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前蜀李氏墓志铭考释(大周故戎州南溪县尉李君)

去年七月份,本头条号刊登田风林老师文章《一曲元氏才子的悲歌——试译李仙童墓志铭并指误》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

因田老师身体原因,很难再坚持长篇的古文解读工作。为弄清南白娄李氏墓群出土的另外几方墓志所载历史,特邀请对古文深有研究的曹吉辰先生对墓志进行解读。

曹吉辰先后解读了南白娄李氏墓群墓志《大齐故赵郡王府参军济州骑兵参军济州东阿县令李旷志铭》《大唐故建州建安县丞李君(无畏)墓志铭并序》《大周故李君(琎)墓志铭并序》《大周故随赵州长史李君(寿谛)墓志铭并序 》。

此篇《大周故戎州南溪县尉李君(仙童)墓志铭并序》田风林老师已经解读过了,为使此篇与前四篇解读风格一致,曹吉辰先生参考田风林老师解读文章重新进行了解读,解读过程中对疑点难点与田风林老师、杨建良老师等人进行了沟通探讨,使得解读更接近作者原意。

五方墓志解读完毕,用时三个月左右,耗费无数心血,典故一步步被发现,古文一点点被读通。我们做了千年以来无人肯做之事,我们无所贪,无所图,只是在破解难题的道路上提高自己的水平。

金石考证非一日之功,永无止境。希望有更多的金石爱好者参与进来,提出不同意见,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五代前蜀李氏墓志铭考释(大周故戎州南溪县尉李君)(1)

作者:曹吉辰

解读唐代碑刻《大周故戎州南溪县尉李君墓志铭并序

重要提示:红色为斑驳缺失推测补充之字,蓝色为武周时期的武周新字,绿色标黄推测为刊刻墓志时,遗漏的文字。前期,田凤林、杨建良、王仁君等先生曾做过大量的辨识工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然事半功倍,在此致谢!

经查《四库全书》,唐代初期有两个李仙童名留典籍,一个为皇家蔡王李蔚之后;一个为前朝武安公之后,蔚州司马李君武之子,算是补充了李君武的部分未知的履历吧!

原文:大周故戎州南溪县尉①李君墓志铭并序

公讳仙童,字仙童,赵郡②人也。九州鼎列,七碁布③。有冀处两河之间,全赵居三晋之首④。连城璧价,与奇士而比踪;藏山宝符,共高门而齐迹⑤。其有纂统先业,克绍家声,名法传资,儒素継踵⑥。匡周佐汉,宦曹仕马,有文有武,为将为相⑦。散精而作树,分利而锡茅⑧。金柯玉叶,书阀阅于列传;朱轮紫绶,赫弈于世家⑨。曾祖延世,魏州主薄、本郡太守、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义陕二州长史、兼仵城、河北二郡太守⑩。

注解:

大周:因为本篇墓志刻于武则天称帝的武周时代,故称大周。以别于先秦之周朝。唐高宗李治驾崩时,皇后武则天已大权在握。废掉继位的唐中宗李显之后,另立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武则天改唐为周,定都洛阳,自己加尊号为圣神皇帝。神龙元年(公元705),张柬之等人发动宫廷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中宗复位,恢复唐朝旧制,结束武周时代。

故戎州南溪县尉:曾经担任戎州南溪县尉。

戎州:治所在今四川宜宾。是古代僰人所居之地,秦时属巴、蜀二郡,并置县僰道。汉武帝时置犍为郡,治所在三江口僰道城。西晋后建制废除,獠人入川。梁武帝大同十年(544年)平定“獠乱”后,在犍为郡境设戎州。至隋,戎州恢复为犍为郡。唐又名戎州,仍治僰道城,除短期更名为南溪郡外,长期为戎州。唐贞观六年(632年)置戎州都督府,管理远及今云南、贵州部分地域。

南溪:南溪县,现四川宜宾市南溪区,梁武帝时期置南广县。隋代,因避杨广讳,改名南溪县。

县尉:古代官名,秦时始设,与县丞同为县令佐官,掌治安捕盗之事。《唐六典·三府都护州县官吏》记载,县尉的职能主要是司法捕盗、审理案件、判决文书、征收赋税等。

赵郡:即赵州,因行政区划调整频繁,应该是刊刻墓志铭时,该地称赵郡。在不同历史时期,赵郡的范围并不相同。东汉建安十七年 (212年) 改赵国置赵郡,治所在邯郸县。三国魏太和六年 (232年)改置赵国,移治房子县 (今高邑县西南)。西晋末复为赵郡。辖境相当今河北赵县、元氏、高邑、内丘、临城、柏乡、赞皇等县及平乡、隆尧二县部分地区。十六国时期先后属于后汉、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北魏,北魏移治平棘 (今赵县),辖境缩小,相当今河北赵县、元氏、高邑、柏乡等县地。北齐时期,沿用魏制。隋初废改为栾州,大业年间复置。后或为赵州,或为赵郡。

九州鼎列:九州和铸造的九鼎一样排列。

夏朝初年,大禹划天下为九州,设州牧。启铸造九鼎——冀鼎、兖鼎、青鼎、徐鼎、扬鼎、荆鼎、豫鼎、梁鼎、雍鼎,体现了王权的集中和国家的统一。

七国碁[ qí ] 布:战国七雄如同棋盘上的棋子一样繁密分布。

碁,即棋类游戏。

有冀处两河之间:古冀州处于两河之间。

有,词缀,无实际意义。

冀,大禹划九州,分别是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处,位置处于。

两河之间:《吕氏春秋》记载:“何谓九州?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按冀州相当于春秋时期晋地的说法,必须参照大禹治水时的黄河故道。其时,黄河下游,在今郑州原阳向北沿太行山东面的平原流淌。经浚县、跨济水、汇漳河后,走古滏阳河、奔赴后来钜鹿郡的大陆泽、宁晋泊,之后向东北汇九河流域而经海河入海。应该是泛指大禹时期,黄河“几”字南行和东行之后再向东北经今河北地面入海的区域。

而古济水流经区域以北,古黄河以南之间的这个区域,应该是古兖州的地盘。古济水,根据《尚书·夏书·禹贡》记载:“导沇(yan)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泽),东出于陶邱(定陶)北,又东至于菏(泽),又东北会于汶(巨野泽),又北东入于海。”现在的黄河夺济水入海,是清咸丰五年的(1855年)8月1号,黄河自兰考县决堤后的事情。从沿途的济宁、济阳、济南、以及源头的济源,可以大致推测出古代济水的流经方向。

全赵居三晋之首:完整的赵国版图面积高居分晋三家诸侯的首位。

全赵:完整的赵国。

居:高居,高高占据着。

三晋之首:赵国是晋国分家时的封地最大的诸侯国。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分封瓜分晋国的赵、韩、魏三个卿大夫为诸侯,此事件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

连城璧价:和氏璧价值连城。典故,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

与奇士而比踪:能和完璧归赵的奇人蔺相如等并驾齐驱。

比踪:齐步、并驾,彼此相当。

据查史料,李氏先祖李昙,字贵远,战国时,在赵国被封柏人(今河北隆尧)侯、御史大夫,使秦后又晋升为司徒,为赵国三公之一。李昙在柏人固城垒、操骑射、铸刀币、励农耕,加强了北方边陲的防御,促进了柏人及其周边邑镇的经济发展。前251年,燕王喜亲率四十万大军以栗腹为将犯赵,李昙会廉颇十万迎战,设伏铁山(临城境内),大败燕军于鄗(柏乡北),斩栗腹,追击并围燕都蓟,迫使燕王喜割五城以和。李昙有四子:崇、辨、昭、玑。长子李崇,因为随李昙出使秦国而被留在那里,后因功而任陇西郡守,封南郑公,创建了陇西房;四子李玑、孙李牧,世代定居在赵郡,为赵郡房。

藏山宝符:在恒山上藏有宝符。典故,《史记·赵世家》载,赵简子遴选接班人,对儿子们说:“我将一宝符藏于恒山,你们去找吧,先得者有赏”。于是,诸子乘骑前往,寻宝符于恒山。然而大都空手而归。只有毋恤说:“我得到了宝符”。赵简子便让他把宝符拿出。毋恤说:“父亲所藏的宝符是:凭恒山之险攻代,代国即可归赵”。赵简子听罢非常高兴,想到只有毋恤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于是废原太子,立毋恤为太子。后,毋恤趁机杀死身为自己亲姐夫的代国国君,轻取代国,带领赵国进入战国七雄。汉文帝时因避讳,改恒山为常山。

共高门而齐迹:可以和赵国的高门大族富贵人家创造同样的业绩德行。

齐迹,德行、业绩相同。语出蔡邕《汉交趾都尉胡府君夫人黄氏神诰》“追稽先典,度兹洛滨。齐迹湘灵,配名古人。”

纂统先业,克绍家声:延续先辈的宏伟事业;承继家族的美好声誉。

纂统:指帝王继承统绪,继承传承的意思。语出《北史·房彦谦传》:“若审知外内无虞,嗣后纂统。”

先业:祖先的家业或事业。

克绍:能够继承。出自《尚书·冏命》“俾克绍先烈。”

家声:家族的声誉。

名法传资,儒素継踵:有效的方式方法世世相互传授取用,符合儒家要求的品格德行得以代代相传。

名法:有效的方式方法。传资:传授取用。

儒素:儒者的素质,指符合儒家思想的品格德行。语出《三国志·魏志·袁涣传》:“霸弟徽,以儒素称。”

继踵:一个接着一个,接踵而来。踵,脚后跟。语出《论衡·刺孟》“四圣之王天下也,继踵而兴。”

匡周佐汉,宦曹仕马:出现了以匡扶周朝的老子李耳,辅佐汉家天下的李左车,在曹魏时期为“四括”的官宦、司马晋朝的李楷等为代表的英雄豪杰。

有文有武,为将为相:其中有文臣有武将,成为将军和丞相。

散星精而作树,分地利而锡茅:散发着太阳的光辉而有所作为建树,分封土地而赐予人口给王侯。

星精,星之灵气。 出处北周时期庾信的《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祥符云气,庆合星精”。

作树:有所作为和建树。

地利,土地带来的利益。

锡茅,即“分茅或锡茅”古代分封诸侯,用白茅裹着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晋书·八王传赞》“有晋鬱兴,载崇藩翰,分茅锡瑞,道光恒典”。锡,通“赐”,天子授予、赏赐。

金柯玉叶:花木美好嫩弱的枝叶。后比喻皇亲国戚以及出身高贵的人,语出陈子昂《庆云章》“旷矣千祀,庆云来止,玉叶金柯,祚我天子。”

书阀阅于列传:撰写家族的功绩在史家的列传中而闻名于世。

,书写、撰写。

阀阅,功勋、功绩和经历(阀也作伐,指功劳,阅指经历)。语出王充《论衡·程材》“儒生无阀阅,所能不能任剧,故陋於选举,佚於朝庭。”

列传,是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后为历代纪传体史书沿用。“列传者,谓列叙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

朱轮紫绶:红漆的车轮和紫色的印绶。

朱轮: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因用朱红漆轮,故称;同时借指禄至二千石以上的高官。

紫绶:.紫色丝带。古代高级官员用作印组,或作服饰。

载赫弈于世家:显赫的家世、精彩的人生被记载到史册的世家当中。

载,记载。

赫弈:即赫奕,声名赫赫、神采奕奕。语出陈琳《武军赋》“声訇隐而动山,光赫奕以烛夜”。

世家,《史记》中用以记载侯王家世的一种传记。因王侯开国,子孙世代承袭,故称世家。

魏州: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分相州置魏州,治所在贵乡县(今河北邯郸市大名县城东北)。隋大业三年(607),改为武阳郡。唐之后或魏郡或魏州。宋庆历四年称北京大名府。唐代魏州辖境相当今河北大名、馆陶、魏县,河南南乐、清丰、范县、台前,山东冠县、莘县、阳谷等地。

主薄[ bù]官职名。为汉代以来通用的官名,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中央机关及地方郡、县官府皆设有此官。至魏晋时渐为将帅重臣的主要僚属,参与机要,总领府事,相当于现代的秘书长。

本郡太守:赵郡太守。

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历代沿袭不变。到南北朝时,新增州渐多。郡之辖境缩小,郡守权为州刺史所夺,州郡区别不大,至隋初遂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

车骑将军:中国古代的高级将军官名。汉制,金印紫绶,位仅次于大将军及骠骑将军,而在卫将军及前、后、左、右将军之上,位次上卿,或比三公。统领京师兵卫,掌宫卫,官二品,是战车部队的统帅。汉时,车骑将军主要掌管征伐背叛,有战事时乃拜官出征,事成之后便罢官。东汉末年,开始成为常设的将军官名,唐朝之后废除。

左光禄大夫:文散官名,晋始于光禄大夫外加置。左光禄大夫正二品,右光禄大夫次之、从二品。唐以下不设。

义、陕二州:义州,东魏兴和二年(540年)侨置寄治汲郡陈城(今河南卫辉)。北周废。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治汲县(今卫辉),四年(621年)又废。侨置、寄治 :是古时战乱年代,官府携带居民大规模移民后的设置,地方官署侨居他地。沈约撰《宋书·州郡志》载:“宋末失淮北,侨立兗州,寄治淮阴。”

陕州,治所位于今河南省三门峡陕州区,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置陕州,之后陕县均属陕州。西周时期就以此地陕塬为坐标,其西就是陕西,是周公的封地;其东为陕东,为召公的封地。

长史:官名,始设于秦,为丞相、太尉、卿大夫、将军府的僚属官员,相当于秘书长,武官长史也可带兵。魏晋南北朝时,州刺史、郡太守幕僚多设长史。

仵城、河北二郡:仵城郡,治所在今山西吉县东北六十里。两地在南北朝时期,先属东魏,继而入西魏、北周、北齐,复为北周所据。

河北郡,十六国时期的后秦置河北郡,治所在河北县(今山西芮城县北五里)。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河北郡移治所到大阳县(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南三门峡水库区)。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

原文:祖子远,济州东阿县令,袭爵赵郡公①。父君武,随蒲州司户参军,鹰击郎将、安州长史、栾州刺史②。并五车学富,六义词清③。才行称为第一,事业芬其可久④。习侯四海知名,阮公三语可贵⑤。弘器识以济世,然声实以乘时⑥。入当近侍之荣,出揔外台之重⑦。露其冕,题其舆⑧。金马擢第,铜章拜职;禁戒务豹,美锦裁工⑨。四所居之乡,七泽伪游之⑩。

注解:①济州:济州(济阳、济宁),不同历史时期,所辖范围和名称并不相同。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置济州,治所在碻磝城(今山东茌平西南)。之后治所先后在巨野、任城等地。

东阿:古代县治,其所辖范围与现在山东聊城东阿县并不完全相同。自春秋,东阿县治一直设在今阳谷县阿城镇,时有废立。东魏徙东阿县治于故城东10公里(今济南平阴东阿镇)。北齐,省谷城入东阿,属济州。隋代,属兖州济北部。唐武德四年(621),属济州,隶河南道。明洪武八年,东阿县治设今济南平阴东阿镇;建国后,东阿县设在今东阿县铜城镇。

县令:指的是一县之长。县令之名,起于战国。

袭爵:承袭父辈的爵位。

赵郡公:赵郡的郡公。魏晋南朝时期,郡公为异姓功臣的最高封爵,皆为实封,有封国、食邑,开国置国官,具有世袭性。食邑从数千户到万户不等。郡公以郡立国,封国置相,其职责相当於太守。之后逐渐变化,到墓主在世的北齐时,异姓功臣可以封王,郡公为仅次於郡王的封爵,有实封、虚封两种。

随:隋朝时期。

蒲州:即如今山西永济。古城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境西南约17公里处,南依中条山,西靠黄河滩,北边是台垣沟壑区。传说中的舜都蒲板即此。始建于周时,以后屡有重建扩修,历为州治府治,中唐几为中都建制。

司户参军,古代官名,即司户参军事,正七品。为各州郡主管户籍、税赋、粮仓的官员。汉魏后,州郡僚佐有户曹掾,主管民户。隋初称户曹参军,文帝改司户参军,炀帝改司户书佐。唐于府称户曹参军,州称司户参军,县称司户佐。

鹰击郎将:古代官名。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改副鹰扬郎将为鹰击郎将,从五品,为鹰扬府次官。唐初改为折冲都尉府府副官。

安州:中国历史上有多地曾被称为安州。有河北定州、河北隆化、安徽定远、贵州赫章、广西钦州、四川剑阁、江苏邳州、浙江武康、湖北安陆等。译者认为是湖北安陆。隋朝大业至唐朝天宝年间,曾将安州改为安陆郡。治所在安陆,辖安陆、云梦、应城、孝感、广水、大悟等地。先后为南司州、安州、郧州治所。唐武德四年(621)改安陆郡为安州,并置总管府;624年改置为安州大都督府。因后文中“七泽伪游之地”的说法。七泽为云梦泽,就在安陆境内。

长史:[ zhǎng shǐ ] 古代官名。秦置,西汉时相国、丞相,东汉时太尉、司徒、司空、将军府各设长史。其后,为郡府官,掌兵马。唐时,上州刺史、别驾下,设长史一人,从五品。

栾州:古代地名,开皇十六年(596年),隋文帝在调整州县时,分赵州增置栾州,州城平棘(今赵县城),领平棘、赞皇、瘿陶、栾城、广阿、柏乡、宋子、安定等十二县。隋炀帝即位后,于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开始调整行政区划,废隋文帝时增设的栾州,所辖县仍归赵州。

刺史:又称刺使,古代官名。“刺”检核问事,即监察。“史”为御史。秦每郡设御史,监察巡行郡县。东汉建武十八年(42年),依旧制改为刺史,设十二人,各州一人,刺史权力逐渐扩大。魏、晋刺史有领兵、单车(不领兵)之别。领兵刺史四品,五品,多加将军号,任重者称使持节都督诸州军事,任一州的刺史,同时都督数州甚至十数州军事,单车刺史则"假节都督诸军事"。南北朝沿袭旧制。隋朝统一,文帝撤销郡,州长官除雍州牧外,均为刺史名。炀帝改州为郡,改刺史为太守。唐宋之后,等同于太守。

五车学富:形容学问渊博。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六义词清:形容诗经词汇掌握的透彻。

六义,诗经学名词。语出《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才行称为第一:才智和德行能被人称为第一。

事业芬其可久:所从事的工作及取得的成就,因为他的德行而可以长久。

事业,语出《易经·坤卦》“发於事业,美之至也。”孔颖达疏“所营谓之事,事成谓之业”。推断刊刻墓志时,少刻一“业”字。

习侯四海知名:习凿齿四海闻名。典故,出自《晋书·习凿齿传》: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年),僧人释道安来到襄阳与荥阳太守、东晋史学家、文学家、《汉晋春秋》的作者习凿齿初次会见。释道安说:“四海习凿齿”。习凿齿答道:“弥天释道安”。当时人认为这是绝妙对句。

阮公三语可贵:指阮瞻对答得体。典故,阮瞻,竹林七贤之一阮咸的儿子。《世说新语》载,“阮宣子有令闻,太尉王(衍)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

弘器识以济世:弘扬器量与见识以便救济世人。

然声实以乘时:要乘着时势,做一些声望和美名要与实际情况相符的事情。

入当近侍之荣,出揔外台之重:入宫能非常荣耀的担任皇帝的贴身侍卫;外放总领为州刺史等官职。

近侍:能够接近帝王的近身侍卫。

揔,[ zǒng ],古同“总”,总领、总揽。

外台,后汉刺史,为州郡的长官,置别驾、治中,诸曹掾属,号为外台。

露其冕,题其舆:居家是为隐士,总能受到官府的征召。

露冕,为隐者所戴的一种便帽。语出《晋书·温峤郗鉴传论》:“方回踵武,奕世登台。露冕为饰,援高人以同志,抑惟大隐者欤!”

题舆,景仰贤达,望其出仕。典故,出自《后汉书》。周景任豫州刺史,尝辟陈蕃(字仲举)为别驾。蕃辞不就。景题别驾舆曰:“陈仲举座也”。不复更辟。蕃惶惧,起视职。

金马擢第,铜章拜职:在金马门擢升门第;担任郡县长官以上的官职。

金马,指金马门,汉代宫门名。学士待诏之处。《史记·滑稽列传》“金马门者,宦署门也。门傍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

擢第,擢升门第门楣。

铜章,古代铜制的官印。唐以来称郡县长官或指相应的官职。

禁戎务豹:担任皇帝禁卫军的时候,学习《六韬三略》中的《豹韬》。

禁戎,担任皇帝的禁卫军。蔡邕《陈留太守胡公碑》:“乃位当伯,恪处左右,兼掌虎族,禁戎允理。”

务豹,学习《六韬三略》中的《豹韬》,学会以少击众、以弱胜强的作战方法,能在夜暗、草丛、险隘的条件下,采取伏击、截击等战法歼灭敌人。

美锦裁工:不能用裁剪锦缎的方式让裁缝练习。后反其义而用之。出自典故《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

四圣所居之乡:上古四圣皋陶所居住的地方。

皋陶所封之地是六安;而墓主之父在隋朝曾任安州长史,其时废除了安陆郡,改为安州。估计撰文者将“六安”和“安陆(六)”弄混淆了。

七泽伪游之地:指刘邦伪游云梦泽,擒拿韩信的地方。

七泽:即云梦泽,是安州属地。

伪游:《史记·高祖本纪》载,楚汉战争胜利后,刘邦袭夺韩信兵权,将其徙封为楚王。当刘邦听说韩信在楚,陈兵出入。又采取陈平伪游云梦之计,逮捕韩信,贬为淮阴侯。

原文:杨子云翰林秀出,王休征淮水不穷①。骢穴孕明智之辉,凤巢抱清风之响②。公,稽山龙幹,崑岳虹文③。劲节虚心,凌雪霜而挺质;奇彩溢目,丽日月而齐光④。怀橘弱龄,洞该六甲;詶梅稚岁,遨游诸子⑤。赋席而后坐,执礼而后行⑥。既干蛊而承家,即观光而仕⑦。就之,业成矣!岁赋之,礼行矣⑧!甫十六,对策高第⑨。

注解:①杨子云:杨,应为“扬”。扬子云,即扬雄,西汉末年蜀郡成都人,是著名学者,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唐代刘禹锡《陋室铭》中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指的就是诸葛亮和扬雄。

翰林秀出:扬子云能凭精通文学而崭露头角。

翰林一词,最早见于西汉文学家扬雄的《长杨赋》“子墨客卿,问于翰林主人”。此时“翰林”指的是文学之林,比如词坛、文苑等。西汉时期,无翰林之官,更无翰林之署。

《旧唐书·百官志》载,唐高宗时,始有翰林之名。翰林为词学、经述及僧道、祝卜等待诏之所。刘祎之等人被任命为皇宫待诏之职,称“翰林待诏”。随时等待皇帝的诏书为皇帝服务。唐玄宗时,设“翰林供奉”。当时,朝廷的圣旨、文件和批复,基本上都是翰林所写。这是翰林作为官名的开始。唐肃宗时设“翰林院”,学士进入皇宫起草诏书,这些人被称为“翰林学士”,逐渐成为进入朝廷做要职的跳板。

王休徵:卧冰求鲤的孝子王祥,字休徵,琅琊王氏族人。王祥东汉末隐居二十年,在曹魏先后任县令、大司农、司空、太尉等职,封爵睢陵侯。西晋建立,拜太保,进封睢陵公。他与竹林七贤中的王戎是同族。

淮水不穷:王休征的才能、仕途像淮河之水一样没有穷尽。

骢穴孕明智之辉:骢穴是头脑蕴藏着智慧光辉的所在。

骢穴,颅骢穴、颅息穴,指人的头脑囟门。古人就认识到头脑是人产生智慧的所在,所以有智慧的光辉。

按骈体文对仗的规律,此处刊刻时,疑少刊一字,补“智”字。

凤巢抱清风之响:在朝堂的中枢也享有秉持着高洁品格的声誉。

凤巢,语出《艺文类聚·尚书中候》“尧即政七十载,凤皇止庭,巢阿阁讙树。”后因以“凤巢”代指朝廷三省六部中的中书省。

清风:比喻高洁的品格。语出《诗·大雅·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声响、声誉。

稽山龙簳,崑岳虹文:会稽山的龙竹,昆仑山的彩虹。

稽山,会稽山。龙簳[gǎn],细竹,可做箭杆。《兰亭集序》载“此处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崑岳,指昆仑山。虹文,彩虹形成的纹路。下句是对本句的进一步阐释。

劲节虚心,凌雪霜而挺质:其虚心有坚韧的气节,是因为与雪霜抗争而生就的美好品质。

劲节:竹木枝干分杈处称节。以其质地坚实,故称劲节。语出南朝范云《咏寒松》,“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虚心:竹子是空心的,所以被冠以“虚心”的美誉。

挺质:与生俱来的美质。出自三国魏钟会《孔雀赋》“禀丽精以挺质,生丹穴之南垂。”

奇彩溢目,麗日月而齐光:奇妙的光彩夺目,与日月的光辉一样的壮观。

怀橘弱龄:在年少时就知道孝敬父母。

怀橘,典故出自《三国志·吴志·陆绩传》载,绩年六岁,於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后以“怀橘”为思亲、孝亲的典故。

弱龄,弱冠之年,泛指幼年、青少年。

洞该六甲:全部掌握了六甲诗等格式的写作。指文采很好。

,洞察、洞悉。,全部的。

六甲:指南朝陈沈炯有《六甲诗》,凡二十句,每二句前冠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字。

詶[chóu]梅稚岁:小小年纪就知道赠人梅花,暗合诗意。

詶梅:即酬梅,赠送梅花的意思。典故出自晋代陆凯《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稚岁,幼稚的年岁,小时候。小时候就有过古代诗人赠梅这样富有诗意的举动。

遨游诸子:攻读诸子百家的典籍。

赋席而后坐,执礼而后行:泛指学习了礼数,知道揖让才坐下;熟知依据的礼制之后,才行事做事。

前句为典故,指两汉王莽时期的大司空张纯所做《赋席》,“席为冬设,簟为夏施。揖让而坐,君子攸宜。”其时汉族人还席地而坐。

执礼:执守礼制。《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既干蛊而承家:指儿子能继承父志,完成父亲未竟之事业。

干蛊:典故出自《周易·蛊》“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

即观光而仕国:既能观赏外地风光风土,也能够为国君出仕,教化一方百姓。

日就之,业成矣:每天坚持进步一点点,学业成功啦。

日就,语出《诗·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孔颖达疏:“日就,谓学之使每日有成就”。

岁赋之,礼行矣:每年吟诵诗经等篇目,古代的礼数就践行啦。岁赋,常年吟诵。两句应该是互文结构,应结合起来理解。

⑨年甫十六,对策高第:年纪刚刚十六岁,就在科举考试中高中黄榜。

甫,刚刚,不久。

对策,自汉朝起,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作为取士形式。

高第,科举考试高中。

原文:先君四始,作英华之诗甲;及公五言,为词林之所慕①。赋既就,二陆所以息心;文欲传,两丁不敢开口②。嗟乎③!入朝见嫉,出俗必危④。于时,陈谢偃造《影赋》,天下推其能;及公为《响赋》,海内伏其妙⑤。由是,大为词宗所忌,故负奇才而从乎卑位⑥。久之,调补⑦戎州南溪县尉。陆卫尉翦阶前之芳草,未肯低头;殷大夫顾庭中之奇树,不能举目⑧。斯有郁郁,不足以安也⑨。

注解:

先君四始,作英华之诗甲:他已故的父亲,深谙用诗经四字形制和风雅颂的体裁,创作辞藻华美的诗句。

先君:已故的父亲。出自《诗·邶风·燕燕》:“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四始:指《诗经》大都是四字之诗句。另外《诗经》还有特指“四始”,各家说法不一。个人倾向于指风、小雅、大雅、颂。《大序》:“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孔颖达疏,引郑玄《答张逸》云:“四始,风也,小雅也,大雅也,颂也。此四者,人君行之则为兴,废之则为衰。”

英华:装饰奢华璀璨,也指辞藻华美的文章诗词。语出《楚辞·大招》:“琼毂错衡,英华假只。”朱熹集注:“言所乘之车,以玉饰毂,以金错衡,英华照耀,大有光明。”

诗甲:诗的外在形制。甲,动物体表坚硬的外壳,或人类装束在身体之外的甲胄。

及公五言,为词林之所慕:传到仙童公时,他作的五言诗被当代文坛所羡慕。

及公:与前文“先君”配套使用,有传承是内在含义。

五言:指体裁为五言的乐府诗。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府设置乐府,负责采集和编制各种乐曲,以及可以演唱的诗歌。在体式上,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

词林:文坛、诗坛、文化界。按年代来推算,志主李仙童在永徽六年(655年)去世,属于早唐的人。诗坛初唐四杰的王勃(650年生)、杨炯(650年生)、骆宾王(638年生)、卢照临(与骆宾王相若),要么刚刚出生,要么还在弱冠之年。其时,唐朝还未迎来诗歌的大发展。

所慕:所敬仰、羡慕。

赋既就,二陆所以息心:他构思撰写的诗赋文章,陆机、陆云弟兄二人就不用再考虑了。表示其文采很突出。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既就,写就,完成写作。

二陆:是指西晋时期的文学家陆机和陆云弟兄二人。陆机,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死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故世称“陆平原”。《晋书·陆机传》载,其“少有奇才,文章冠世”,与弟陆云俱为我国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陆机还是一位书法家,其《平复帖》是我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息心:不再思考惦念。

文欲传,两丁不敢开口:文章想要发布,三国时期丁仪、丁廙[yì]不敢开口评论。也是表达其文采出众,挑不出毛病来。

两丁:指三国时期魏国的丁仪﹑丁廙兄弟。二人才朗学博,与曹植友善,后均遭曹丕杀害。

③ 嗟乎:表示感叹。古文中经常出现的语气助词。

入朝见嫉,出俗必危:进入朝堂,却有人嫉妒;超出凡俗必然招致危险。

这个观点契合“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古训。语出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李康的《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出俗:超出凡俗,语出晋朝夏靖之 《答陆士衡》诗:“允诚伊何,拔群出俗。”

于时,在那个时候。

陈,指陈郡。秦置陈郡,或为陈国、淮阳国、淮阳郡。辖今豫东、豫南及安徽近30个县市的广大地区,其中心地区在今河南省周口市一带。魏晋南北朝时士族陈郡谢氏,最为知名。唐代诗人还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

谢偃造《影赋》,天下推其能:谢偃做《影赋》,天下人都推崇他的能力。

谢偃:(599-643),隋末唐初卫州卫人,源出陈郡谢氏。在北周时期,其祖孝政改姓突厥的直勒氏,后任北齐散骑常侍。隋朝后又改回原姓谢氏。仕隋为散从正员外。谢偃参加由唐太宗亲自主持的殿试,并以“对策及第”中进士,授陕西省高陵县主簿,后出为湘潭令。时李百药工五言诗,谢偃善作赋,时人称为李诗、谢赋。曾做《尘赋》《影赋》,享誉文坛。

及公为《响赋》,海内伏其妙:等李公写出了《响赋》之后,国内都拜服其文中的构思的巧妙。

响赋:网络上能够查到《响赋》的作者,为晚唐的张彦振。估计是同题辞赋,好多人都有撰写。暂时还没有找到李仙童所做原文。

海内:是指国境之内,九州全境。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 焦循解读:“古者内有九州,外有四海……此海内,即指四海之内。”

伏其妙:佩服其文中的构思巧妙。

⑥由是,大为词宗所忌:因为这个缘由,被当时的文坛领袖深深的忌恨。

由是,以此事为缘由。

词宗:文坛泰斗,文坛领袖等头面人物。

故,负奇才而从乎卑位:因为当时的文坛领袖嫉贤妒能,所以李公虽然身负少有的才能,却只能从事卑微的官职。

调补:选任同等官吏,以更动或递补他处职官。语出《晋书》“干虽王大国,不事其务,有所调补,必以才能。”

陆卫尉翦[jiǎn]阶前之芳草,未肯低头:似指吴国大臣陆凯的典故。三国吴后主孙皓是暴君,不喜欢大臣看自己,否则要被杀头。所以朝臣觐见时,没有人敢抬头。大臣陆凯冒着被杀头的危险直言劝谏,孙皓才允许仅仅陆凯一人可以抬头看自己。《三国志》载:皓性不好人视己,郡臣侍见,精莫敢进。凯说皓曰:“夫君臣无不相识之道,若率有不虞,不知所赴。”皓听,凯自视。

卫尉:古代官名。秦始皇始设卫尉,为九卿之一;汉朝沿袭,为统率卫士守卫宫禁之官,景帝时改名中大夫令,后又恢复旧名。新莽时改为大卫,东汉时仍称卫尉。隋以后改掌军器、仪仗等事。

:本意是指初生的羽毛,引申指等长的羽毛、长度齐整的羽毛,也指把羽毛修剪整齐,把羽毛齐根剪去。也是“剪”字的异体字

阶:义通“陛”。陆卫尉宁愿赋闲在家修剪台阶前的青草,也不肯低头做他违心的事。

殷大夫顾庭中之奇树,不能举目:典故,北周时文学家庾信《枯树赋》载,  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殷大夫:指殷仲文,东晋陈郡长平人。桓玄姊夫。仲堪从弟。少有才藻。仲堪荐于司马道子,引为骠骑参军。后为司马元显长史。及桓玄入建康篡位,仲文奔赴,为咨议参军,宠遇隆重,使总领诏命,以为侍中,领左卫将军。玄败归朝,迁东阳太守。不得志。安帝义熙三年,以与永嘉太守骆球等谋反,为刘裕所杀。其文为当世所重。

斯有郁郁:郁郁不得志,忧伤的样子。语出《楚辞·九章·哀郢》“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王逸注“中心忧满虑闭塞也。”

不足以安也:不能够安心安静在这个地方。

原文:地居邛僰,俗皆夷獠①。滞青犊之末位,欲黄鹤之远游②。姜宇始困于牧羊,贾谊终伤于忌鵩③。冯唐既劳三代,张释何啻十年④?安不黔首将白⑤。叹险巇于世路,恸逼迫于生涯⑥。何言捧檄之游,忽有奠楹之梦⑦。春秋卌二⑧,以永徽六年⑨六月廿二日,构疾于戎州南溪县馆第也⑩。

注解:

地居邛僰[qióng bó],俗皆夷獠[yí liáo]:这个地方是在邛僰的西南边远地区,这里的风俗都是蛮夷的未开化习惯。

邛僰:汉代临邛、僰道的并称。今四川邛崃 、宜宾一带,指西南边远地区。

夷獠:古代对西南的少数民族的蔑称。语出《后汉书·西南夷传》“夷獠咸以竹王非血气所生,甚重之,求为立后。”

滞青犊之末位:滞留在这乱民频生的地方,担任不受重视的卑微职位。

青犊,莽新时期,河北地区一支较大的农民起义军的名称,也指流民乱军。

末位:卑微不受人重视的职位。语出曹植《又赠丁仪王粲》诗“君子在末位,不能歌德声。”

欲黄鹤之远游:想如黄鹤一样,一去而不复返。

黄鹤: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语出南朝任昉的《述异记》“荀瓌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云汉,乃驾鹤之宾也。宾主欢对辞去,跨鹤腾空,眇然烟灭。”

姜宇始困于牧羊:典故,姜宇(?-384年),字子居,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人,出身天水姜氏,前秦时期大臣。姜宇天资聪颖,容貌俊美,少时贫困,以牧羊为生,但心有大志,陈不识将女儿嫁给他。后仕宣昭帝苻坚,历任南巴校尉、屯骑校尉、凉州刺史、宁州刺史、御史中丞、京兆尹、尚书、前将军。 建元十五年(379年),姜宇遣将张绍等人在南县大败晋军。建元二十年(384年),西燕进攻长安,姜宇与苻琳率众三万,为西燕所败,姜宇殉国。

贾谊终伤于忌鵩[]:典故,贾谊(前200年-前168年),洛阳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三十三岁。其在长沙做《鵩鸟赋》,借与猫头鹰类似的一种不吉祥的鵩鸟的问答,抒发了自己忧愤不平的情绪,并以老庄的齐生死、等祸福的思想以自我解脱。

冯唐既劳三代:典故,冯唐,西汉赵国人,后移居安陵。因行孝出名,年老时方任中郎署长,他说话直率,不知忌讳。汉文帝时虽也曾持节云中,并任车骑都尉、楚相。景帝时因故被免。汉武帝时,担任郎中署。汉武帝过郎署时遇上他,忍不住问道:“你这么老了,怎么还是一个郎署?”冯唐叹道:“我在文帝时已为郎署,因生不逢时,一直怀才不遇啊!文帝好文,而我好武,得不到重用。景帝好美,而我貌丑,也得不到重用。陛下文武皆好,美丑皆喜,却重用年少的,而我却老了,也得不到重用。汉武帝听后很是感动,别人举荐,但九十多岁的冯唐已经无法再就任了,就让他儿子冯遂担任郎官。唐王勃《滕王阁序》中有“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感叹。

张释何啻[chì]十年:典故,指汉文帝时的廷尉张释之。张释之,字季,堵阳人,西汉法学家,法官。汉文帝时,张释之捐官出仕为骑郎,十年未得升迁,后经袁盎推荐,任为谒者。因向文帝陈说秦汉兴亡之道,而补任为谒者仆射,累迁公车令、中大夫、中郎将等职。后升任廷尉,严于执法,当皇帝的诏令与法律发生抵触时,仍能执意守法,以执法公正不阿闻名。时人称赞“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

何啻:何止?岂止?《史记》里有冯唐和张释之的合传。

安不黔首将白:黑色的头发怎能不变成白发呢?

安,疑问代词,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黔首:虽有表示黎民之意。但此处应该是表达黑色的头发,青丝的意思。

将白:将要变成白发。

叹险巇[]于世路,恸[tòng]逼迫于生涯:互文结构,意思是悲叹世路艰险,人心险恶,人生之路窘迫。

险巇:世路艰险或人心险恶。语出《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呜呼!世路险巇,一至于此。”

恸,极度悲哀。

逼迫:窘迫。语出曹操《上书谢策命魏公》“归情上闻,不蒙听许,严诏切至,诚使臣心俯仰逼迫。”

何言捧檄之游:谁说是为了让父母开心才出门做官?

何言,谁说过?

捧檄之游,典故,《后汉书·刘平等传序》记载,毛义有孝名。张奉去拜访他时,恰逢官府檄文送至,要毛义去任守令。毛义拿到檄文,表现出高兴的样子。张奉因此而看不起毛义。等毛母死后,毛义不再去做官。张奉才知道他不过是为母亲高兴而出去为官,感叹自己知他不深。后以“捧檄”,表示为母出仕的典故。

忽有奠楹之梦:忽然就面临生命的终结。

奠楹之梦,典故,指孔子做梦奠于两楹之间,七日而殁。《礼记·檀弓上》载,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夫子曰:“赐,尔来何迟也!…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盖寝疾七日而没。

⑧春秋卌[xì]二:享年四十二岁。卌,四十。

⑨永徽六年:永徽是唐高宗李治用的第一个年号,永徽六年即公元655年。

构疾于戎州南溪县馆第:因病在戎州南溪县府第去世。

构疾,患上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临死前的疾病才成为构疾)

馆第:宅第、府第。

原文:惟公里仁宅粹,果行毓德①。负逸群之才,怀不羁之操②。有其器,无其时③。故西狩之获麟,岂南山之隐豹④。寂寂方外,俗人不偶;悠悠下,君子失职⑤。陇头白日,用晦而明;谷口清风,为吏以隐⑥。既知成而有化,故厌浮而将休⑦。谁识修文之期,空怆藏书之所⑧。

注解:①里仁宅粹,与仁者比邻而居,并在自己家中修身养性。

里仁:与仁人为邻。《论语·里仁》“里仁为美。”何晏集解引郑玄曰“里者,仁之所居。居于仁者之里,是为美。”陆德明释文“里,犹邻也。言君子择邻而居,居於仁者之里。”

宅粹:家宅里自己修养精华。

果行毓德:即果行育德,是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出自《易·蒙》“君子以果行育德。何善不可为,何福不可致。”

负逸群之才,怀不羁之操:拥有超过众人的才能,胸怀不受局限的操行。

逸群之才:语出汉代徐干《中论·虚道》“故君子常虚其心志,恭其容貌,不以逸群之才,加乎众人之上,视彼犹贤,自视犹不足也。”

不羁之操:语出向秀《思旧赋》“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操守、操行。

有其器,无其时:其有才能才具,却没有对他合适的时运。

故西狩之获麟:以西狩之麟被杀死,比喻李仙童公怀才不遇郁郁而终。

西狩获麟,典故,《左传》与《东周列国志》都记载“周敬王三十九年,鲁哀公狩于大野,叔孙氏家臣鉏商获一兽,麕[jūn]身、牛尾、马蹄,头上有一肉角,怪而杀之。孔子叹曰:麟也,孰为来哉?使弟子埋之。”麒麟降世,无人识晓,却被“怪而杀之”。孔子痛惜不已,联想到自己一生怀才不遇,为麒麟写下了挽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自此绝笔,不再著书。

岂南山之隐豹:岂能是南山隐豹?而比喻李仙童公不肯改变自己的操守。

南山隐豹,典故,出自《列女传·贤明·陶荅子妻》:荅子治陶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数谏不用。…妇曰:“……贪富务大,不顾后害。妾闻南山有玄(黑)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花纹)也。故藏而远害。犬彘不择食以肥其身,坐而须死耳。今夫子治陶,家富国贫,君不敬,民不戴,败亡之征见矣。愿与少子俱脱。”后以"隐豹"比喻爱惜其身,隐居伏处而有所不为。

⑤寂寂方外,俗人不偶:在这人烟稀少的边远之地,争名逐利的普通人都命运不好。

寂寂:形容孤单冷落。语出秦嘉《赠妇诗》“寂寂独居,寥寥空室。”

方外:边远所在。《史记·三王世家》载,远方殊俗,重译而朝,泽及方外。

俗人:庸俗、低俗的人。语出《荀子·儒效》“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

不偶:不遇、不合,引申为命运不好。王充《论衡·命义》“行与主乖,退而远,不偶也。”

悠悠天下,君子失职:古往今来天下这么大,正人君子失去自己的事业(也是司空见惯。)

陇头白日,用晦而明:即便像边塞的太阳一样非常清楚明白,也不宜过于表现,宁可用谦虚来收敛自己。

陇头:指陇山,代指边塞。语出南朝陆凯《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用晦而明:即使非常清楚明白也不宜过于表现。语出《易经·象·明夷卦》:“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谷口清风,为吏以隐:应该像山谷的清风一样,虽然成为官吏,还像隐士般的情怀。

⑦既知成而有化,故厌浮而将休:既然知道人有生长而必然有大化之期,所以厌倦了浮生而将要休息。

浮而将休:典故出自《庄子·外篇·刻意第十五》“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人生于世间犹如在水面飘浮,死离人世就像疲劳后的休息。后以“浮休”指人生短暂或世情无常。

⑧谁识修文之期:谁知道文人的死亡日期呢?

旧以“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故以“修文”可指文人之死。

空怆[chuàng ]藏书之所:在他曾经读书、藏书的地方,人去楼空而悲伤。

原文:夫人博陵崔氏,太常博士琎之女①。坤德体柔,坎位居顺②。承慈训而知礼,怀贞范以基身③。执针擅乎女工,结鸾鐶乎夫氏④。备六行兼四德⑤。鞶囊既赠,枣栗爰修⑥。安室之道斯谐,举按之仪以睦⑦。不看龙镜,聊题寄远之书;暂上鸳机,即有回文之字⑧。龙珠妙佩,孤以留心;新珰美饰,稀将挂体⑨。九族钦其义理,六姻仰其清节⑩。

注解:①夫人博陵崔氏,太常博士琎之女:李仙童公的妻子姓崔,出自于博陵崔氏家族,是太常博士崔琎的女儿。

博陵崔氏:西汉初期,崔仲牟定居于涿郡安平县(今河北省安平县,属博陵郡),崔仲牟的哥哥崔业袭获封东莱侯,在东武城定居,逐渐发展壮大,崔氏家族也由此分为两大重要支脉——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成为闻名华夏的名门望族,绵延数百年,人才辈出。隋唐时期讲究士族门第,博陵崔氏更被“天下推为士族之冠”,为五姓七望“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之首,同属隋唐时的甲等士族。

太常博士:古官职名。太常寺设卿、少卿,属官称博士,掌教弟子,分经任职,掌管祭祀之事,正七品。三国魏文帝时初置太常博士,掌引导乘舆,撰定五礼(吉、嘉、宾、军、凶)仪注,监视仪物,议定王公大臣谥法等事。晋以后沿置,职称清要。唐,从七品上。

崔琎:根据出土于河南的其次女任府崔氏的墓志铭记载,其之后曾任句容县尉。其父为崔知言,温王府祭酒兼侍书;其祖为崔同业,汝州刺史。

坤德体柔,坎位居顺:互文修辞,表示以妇女的三从四德为标准。

坤德:指妇德,妇女之德。

体柔:体现、表现出柔顺。

坎位:正北方,代表水。

居顺:积蓄着顺从。

承慈训而知礼:秉承长辈的教诲自然知书达理。

慈训:母或父的教诲。语出谢眺《齐敬皇后哀策文》“闵予不佑,慈训早违。”

怀贞范以基身:谨记妇德典范用来作为为人处世的根本。

贞范:典范。基身:修身养性的根本。

执针擅乎女工,结鸾鐶乎夫氏:拿起针线来就擅长做女红;与李公喜结鸾俦自然以李家为中心。

备六行:具备六行的行为标准。六行[háng],是西周大司徒教民的六项行为标准,《周礼·地官·大司徒》载: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

兼四德:四德兼备。

四德:是指《周礼·天官·内宰》规定的妇女在德、言、容、功四个方面的德行。在古代,妇女修养第一是品德,能正身立本;其次是言语,要有知识修养,说话得体,言辞恰当;第三是相貌,待人接物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最后是治家之道,要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

鞶囊既赠,枣栗爰修:已经开始相互赠送盛放随身物品的袋子,自然开始修习孝敬公婆的礼仪。

鞶[pán]囊:革制的囊,古人用以盛手巾细物的袋子,是。另外古代职官用以盛印绶,北魏后,以其不同绣饰表示官阶。既赠:已经赠送。

枣栗:古时妇女早间拜见长辈时常献的果品,代指孝敬公婆的礼仪、礼数。《仪礼·士昏礼》“质明,赞见妇于舅姑……妇执笲枣栗,自门入,升自西阶进拜,奠于席。”贾公彦疏“枣栗,取其早自谨敬。”《国语·鲁语上》“夫妇贄不过枣栗,以告虔也。”韦昭注“枣,取早起,栗,取敬肃。”

爰[yuán]修:于是开始修习。爰,于是。

安室之道斯谐:安排诸事、操持家务的过程中,关系处理得很和谐。

举按之仪以睦:用举案齐眉的仪礼来和睦夫妻关系。

举按,同举案,即典故“举案齐眉”,原指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以表示尊敬,后形容夫妻俩夫妻互相尊敬。

范晔《后汉书·梁鸿传》载: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日:“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击充再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不看龙镜,聊题寄远之书:崔夫人从不喜欢打着背面有龙纹的铜制镜子浓妆淡抹,思念丈夫时,也不过是写书信寄给远在他乡的丈夫。

龙镜:背面有龙纹的铜境。

寄远:寄给到远方亲人。

暂上鸳机,即有回文之字:她心灵手巧,文采出众,就是偶尔登上织布机,就能织出璇玑图一样文字图形的锦缎来。

鸳机:精美的织布机。唐上官仪《八咏应制》诗中有“且学鸟声调凤管,方移花影入鸳机。”

回文之字:典故,指古代才女苏蕙所绣璇玑图。前秦时,秦州刺史窦滔因得罪了苻坚的手下大官,而被流放到流沙县。夫妻天各一方,窦滔的妻子苏蕙在一块锦缎上绣上840个字,纵横20几个字的方图,可以任意地读,共能读出3752首诗,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与关心之情。

龙珠妙佩,孤以留心:珍贵的珠玉和奇妙的佩饰,留下很少以提醒自己。

龙珠:珍贵的宝珠,传说得自龙颔下或口中,也称夜明珠。语出《庄子集释》。

新珰美饰,稀将挂体:新做的耳环和华美的首饰,很少自己佩戴。

新珰:新做的耳环。

美饰:华美的首饰。

九族钦其义理:所有的近亲属都钦佩她 的伦理道德和行事准则。

九族:不用语言环境表达不同意思,此处应指近亲属。

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株连九族”。包括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义理: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语出《韩非子·难言》“故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

六姻仰其清节:家里的亲人都仰慕她清高的节操。

六姻:即六亲。不同语境“六亲”内容不同,此处应从《汉书》之说,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

清节:清操,清高的节操。语出《汉书·王贡两龚鲍传赞》“将相名臣,怀禄耽宠以失其世者多矣!是故清节之士於是为贵。”

原文:未就东征之意,先沉西溟之辉①。制大被而空存,停板舆而不御②。春秋卌四,以咸亨三③六卅日,构疾终于元氏里私第④。白鹤于飞,风生柏隧;青鸟入兆,雨湿刍灵⑤。将营元氏之阡,式遇王家之域⑥。奥以大周久视元⑦腊廿八,合葬于檀山之阳⑧,礼也。佳城郁郁,今为见之期;荒陇凄凄,此实终之所⑨。

注解:①未就东征之意:尚未完成像才女班昭那样的《东征赋》般的规劝。

未就: 尚未完成。语出陆机《辩亡论》:“大业未就,中世而殒。”

东征:指东汉才女班昭于永初七年写就的《东征赋》,是她随儿子曹成去陈留赴任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离开京城的悲伤和长途跋涉的劳苦,在缅怀先贤、体察民难等中给人以洁身自好、坚持正道、敬业慎行的教导。

先沉西溟之辉:想不到夫君却如日落西山般的不幸去世。

西溟:即西冥,也称昧谷,古代传说西方日落之处。语出谢庄《月赋》:“擅扶光於东沼,嗣若英於西冥。”李善注:“西冥,昧谷也。”

制大被而空存:指崔夫人和丈夫李仙童仅育独子李归一,而没有让他能够体会众多亲兄弟之间的友爱。

制大被:弟兄友爱。典故,语出《后汉书·姜肱传》“姜肱性友爱,与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著称。弟兄三人为慰母心,常同被而眠。”

空存:空空的放着。

停板舆而不御:因为夫妻二人都过早去世而没能让儿子李归一在任上迎养。

板舆:典故,出自晋潘岳《闲居赋》“太夫人乃御板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后代指官吏在任上驾驭车辆迎养父母之词。

不御:不再驾驭或乘坐。

春秋卌[xì]四,以咸亨三年:在她四十四岁时,于咸亨三年(公元672年)。

咸亨:唐高宗李治使用的第七个年号。咸亨三年即公元672年。

构疾终于元氏里私第:因病在元氏县私宅去世。

白鹤于飞,风生栢隧;青鸟入兆,雨湿刍灵:白鹤比翼齐飞,微风从隧道般稠密的柏树丛吹过。青鸟也飞到此风水宝地报信,下雨淋湿了送葬祭祀用的茅草扎的人和马。(现在还有“雨打墓,辈辈富”的说法。)杨炯《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载“占白鹤,相青乌。”说的是吉兆。

白鹤:古代奉为神鸟。于飞:鸟类比翼齐飞。

栢隧:栢,通柏,柏树。即稠密而矗立的柏树冠下面自然形成的幽深通道。

青鸟入兆,指迁葬合窆的风水宝地或报信的神鸟。

青鸟: 或鸟系讹字为青乌子,古代传说中的堪舆家。晋葛洪《抱朴子》“相地理则书青鸟之说。”或为西王母派来的神鸟,用以报信。

入兆:进入墓地。即墓地,语出《左传》“无入子兆”。

[chú ]:用茅草扎成的人马,为古人送葬、殉葬之物。语出《礼记·檀弓下》:“孔子谓为刍灵者善,谓为俑者不仁。”

将营元氏之阡,式遇王家之域:将要营造位于元氏县的墓道和墓地,样式待遇和王侯之家的一样。

将营:将要营建。

元氏之阡:元氏城通往墓地的小路。

阡,特指通往墓地的小路或墓地。此前暂时还未见记载,其后有杜甫诗《敌武卫将军挽词》“哀挽青门去,新阡绛水遥。”。

式:墓葬的规制样式。

遇:待遇,对待。

王家:王侯之家,语出《后汉书·梁冀传》“又多拓林苑,禁同王家。”

域:坟地、茔地。语出《诗经·葛生》“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奥以大周久视元年:粤,通“曰”,古文中的发语词,兼有谨慎之意。

大周久视元年:武则天称制后所用的第十一个年号,为公元700年。

合葬于檀山之阳:将夫妻二人同穴埋葬在元氏县檀山南面的一块墓地。

合葬:古时根据周礼等风俗,夫妇死后安葬在一起,称之为合葬。

檀山:按出土本墓志的位置确定,檀山即元氏万花山。也称坛山。

阳:山之南,水之北称阳。元氏县城在槐河之北,故称槐阳。

佳城郁郁,今为见日之期:代指此地天意成为李公的墓地。

典故,语出《西京杂记》:滕公夏侯婴驾至东都门,马鸣,局不肯前,以足跑地久之,滕公使士卒掘马所跑地,入三尺所脚寻套,得石椁。滕公以烛照之,有铭焉。乃以水洗写其文,文字皆古异,左右莫能知。以问叔孙通,通曰:“科斗书也。以今文写之,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滕公曰:“嗟乎!天也!吾死其即安此乎?”死遂葬焉。

荒陇凄凄,此实终天之所:陇头荒凉寒冷,却是李公仙童夫妇的长眠所在。

荒陇:荒草丛生的陇头。

凄凄:很寒冷的意思。

终天:为永诀之辞。语出晋陶渊明《祭程氏妹文》:“如何一往,终天不返?”

原文:嗣子,魏州司户参军归一①,长乘负米,永言衔②。惜夙树之不留,伤露草之已泫③。爰修封于马鬣,迺寄词于凤篆④。遂为铭曰:

刑实柄,武实纲⑤;儒为家业,道为家祥⑥。

赫赫华胄,緜緜克昌⑦;徽猷世济,绂冕重光⑧。

诞生奇士,实曰人良⑨;山峰峨峨,河水汤汤⑩。

注解:

嗣子,魏州司户参军归一:嫡子,魏州司户参军李归一。

嗣子:作为继承人的嫡长子或旧时无子者以近支兄弟或他人之子为后嗣,亦称“嗣子”。魏州及司户参军的解释,请看上文,分别有介绍。

长乘负米,永言衔环:长途背着米袋子回家孝敬父母;永远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结草衔环报答。根据上下文推断,“衔”字之后漏刻“环”字。

长乘:长距离。

负米:典故,说的是儒生子路孝敬父母。子路家庭贫困时,经常自己吃糠咽菜,却在百里之外买好米,早点送回家,只为让父母吃上米饭。

永言:永远讲究不能忘记。语出《诗·大雅·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衔环,典故。东汉人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箱中,给它喂饲黄花。百日之后,黄雀羽翼丰满就飞走了。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承蒙您的搭救,非常感激。”并将四枚白玉环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您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像这玉环一样洁白无瑕。”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之子杨震、孙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都官至太尉,且刚正不阿,为政清廉,家族美德为后人所传颂。杨彪之子杨修,是曹操的主簿,大家就很熟悉了。

惜夙树之不留,伤露草之已泫:叹惜前代人如古树般都留不下,伤怀的当代人也像含珠带露的青草一样早已流干了眼泪。

夙树:古树,代指已故的人。露草:带着露水的草。泫:露珠滴下、流泪。

[yuán ]修封于马鬣:所以将坟茔封土修建为马鬃形状。

马鬣:指坟墓。因坟地上所封的黄土形状有如马鬃。故称为马鬣封。语出《礼记·檀弓上》: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见封之若堂者矣,见若坊者矣,见若覆夏屋者矣,见若斧者矣。从若斧者焉,马鬣封之谓也。”郑玄注:“俗间名。”

孔颖达疏:“马鬣之上,其肉薄,封形似之。”

迺[nǎi]寄词于凤篆:于是将自己对祖辈的崇敬之情寄语墓志铭文。

迺:通“乃”,于是。寄词:通“寄语”,将自己的心事寄情于某些话语。

凤篆:对古文字的美称。李世民《帝京篇》有:“玉匣启龙图,金绳披凤篆。”盛行篆刻墓志铭的时代,其墓志的盖子,大都为篆书,是为凤篆。

⑤刑实国柄,武实国纲:李家始祖皋陶善于公正运用刑法,去治理国家、行使政治大权;先祖李牧以武功卓越捍卫国家的根本纲纪。

⑥儒为家业,道为家祥: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是家族繁荣的事业;周朝时道家的老子李耳是家族的祥光。

⑦赫赫华胄,緜緜克昌:赫赫有名的贵族后裔,连续不断的子孙昌盛。

华胄:指贵族的后裔。语出《晋书·石季龙载记》“既衣冠华胄,宜蒙优免。”

緜緜[mián]:即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语出《诗经·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克昌:能够保持子孙昌盛。语出《诗·周颂·雝》“燕及皇天,克昌厥后。”郑玄笺“文王之德安及皇天……又能昌大其子孙。”

⑧徽猷[huī yóu]世济,绂[]冕重光:因为家里有美善的传承,所以历代都有出仕为官的人而光辉承继。

徽猷:美善之道。语出《诗经·小雅·角弓》“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毛传“徽,美也。”郑玄笺“猷,道也。君子有美道以得声誉。”

世济:世代添加荣誉。

绂冕:古时系官印的丝带及大夫以上的礼冠,引申为官服、礼服和高官。汉 蔡邕《司空杨秉碑》“烈祖杨憙佐命征伐,封赤泉侯。嗣子业,绂冕相继。”

重光:比喻累世盛德,辉光相承。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四》“杨彪累世清德,四叶重光。”

⑨诞生奇士,实曰人良:家族中诞生了很多德行才智出众的人,同时他们也是贤者和善良的人。

奇士:指德行或才智出众的人。语出《晋书》“汝颍固多奇士!自顷雅道陵迟,今复见周伯仁,将振起旧风,清我邦族矣。”

人良:人中之良,即良人,贤者、善良的人。

⑩山峰峨峨,河水汤汤[shāng]:整个家族在历朝历代既如山峰能够屹立不倒,也能够如合适浩瀚长流不绝。

峨峨、汤汤:形容山峰高大,水势浩渺,水流湍急。语出东汉傅毅的《舞赋》“在山峨峨,在水汤汤,与志迁化,容不虚生。”

原文:

绍弓袭冶,荷薪克堂①;

九流阃阈,三变文章②。龙惊笔海,鹤舞词场③;

东西南北,迈越乡。春秋冬夏,冒暑涉凉④;

高门姻好,中馈燕尝⑤。璧含魄,剑落日芒⑥;

原隰隐隐,气色苍苍⑦。龙耳马鬣,青松白杨⑧;

还看柏翠,更识兰芳⑨。千秋万古,藏⑩。

解读:绍弓袭冶:子孙后代能够继承父、祖的事业。

绍:接续继承。等同成语“袭冶承弓”。语出西汉戴圣的《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意思是:冶铁良匠的孩子,一定会学习做鼓气用的风裘。制弓良匠的孩子,一定会学习制作簸箕藤器。此句还出成语“克绍箕裘”。

荷薪克堂:刻苦读书而得以承继祖业。

荷薪,典故,指西汉的朱买臣,背负薪草而不忘读书。三字经里的“如负薪,如挂角”的负薪即指此人。

克堂:能够完成先辈的事业。有成语“肯堂肯构”“克构克堂”等,词源为《尚书·大诰》“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主屋乎?”原意是儿子连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哪里还谈得上肯盖房子?后反其意而用之,比喻儿子能继承父亲的事业。蔡邕《东留太守胡硕碑》有例:“祗服其训,克构克堂。孝思惟则,文艺丕光”。

九流阃阈[kǔn yù],三变文章:研究领域涉及三教九流,精通古今文章。

九流:秦至汉初分九大学术流派;泛指各学术流派。《汉书·艺文志》指:道家、儒家、阴阳家、法家、农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

阃阈:指学术、文艺上的较高境界。

三变:指古代文辞三个不同的阶段。商周至汉魏, 晋宋至唐初,盛唐。

文章:诗文作品的形式。

龙惊笔海,鹤舞词场:李公的书写字若游龙神骏,作品词若鹤舞鹏翔。

笔海:文苑、书坛。词场,文坛。语出李善《上注表》“搴中叶之词林,酌前修之笔海。”

东西南北,迈国越乡;春秋冬夏,冒暑涉凉:李公走遍太行东西,大江南北;跨过一个个封国,穿越一个个他乡。走过春秋冬夏,冒着酷暑,顶着严寒。

高门姻好,中馈燕尝:显贵门第直接缔结姻亲,夫人崔氏家务操持妥帖。

高门:借指富贵之家,显贵门第。魏晋南北朝时重门第,有高门、寒门之分。高门大姓在社会上保有一种特殊的威望,非士族和低级士族出身的富贵人,也会感到自卑。语出《庄子·达生》“有张毅者,高门悬薄,无不走也。”成玄英疏“高门,富贵之门也。”

姻好:婚配和姻亲。语出《北齐书·文襄帝纪》“使仆得输力南朝,北敦姻好,束帛自行,戎车不驾,仆立当世之功,君卒父祢之业。”

中馈:指妻室在家中供膳诸事。语出《易经·家人》“无攸遂,在中馈。”孔颖达疏“妇人之道……其所职,主在於家中馈食供祭而已。”

燕尝:即燕食、宴食,是指大夫、士、庶人日常的午餐和晚餐。语出《礼记》“大夫燕食有脍无脯,有脯无脍;士不贰羹胾[zì](切好的大块肉);庶人耆老不徒食。”孔颖达疏:“因明大夫、士、庶人燕食不同。”

璧空月魄,剑落星芒:如同月魄离开了玉璧,宝剑遗失了星芒。

月魄:指月初生或圆而始缺时不明亮的部分,亦泛指月亮、月光。语出《汉武帝内传》“致日精得阳光之珠,求月魄获黄水之华。”

星芒:星的光芒。语出南朝鲍照《飞白书势铭》“圭角星芒,明丽烂逸。”

在铭石上面,“璧”与“月魄”之间,一格留空未刊刻。按语义姑且补“空”字。依据是隋朝杨素的《出塞》诗句中有“兵寝星芒落,战解月轮空”。另外,王勃写《滕王阁序》时,最后诗尾“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 自流。”故意空一字未写。都督阎伯舆用千金求一字。拿钱后,王勃说:就是“空”字!

原隰隐隐,气色苍苍:深深的墓穴,泪水淋淋,模糊了人们的双眼,周围景像都变得隐约不清。

原隰[yuán xí]:平原上的低洼处。语出《国语·周语上》“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韦昭注“广平曰原,下湿曰隰。”

隐隐:隐约不分明的样子。语出南朝鲍照之《还都道中》诗“隐隐日没岫,瑟瑟风发谷。”

气色:景色、景象。语出南朝谢惠连诗《西陵遇风献康乐》“萧条洲渚际,气色少谐和。”

苍苍:迷茫。南朝江淹《伤爱子赋》“雾笼笼而带树,月苍苍而架林。”

龙耳马鬣,青松白杨:埋葬于此风水宝地,周围是青松白杨。

龙耳:旧时堪舆家称风水特好的葬地。《晋书·郭璞传》载,璞尝为人葬,帝微服往观之,因问主人何以葬龙角,此法当灭族。主人曰“郭璞云此葬龙耳,不出三年当致天子也。”帝曰“出天子邪?”答曰“能致天子问耳。”

马鬣:坟茔封土形制,因形状有如马鬃,故称为马鬣。详解见上文。

还看柏翠,更识兰芳:还能看到柏树苍翠,更知道李公品德如兰高雅。

千秋万古,天望地藏[cáng]李公夫妇长眠于此,魂归苍天,身藏厚土。

天望:谓人始死,望天而招魂。地藏:埋葬于地。

语出《礼记·礼运》“及其死也,升屋而号……故天望而地藏也。”孔颖达疏“天望,谓始死望天而招魂。”郑玄注“地藏,谓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