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33130名考生参加高考(今年目标是北大)

朔州市55岁的贾平连续17年参加高考

“大叔考生”今年的目标是北大

朔州33130名考生参加高考(今年目标是北大)(1)

▲ 贾平(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6月7日,2018年高考首日。朔州市55岁的贾平,和阳光灿烂的“小青春”一起,迈进了朔城区第三中学的大门,参加他人生中第17次高考。去年,本报曾在高考期间报道过贾平的故事,现在,贾平和本报记者在高考首日,再次相约。

下午开考前,贾平接受了本报的短暂专访。他坦言,目标是北大等一类名校。

今年目标是一类名校

6月7日下午,记者在朔城区第三中学校门外见到55岁的贾平时,他穿着一件米黄色的T恤,手里拎着一个透明的塑料袋,里面是参加高考用的文具。

看着从他身旁匆匆而过的小年轻,记者问他有啥想法,他笑笑说,没啥想法。“你感到有压力吗?”他开怀一笑说:“没压力!”

记者问他上午发挥得怎么样,他自信地回答说,挺好的。

在过去的16次参加高考中,贾平曾经达到二本录取分数线,但他放弃了。他说:“我的目标是北大等一类名校。”

多次失败依旧坚持梦想

贾平是华电的一名运行工人。1984年,他从大同电力技校毕业后,到神头一电厂做了名电气运行工人,每天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看仪表、看数据。后来为了解闷,他养成了一个闲暇之余看书的习惯,从文史哲经到西方文艺宗教,他都喜欢看。在他的家里,摆满了一些名人选集,《鲁迅全集》《卢梭选集》等“大部头”都是成套摆放。贾平说:“看这些作品头脑会变得更加清醒。”

2001年,教育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贾平感觉自己的人生有了新追求,他想通过高考上一所名校,弥补自己中专学历的遗憾。从2002年开始,贾平每年都准时报名参加高考,到现在已经坚持了17年。

“第一年以社会青年的身份报名,我买好资料后就抽工作之外的时间学习,没想到考试只考了356分。”贾平说,第二年自学成绩依旧不理想,他就琢磨着去学校上学。从朔州市二中的补习班到朔城区一中的补习班,他开始和学校学生一块吃住、学习。为了能够提高成绩,贾平尝试了很多方法。有段时间,他早上4点半就起床背书,晚上11点多才关灯休息;有时感觉寄宿学习效果不好,就来回走读;2007年他还在学校的附近租了一间房,全身心投入高考战役中。努力了16年,他仅有两次高考分数超过二本分数线。贾平说,即便是这样,他依旧有个名校梦,并且相信这个梦早晚会实现。

现在,随着工作的限制和年龄的增长,贾平又面临了诸多新问题,他说,背一篇《蜀道难》,其他学生可能10分钟就背好了,他最少需要30分钟。平时工作太累,想要休息,可是又得去学校学习,不得不来回请假,“请单位的,请学校的,误了课导致考试成绩差了一点。”

去年,贾平曾预估能圆了心愿,但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对此,贾平说,只要有机会,梦想就有可能照亮现实。

祝愿贾平今年梦想成真!本报记者 王晋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