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槐树到底多少岁(武城人为何对槐树情有独钟)
武城人为何对槐树情有独钟
文/陈仲魁
槐树,在武城到处可见,主要有国槐、洋槐(刺槐)、龙爪槐等品种。本文单指“国槐”,已有数千年的栽种历史。那么,当地的树木种类繁多,为何却对槐树情有独钟?笔者以为,这是由于它有其他树种所不能替代的“实用”“医用”和“文化”三大价值。
首先,实用价值。槐树周身是宝:其木材品质优良,质地坚硬,纹理直而富有弹性,能耐水湿和腐蚀,是制作家俱、车辆、木船、雕刻、农具等的重要木材,且经久耐用、不易变形;槐花和槐的果实,是天然的植物染料(黄色);种子能榨油,可提供工业原料;槐豆可食用,是制作酱油、食醋的重要用料;槐角的外果皮可提炼馅糖;槐叶可制作“槐叶饼”(冷吃)、“槐叶凉面”等防暑食品,食后颇有清凉之感,人皆喜食。
其次,医用价值。槐树的花蕾与花(槐米),含有芸香苷、甾醇,果实含刺槐素、槲皮素等多种黄酮类和酚类成分,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比如花蕾,不仅可食,还是清凉性收敛止血药;就连寄生在槐树上的“槐耳”,还是医治痔疮的良药。《本草纲目》云:“槐初生嫩芽,可炸熟水淘过食,亦可作饮代茶……”又云:“煮浆粥安槐木上,草覆之,即生蕈耳。气味:苦、辛、平、无毒。主治:五痔脱肛、下血心痛,妇人阴中疮痛。”《名医别录》亦云:“服之令脑满发不白而长生。”可见,称其周身是宝,一点也不为过。
其三,文化价值。槐树,看似普普通通一树种,其实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许,这才是自古以来,被广泛种植的根本原因。原来,槐树尚有如下寓意:
富贵祥瑞的象征。古代人种植槐树,除了上述用途,以及盛夏取荫纳凉之外,关键就在于讨个吉兆,寄托期翼。民间俗语:“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这说明,槐树早已经被赋予了“吉祥”“富贵”“兴旺”的多层寓意。
一则,由于深受“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槐树的荣与枯,向来被视为关乎“家”“国”兴衰和福祸的征兆;二则,古槐或成槐,树大根深、枝繁叶茂,视“槐枝连理”为“人丁兴旺”“代代相承”的吉兆;三则,“槐子(槐豆)”是“怀子”的谐音,另含“子孙满堂”和“香火不断”之意。如此说来,槐树既是绿化树、行道树、庭院树,也是富贵树、吉祥树、兴旺树。武城人之所以爱槐、崇槐、敬槐,并将其加以神化,究其原因,是追求“招祥纳福”“财源广进”美好愿望的体现。
兆示科第的象征。古人常以槐指代科考,因而称大比之年为“槐秋”,称举子赴考为“踏槐”,称考试的月份为“槐黄”。唐李淖的《秦中岁时记》中,即有“槐花黄,举子忙……”的记载。读书人喜欢也希望在有槐树的环境中生活、学习,似乎一见到槐树,就会自然联想到“科第”的希望,进而成为刻苦攻读、求取功名的动力。据史料和县志记载:“唐槐宋杜”,曾被列为《武城八景(后)》之一;从民间的私塾、社学,到县城的文庙、邑庠,再到明代的三大古迹(弦歌台、弦歌书院、子游祠),其门前都会有古槐。其中规模宏大者为“三棵”。该俗源于《周礼》“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人因以“三槐”喻“三公”。这是诸多为父母者,“学而优则仕”和“望子成龙”观念的流露,借槐以表达企盼子孙后代能够“登科人仕、位列三公”。于是,久而久之,槐树就成了莘莘学子心目中的偶像,追求禄位的最高目标。
怀念故土的象征。武城有首盛传了600多年的民谣:“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但凡祖上迁徙自山西洪洞县的移民,均都熟记于心。明初时期,由于我县饱受水灾、旱灾、蝗灾和战争之祸,致使多处赤地百里,荒无人烟。由此形成“大移民潮”,周边省份以及本省胶东等地,大批移民被安置在这里。其中,尤以迁徙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者为最。诸多移民在此定居后,为了表示不忘故土,首先在自家大门前栽种一棵槐树。如:武城镇的“牛庄”,就是典型的例证之一。当初,移民中的牛、阎、赵、刘、郑等姓氏,于定居之始,除植槐之外,还起村名为“西槐来庄”,意为“西向(山西)来自洪洞大槐树下”,蕴含了深切的“眷恋故里”之意。二百年后,由于牛氏中出了一名朝里大官,才更村名为“牛庄”。此便是武城的植槐之风,鼎盛于明初的关键起因。
孝行至上的象征。“槐荫清风”(又名“四女遗槐”) ,曾被列为明清时期的《恩县十景》之一。千年古镇四女寺,系由“四女树”演变而来,而“四女树”,则又是传为西汉时期傅家湾的傅氏四孝女所植之槐。傅氏四女,为使膝下无子的父母老有所依,决意矢志不嫁,侍奉双亲,遂各植一槐,约定:“槐茂则留,槐枯则嫁”。期间,俱各暗自以开水浇灌他人之槐,以期烫死。不想,开水浇槐,未枯反茂。结果,举家超升,只遗四槐,这才引申出那段“四女孝亲”的千古佳话。从此,四女的嘉言懿行,不径而走;植槐之俗,也随之蔚然成风。深深植根于民间的,不单单是槐树,而是千古不衰的传统美德。
推介武城文人,传播武城文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