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复国真实生活(以色列为何非要去巴勒斯坦)

向来,在以色列人眼中,1948年5月14日,现代以色列国的建立不叫“建国”,而是“复国”。

无论“复国”之前还是之后,大部分犹太人都坚定地认为,在犹太人的故土兼精神圣地~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国”,那属于上帝的旨意,名正言顺。

即便这里的阿拉伯人,已经在此繁衍生息了一千多年。

谁才是巴勒斯坦真正的主人,至今仍旧还是一笔糊涂账。

以色列复国真实生活(以色列为何非要去巴勒斯坦)(1)

以色列的国土形状像一把尖刀


根据《旧约圣经·创世纪》一章记载,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先知亚伯拉罕带着希伯来人进入了迦南地区。在这里,他的孙子雅各在与天使摔跤角力的过程中,战胜了天使。

以色列复国真实生活(以色列为何非要去巴勒斯坦)(2)

耶和华神被雅各执着的精神感动,特意为他赐名——以色列。

希伯来语中“以色列”,表面的意思是“与神角力者”;更深层次上,还带有“神选之子”的意思,暗含耶和华神对亚伯拉罕后裔的认同与祝福,其族群定居的土地就是“神选之地”。

后来的数千年,犹太人总在执著地把巴勒斯坦地区认作自己族群的“神选之地”,他们的一大主要依据,就来自于经书里面的一些暗示和“神迹”。

虽然“与天使角力”只属于一个传说,但雅各到是个真是存在的人物,他的12个儿子的后代们在巴勒斯坦地区不断繁衍生息,最终演化成了古以色列的12个部落。

这12个部落统一后,就是前面提及的古以色列王国了。

以色列复国真实生活(以色列为何非要去巴勒斯坦)(3)

除了传说,按照考古相关资料显示,大约在圣经故事里的那个时代,希伯来人征服了巴勒斯坦地区的原住民迦南人,之后两支民族不断融合,形成了闪族的一大分支——犹太人。

而闪族的另一支则属于跟犹太人血统非常近的“兄弟民族”——阿拉伯人。

到了公元前11世纪,古犹太人的部落统一成了以色列王国,并建都大卫城。

这个“大卫城”,就是当今的“三教圣地”——耶路撒冷。

古以色列在所罗门王统治时期,国力达到了鼎盛。至今,很多犹太男性的名字仍旧喜欢叫所罗门,以示对偶像的崇敬之情。

以色列复国真实生活(以色列为何非要去巴勒斯坦)(4)

神断两个妇女争抢一个婴儿,哪个才是真正孩子母亲的典故,就发生在所罗门国王任上

当年的巴勒斯坦地区虽然也干燥多风,但生态环境要远远好于当今,大面积的绿洲非常适合人类生存,被描述成了“流淌着牛奶和蜜”的国度。

可是,自罗门王以后,古以色列王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10世纪,以色列分成了南北两个国家,北边的还叫色列王国,南部的称为犹大王国(注意,不是犹太)。

到了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遭遇了亚述人的入侵,悲惨的亡国了。

而同族同宗的犹大王国却在全程“吃瓜”——不但没有出手帮助同胞抗敌,还在背后捅刀子,拒绝接纳以色列王国的难民进入。

兵败后的古以色列国人大多被掠往亚述,当牛做马做苦力,在长期共同生活中,逐渐被同化,自此,这部分犹太人湮灭在了历史之中。

一百多年后,公元前586年(等同于中国的先秦春秋时期),比亚述人要生猛多了的巴比伦攻占了其首都耶路撒冷,圣殿被毁,犹大王国也最终覆灭。

亡国后的犹太人被当作奴隶掠往了巴比伦,受尽了屈辱和苦难。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巴比伦之囚”。

以色列复国真实生活(以色列为何非要去巴勒斯坦)(5)

半个多世纪后,全球第一个横跨三大洲的帝国——波斯崛起,又灭掉了古巴比伦。

在古波斯帝国时代,犹太人的境遇有了明显的好转,犹太人被允许返回耶路撒冷定居,他们还重修了耶路撒冷圣殿。

这就是犹太经书里经常提及的“第二圣殿”。

甚至,此时的波斯帝国还出现了一个被载入《圣经》的著名人物——犹太裔的波斯王后,以斯帖。

以色列复国真实生活(以色列为何非要去巴勒斯坦)(6)

美国电影《与王一夜》演绎了这段传奇爱情

整个古波斯帝国统治时期,犹太人算是过上了难得的几百年安稳岁月,不但能够享受平等待遇,还可以参与仕途,成为皇亲国戚和政府高官。比如,以斯帖王后的大舅,犹太人末底改就曾做过帝国的宰相。

而这个古波斯帝国的后裔,就是当今的伊朗。

即便多数伊朗人已经不再信仰拜火教,都属于穆斯林,但他们始终非常看重自己的波斯人身份,坚持说着波斯语,而非中东地区通用的阿拉伯语。

尴尬的是,伊朗天天“喊打”的对象~现代以色列国,却是以斯帖王后的族群。

讲真,这让两千年前,《圣经》中恩爱无比的波斯国王两口子情何以堪......

以色列复国真实生活(以色列为何非要去巴勒斯坦)(7)


可惜的是,波斯王和以斯帖的后代们并没能维系住庞大的波斯帝国,帝国版图开始不断“缩水”。

公元2世纪初,巴勒斯坦地区成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区域。

以色列复国真实生活(以色列为何非要去巴勒斯坦)(8)

此时,信奉基督教的罗马人把犹太人视为瘟疫一样的“异教徒”。

悲壮的犹太人大起义失败后,圣殿再次被毁。

自此,犹太人被彻底逐出了巴勒斯坦,犹太民族开始了历史上的“大流散”时期。

当大多数犹太人一路向西,往欧洲方向流亡饱受苦难和歧视的时候,他们的兄弟民族~同属“闪族”的阿拉伯人的祖先则不断在此地繁衍,渐渐的形成了大量的族群部落。

这时伊斯兰教还没有诞生,此地居民除了一小部分马龙派基督徒,大多数部落还处于多神崇拜阶段。

到了公元7世纪,大约等同于中国唐代,伴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中东地区又逐渐被阿拉伯帝国收入囊中,各大小部落,都纷纷皈依了伊斯兰教。

以色列复国真实生活(以色列为何非要去巴勒斯坦)(9)

曾经被奉为犹太教、基督教“圣城”耶路撒冷,也成了伊斯兰教的一大核心圣地。

根据伊斯兰教的经典圣训,穆罕默德曾在耶路撒冷会见各位先知,聆听真主的启示与祝福。因而,巴勒斯坦地区的“心脏”——耶路撒冷又被奉为了与麦加、麦地那并列的伊斯兰教三大圣地之一。

阿拉伯帝国时代,在犹太人圣殿遗址上,兴建了奥玛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

以色列复国真实生活(以色列为何非要去巴勒斯坦)(10)

阿克萨清真寺

从16世纪起,巴勒斯坦地区又被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漫长的几个世纪中,除了十字军东征时期昙花一现般的基督教耶路撒冷国,直到一战后奥斯曼帝国解体,此地的主要居民均为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

以色列复国真实生活(以色列为何非要去巴勒斯坦)(11)

电影《天国王朝》,演绎的就是短命的基督教耶路撒冷国的历史


再看“大流散”时代的犹太人。

长期“有民无国”的犹太人被打上了“异教徒”、“出卖耶稣的叛徒”等各种标签,饱受歧视和打压,甚至几次遭遇险些灭族的大屠杀。

典型的比如,大家都知道犹太人善于经商,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欧洲各国歧视,限制犹太人的各种活动,禁止犹太人拥有土地、田产,从事政治活动,甚至参军打仗,犹太人的职业选择面非常窄;而他们自小重视教育,则多源于长期险恶的生存环境——缺乏知识技能、脑子不灵光的犹太人,很容易被淘汰出局。

以色列复国真实生活(以色列为何非要去巴勒斯坦)(12)

数千年来,欧洲排犹浪潮此起彼伏,只要某个国家内部出现了不稳定因素,当权者为了转移民众视线,就会大肆宣传“犹太的丑恶嘴脸和惊天阴谋”,把犹太人视为一切“罪恶”的根源、欧洲各阶层人民的“公敌”。

十九世纪末,犹太复国运动领袖西奥多·赫茨联手当时欧洲金融世家——犹太裔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功说服了英国政府。

英国方面同意在国际上帮忙运作,支持欧洲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地区定居。

很明显,英国人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这时的巴勒斯坦地区,名义上仍旧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但同时又属于英国的势力范围。

以色列复国真实生活(以色列为何非要去巴勒斯坦)(13)

那么,把部分认同西方文化的犹太人迁移至此,作为自己的统治巴勒斯坦地区的“代理人”,并逐渐稀释此地阿拉伯人的人口密度,以维持殖民地的稳定,显然非常划算。

于是,很多犹太家庭抱着一腔热血,卖掉了欧洲的产业,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跋山涉水去定居巴勒斯坦,“回归”圣经中的这片“流淌着牛奶和蜜”的国度。

不久后,随着一战爆发,为了彻底搞垮同盟国之一,奥斯曼帝国,1917年,英国人颁布了《贝尔福宣言》:

“英王陛下政府赞成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民族之家,并会尽力促成此目标的实现。”

一战后,中东大部分原属奥斯曼帝国的区域都沦为了英法的“委任统治地”。

在英国人的卖力帮助下,犹太人掀起了“回归”巴勒斯坦地区的高潮。

比如素有中东铁娘子之称的以色列前总理梅厄夫人,就是这一时期和全家辗转来到巴勒斯坦的。

以色列复国真实生活(以色列为何非要去巴勒斯坦)(14)

以色列货币新谢克尔上面的梅厄夫人头像

到了上世纪30年代末,犹太人已经在巴勒斯坦建立了39万英亩的定居点,发展了工农业体系,以及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甚至还拥有一定规模的自治武装。

然而,“回归”后的犹太人通过购置土地,掌握了大量和其人口不相称的资源,也让此地的阿拉伯原住民心生不满。

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开始凸显,并呈不断激化的趋势。

这期间,为了缓解巴勒斯坦地区的两族矛盾,英法主导的“国联”曾经给过犹太人其他三个建国的地点——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地区、非洲乌干达地区或者马达加斯加、埃及的西奈半岛。

以色列复国真实生活(以色列为何非要去巴勒斯坦)(15)

巴塔哥尼亚距离南极洲很近,常年酷寒,资源匮乏

但这些地区对于犹太人来说几乎都是陌生之地,而且气候、交通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更何况,作为犹太人的精神家园,巴勒斯坦地区早就被当作了“神许之地”,祖先们留下的哭墙和圣殿遗址都还在,冥冥之中,圣经好似也一直在“暗示”他们“要回归故土”。

可是,在随后的二战中,事情又出现了反转。

当欧洲犹太人正遭受纳着粹血洗之时,英国为了安抚阿拉伯人,维护殖民地统治,开始严格限制犹太难民进入巴勒斯坦地区,甚至公然拦截逃离德占区的犹太人轮船。

于是,巴勒斯坦地区的英国人开始不断遭遇犹太激进组织“伊尔贡”的蓄意报复。

“伊尔贡”们的手法类似于当今的哈马斯,比如绑架暗杀、在公共场所安装定时炸弹....无所不用其极,堪称现代恐怖袭击的鼻祖。

以色列复国真实生活(以色列为何非要去巴勒斯坦)(16)

1940年代,训练中的巴勒斯坦犹太民兵组织

生死存亡之际,反倒是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居民背着英国人,曾经暗中帮助过不少犹太难民。

随着二战的结束,犹太人和英国人的感情正式破裂。

犹太复国主义的第二位“幕后老大”——美国隆重登场。

1945年底,美国国会两院以压倒性优势通过议案,要求美政府采取行动开放巴勒斯坦让犹太人自由进入,并协助在那里建立犹太民族家园。

1947年,在美国的多方运作下,联合国提出并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181号决议~以色列获得1.49万平方公里,巴勒斯坦国获得1.12万平方公里,即便此地的阿拉伯人占了2/3的人口。

以色列复国真实生活(以色列为何非要去巴勒斯坦)(17)

决议一经推出,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就表示出了拒绝接受的态度。他们认为决议不公平,再加上內部派系繁杂,缺乏团结,最终也没按照联合国决议规定,像以色列那样在次年正式建国。

这就是巴以问题的最初源头。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布建立。

16分钟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承认以色列国,几个小时后,阿拉伯军团包围了以色列,第一次中东战争开打。

以色列复国真实生活(以色列为何非要去巴勒斯坦)(18)

庆祝以色列建国的犹太定居者

随后的半个多世纪,以色列和阿拉伯邻居们又爆发了数次中东战争,乘胜占领了大片领土并且完全控制了三教圣地——耶路撒冷。

巴勒斯坦人则悲剧地活成了犹太人们曾经饱尝的“有民无国”的状态。

以色列复国真实生活(以色列为何非要去巴勒斯坦)(19)


而在现代以色列看来,自己建国,自己四处开打,那是有理有据的“必然选择”——我们的祖上在这里待过,所以这片土地应该属于我,《圣经》里面都写着呢。

另外,还有联合国有关以色列建国181号决议的加持,国际法方面,也说得过去。

更何况,犹太人曾经被驱逐和屠杀的那么惨,拿些“补偿”也是应该的。

然而,残暴镇压犹太人,并将他们驱逐出家园的,是古罗马军团,屠杀犹太人的是纳粹法西斯。

冤有头债有主,20世纪以前和犹太人无冤无仇,甚至为犹太人提供过宽厚救助阿拉伯人,可并没有理由为欧洲基督徒的罪行买单,做出“补偿”。

其实,要论某地的归属,一方说“谁来得早就是谁的”,另一方又说“谁人多就属于谁的”。

这么看,双方好像都挺有道理,但最后,还得是——“谁的拳头硬,就归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