事[M]. 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9.12.
2、时锋.两只老鼠和中国第一间谍大案[J].人生与伴侣(月末版),2014,(第3期).
3、: 时锋.周恩来指挥侦破的外国间谍案[J].新世纪领导者,2006,(第5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