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青的六大诉求(在港青最活跃的论坛上)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华静泊】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香港修例风波从最初的和平讨论,快速演变至示威者和执法机构的暴力冲突,时至今日仍未彻底平息,期间令人震惊的事件不计其数,例如暴徒向警方投掷汽油弹、殴打内地游客和记者,甚至是暴力致死香港普通民众。原本针对法律和民主的和平讨论,在所谓“泛民主派”的怂恿和催化下,一步步失控,逐步脱离了原本的意图,变成了纯粹的极端和恐怖行为。

一年后的今天,大洋彼岸的美国正在经历的动乱吸引了我的注意,“种族歧视”这个西方社会的顽疾,辅以随时脱缰的警民冲突和“民粹”总统,再次展现在全世界面前。我不禁好奇,经历过相似境况的香港社会,如何看待美国这个西方民主的“灯塔”正在发生的一切。

(一)

在讨论任何有关香港问题之前,都应该要了解香港社会的分层是极其严重的,但并不难观察到。

站在香港食物链顶端的自然是大资本家,他们在这个社会的流动性和灵活性,早已与国际社会相融合,香港发生的一切并不影响他们的生活。去年的社会风波,无论是充满市井气息的旺角,还是菁英云集的港岛中环,无一不是满目疮痍,不少商铺和公共设施都惨遭暴徒的“装修”(即针对反对暴力的商家进行破坏)。而富豪聚集的半山地区,竟成了“世外桃源”,自始至终未受美国抗议浪潮的侵袭。

港青的六大诉求(在港青最活跃的论坛上)(1)

图:东方IC

前一阵子饱受争议的香港教科书和考试中严重歪曲历史的事件,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不小的风波,不少人诧异香港的课本居然连日本侵华战争这样的事实都能枉顾。与此同时,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是,香港的精英阶层子女,接受的则是另一种更加不同的教育。从小入读贵族学校,接受全西方、全英文教育,毕业后即直送海外,这些“二代”们似乎从小就与普通香港社会建立了天然的屏障。

普通人探寻香港大资本家的生活,自然是管中窥豹,但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在香港暴力事件后李嘉诚发出的声明:“黄台之瓜,何堪再摘”。关于这句话了,暴徒可以理解为香港民众饱受苦难,民众也可以解释为不应再有过多暴力行为。无论如何解读这句话,都可以看出以李家为代表的香港大资本家,实际上对香港社会漠不关心,只求两边不得罪。

(二)

与大资本家对立的,自然就是最底层的香港平民,也就是大家在旺角、在深水埗看到的那些为了生活奔波的小商贩、货运工、商厦保安和餐馆服务员。还在读书时,我曾做过一个小小的研究,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探讨贫富差距对香港民主进程的影响。基尼系数,便是我重点关注的指标。基尼系数越接近于1,则表示社会贫富差距大;越趋近于0,就意味着民众收入差距相对较小。通常来说,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为合理范围;介于0.4-0.5说明该社会贫富差距较大;而超过0.5,即证明该社会的贫富悬殊问题已十分严峻。

港青的六大诉求(在港青最活跃的论坛上)(2)

图:东方IC

那么香港的基尼系数是多少呢?目前能找到的2018年数据是0.539,已超过贫富差距警戒线。香港的“老对手”新加坡,同期的基尼系数为0.4579。美国则是0.411,比香港稍微乐观一些。中国内地为0.468,也有非官方机构估计为0.545-0.595之间。可能有人会指出我在“五十步笑百步”,但要知道2018年,香港人均GDP超过4万8千美元,中国内地为9700多美元。换句话说,香港的经济发展水平虽不及美国和新加坡,但已超过日本和韩国,是当之无愧的发达经济体。这时候我们再回头看香港的基尼系数,是不是很震撼呢?简而言之,香港的贫富差距,早已经超过了合理的范围,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完全不符。

港青的六大诉求(在港青最活跃的论坛上)(3)

(三)

了解完香港人所处不同阶层,才能更好地理解香港社会各界不同的声音。在这里我挑选主流香港居民接受资讯的两大渠道: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

香港的社交媒体的主要受众多为年轻人,其中最活跃的包括但不限于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以及连登(LIHKG)。在去年修例风波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当属连登。该平台的运行模式与大家熟知的百度贴吧有些类似,网友可以在不同板块下通过发帖、跟帖或转贴的方式互动。有趣的是,该平台仅允许拥有大学或大专院校学生邮箱的用户、或机构邮箱的用户注册。也就是说,在连登发帖、跟帖或评论的用户,大都为学生群体,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实名注册”的。在该网站活跃的用户也被称为“连登仔”。记得初到香港时,便有人向我推荐连登是了解香港最好的方式。

对于最近美国社会的动荡,在连登论坛上,我以“美国”为关键词,几乎没有找到任何近期关于美国的“热贴”。该话题下最热的门的内容,全部是半年前修例风波中期的旧帖。其中点赞数量最高(超过五千人点赞)的是题为“拿着美国绿卡,已经加入美军还想支持你们”的帖子,热门回帖多数呼吁美军“救”香港。与此相对应的是一条题为“诚恳呼吁不要再举美国国旗,你不是美国人但用他们的国旗,美国人会很反感”的帖子,被点赞2300次,但却被“倒赞”近5000次,也就是多数人不支持该贴观点。

通过检索最近一周标题内含有“美国”的帖子,其中点赞最多(约两千)的帖子题为“美国示威这件事就能看出连登仔有多无知”,内容主要是建议大家对美国的事看看热闹就好。除此之外还有一条点赞1900次和1200余次的新帖,内容均为“有证据显示中国正在干预美国社会事件”。其中一条更是将“洛杉矶一名为Gregory Wong的亚裔男子将自己混入国民警卫队”这条新闻作为佐证。除了这些,很难再找到讨论美国问题的热门内容。甚至还有两条点赞近千的假新闻,一条称人民日报说要接受非裔难民,另一条是使用PS后的图片展示美国游行群众挥舞中国国旗。

总的看来,曾经作为修例风波宣传基地的连登,“连登仔”们对美国问题并没有太多的关注,似乎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四)

除了这些活跃在连登上的年轻学生群体,我也认识不少港人从未参与上述的讨论,甚至并不了解连登这个平台。这部分港人既有中年人,也有一部分不关心时政的年轻人,他们对信息的获取,主要还是来自传统渠道,例如报纸(包括电子版)或电视新闻。

以传统媒体为例,目前在香港较受欢迎不到十家。其中立场偏向中立的有“信报”、“明报”和“星岛日报”,以及新媒体“香港01”。相对爱国的有“大公报”和“文汇报”。另外还有臭名昭著的“苹果日报”。这些媒体里面,“苹果日报”是当之无愧的“爆款”媒体,而“大公”和“文汇”虽历史久远,但已有些日薄西山的迹象。

在这里我仅选取相对中立的媒体及其时事评论板块做一些简单的统计。信报,每天约刊登10篇左右的评论文章,大都来自学者、政界人士或其编辑部。在最近的一周里,近70篇文章中,仅有两篇由信报编辑部撰写的社评,探讨了美国问题,分别是“特朗普出兵镇压绝对是下下策”和“警暴触发骚乱,执政者应引以为戒”。星岛日报近期也仅有三篇社论文章讨论了美国问题,分别为“两场暴乱两幅面孔,美政客失道德高地”、“特朗普兵行错着,制裁香港将食恶果”以及“美国‘火烧后栏’,惩罚香港恐自伤”。

很显然传统媒体对美国问题的关注度也不高,社会人士的评论文章较多还是集中在讨论港版“国安法”。除了中文媒体,著名英文媒体南华早报近期对美国问题的评论文章也十分有限,即便该报纸的受众大多是在港外籍人员或有较高英文能力的学术界人士。

(五)

那究竟为什么香港各界对美国的关注较为冷淡呢?一些数据似乎能给我们答案。

根据香港统计署数据,最近五年有5.48万名50岁以下香港居民曾在海外留学,占全港50岁以下居民的1.3%。而内地,教育部统计仅2018年留学归国的人数就达到了51.94万,这其中约36%(18.7万人)在北京和上海定居,约占两地总人口的1.13%。如果算上近五年有过留学经历的人,无论是数量还是比例,都远超香港。目前,有统计估算约4万香港居民正在海外留学,其中一半在英国。一份较早的(2011年)统计数据则显示,离开香港赴海外留学的人中,约25.9%的在英国,23.7%在澳洲,19.6%在美国,6.9%在加拿大。

另外,去年社会风波中曾有不少香港舆论指导港人移居海外,但数据显示,2016、2017和2018三年,港人每年平均成功移居加拿大的约1400人,美国约1200人,英国则不到200人。近三年总计约8000港人取得上述三国的永久居留身份,在此之前成功移居的人数则更低。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近些年无论是前往欧美留学,还是移居海外的香港人,数量并不大,所占总人口比例也十分小。因此,香港普通民众通过留学和移民方式与欧美各国的交流交往,比内地发达地区要小得多。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内地居民在任意欧美国家的留学生数量都很多,这些地区发生的点点滴滴自然也十分受关注。同样地,通过留学生、移民和媒体传递的信息,也更容易引起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思考。

相比之下,即使作为连接中西方的金融中心,普通香港居民对欧美的关注度和认知度,可能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高。同时,不难看出,无论是连登还是苹果日报,都已经充斥着大量的虚假新闻,有一些甚至漏洞百出,伪造的手段也十分拙劣。但就是这样的无良媒体,竟成了多数港人获取信息的主流渠道。

(六)

如果说普通人获取海外资讯的渠道十分有限,也无心探究。一些政客和学者,则是打着“民主自由”的幌子,用自己的影响力歪曲事实。

本月初,文汇报关于美国问题追访了十四位曾公开支持反修例暴力行为的立法会议员,其中无一人正面回应“是否支持美国政府止暴制乱”,仅一位对“是否支持民众抗议美国警察施暴”表示支持。在我看来,这两个问题并非陷阱问题,美国民众和政客早已给出了清晰的答案。包括不少当初支持香港示威的美国政客,如今都表示警方应尽快制止示威中的暴力行为。同时,美国舆论也普遍强烈抗议警察过度执法,并支持民众和平示威。换句话说,止暴制乱和抗议警察过度执法,都是正义和民主自由的体现。为什么让香港政客正面回答就这么难呢?莫不是怕打了自己的脸?

港青的六大诉求(在港青最活跃的论坛上)(4)

与满口谎言的政客不同,学术界则相对更加纯粹,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学者追求的通常是不掺杂政治阴谋,更加纯粹和理想化的民主自由。然而在香港,一些满腹经纶的学者却在学术的光环下,暗藏“私货”。

曾经频频为占中和修例风波发声的香港大学教授戴耀廷,目前未在任何场合发表关于当下美国问题的看法。在反修例运动期间,戴曾表示“勇武示威者出现是因为当权者不回应诉求”并认为特区政府的“政权维持不正当性”。另一位我所熟悉的学者,虽无戴耀廷这般引人注目,但他的言论也十分有代表性。从学术上来说,该教授的确是一位学富五车且践行民主自由的人,但他曾多次在反修例运动中公开表示支持示威者。在环球时报记者和另一位内地居民在香港机场被殴打的当晚,不少他的学生都纷纷质问该教授如何看待如今示威者们愈发失控的恐怖主义行径,他却不断强调暴力的祸因是政府的“引渡条例”,示威者是被逼无奈。对于此次美国问题,他引用美国司法部长提出的“境外势力干涉美国”言论,暗示无论在哪里,政府都喜欢用“境外势力”做文章。

像上述的两位学者,发出的言论看似都十分中肯,也处处体现出他们仅“对事不对人”,目的是为了更加纯正的民主自由。事实上他们大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他们惯用“原罪论”给暴力披上合理的外衣。例如不断强调针对平民的暴力是因为政府要推行“逃犯条例”这项“原罪”,示威者是“无奈为之”。上文提到的第二位教授,多年前其支持香港机场增加第三条跑道,以吸引外国游客。这看似是一个十分中肯合理的建议,而事实上呢?他在一些其他场合却表示“内地人来香港不过是来逛街购物,没人真正给香港做贡献,香港不需要这样的游客”。这不仅是无视了香港无数从事服务业的民众因内地游客而受益,更是以一种傲慢的态度给内地民众套上了莫须有的“原罪”。像这样打着学术幌子掺杂“私货”的学者,不在少数。

我依然清晰地记得一年前,无数的“黑衣人”一边手持雨伞,高举美国国旗,在香港的大街小巷破坏财物,扰乱秩序,攻击手无寸铁的平民;一边又化身美利坚自由民主的使者,在互联网上控诉特区政府,与美国媒体和政客频频“互动”。一年后的今天,曾经和美国联系如此“紧密”的香港社会,仿佛一夜之间失了声。香港,你真的懂美国吗?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