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为何离开项羽呢(揭秘亚父范增和项羽的真实关系)

楚汉之争,谁胜利了就可以成为天下之主,一个年近半百的刘邦击败了年轻气盛的项羽,很多人说项羽有勇无谋,说他心胸狭窄,那不过是片面之词,能够以一己之力灭秦的人,岂会是有勇无谋之人。有人说范增是项羽的大脑,没有了范增的帮助之后,项羽才迅速败落的,事实真是如此吗?未必!

范增为何离开项羽呢(揭秘亚父范增和项羽的真实关系)(1)

“伯父真的死了吗?我不相信,你们都在骗我!”项羽咆哮着,这个力可举鼎的男人近乎歇斯底里般的咆哮,只为了宣泄自己内心无处安放的情绪。“你现在不能倒下,项氏需要你!”一位老者重重的拍了拍项羽的肩膀,脸上露出了慈父般的微笑,这个人就是范增。项梁在定陶之败非战之过而是人祸,关于这点范增是看得很清楚的,他看着眼前这个年纪和自己孙子差不多的年轻人,很像告诉他世途险恶,但楚怀王熊心是自己练习找回来的,而那个主导定陶之败的人,并不是章邯,而是楚怀王熊心和他背后的智囊宋义,项梁根本不是轻敌冒进,而是孤立无援。这是想掌控权力的楚怀王熊心,向项氏发动的一次夺权行动,项梁就是猎杀的目标,他的死是个阴谋,你说那是“农夫和蛇”的故事也不为过。

项梁闻陈王定死,召诸别将会薛计事。此时沛公亦起沛,往焉。——《史记·项羽本纪》

范增为何离开项羽呢(揭秘亚父范增和项羽的真实关系)(2)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还要从楚怀王上位的故事说起。当时的背景是陈胜被杀,天下反秦势力受到重大挫折,于是项梁、刘邦等人聚集在薛地,商讨下一步对策,提到薛地,对大家来讲并不陌生,战国时的孟尝君田文就曾在这个地方,“薛地会议”是一次重要的会议,它决定了反秦势力下一步的走向。

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史记·项羽本纪》

范增为何离开项羽呢(揭秘亚父范增和项羽的真实关系)(3)

居巢人范增也赶了过来,参与了这次重要的政治会议,并提出了重要的对策。我们熟知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就出自范增之口,范增说:“陈胜的失败,不是因为反秦的口号,而是因为他自己称王的做派,秦灭六国,楚国最惨,天下反秦的根基在楚地,楚人也是反秦的主力,而陈胜没立楚王后裔而自立为王,天下人不会支持他,所以最后他才败落了。”范增所说的便是得位不正,陈胜起义后如果能立楚王后裔为王,他便会成为天下共主,而他自立为王,就失去了六国贵族们的支持,自然无法成功。

“今君起江东,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史记·项羽本纪》

范增为何离开项羽呢(揭秘亚父范增和项羽的真实关系)(4)

很多人在问题在于:只提问题,而不给出解决方案,这是大多数人的错误。但范增不是这样一个人,他分析出问题的同时也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是去寻找楚王后裔来继承正统,如此拥立用之人就可以成为天下共主,反秦势力也可以团结各方势力。范增说:“项将军能够在起兵后得到天下归心,就在于您是楚国贵族,这就是号召力,如果您趁此机会拥立楚王,就可以获得天下共主的实际权力,否则恐怕将军要重蹈陈胜的覆辙。”项梁听了范增的话如醍醐灌顶,他起身拜谢道:“先生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项梁日后富贵,定不忘先生指点之恩,羽儿过来,今天伯父就给你认下这个亚父,快过来参拜!”项羽有点不情愿,一个糟老头子有什么能为,要我这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参拜他?但伯父之命,项羽不好违抗,于是不情不愿的过来拱了拱手,范增不以为意,他知道这个年轻人还太稚嫩,不理解项梁的良苦用心。

于是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史记·项羽本纪》

范增为何离开项羽呢(揭秘亚父范增和项羽的真实关系)(5)

放牛娃熊心很快被项梁找了回来,并迅速成为了楚怀王,这下子项梁的腰杆子更硬了,有楚王坐镇更加名正言顺,不仅是秦人,其他反秦势力也要俯首称臣,不服从收编我就灭了你!齐楚作为战国时期的两大国,在反秦行动中也充当了主力,但是齐楚之间是有矛盾的,项梁作为楚军主将态度至关重要,他选择支持田假,但齐国的当家人是田荣。

数使使趣齐兵,欲与俱西。田荣曰:“楚杀田假,赵杀田角、田间,乃发兵。”项梁曰:“田假为与国之王,穷来从我,不忍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项梁多次派使者催促田荣,让齐国发兵和自己共通西进灭秦,而田荣说:“如果楚国杀死田假,赵国杀死田角和田间,齐国就和你们一起西进灭秦。”项梁没有这么做,他有自己的理由,他对齐国使者说:“田假一国之王,穷途末路来投靠我寻求庇护,我不忍心杀死他。”项梁和田荣的矛盾升级,让别有用心者看到了机会,这个别有用心之人,就是被项梁推上君位的楚怀王熊心。他通过宋义和齐国联系,想一举摆脱项梁的控制,由自己亲自掌控权力,成为真正的天下共主。实际上哪有他想的那么简单,他一个放牛娃的见识,就算扳倒了项梁,受益者也不是他,而是那个野心勃勃的宋义。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史记·项羽本纪》

范增为何离开项羽呢(揭秘亚父范增和项羽的真实关系)(6)

秦人视项梁为最大敌人,击中了优势兵力对付项梁,这个时候的项梁所率领的并不是楚军主力,在楚怀王的安排下,项梁身边并没有多少部队,最精锐的八千江南子弟兵也被安排给了项羽。秦军发动突袭时,项梁知道大势已去,自己将无法脱身,他安排贴身侍卫护送范增突围,并在临别前对范增说:“兄谋略天下无双,如今我把羽儿托付给你,希望您能把他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照看,当做是我来辅佐,摆脱了!”范增老泪纵横,他知道项梁无法离开了,他并不是被敌人杀死的,而是被自己人出卖的。

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史记·项羽本纪》

范增为何离开项羽呢(揭秘亚父范增和项羽的真实关系)(7)

楚怀王熊心和宋义密谋后,拜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而范增成为了楚军的第三号人物。其他将领全部归宋义节制,很多项氏嫡系将领被夺权、杀头者不计其数,宋义这个卿子冠军的头衔可不是白来的,在他的策划下,项梁被杀,项羽被夺权,项氏嫡系被清洗,下一步就是彻底铲除项羽这个最后的障碍了。楚军赶赴巨鹿名义上是援救赵国,实际目的却不是这个,宋义的目的有两个:第一看着赵国灭亡,既可消耗秦人实力,也可亡赵,这样就会获得齐王田间的支持;第二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置于项羽于死地,“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项羽在前线被杀,别人也说不出什么来,人早就安排好了。方案有两个:第一是派人暗杀,第二是以不服从指挥为由,直接就地正法。

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史记·项羽本纪》

宋义的军令就是针对项羽的,他处处针对项羽,下一步就是以不服从军令的理由来名正言顺的处死项羽了。项羽可能看不出来究竟,范增却意识到了危机,他对项羽说:“羽儿,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如今人家的刀已经架在脖子上了,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当然在行动前,项羽先说了一番自己的理由,在我看来这些话恐怕都来自范增的指点。

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史记;项羽本纪》

范增为何离开项羽呢(揭秘亚父范增和项羽的真实关系)(8)

项羽对战士们说:“我们大家拼了性命攻秦,如今却在这里举步不前坐失良机,现在大家都忍饥挨饿,军粮也已经耗尽,而宋义作为主将,天天莺歌燕舞,不管大家的死活,况且他说的等待秦赵两败俱伤后行动的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脚,秦灭赵后以强军攻楚,我们怎么应对呢!如今我们刚刚失去了主心骨,我王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宋义身上,但他不体恤士卒,还徇私枉法,这样做根本不是国家栋梁,而是国家的祸患和楚人的公敌!”这些话一出口,基本上就宣告了宋义的死刑。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范增为何离开项羽呢(揭秘亚父范增和项羽的真实关系)(9)

一大早,项羽趁着见宋义的机会,突然出手在大帐中砍下了宋义的人头,宋义身边的几个死士还没来得及动手,也和宋义一起被杀。项羽走出大帐,手里还拿着宋义血淋淋的人头,他对大家说:“宋义和齐国人合谋,想对楚国不利,我奉楚怀王的密令将其诛杀!”楚军将领们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发出异议,突然有人在人群里说:“怀王都是项氏所立,项梁将军首举义兵反秦暴政,如今我们都听从您的号令!”这个年轻将军背后站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是亚父范增,他嘴角露出的微笑似乎在说:“羽儿,以后一切就看你的了。”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於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史记·项羽本纪》

范增为何离开项羽呢(揭秘亚父范增和项羽的真实关系)(10)

刘邦进入咸阳后,派人把守住函谷关后口阻止其他人进入,自己和秦王子婴约定由自己做汉中王,而子婴为丞相。这个打算被左司马曹无伤向项羽告密,项羽大怒让英布攻破函谷关口,下一步估计就是要砍掉刘邦的脑袋。范增替项羽分析说:“刘邦这个人在山东的时候贪财好色,没有什么追求,如今入关中却秋毫无犯,这证明他有更大的追求。我看他有龙虎之气,这是天子气,一定要早点击杀不能放过。”也许在范增眼中,项羽永远是那个长不大的年轻人,但在项羽眼中,范增却是个顽固不化、有点碍手碍脚的老家伙。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项羽本纪》

范增为何离开项羽呢(揭秘亚父范增和项羽的真实关系)(11)

鸿门宴上,在刘邦、樊哙、张良的一番操作之下,项羽放过了刘邦。当亚父范增接受张良递过来的玉斗后,把他扔在地上用宝剑砸的粉碎,然后愤愤不平的说:“你们这些酒囊饭袋没办法商量大事,以后夺取羽儿天下的人,必定是刘邦,我们都要成为刘邦的俘虏了。”

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 彭城,疽发背而死。——《史记·项羽本纪》

楚汉战争之中,项羽在战场上一直属于绝对优势,同时项羽也越来越不想听亚父范增的建议了,因为他认为人自己是个独立的人,而范增总把自己当成孩子。范增知道自己该离开了,他对项羽说:“如今天下大势已定,愿项王好自为之,老夫告老还乡矣。”到了离别的时刻,项羽的内心也很难过,他眼中的泪水并没有落下,毕竟在伯父项梁去世后,范增陪伴自己渡过了一次次危机,让自己成为战无不胜的战神,如今他却要离开自己,多少有些失落和难过。

范增为何离开项羽呢(揭秘亚父范增和项羽的真实关系)(12)

但凡成就大事者,都注定是孤独的,这就是成长的代价,望着范增远去的背影,项羽陷入了沉思,也许世人会把我当成无情无义背恩妄信之人吧。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