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崎狂三 二次元(时崎狂二第一期)

时崎狂二 第一期

什么是买办阶级?现在我们身边还有买办阶级吗?

买办阶级,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发展出来的一群人,尤其在民国时期,可以说买办贯穿了整个民国的官僚体系和金融资本体系,那么,在如今高速发展的新中国,是否还存在或者类似于买办的人或群体呢?大家好,我是时崎狂二,今天我们来谈一谈买办的起源和发展。

时崎狂三 二次元(时崎狂二第一期)(1)

晚清时的买办

说到买办,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就是初高中历史课本上对买办毫不留情的抨击以及以分别以蒋、宋、孔还有陈为代表的民国四大家族,他们把持朝政和金融,控制着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给中国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却是沉重的苦难。当然,今天我们不谈四大家族的兴衰,仅仅谈一谈买办是如何从一个中性词变成贬义词,以及买办阶级是如何与洋人勾结、对中国劳动人民敲骨吸髓,成为趴在人民群众身上的吸血鬼的。

最初的买办一词并无贬义,仅仅指的是一种职业,也可以称为“采购者”,指的是在商管中担任驳运、伙食、经管着银钱出纳和其他一些杂务的办事人员,只是一个普通的职业,拿钱办事,与其他劳动人民并无本质区别,只不过它们的接触对象主要是外国人,挣钱嘛,不寒掺,但是这么一个看似普通的职业是怎么变成一座压在人民头上的大山,以至于在过了一个世纪之后的新中国还在被人人喊打,那就要从近代中国的贫弱说起。

在我国明朝中后期,葡萄牙人就已经进入澳门,此时是以租借为名义进入的,并通过贿赂官员和每年缴纳一定的租借费的方法,并遵守大明律法的前提下,取得了居住和贸易的权力,在澳门盘踞的两个多世纪,和后来那种名为租借,实为殖民的情况不同,此时澳门隶属于广东省香山县,如今已经不复存在,曾包括如今的中山、珠海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地区。由于常年接触洋人,香山就诞生了中国第一批“买办”,随着中国逐渐衰弱,洋人势力在中国逐渐壮大,买办实力也随着水涨船高,并诞生了大名鼎鼎的晚清四大买办-唐廷枢、徐润、郑观应、席正甫,其中前三位均是来自香山。

时崎狂三 二次元(时崎狂二第一期)(2)

葡萄牙占领澳门

此时买办的实力已经非常强劲,在随后的洋务运动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洋务运动提出的“官督商办”这里的商,就是指的买办。1873年,唐廷枢和徐润由李鸿章邀请委派担任轮船招商总局的总办和会办,他们接手轮船招商局后,利用西方先进的管理制度和金融玩法,推出合股投资体制,实施股份转让,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扩大了资本,开创了中国股市的先河。同时他们将业务拓宽到了南洋,也就是如今的东南亚一带,在菲律宾和泰国设立分局,运输业务可以到达英国、日本、美国等地,甚至在在1877年,还吞并了美国旗昌轮船,成为了包括外国在华航运企业在内的最大轮船企业。除航运外,唐廷枢还投资了中国煤矿和水泥的生产,并在他的倡议和主持下,建立了中国第一条自营铁路-开平铁路,中国第一家自营水泥厂-唐山细棉土厂,可以说在洋务运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892年,唐廷枢与世长辞,上海《北华捷报》发文称“他的一生代表了中国的一个时代”“他的死,对中国人和外国人来说都是一个损失”“要找一个人替代他的位置,是非常困难的” 。

时崎狂三 二次元(时崎狂二第一期)(3)

唐廷枢

另一位大买办,徐润,他主要投资了新兴茶业和新型房地产,开设了“宝源祥茶栈” ,在河口、宁州、九江等地都设有茶号,逐渐成为上海最大的茶叶出口茶栈。徐润还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仁和水险公司,水险公司不仅为招商局的轮船和货物作保险,而且还承保外商的轮船和货物。此外徐润擅长将西方的现代技术和中华文明嫁接起来,宣扬中华文明。1875年,徐润引进了先进的印刷设备和技术,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机器印刷厂-同文书局,拓印了《资治通鉴》、《古今中外图书》等弘扬中华文明的书籍,字迹清晰,装帧精美,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时崎狂三 二次元(时崎狂二第一期)(4)

徐润

上面两个可能大家没那么熟悉,那么来自香山另外一个著名买办-郑观应,大家都应该多少有些耳闻,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实业家,一部《盛世危言》给甲午战败后屈辱、迷茫的满清开了一贴良药,并对近代中国社会极具震撼力和影响力,在思想界、学术界、政治界、军事界、经济界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来的进步革命先驱者,例如梁启超、孙中山、毛泽东等,都受到了其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影响了后面的几代人。在实业方面,从1860年成为英国宝顺洋行的买办开始,先后受聘为英国太古轮船公司总理、上海机器织布局以及上海电报总办,并在唐廷枢之后担任轮船招商局总办,洋务运动期间,他提出“商战”,建设了津沪电线,组织翻译出版了《万国电报通例》和《测量浅说》,促进了中国电报业的发展。1922年,郑观应在上海与世长辞,但他留下的思想可以说至今都警醒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时崎狂三 二次元(时崎狂二第一期)(5)

郑观应

如果说以上三位是实业买办,那么最后一位席正甫就是金融业的买办。金融嘛,自古以来就是,只要玩得好,空手套白狼,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对于一个国家,亦是如此。晚清中国还没有金融这个概念,因此可以说金融业都被洋人控制住了,汇丰银行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席正甫就是汇丰银行的第二任买办。汇丰银行,从建立起就是为了吸中国血存在的,汇丰刚建立时,还是一个小洋行,比不上当时其他例如怡和、太古等洋行,后来在满清朝堂李左之争中,汇丰帮助李鸿章扳倒了左宗棠的钱袋子胡雪岩,赢得了李鸿章的信任,从此在李鸿章的支持下,汇丰迅速崛起,我们都知道,清政府非常擅长复杂的事情简单化,遇事就赔,多简单,例如《辛丑条约》要求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加上利息共9.8亿两白银,赔不起怎么办?拿东西换呗,铁路,海关,税收都可以换,这些项目有很多收入直接落入汇丰的口袋,列强甚至可以去海关直接提钱,清政府连当中间人的资格都没有,由此可见可以看到汇丰靠着吸血清政府和中国人民,迅速壮大为中国第一大洋行,当然大头都是英国人的,席正甫作为买办,仅仅只能吃一些残羹剩饭,就这样,席正甫和他的后代在汇丰当了五十五年买办,到了第五任买办才由何世荣担任,这人简单介绍一下,就是那个著名的白手起家的工商界爱国人士何鸿燊的叔叔。经过几代人的买办生涯,席氏家族已经成了上海金融界第一豪门,在他死后,一些外国银行门口都设置了坛台路祭,外国租借巡捕武装护送上祭队伍,真是,有内味儿了,“列强无不怀念我大清”。

时崎狂三 二次元(时崎狂二第一期)(6)

席正甫

从上面的晚清四大买办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的买办还是一个中性词,甚至可以说带有一定的进步性,因为想要成为买办,作为中国人和洋人进行贸易交流的“中介”,没有一定的学识肯定是不行的,所以他们中很多人都是具备了近代经营管理才能的实业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的近代化以及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是毕竟,这是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签订的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就规定,在通商口岸中洋人可以自行选择当地商人作为交易媒介,换句话说,买办就是洋人扶持起来为它们服务的,并且清政府无权干涉,从一开始买办就走在一个畸形的道路,由于洋人的特权一部分可以转嫁到这些买办身上,所以买办开始慢慢凌驾于人民之上,随着洋人在中国势力越来越大,买办群体也逐渐扩大,甚至形成了一个游离于当初四民-士农工商之外的新的阶层。买办们的实力达到了什么程度,举个例子,据统计,从1842年到1894年,52年的时间内,买办们的累计收益将近5.3亿两白银,而辛丑条约才赔款4.5亿两白银,欸,我为什么要说才?。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动荡,从辛亥革命到满清覆灭、从袁世凯复辟到民国建立,买办们的势力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迅速壮大,因为动荡年代各方势力在中华大地上相互对抗,形成了军阀混战的局面,每一位背后都有洋人的支持,当然如果是正常的贸易往来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军阀们或是由洋人直接支持,或是迫不得已需要向洋人购买物资、贷款等,主权问题在他们眼里不如手里的几杆枪重要,北伐战争后,蒋校长虽然名义上统一了整个中国,但是他本人就是最大的买办,此时的买办已经不仅仅在于商界,已经踏入了政界,形成了官僚买办资产阶级。这种官商勾结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危害性甚大,因为这就意味着国家上层不再是为了本国人民的利益,而是首先要满足洋人利益的前提下,再去考虑自身的利益,至于人民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像挖开黄河大堤的事情蒋校长都毫不犹豫地做得出来,吓得毫无人性的日本法西斯都要赶紧出来澄清不是自己干的,二战中也仅此一家了吧,此外,更让人费解的是,七七事变后,蒋校长仍然在支付日本的庚子赔款,好家伙,我一边打你,你一边给我钱,不打你打谁?此外1946年蒋校长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条约》,让当时工业产值世界第一的美国在民国疯狂的倾销产品,甚至于民国连一个生产火柴的小工厂就活不下去,以至于民不聊生,饥饿贫穷遍地都是,农民卖儿卖女,与之相对应的是四大家族赚的盆满钵满,歌舞升平,真可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时崎狂三 二次元(时崎狂二第一期)(7)

蒋宋孔陈四大家族

这种情况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有所改善,新中国成立后,孔、宋、陈三大家族基本都逃到了美国,而蒋家逃到了台湾,新中国外交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废除了清政府、北洋政府以及国民党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消灭了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并通过一系列的金融改革彻底清除了残余买办阶级,这里面又是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例如1949年在上海展开的稳定物价、币价和粮价的金融战,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总之此后与我国的外交政策都是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进行的,甚至于为了主权不惜和苏联老大哥翻脸,自此,买办的土壤再我国已经不复存在,买办阶级彻底成为了历史书中的一个名词。

所以近代的买办从诞生开始与洋人的关系就密切不可分割,由于近代中国贫弱,洋人势力在中国逐渐兴起,因此买办逐渐成为洋人养来剥削中国的一条狗,带上了强烈的政治色彩,买办的崛起,恰恰意味着中国实力的衰弱,意味着洋人势力在中国的崛起,买办脱胎于中国人民,代表了一定程度的进步性,但是一些进步性的买办并不能改变这个阶级的落后和对个国家的损害,正所谓,你是谁不重要,你是不是大善人也不重要,但是没有你们却很重要,因为买办们脱离了劳动人民,与洋人的利益一致,掠夺国民财富给与洋人,自己却只需吃一点残羹剩饭就满足于此,属实是人民的寄生虫。作为买办的一份子,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就曾说过“买办之俸虽优,然操业近卑鄙。”“以买办之身份,不过洋行中奴隶之首领也。

那如今的中国,还有没有买办?

如今的中国已经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着世界上潜力最大的市场,然而我国去年才完成了全民脱贫,13亿人的消费市场比不上3.3亿人的美国,例如中国人均消费肉类只有美国的1/2,人均电力消费只有美国的3/5,人均碳排放只有美国的1/3,13亿人的消费能力理应是3亿人的消费能力的3到4倍,现在这种情况说明我国人民收入仍然很低,消费能力严重不足,经济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例如以化妆品、奢侈品、高端技术为代表的高利润行业,基本都掌握在“外国”这个国家手里,这就给了国外资本产品垄断和倾销的土壤,有土壤就会有买办,虽然现在不敢明目张胆勾结洋人产生新的买办阶级,但是成为买办性质的企业还是有可能的,比如打着科技的旗号,干着组装的工作;号称要改变银行,却转头去放高利贷;国内正在热烈庆祝建党100周年,这里用了仅仅20天就把国内信息在纽交所卖了个好价钱……

有人说他们是资本家,但教员曾经不屑一顾地说到“你太高看他们了,他们懂什么资本主义?最多退回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资本主义是靠侵略和掠夺别的国家从而积累资产的,他们敢侵略谁啊?不被侵略就阿弥陀佛喽。他们只会剥削本族人民的百姓,或者贱卖自己国家的资源,满足自己贪得无厌的私欲。”这里说的不配叫做资本家的人,就是一群买办。当然以上的这些,都只是我个人的脑补,大家不要无端联想,毕竟,我等人微言轻,在中国这座大厦只是一个平凡的螺丝钉而已,但是也忍不住想要劝一下有些人,你们手握资本,可以为所欲为,但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你们要买豪宅,就请买在国内,最起码让一个售楼小妹拿到她本月的提成,可以奖励自己去心念已久的迪斯尼好好玩一玩;你们要买豪车,也请买在国内,最起码4s店小哥距离他的首付又近了一分;企业做大了就好好保障一些员工福利,五险一金什么的好好交,而不是退休高管年薪一亿;也别钻个法律的空子让你们风里来雨里去,穿梭在车流不息的马路上的员工变成一个所谓的个体户,风险只能由自己承担。你们干了什么,做了什么,大家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人民心中都有一杆秤,至于这杆秤的天平往哪里倾斜,是由你们决定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在任何时候都是贯通的,甚至,在任何时候、都管用。

参考文献

懒得贴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