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四二单元总结(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学习指导)

【编者按】

从3月14日起,原创文章公众号“剑鸣涛声”正式开通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材课程学习辅导。您只要加关注,每天都可以按时收到相关课程的学习指导文章!现在同学们大多都有了课本和译文资料,所以有些内容相应做出改变!首先开讲第二单元宋词的学习,一天一课,同学们自己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安排,灵活机动的适时适地学习!——只要您想学,打开手机就能学!课余还可以读一读本号每天都会准时推出的一篇原创文章!

郑重声明:为避免节外生枝, 本文含作者手稿图片!

今天推出第3单元第9课: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一.单元学习内容

随笔、杂文

二.单元学习要求

1. 从文章结构入手,沿着作者思路,看作者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怎样把观点和材料结合。

2.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质疑或阐发,以接近或进入更高境界。

三.课文原文

语文必修四二单元总结(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学习指导)(1)

语文必修四二单元总结(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学习指导)(2)

语文必修四二单元总结(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学习指导)(3)

语文必修四二单元总结(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学习指导)(4)

语文必修四二单元总结(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学习指导)(5)

四.重点注释:

见课下注释。

五.作家作品和文体介绍:

艾瑞克·弗洛姆(1900-1980),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毕生致力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西方人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的精神处境。精神分析学说对世界有影响力,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爱的艺术》、《心理分析和宗教》、《被遗忘的语言》等。

作者关于爱的主张和学说:

1.爱的要素

对人来说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而这只有通过真爱才有可能实现。真爱的基本要素,首先是“给”而不是“得”,“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是通过“给”,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爱情的积极性除了有给的要素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是所有爱的形式共有的,那就是: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

2.成熟的爱(见课文)

3.自爱

自爱不是“自私”,自爱是爱他人的基础,对自己的生活、幸福、成长以及自由的肯定是以爱的能力为基础的,这就是说,看你有没有能力关怀人、尊重人,有无责任心和是否了解人。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创造性地爱,那他必然也爱自己,但如果他只爱别人,那他就是没有能力爱。

4.性爱

性爱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意志的因素。爱一个人不仅是一种强烈的感情-而且也是一项决定,一种判断,一个诺言。如果爱情仅仅是一种感情,那爱一辈子的诺言就没有基础。一种感情容易产生,但也许很快就会消失。如果我的爱光是感情,而不同时又是一种判断和一项决定的话,我如何才能肯定我们会永远保持相爱呢?

六.导语设计

一提起“父母”,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严父慈母”这个词。选自《战国策》的《触龙说赵太后》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意思是: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会为他们考虑得长远些。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哲学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看看西方哲人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七.问题设计

1. 你是怎样理解题目的含义的?

2.全文共几个自然段?你认为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3.作者认为母爱和父爱在本质上有何区别?

八.主旨点睛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相互的:孩子未成人前,从父爱和母爱中汲取爱的力量;等到孩子逐渐长大,爱的能力不断发展,到成熟时期,他综合父爱和母爱从而拥有健康而成熟的灵魂,——有能力去爱别人时,再把爱传递给父母和一切需要爱的人。

九.课后习题及答案

1.认为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有什么根本区别?各有什么积极面和消极面?联系实际对作者的看法做一番评析。(设题意图:旨在调动读者的经验和知识,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并联系实际对作者观点做出自己的判断。)

答案: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母爱从本质上说是无条件的,而父爱是有条件的。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

2.本文是一篇译作,在遣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纯粹的汉语写作有所不同。你认为哪些语句反映了译文的特点? (设题意图:引导读者注意译文的语言特点。)

答案:译文在遣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纯粹的汉语写作有不少不同。例如,译文中常有一种复句,组织严密、信息量大,在汉语中极为少见。最典型的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的一个长句子:“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又如,译文中有一种插入句,汉语很少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有这样一句:“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本文没有像《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那样典型的例子,但有一些近似的例子可供揣摩。

十.板书设计:

语文必修四二单元总结(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学习指导)(6)

十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A(1-3)爱的能力的发展:

1. 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有被人爱的资本。(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我)

2. 从“要被人爱,无条件的被人爱”,到孩子第一次感到送给母亲(或父亲 )一样东西。

3. 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原则)

4. 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成熟的爱的原则)

5. 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不成熟的、幼稚的爱)

6. 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成熟的爱)

语文必修四二单元总结(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学习指导)(7)

语文必修四二单元总结(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学习指导)(8)

十一.“孩子的爱”是怎样逐步发展直至成熟的?

阶段 爱的能力发展

1. 刚出生 无爱的意识

2. 8岁以下 有被爱意识

3. 8—10岁 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努力去唤起爱

4. 少年期 感到爱唤起爱的力量,爱比被爱更重要,

给比得更满足、快乐

5.成熟期 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

【附】问题设计参考答案:

1. 二者(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相互的。

2. 全文共分三部分:1—3段:论述人从婴儿到童年时期感受和体验母爱的能力的发展。(论述爱的能力的发展)

4—7段:论述爱的对象的发展(从爱母亲发展到爱父亲,论述父爱的性质以及父爱与母爱的区别,换言之:接受父母对自己的影响)

8—10段:指出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兼具父爱和母爱两种本质,成为自己的父母(亦刚亦柔,刚柔相济)

第4节开头有句话:“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可见前三节写“爱的能力的发展”,第8节开头:“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从分述父母之爱转向综合,最后总结全文。

3. 母爱:无条件(会闹的孩子有奶吃,慈母)

父爱:有条件(严父:符合要求,履行职责,像我—不肖子孙:不像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