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诸葛亮去了哪里(三顾茅庐背后的真相)

诸葛亮在《出师表》里写道“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而在演义里,诸葛亮更是有未卜先知的能力,那么他为何要刘备“三顾茅庐”才出山呢?其实诸葛亮并不想出山。

三顾茅庐诸葛亮去了哪里(三顾茅庐背后的真相)(1)

友人的劝阻

诸葛亮和他的朋友们都比较神秘,在天下大乱、将星璀璨的时代里,他们却都选择了隐居生活,不是他们不想出仕,而是他们对天下大势看得很清楚,直到汉朝的寿命尽了。

在徐庶“走马荐诸葛”后,水镜先生司马徽来找刘备,在听到徐庶给刘备推荐了孔明后,司马徽抱怨了徐庶一句,说他不该把孔明给牵扯进来,并在临走时说孔明出不逢时。

徽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徽出门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可见,在诸葛亮这些朋友眼中,兴复汉室是有违天道的,所以他们都宁愿隐居山野,而在刘备之后的“三顾茅庐”中,诸葛亮这些朋友们也都开始了对刘备的试探。

三顾茅庐诸葛亮去了哪里(三顾茅庐背后的真相)(2)

在刘备第一次拜访茅庐时,童子告知刘备孔明云游去了,刘备在返程中碰到了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在交谈中崔州平告诉刘备汉微是大势所趋,就算孔明也无力逆转,可刘备却说他不信命,崔州平只好离去。

“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玄德曰:“先生所言,诚为高见。但备身为汉胄,合当匡扶汉室,何敢委之数与命?”州平曰:“山野之夫,不足与论天下事,适承明问,故妄言之。”

刘备第二次拜访茅庐,正值天降大雪,刘备行到一处酒家,正有二人在饮酒,这二人正是孔明的好友颍川石广元和汝南孟公威,这二人见刘备要找孔明,询问了刘备的意图后,就拒绝了刘备的邀请,催刘备去找孔明。

三顾茅庐诸葛亮去了哪里(三顾茅庐背后的真相)(3)

玄德喜曰:“备久闻二公大名,幸得邂逅。今有随行马匹在此,敢请二公同往卧龙庄上一谈。”广元曰:“吾等皆山野慵懒之徒,不省治国安民之事,不劳下问。明公请自上马,寻访卧龙。”

刘备来到茅庐后,孔明不在,其弟诸葛均告诉刘备孔明被崔州平邀请游玩去了,时间地点一概不知,刘备和诸葛均交谈一番,给孔明留下一封书信,便要离开,却在离开之际碰见孔明的岳父黄承彦吟诵《梁甫吟》,二人交谈几句,刘备就离开了。

可见,孔明不在的时候,刘备却每每遇见孔明的朋友,真的是无巧不成书吗?还是孔明这些朋友刻意而为呢?答案显然易见,孔明不在的时候,他的朋友相继出现在刘备眼前,孔明一在,他的朋友也都消失了,这一切都在孔明朋友的算计之中,他们不想孔明出山去呕心沥血、做无用功。

三顾茅庐诸葛亮去了哪里(三顾茅庐背后的真相)(4)

孔明自己不想出山

刘备见到孔明时,邀请孔明出山,一开始孔明便拒绝了。

孔明曰:“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

假如说孔明第一次不知道刘备来拜访自己,那第二次呢?恰恰刘备第二次拜访,孔明是被已经知道刘备来过的崔州平邀请游玩的了,而且就连孔明的亲弟弟都不知道孔明去哪了,这明显是孔明在躲着刘备。

三顾茅庐诸葛亮去了哪里(三顾茅庐背后的真相)(5)

刘备第二次拜访孔明是在冬季,第三次拜访孔明是第二年开春,且刘备在第二次离开的时候给孔明留下一封书信,这么长时间了,孔明早就该看到了刘备的信,但孔明一点儿反应都没有,按基本礼仪,孔明是要给刘备回一封信的,显然孔明没有做,他不想和刘备有瓜葛。

且刘备第三次拜访的时候,孔明在睡觉,刘备足足等了孔明好几个小时,孔明醒来时,吟了一首诗: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孔明其实也是无奈的,一方面他知道一切都是天意,自己躲不过去,必须要出山了,另一方面他也被刘备的诚意给打动了,就这样孔明随刘备出山开始了自己呕心沥血的一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