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行动中间的遭遇战(从红海行动谈现代战争)
从《红海行动》谈现代战争的格斗和武器,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红海行动中间的遭遇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红海行动中间的遭遇战
从《红海行动》谈现代战争的格斗和武器
沈 诚
一部以“枪弹和炸药”为主的团队战争片
两年前,中国动作电影陷入低潮期,成龙迟暮沧桑,李连杰退隐玩起功守道,甄子丹独木难撑。2017年,吴京带着《战狼2》,以“军事 格斗”的题材掀起一波动作片热潮。2018年年初,《红海行动》票房突破26亿元,口碑更碾压《战狼2》,一句“勇者无敌,强者无惧”尽显中国蛟龙部队霸气。
如果说《战狼2》是披着军事皮的吴京的个人功夫片,那么《红海行动》则是一部以“枪弹和炸药”为主的团队战争片。
正因为写实而残酷,电影中近身格斗的牙咬、裸绞格外令人震撼。8个人对付150人,这不仅是枪炮的功劳,也是拳腿的胜利。蛟龙突击队寸头女兵佟莉裸绞(柔术中从对手背后实施绞杀的招数)恐怖分子,阻止了一场脏弹危机。剧情之外,佟莉的扮演者蒋璐霞是全国少林拳武术冠军、MMA(综合格斗)爱好者。狙击手顾顺的扮演者黄景瑜也是巴西柔术蓝带,还是上海学院赛SHBJJ(上海巴西柔术)的冠军。
有人说:“从无人机到M249机枪,都离我们太远,唯有拳腿是我们和蛟龙部队成员共同的武器。”《红海行动》后,特种兵到底多能打再次成为话题。其实,在现实的搏击擂台之上,军人也是一股强劲的势力:中国武警名将冯兴礼KO费尔南多闯入“诸神之战”(昆仑决的招牌赛事)16强;“诸神之战”初代冠军祖耶夫是名白俄罗斯的反恐特警;UFC(无限制综合格斗)名将提姆·肯尼迪是“绿色贝雷帽”特种部队狙击手兼教官,参加伊拉克战争获得绿色贝雷帽铜星勋章,简直是顾顺的美国版。
另外,在知乎网上,一位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部队成员对影片枪械和战术问题的回答获得了53637赞,说明人们对军事行动中枪械和战术的兴趣。
今天,我们采访现役法国外籍军团第二伞兵团第四作战连队(狙击、爆破)成员、第二伞兵团马伽术(以色列格斗术)教官——肖一夫,揭秘国际部队中徒手格斗、枪械、体能、战术以及训练的真实情况。
法国外籍军团创立于1831年,是由外国志愿兵组成的陆军正规部队,被称为法国战斗力最强部队。法国外籍军团录取率只有10%,其中相当部分来自东欧的战斗民族,在这样全球化雇佣兵竞争中十里挑一,军团战斗力可想而知。
擂台、街头和军事格斗三者之间差别
肖一夫在进入法国外籍军团前是一位业余格斗运动员,MMA战绩6战全胜,还是国际马伽术联盟IKMF中国区官方教官。这个资质对他进入法国外籍军团有加分。
肖一夫说:“进入法国外籍军团如果有特长,比如有医生资质,做过消防员,甚至是格斗运动员,都会是加分项。”
《红海行动》中蛟龙队员在肉搏中用到了牙咬、裸绞,跟武侠片中的无影腿相去甚远,肖一夫对格斗、自卫术和军事技能非常了解,所以话题就从擂台格斗、街头格斗和军事格斗的差别谈起。
“擂台格斗,有规则有级别,公平竞技,属于体育。街头格斗不存在完全公平,没规则,还可以不是一个级别,甚至可能不是面对一个人,还有武器,因此需要用最快时间解决问题摆脱危险。军队搏杀属于战场上近距离遭遇战,目的不是打倒,而是消灭敌人。三种情况下,思维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在街头,格斗冠军遇到一帮拿刀冲过来的敌人可能不知所措。打个比方,奥运射击冠军跟一个士兵比,纯技术士兵肯定输,但是让他们上战场,一人一把枪,看谁能杀死对方。奥运冠军估计够呛,他可能连怎么隐蔽都不知道,大家思考问题的方法不一样。”
在部队训练体系中,格斗训练并不是重点,90%以上都是武器使用、体能和军事技巧。
“一个士兵的训练时间和精力是很宝贵的,从战场需要和任务需求来看,比格斗有用的东西太多。格斗是一个体育项目,可以锻炼士兵身体和心理素质,但在战场上,懂得攀岩、速降、武装泅渡、野外生存、报出对方位置、呼叫空中支援,甚至能画地图都比会格斗有用太多。”
“我在部队接触的格斗技术95%以上是武器格斗。因为士兵执行任务时,身上有很多装备,如背包、作战背心、头盔等等,背着这么多东西的时候,常规方法很难把动作做得精细。比如说要拿背裸绞,敌人背上有背包,脖子上还有遮挡物什么的,动作就很难做到位。所以军队搏击动作以简洁为主,无法太细腻。其次要活用手中的武器,步枪就算没有子弹,总比空着手强吧,用步枪枪托砸、枪管捅,都比拳头有杀伤力得多。”
这就解释为何《红海行动》中,蛟龙队员的动作看起来简单粗暴,无所不用其极,佟莉的裸绞也并非一次成型,而是尝试了几个变化才艰难拿到位置。
部队平时格斗课程并不多,但为了特定的任务也会增加格斗训练课,可这些任务并不是战争,而是站岗、执勤。法国外籍兵团有时执行维和任务,比如巴黎恐怖袭击执勤、欧洲杯站岗、看管难民营、排查平民等,此时格斗就成为必不可少的技能。
“在排查危险时需要搜身,检查武器,为了防止有人抢枪,需要有一定的近身格斗能力。实际上这些格斗技术跟民间用的格斗也有区别。因为部队不会花太多时间训练,太精细的技术很花时间,不容易被人记住。但是士兵执行任务都是一个小组。不论格斗术精不精,被控制人都会顺着你倒下,为什么呢?因为你旁边有两个战友拿着枪指着他。”
马伽术:为特种部队设计的“战地生存术”
在与恐怖分子的对峙中,军用马伽术是非常有利的武器。马伽术最初为以色列特种部队设计的“战地生存术”。遇到突发的危机时,往往没有足够思考和判断的时间,复杂的格斗技术常常被抛于脑后,只有简洁的动作才能在危机时刻真正发挥作用。
肖一夫说:“马伽术并非是一套格斗技巧,而是一种防御体系的概念,从军警到平民分为很多级别,平民里还分为妇女、儿童类。很多人将马伽术误解成跟泰拳一样的招式,其实不是一回事。有人想用马伽术打比赛也不可能,大部分技术是规则禁止的。未成年人学习的马伽术,包括火灾、地震逃生、被绑架怎么办、如何记住犯罪分子面部特征和车牌号等。防卫技术不光是打斗,平民遇到恐怖分子,最大理念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东西求生,成功跑掉;执法人员遇到恐怖分子就不能跑,还要控制他,因此警用的东西技术最复杂;军人遇到恐怖分子就用武器和战术消灭他。职业不一样,思考方式不一样。”
作为马伽术教官,在日常训练中肖一夫也会引入马伽术的抗压训练。肖一夫会让学员闭上眼睛,教练持道具武器伺机进攻,当教练大喊学员的名字时,学员可以睁眼,教练同时发起攻击,模拟一个突然袭击的情况。
“压力训练就是训练人在紧张环境下的第一反应和判断力。遇到危险时,人的血压上升、心率提高,会有头皮发麻和腿软的生理疲劳状态,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冷静的判断、作出正确的反应决定了你的生存机会。”
肖一夫还会让学员进行大强度体能训练,当他们相当疲劳后就要求他们完成解绳子的任务,这也是进行身体疲劳状态下大脑冷静判断的能力。“战争遇到的都是突发状况,抗压能力非常重要。”
在《红海行动》中,真实残酷的战争也给一线的蛟龙队员心理上巨大的压力,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最终队员冷静完成任务,这份心理素质也是练出来的。
现代战争中,体能有多重要?
《红海行动》中蛟龙队员体能成为一大槽点,知乎回答里谈到:“那个女兵一身重装备在那种情况下奔袭、翻滚、攀爬、格斗,持续了这么久,体力消耗你们看不到吗?还能端着个20多斤的机枪顶在肩膀上打?你们把女兵当牲口使?武术冠军不是人?从小习武不会累?”这一点肖一夫的答案更加有说服力,因为他使用过佟莉的同款M249。
“特种兵体能要求非常高,因为现在越来越多装备和仪器,负重很大。尤其是一些特殊职业,机枪手、狙击手、医疗兵,额外多带很多东西。影片用的M249枪战斗重量9.1公斤,标准负重600发子弹,还得加4个备用弹夹,除了弹药还要带备用枪管,因为M249射速很高,战斗状态随时要换枪管。另外还要带手枪,两个手枪弹夹。加上作战背心净重16公斤,加上背包,机枪手要负重40公斤以上。这还不算随身医疗包、钳子、刀、手电、补给等,因此女机枪手极为罕见,对体能要求太大。”
部队平时有很多体能训练,体能训练的效率高,一定程度可以决定战争胜负。“直白点说,花半年业余时间钻研格斗,不会有什么太高造诣。但用半年去训练体能,负重跑、负重游泳,能力很快提升,执行任务的时候我能多带两个弹夹,移动速度快,规定时间内比你更快到达制高点,这比UFC冠军都好使。”
军队格斗技术盛行的原因
如此说来,部队中应该都是铁人三项高手,为何会走出那么多格斗运动员呢?这并非是战争需要,而是军队“竞争”文化导致的。
肖一夫说:“法国外籍军团有很多格斗俱乐部、小社团,也经常跟地方打交流赛,周末有大量格斗活动和训练课,格斗风气很浓烈。格斗不算主要大纲重点训练课,但军人们却非常热衷,有两个理由。
第一、搏击运动带给人意志力和心理的锻炼是其他运动替代不了。格斗是一项直面恐惧的运动,是与对手正面交锋,甚至互相伤害的运动,可以看作徒手战争。
第二、虽然军队中没有太多机会用格斗技术对付敌人,但是你可以经常用这些技术跟战友解决一些问题。跟谁有矛盾,找个地方打一架,这就是男人的做法。”
军用格斗技术:
1、CQC(Close Quarter Combat)近身格斗术,用于丛林战、室内战。由海豹突击队教练、李小龙传人保罗·凡奈克设计。包含巴西柔术的关节技巧、泰拳的肘膝技巧、拳击出拳技巧、截拳道的简洁实用和马伽术的自卫技巧。
2、西斯特(Systema)用于暗杀和反暗杀。起源于哥萨克族的秘传武术,列为苏联国家机密,提炼出暗杀技术。比如它会教授你在突然被塑料袋套住脑袋时,张大嘴巴大口吸气将塑料袋吸入口中将其咬破,破解窒息。西斯特包含“泛武器化”体系,即可以将身边的任何东西化为武器,无论是一把梳子,一个发夹都可以随时成为致命武器。
3、马伽术(Krav Maga)最初是为以色列特种部队设计,只有简洁的动作才能在危机时刻真正发挥作用,令你快速摆脱危险,这是马伽术的格斗理念。马伽术不仅是一种格斗技巧,更是一种自卫哲学,在对付持械的敌人时,应该尽量用最小动作使对方武器偏离攻击轴线,对挥刀动作进行截击同时攻击对手要害,尽量向对手侧面或者死角移动。
“马伽术是一种生活之道,我们必须时刻做好战斗的准备,领悟战斗的精髓,永不放弃,无论明天我们会单独面对2个或者3个、4个敌人,你必须全力去击败他们。”
战场铁律:
谁有大口径武器谁是老大
《红海行动》中,从手枪、重机枪、迫击炮、坦克到无人机,不同武器各显神通。那么战场上武器是如何进行选择的呢?
肖一夫说:“一般是由任务决定使用的武器。比如步兵的武器主要是步枪,在战场上手枪用到的机会不多。一般只有两种情况下会使用手枪:第一是主武器故障或没弹药了,第二是跟敌人交战距离30米以内,这就非常可怕了。在战场上手枪是备用的应急武器,发挥不了主要用途。但如果是人质营救的话,手枪发挥的作用比步枪更大。因为5米以内的距离,需要精准射击击毙劫匪,这时手枪的便利性就出来了。步枪在这个距离内的瞄准难度大过手枪。”也正是这样的理念,《红海行动》在解救人质片段中有一段非常经典的手枪大战。
除了手枪之外,迫击炮轰炸大巴车的影片内容给人极强的心理震撼,几发炮弹之后现场惨烈,让人重新审视迫击炮的威力。“迫击炮对步兵是无可取代的火力支援武器,从火力压制的角度来看非常有效。81毫米的迫击炮攻击力很要命,而且能跟着连队走,提供火力支援很快,比呼叫空中支援快速得多。在城市战争中,假如敌人躲在楼房里,没人会冲过去打巷战,都是给迫击炮班报个位置,直接用迫击炮轰倒。”
对地面部队来说,“谁有大口径武器谁是老大”,这是战场铁律。手枪打不过步枪,步枪打不过机枪,机枪干不过迫击炮,但最恐怖的还是空中火力。
“无论是无人机、战斗机、武装直升机,现在战争中有制空权和空中火力支援,非常重要。”《红海行动》中无人机关键时刻炸毁坦克,让蛟龙部队得以全身而退。
狙击大战?那是电影演绎
《红海行动》中另一个经典场面来自蛟龙狙击手跟恐怖分子狙击手的对决。在真实的战场环境下,狙击手之间是否真的会PK?
曾在法国外籍兵团担任过狙击教官的黄世家解释实际战场上的狙击作战情况:“狙击小组最小配置为两人,一个负责瞭望一个负责狙击,任务范围主要是人员和器材狙击、侦查、掩护。瞭望人员负责通讯和掩护,狙击手携带的武器有轻、重狙击枪 自动步枪。狙击小组也有三人组或者四人组,这样可以进行同步多点打击。多人小组的组长一般是瞭望通讯、有可能配有轻机枪,以上都是斩首任务和常规部队配合。最后还有整编的狙击小组,有八到十人,可以进行伏击小型巡逻队和车队。”
从这个解读来说,《红海行动》狙击小组正是最小的两人配置,也符合营救任务的特点。
但狙击手之间的PK在战场上是小概率事件。肖一夫说:“狙击手的优先狙杀目标,第一是机枪手,属于一类狙杀目标,第二是迫击炮兵,第三才是对方的指挥官。狙击手狙杀战斗人员是一方面,但假如能精确报出对方重要人员的位置,给空中火力支援一个方位,不用开枪,几个炮弹就过去了,比狙杀对方更重要。”
对付狙击手的手段第一是靠烟幕弹,然后就是靠大口径武器:榴弹、反坦克火箭、迫击炮,一扫一片,像电影里那样狙击手对狙击手概率太低了,属于是戏剧性演绎。
《红海行动》与以往英雄主义电影另一个不同点就在于真实,主角并不是杀不死的超人,多名蛟龙队员在营救行动中牺牲和受伤。那么在营救行动中,怎样情况下任务才会被终止呢?
肖一夫说:“我没有执行过营救行动,但任何任务都有标准,任务计划中对什么情况下任务终止是有明确标准的,比如指挥官阵亡或者受伤人数达到多少人,一旦达到其中一个情况,任务就会终止。而且从战争的思维方式来说,其实你打伤对方比打死更有效率,比如一个小组七个人,一个人阵亡剩下六个人,还能继续任务,但是七个人有一个人受伤,或许就会终止任务,因为至少要抽出两人照顾受伤者,会牵制太多。”
统筹/梁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